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临死前为什么最是想念户部尚书夏元吉?这源于夏元吉的高情商

朱棣临死前为什么最是想念户部尚书夏元吉?这源于夏元吉的高情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12 更新时间:2024/1/7 6:38:39

朱棣对于远征沙漠,讨伐蒙古,有着出乎寻常的热情。这中间有政治上的需要,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朱元璋在占领元大都、覆灭元朝之后,元朝在北方草原上仍然有很大的势力。其实对于蒙古来说,元朝所占领的中原一带并不是他们的核心地域,而草原才是他们真正的发源地、根基和国土核心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徐达在攻打元大都时,元顺帝很干脆地便放弃了大都,而往北逃离。当时草原上有元朝的宰相兼诸军统领王保保,有几十万大军,力量仍然非常强大。

为此,朱元璋一是不停派遣徐达、常遇春蓝玉、北方诸王等对北方草原及西北一带的大漠进行征伐。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蒙古力量逐渐式微,威胁逐渐减少。二是设立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等长城一带的军事重镇,防御北方蒙古军队的进攻。经过后来皇帝的不断完善、增添,便形成了后世赫赫有名的九边重镇。进攻与防守并重,这是朱元璋对待蒙古的策略。这个策略被朱棣很好地继承了下来。朱棣后来先后五次远征蒙古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而到永乐年间,蒙古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了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他们相互之间、各部之间都互相攻伐,其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不过他们仍然是明朝的极大威胁。永乐三年,鞑靼知院阿鲁台将部族之首鬼力赤斩杀,迎接元朝皇族后裔本雅失里,并立为可汗,占有了元室正统之名,开始进行一些整合。

朱棣得知后,感受到了很大威胁,于是派郭骥出使鞑靼,想要说服他们归顺明朝,并顺势探查下他们的虚实。不过鞑靼却将郭骥斩杀。这让朱棣大为愤怒。于是便有了永乐七年以丘福为大将率十万大军征讨鞑靼的战争。结果却因丘福轻敌冒进,全军覆没。朱棣眼看朝中无大将可用,在愤怒和铲除威胁的双重驱使下便展开御驾亲征。当时是永乐八年。这一次鞑靼大败,部落开始瓦解。

第二次是针对瓦剌部落。鞑靼部败落之后,瓦剌部又趁势崛起。经常要挟明朝,扣留使者,南下兴兵扰边。永乐十二年,朱棣再次率大军出征,直攻至土剌河,瓦剌部首领马哈木虽然逃走,却很快去世。瓦剌被明朝收服。

不过在朱棣之后的三次出征,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效果。蒙古军队远远看到明朝军队提前都躲了起来。《明史》称:“连岁出塞,皆不见敌。”而且此时蒙古内部纷乱,对明朝也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朱棣后来的这几次北征多数情况下已经不再是翦除威胁为主了。更多的是出于他的私心。他本身得到皇位就不正,而抵御蒙古又是其父朱元璋一直的坚持,朱棣出征蒙古更像是来证明自己才是朱元璋最佳的继承者。既是让自己心安,又是为了告诉百姓、群臣们。另一方面朱棣本人确实有些好大喜功。即便后来几次都没有真正遇到过蒙古骑兵,他仍坚持要出征。不过朱棣的努力倒因此让后世给了他个文治武功的好评价。

永乐十九年冬是朱棣作出最后三次出征的决定之时。夏元吉也是在这一次对朱棣的劝谏中让朱棣印象深刻。

朱棣当时下定决心要出征时,命户部尚书夏元吉跟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商议此战的一应兵马、粮草、后勤等事务。几位尚书鉴于上一次的情况及朝廷的财政问题,坚决表示反对。

