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后期,帝王与平民都曾穿开裆裤,是为了省布料还是另有所图?

战国后期,帝王与平民都曾穿开裆裤,是为了省布料还是另有所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37 更新时间:2024/2/4 4:54:36

[var1]

开裆裤走向历史舞台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部拓荒史也是一部进化史。人类祖先战胜了猛兽与环境,摒弃了茹饮血的生活,开始建立人类的明。

早期的人类,过着群居生活,每天为了填饱肚子而发愁。至于穿什么,还真没人在意。天气暖和,所有的人都光着。天气冷了,用树叶亦或者是动物的毛皮制作衣服,用以抵御寒冷。

这就是早期衣服的雏形。

随着文明的发展,经历三皇五帝后,古人便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文明。发展到夏商时期,衣服早已经成为了必需品,不单单为了御寒,还为了遮羞。

他们再也不是和石器时代一样,不再用一大张毛皮或者织物裹成一个直筒就完事,而是细细区分了上衣与下衣。

[var1]

请不要笑。

这个简单的直筒装,即包裹住上身,下身真空的装束,竟然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后才慢慢作了上衣与下衣的区分。

这时候所谓的上衣与下衣,可以简单的说是上衣和裙子。上身穿着交领窄袖短衣,下身穿一件长裙。

裤子?还没有。内裤?对不起,没见过。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要说这种装束在南方,或许还好点。但如果是北方呢?小风一吹,肯定是凉飕飕的。

开裆裤的优劣

在夏商时期,虽然农耕产业经过了进一步的发展,皮革棉麻等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在这两个时期,人们的下身,还是以裙子为主。后来裙子也得到了发展,提到了齐胸的位置,顶替了部分上衣,但裤子依旧没有流行开来。

[var1]

后到周朝,周实施周礼,对衣着服饰有着严格的要求,基本也是以宽大的上衣配合裙子为主要搭配,为了配合服饰,还规定了一系列的坐姿,以避免“漏宝”的现象。相关介绍后面再说。

战国时期,虽周室势微,但周礼实施了几百年,仍为中原各国广泛接受。

赵国身处四战之地,与游牧民族混居战斗,胡人骑兵充分发挥了其机动性与灵活性,赵国在与其战斗的过程中,深受其害。

他们宽衣大袍,下面处于真空状态,即便是骑上马,也打不过对方。赵武灵王仔细分析了对方的优势,然后提出了“胡服骑射”的改革方案。

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本文不再赘述。当他们脱下宽衣大袖的长袍,以胡人窄袖服侍所替代,然后双腿分别套上了“一截裤腿”,跨上了马,开始着重练习骑射。

行动方面更加的敏捷,而且还起到了为双腿保暖的功能,不单如此,还为国家节约了不少布料。

[var1]

要知道,战国时期的纺织水平很低,就连秦国,还在赐爵以奖励耕种与纺织,因此,省下来的布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这种装束,在一定的情况下,推动了中原服饰的发展。这两节裤腿,加上两根带子,然后与围在腰上的带子相连,便是“胫衣”。也就是“开裆裤”的雏形。

那么既然要保暖,将裆都连上,岂不是更保暖。对于我们来说,是这样的,但在战国时期,还是要讲究性价比的。

“胫衣”代替了裙子,虽然还是有点凉飕飕,但对比来看,要比之前要好很多。不但如此,还节约了布料,可谓是一举双得。

[var1]

开裆裤引发的其他问题

而真空状态不雅观的问题,在当时来看,还真不是个问题。

他们原先穿裙子的时候,便为了弥补裙子本身的劣势,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规范。在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古人多采用跪坐防止春光乍泄。

双腿并拢,屁股坐在小腿与脚跟处。上身呈现挺直的状态。至于盘腿坐以及双腿前伸而坐,都被视为不尊重别人的坐姿。

当年日本曾多次来中原地区做文化交流,他们就将这种坐姿学了去,一直流传到今天,他们一切穿着与风俗方面,依然留存着古人的影子。

[var1]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选择“箕踞而坐”便是在表达自己对于秦王的嘲讽与蔑视。试想一下,穿着开裆裤的荆轲,肆无忌惮地坐在那,伤害不高,但侮辱性极强,画面请自己脑补。

