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破杀10几万匈奴的胆小鬼李牧,为何成赵国最后保护神?-读战国74

破杀10几万匈奴的胆小鬼李牧,为何成赵国最后保护神?-读战国74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06 更新时间:2024/1/24 5:25:49

文/松鼠爸爸

[var1]

王翦

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jiǎn)率领数十万大军,再次围攻赵都邯郸。

就在上一年(前230年),秦王嬴政刚刚灭了韩国,他希望乘胜追击,一举灭掉赵国。

此时的赵君是末代国君赵王迁,他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全力抵抗秦军。

王翦是一位老谋深算、胸有丘壑的名将,他知道邯郸城池坚固,非常不好打。硬攻不行,只能智取,关键是搞定一个人。

谁?

他就是此次抗秦主帅、赵国名将李牧。

[var1]

李牧

李牧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最早驻守赵国北部边境的雁门郡,主要任务是防御匈奴。

李牧悉心练兵,教士兵射箭骑马、守护烽火台、侦察敌情。此外,他还经常动用租税收入,杀羊宰牛,犒赏士兵。

因为他的严格管理,匈奴每次入侵,赵军都能及时退入营垒固守,没什么损失。匈奴和李牧的同僚官兵都以为他胆小怯战。

赵悼襄王

(赵王迁之父)

听到这种传言后,召回李牧,以别将取代他。

新将采取与李牧完全不同的战术,匈奴一来,就立即出战,结果多次大败,损失惨重。

赵王这才意识李牧之高明,请他复出,镇守边关。

李牧重新抵边后,用老一套的防御策略,几年下来,匈奴人又无所获,但他们认定,李牧是个“胆小鬼”,只会防守,不敢出战。

而李牧的部下长期受领导照顾犒赏,内心亏欠,觉得不好好打一仗、立战功,都感觉对不起老大。

[var1]

李牧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抓住时机,精选一千多辆战车、一万多战马和十五万精兵,日夜操练,为主动出战做准备。

为诱匈奴出击,他让牧民到处放牧。匈奴派小股人马入侵,李牧佯败,故意让几千人落入匈奴之手。

几千人可不是小胜利,匈奴单于得胜后大喜,以为“胆小鬼”李牧可欺,于是率大军入侵。

李牧布下天罗地网,从左右两翼包抄反击,大败匈奴,杀死十几万人。

[var1]

廉颇与李牧(右)

李牧借此大胜,开始攻打其他胡族部落,单于吓得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城。

李牧以独特的战术、超强的耐性,为平定赵国北部边境,立下汗马功劳,成为一代名将。

前244年,赵国的顶梁柱、名将廉颇因为被赵悼襄王排挤,出走魏国,李牧取代廉颇,成为赵国新的顶梁柱。

此后十几年,李牧愈战愈勇,先后数次大破燕军和秦军,是战国后期为数不多能战胜秦军的将领。

[var1]

秦王与王翦(右)

对这样的老牌名将,王翦自然不敢大意。所以,前229年邯郸这一仗,王翦决定智取。

怎么智取?

老套路:离间计。

王翦派细作潜入赵都邯郸,用重金收买此前诬陷过廉颇的奸臣郭开,让郭开散布谣言,说李牧和副将司马尚欲叛赵投秦。

[var1]

郭开

赵王迁宠信奸臣,特别容易相信谗言,听说秦军攻打邯郸,早已吓傻,一听到这些谣言,当场就信了,于是立即派赵葱和颜聚二人来到前线,取代李牧和司马尚的军职。

李牧见赵王迁行此下策,当场就懵了,心道:长平之战前夜,秦国也是使用离间计,忽悠赵孝成王以赵括取代廉颇,难道今天要悲剧重演吗?难道赵国还要再经受第二次长平大败、要把仅剩的家底败光吗?

[var1]

廉颇

自古杰出将领均信奉“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一军事信条,特立独行如李牧,怎么会接受赵王迁如此昏庸的君令?

为赵国安危存亡计,为数十万将士的生命计,他拒不交出兵权,可这一条,恰恰被奸臣郭开定性为“谋反”。

[var1]

赵王迁

赵王迁于是下令捉拿李牧,并将他斩杀。一代名将,就此无辜受死。

王翦听说李牧被诛,于三个月后对赵军发起急攻,大败赵军。取代李牧和司马尚的赵葱战死,颜聚逃亡。

第二年(前228年),秦军攻陷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此时距离秦始皇一统天下,还有7年。

赵国灭亡与李牧被冤杀有相当大的直接因果关系,民间因此感慨“李牧死,赵国亡”。

[var1]

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亲自驾临邯郸,将过去与他母亲赵姬一家有仇的人全部诛杀。

赵国公子赵嘉逃往代地,称代王,虽短暂为赵国续命,但也于前222年被秦所灭。所以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赵国灭于前222年。

[var1]

松鼠父子读战国:谁葬送了赵国?

小松鼠问:“秦王嬴政为什么要亲自到邯郸,杀死与他母家有仇的人?”

松鼠爸爸答:“前面讲过,秦王嬴政的母亲赵姬就是赵国人。嬴政生于赵国,幼时曾与其父母被赵国人欺负。前259年-前257年间,秦军围攻赵都邯郸,愤怒的赵国人差点杀死他们一家三口。因为这段往事,嬴政对赵国人非常痛恨,有强烈的复仇情结,尤其是曾欺负他母家的人。”

[var1]

秦王母亲赵姬

“老爸,李牧这么厉害,赵王迁为什么还要杀死他呢?”

“越是没本事、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君王,越是信不过能干的将军,特别害怕他们谋反,越容易上‘离间计’的当。秦将王翦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故伎重演,没想到一试就灵。”

“为什么说‘李牧死,赵国亡’?”