几人还没来得及上奏,朱棣便将兵部尚书方宾召至宫中。方宾作为兵部尚书,是直接负责人。他抗言力谏,极言兵费之不足。朱棣很不高兴。

于是朱棣又单独召见夏言吉这位管理钱财的户部尚书,询问边防储备多寡。夏元吉照实回答:“前些年大军出征,兵马粮草的储备十去八九,加上近年多有灾荒,财政困乏。而且圣上身体欠安,需要多加调理。还望陛下选派将领出征,就不要亲自前往了。”

后来朱棣又召见吴中,这位工部尚书的回答与方宾如出一辄。

仔细分辨三人的回答,会发现夏元吉的回答与另外二人有很大差异。夏元吉也讲到了军费、边储不足,但是这只是他的一个间接借口。他主要阐述的是朱棣身体的健康问题。他并没有明确反对出征蒙古这次行动,他反对的是朱棣御驾亲征。他的主要落脚点还是对朱棣身体的关心。夏元吉的情商要比另外二人高很多。

当时朱棣满脑门都是身跨战马,征战疆场,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差异。他一怒之下便将夏元吉派到开原,让他准备这次出征的粮草、军备。随后朱棣听了吴中的对答之后更加气愤,直接下令将夏元吉逮捕,关押至内官监。应该是嫌弃他管理粮草不利。连曾经代管过户部的大理寺丞邹师颜都一并关押了。

方宾听到这个消息后,惧怕之下在家中自我了结了。方宾之死进一步刺激了朱棣,他立即下令抄了夏元吉的家,看看户部这匮乏的钱粮是不是被夏元吉给贪墨了。结果发现,夏元吉家中除了朱棣平常赏赐给他的钱钞之外一无所有,只有些破瓦片、破家具。

后来朱棣从永乐二十年开始,连续三年出征,夏元吉就被关在大狱中。朱棣仿佛忘记了他这个人。但是三年之后,朱棣第三次亲征身体病重时,他终于想起了夏元吉对他的劝谏和身体健康的关心。

他这才明白身体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还有很多远大抱负要实行,蒙古残余力量还没有被剿灭,他还没有看够自己的江山,他还没有当够皇帝,他还有很多妃嫔需要疼爱,他的后代还只有三个孩子。

无数的不甘在朱棣脑海中像幻灯片一样播放。而夏元吉当年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况圣躬少安,尚需调护,乞遣将往征,勿劳车驾。”夏元吉的话一声声言犹在耳。

这就是高情商的妙处所在,让人回味无穷。当别人都在考虑钱粮和大军出征之事时,夏元吉却在为皇帝的健康担心。这一方面让劝谏的话不那么刺耳,一方面又为自己以后留下了足够的回旋空间。这不仅是情商,更是一种智慧。他直接越过了兵马钱粮,看到了问题的本质,皇帝的身体问题才是这个王朝兴盛发达的根本。朱棣当时想到夏元吉的话应该也是这么想的。他肯定觉得夏元吉眼光真是独到啊。

《明史》这样评价夏元吉:“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情商出众,智慧超人,这就是夏元吉。他与蹇义并称,比后来的“三杨”地位都要高。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宗实录》等。

更多文章

  • 周朝为什么能延续八百年的江山?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为什么可以坐稳791年江山,周朝为什么能长达700多年,周朝为何能立国八百年

    单看数据的话,周朝的国祚,位居古代众多王朝第一,并且远超其他朝代,称得上是“空前绝后”。那么,周王朝是如何做到延续八百年江山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传说,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据说,当年周朝尚未建立时,周文王姬昌(周武王父亲)礼聘姜子牙出山辅助,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人才的尊重,周文王便决

  • 宋国曾是周朝最大的诸侯国之一,为何后来却成了大家眼里的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朝时宋国在哪里,守株待兔宋国人被笑话的原因,农夫被宋国笑话的原因是什么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超过一半的搞笑历史事件,全都是和宋国有关的。比如说让对手顺利过河、摆好阵势之后再开战的宋襄公;比如说因为没给车夫吃肉,所以被车夫直接拉到敌军投降的华元。除此之外,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之类的寓言故事,故事里面的主角,也都是宋国人。这些寓言故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编出来的。由此可