除了坐姿之外,上车时也要注意。如果在上车时选择高抬腿,同样会出现露宝的现象,这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如果对方是一个女性,那麻烦可就大了,这简直就是耍流氓无疑。

当年的王莽,便曾向皇太后告状,声称一个叫淳于长的人对着自己的母亲上车,是为“骄佚”。

由此可以看出,在春秋末期,开裆裤流行,更多的是为了节省布料。对比同等条件的裙子,胫衣不单单用料少,而且还可以保暖,穿上之后,灵活性更好,因而广泛为社会所接受,一度得到风靡。

[var1]

除了省布料之外,它并没有其他方面的好处,也就证明了,虽然开裆裤为当时社会所接受,更多的是因为节约布料,保暖性能好,行动方便,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也并无其他所图。

至于很多提出的,是否存在生理方面的需要,亦或者是裁缝偷工减料,我可以很客观地告诉大家,这是不存在的。

生理方面的需要,无非是在大小便方面具有优势,相对比而来,还是和有裆裤来对比的。如果拿开裆裤和裙子来对比,除了上文提到的那几个,也没有了其他的优势了。

合裆裤与内裤走向历史舞台

开裆裤一直风靡,一直到秦朝的末年,随着人们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合裆裤被大量应用。

合裆裤主要是被大量应用于部队,毕竟,真空状态骑马,的确是凉飕飕的。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纺织发展到汉朝时,已经取得了极大的突破。

[var1]

布料方面,早已不再是粗糙的布料,取而代之的是丝织品与柔软的纺织纯棉布料。在丝绸之路的加持之下,这点布料,早已不算什么。

于是,为了不再骑马凉飕飕,合裆裤走向了历史舞台。应用与军队之上,再也不担心走光的问题了,除此之外,不单单起到了保暖的作用,还起到了保护隐私部位的作用,深受士兵的喜欢。

除了合裆裤走向历史舞台之外,坐姿方面也迎来了巨大的改变。

合裆裤的大量应用,使得人们不再痴迷于直跪。这种姿势说实话,真的是太不舒服了。长时间直跪,膝盖之下基本都发麻,屁股坐在脚跟处,隔屁股不说,脚跟也被坐得生疼。

除了疲劳之外,青少年长时间直跪,腿部容易变形,出现走路姿势异常。所以,当合裆裤出现以后,直跪的姿势,也慢慢被取代。

唐朝时期的壁画中便可以看到高脚的椅子和桌子,而且人们也不再采取跪姿,而是选取更为舒适的姿势。

还要说一句,除了在坐姿方面的改变之外,悄然之间,内裤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汉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再加上纺织技术的提高,人们在穿上合裆裤之后,为了让自己能够更舒适,便选择用柔软的布料,缝制更为舒适的内穿小短裤,用以保护私密部位。例如:犊鼻诨就是在那个时期被发明出来的。

[var1]

“犊鼻诨”是一种有裆的短裤,圆形的裤腿,就像是和牛鼻子类似,有点像相扑选手穿的内裤。

如果还是想象不出,可以参考隔壁友人穿着的“兜裆布”,大概就是那个样子。

后记

时至今日,我们没必要嘲笑古人,为何穿着开裆裤来办公和娱乐,这不过是人类历史上的发展的一步而已。

我们的今天,全都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之上。相比古人的开裆裤,古希腊,古罗马还在过那种一块布料包裹全身的日子,因此对比来看,我们曾经领先于世界上相当一部分的国家。

不管如何,开裆裤早已走下了历史的舞台,我们今天的讨论,权当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

更多文章

  • 《大秦赋》未讲清楚,吕不韦为何要帮嬴异人?聊聊二人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秦赋嬴虔,大秦赋中的异人指的谁,大秦赋美化吕不韦了吗

    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轻描淡写,好像事实真的如剧本一样轻松且自在,只不过过程显得稍微刺激了一点罢了。但各位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几个问题:1、卫国人吕不韦为何要散尽家财,拼上性命来解救嬴异人?吕不韦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慈善家;2、吕不韦数次提及,多年来曾往来于邯郸与咸阳,数次拜访华阳夫人