[var1]

“一个军力强大的国家,即便不是名将如云,也一定需要一至数位名将支撑。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的军力衰落,一定是因为名将凋零。”松鼠爸爸叹息说,“正如魏国、齐国和燕国的衰落,分别源于吴起、田单和乐毅这三位名将的流失,赵国的灭亡,也与廉颇和李牧这两位一流战将被逼出走息息相关。”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附:赵国君王列表

1、 赵烈侯赵籍,在位

9年(前409年-前400年);

2、赵武侯(名不详),在位

13年(前400年-387年);

3、赵敬侯赵章,在位

12年(前387年-前375年);

4、赵成侯赵种,在位

25年(前375年-前350年);

5、赵肃侯赵语,在位

24年(前350年-前326年);

6、赵武灵王赵雍,在位

28年(前326年-前299年),死于前295年;

7、赵惠文王赵何,在位

33年(前299年-前266年);

8、赵孝成王赵丹,在位

21年(前266-前245年);

9、赵悼襄王赵偃,在位

9年(前245年-前236年);

10、赵王迁(又称赵幽缪王)赵迁,在位

8年(前236年-前228年);

11、代王嘉赵嘉,在位

6年(前228年-前222年)

更多文章

  • 这座清代庙宇下为何埋着夏代遗骨?遗骨主人可能是夏朝王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出土的清代砖墙然而,正当大家以为事情可以告一段落时,一个新的发现却让整个发掘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考古人员继续往下挖了一会儿后,又发现了一间房屋基址,房屋中还有3具人骨,分别为1男1女和一个孩童。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周围存在大面积的红烧土,这是土壤经过燃烧后形成的土块,是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广泛使用

  • 此人堪称秦国战神,他若在项羽未必能灭秦,却自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 [var1] 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

  • 相煎何急,孙膑和庞涓的爱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膑庞涓大结局,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庞涓最后一战

    [var1]军事家孙膑孙膑和庞涓都拜历史奇人鬼谷子门下学艺,孙膑是师哥,庞涓是师弟,他们主攻兵法,几年后,都学有所成,孙膑学业技高一筹。但庞涓的名利心很重![var1]庞涓辞别师傅下山中原诸侯魏惠王招贤纳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庞涓便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告辞,想到魏国大展拳脚,获取功名富贵。鬼谷子

  • 神医扁鹊竟因自己的医术高明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扁鹊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名医,医术高超到可以让人“起死回生”,事实上也就是他这“起死回生”的医术害了他,让他死于非命。扁鹊真名并非叫扁鹊,而是叫秦缓,秦越人,因其医术高超,人们才称他为扁鹊。真正的扁鹊是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传闻是黄帝身边的神医。[var1]话说扁鹊路过虢国的时候,虢国正在举

  • 七王之乱:和景帝争天下的吴王刘濞,曾势如破竹,为何最后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濞和景帝有杀子之仇,景帝平七国之乱,周亚夫死后景帝后悔吗

    [var1]汉景帝刘启继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推行削藩,削藩令一出,诸侯们一片哗然,其中吴王刘濞反应最为强烈,因为他早就在等待这个机会,不仅是为儿子报仇,也是为了和汉景帝刘启争天下。 刘濞的性格:善战之将,桀骜不驯。 吴王濞,高帝兄仲之子也。高帝立仲为代王。匈奴攻代,仲不能坚守,弃国间行,走

  • 宁静主演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有一个情节特别有争议,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掌柜宁静,宁静金鸡奖红毯,宁静大秦帝国经典片段

    赵军将领无法忍受人吃人再继续下去,宁死不屈的20万赵军不得已才选择投降,一般情况下,降军不是放回去就是归编,可是这次情况特殊,两国交战均以倾举国之力,没有再多的粮食供给敌军了。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的将领白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白起的内心深处是想救赵军的,并且已经分了秦军的粮食给赵军,可是他们的粮食也不足

  • 东汉末日:荀彧率众投曹操,公孙上表攻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荀彧离开袁绍的原因,荀彧评价袁绍手下谋士,曹操打袁绍荀彧说的话

    曹操屯兵河内已有多日,见袁绍引众自去,各路人马亦皆解散,料知讨董卓无成,也只得自寻出路。鲍信与曹操为莫逆之交,虽由袁绍上表为济北相,仍然追随曹操。至是,与曹操计议道:“袁绍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恐一董卓未除,一董卓又起;为了将军计,若急切除袁绍,恐亦难能,不如进略大河以南,静待内变,再作计较

  • “猇亭之战”为何称“夷陵之战”?刘备、毛泽东为何都要改地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官渡之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 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 (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

  • 两千年前刘邦赐了八个怪姓,只有这一个流传下来,与田姓是一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田姓为什么不改回陈姓,田姓皇帝一览表,山西田姓的来历

    早在战国初期,陈国公子陈完为避免国内动乱,投奔去了齐国。陈完后人在齐国改为田氏,从第五代开始,通过打压政敌和拉拢民心,完全把持了朝政,可谓权豪势要。齐宣公时期,齐国有70余座城池,一把手“大夫”几乎都为田氏。齐康公时田氏传到第八代,代表人物是田和,他把齐康公赶到海上的一座小岛,篡取了国君之位,并得到

  • 百战百胜的名将白起,最终还是稀里糊涂地输给了苏秦的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康白起真人照片,白起死后儿孙下落,苏秦和白起哪个厉害

    (苏秦 形象)战国时期有位仁兄,叫做苏秦。要说明的是,苏秦并不是本篇文章的主角,但如果要展开故事,我们就必须先讲到他。《史记》: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根据苏秦自己的口述,他一生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老家洛阳城外有两亩地种,春种秋收,早出晚归,做一个殷实而富足的农民。不过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