  • 弭兵会盟,春秋时代的雅尔塔会议!看晋楚两国如何平分春秋霸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楚大战与弭兵会盟,春秋十国弭兵会盟,晋楚会盟

    [var1]在此之前,时任宋国执政大夫的向戌,主动发起号召,希望当时中原地区的两大巨头,晋国和楚国,能够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不要再打仗了。面对这位宋国大夫的号召,强大的晋楚两国,竟然还真的很给面子,同时派出了代表,来宋国参与会盟。非但如此,除了晋楚两国之外,以秦国和齐国为代表的十多个诸侯国,也全都纷纷

  • 勾践战败被俘之后,吴王夫差为何不直接杀了他,彻底免除后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勾践最后杀了夫差吗,吴王夫差和勾践,吴王夫差范蠡勾践

    [var1]但这个说法,其实是错的。在正史上,夫差之所以不杀勾践,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道德体系下,他没有办法杀勾践。俘虏勾践,让勾践给他做奴隶,这本身就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致了!至于说后世那种所谓的斩草除根的办法,当时大家是真的没有这个概念。想要更好地理解当时夫差对于勾践的复杂态度,我们得简单

  • 正史上秦国为何曾经八次迁都?做首都最久的雍城,为何很少被提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迁都示意图,迁都雍城,秦国雍城县在哪

    [var1]但实际上,咸阳其实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才新建的首都。而从商鞅变法之后,一直到后来秦国崛起,秦始皇统一六国,最终到秦朝灭亡,大秦政权一直都是以咸阳作为首都。所以咸阳才特别有名。而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其实曾经有九座国都,八次迁都。而在这八次迁都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都城,其实是雍城。东周

  • 历史上未曾打过败仗的三大名将,其中一人竟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讲述战国四大名将排名,战国四大名将历史小视频,三国堪比战国的四大名将

    第一个:白起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

  • 为什么秦国最终会成功?主要是这一件事六国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国消灭了最后一个诸侯国—田齐,华夏终于结束了500余年的分裂,走向统一。曾经那个位列倒数第一的七雄之一,一跃而起,短短十几年间便夺取天下。而六国的溃败以及秦国的成功,亦在后世的两千多年中为人们道不尽、争不止。尤其是北宋三苏之一的苏洵,其认为,六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以

  • 武安君白起如果不被赐死,秦国能否提前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起赐死对秦国的影响,武安君白起壁纸,大秦帝国武安君白起

    [var1]即便白起没有被秦昭襄王赐死,秦国也无法提前统一六国。或许有白起在,秦国能提前攻灭赵国,但攻灭赵国后,秦国要想在短期攻灭其余五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当时白起和秦昭襄王都过了花甲之年,余生所剩时间已不太多。 白起如果不被赐死,秦国能否提前统一全国? 白起和秦昭襄王的年纪就注定了秦国无法提

  •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让秦军变成虎狼之师,白起获得战神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起率秦军大破40万赵军,秦军虎狼之师与军功爵制,秦军白起的电影

    [var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改造,因为老秦人全成了军人,打仗可以赚爵位提升自己的职位,而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打仗砍人头就是赚钱。表面上确实好像名将都出自名门,可是事实上大家都是当兵的,越是名门军功越高。这是幸存者偏差,以商鞅法家的风格以及后来秦国名将如云,士兵战力的恐怖来看,绝不可能在职位上对贵族

  • 吴起为求功名不择手段,楚悼王为何要起用他变法?他的结局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楚悼王与吴起的关系,吴起变法小说,王立群讲吴起变法

    公元前381年,一场隆重的国丧正在举行,楚国的第三十三代君主楚悼王死了,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哀悼之中,各路宗亲贵族也没闲着,不过他们不是忙着悼念楚王,而是急于诛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吴起。吴起作为楚国的令尹(相),楚悼王生前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并任用他主持变法,吴起变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提升了楚国的综合国

  • 郑国在春秋第一个称霸,为何突然衰落,没能成为大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首先,郑国是姬姓诸侯国,君主的爵位为伯爵,也即郑国和晋国、鲁国、卫国、燕国等诸侯国一样,都是周王室的后代。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在陕西棫林建立都城,而第二任君主郑武公,则跟随周平王东迁移到今河南省荥阳市一带。等到郑庄公即位后,选择在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一带定都。在周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