  • 姜子牙的齐国之“齐”,你会相信哪一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姜子牙为什么不去齐国,姜子牙知道齐国被灭吗,姜子牙是不是齐国的王

    从现代的字意来看,“齐“的意思是整齐,就是看起来是个平面或者是一条直线。在《史记》中有载:“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这种说法相当的高大上,齐国之“齐“就是与天齐。在齐国建国之时,姜子牙曾有推行祭祀所谓八神之俗,而八神中的第一个就是“天主”,就是要祭祀“天齐“,这个天齐据说是一泓碧泉,就在临淄城南部郊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72岁正式出道,辅佐4代周王,死后葬地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真实历史,姜子牙在历史上是哪个人,历史上的姜子牙简介

    史书记载姜子牙逝世的时间是在“康王六年”,同时史书还记载到“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虽然史书没有明言姜子牙的年龄,但是我们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来看,姜子牙逝世的周康王六年为公元前1015年,而姜子牙的出生年份大约是在公元前1128年,姜子牙的真实年龄最少也有113岁。除了上面我们推算的结

  • 历史上战将比比皆是,智商逆天的有谁呢?姜子牙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姜子牙战将排名,姜子牙比周文王智商高在哪,姜子牙身边的五虎上将是哪几位

    第一名伏羲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一位王,也是中国医药的鼻祖之一。伏羲他绝对是神一样的一个存在。他根据天地万物的不同变化,创造了八卦,八卦就成为了《易经》的核心基础。而《易经》中的二进制,更是当代计算机科学的最基础的数码之基础。后来伏羲又创造了文字,结束了

  • 从西周到秦汉时期,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风云激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历史,秦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秦始皇废分封制改郡县制的结果

    1、分封制使周统治兴盛周本属于商的属国,武王联合其它方国部落才得以灭商建周。周立国后分封了一批宗室、功臣、先圣后裔,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周的分封制以严密的宗法为基础,以嫡长子制为核心、由等级官制,贵族世袭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管理体系。据史载,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后陆

  • 姜子牙封神时,敕封了7位大帝,真正名副其实的有几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姜子牙封神给谁用最好,姜子牙封神为何要斩将,姜子牙封神榜是封的哪个玉皇大帝

    第一位: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伯邑考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姬昌被商纣王扣押后,伯邑考带着西岐三件至宝前往朝歌,想换回父亲。没想到纣王不讲武德,收了宝贝也不放人,还将伯邑考也扣下当人质,给他当车夫。后来为了羞辱西伯侯,纣王更是烹杀伯邑考,把他做成肉羹赐给姬昌。也正是从此时起,姬昌

  • 三家分晋,其实是周朝命运的一次预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分三家,三家归晋完整版视频,三家归晋一统天下

    周天子册封这三个诸侯,其实更多是承认既定事实:即把三个大夫所掌握的晋国土地,正式册封给他们。从此以后,晋国的韩赵魏三个大夫,和晋国的国君,也都是天子的诸侯,而非晋国的公卿。此时的晋国国君手里,其实还有一点土地。也就是说,所谓的三家分晋,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的时候,更是一种把晋国分成四部分,韩赵魏三家占

  • 《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为何不让姜子牙成神?富贵在手,天命在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封神演义姜子牙为何不成神,姜子牙没成神会老死吗,姜子牙上元始楼

    那《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为什么不让姜子牙成神仙?首先,封神榜是三教圣人共同制定,虽元始天尊掌握很大权利,但封神榜上有名之人却是根据各人福缘深浅来定的。深者成仙道,次之成神道,再次之为人道,就是不被封神。这是封神的基础标准原则,也可以说是天意。凡封神榜上有名之人皆不能逃。当然,姜子牙封神榜上无名,他

  • 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是否存在夏朝这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原来夏朝之前还有两个朝代,夏朝后面朝代电视剧,夏朝和商朝之间的朝代

    一般情况下,确立一个文明是否存在,需要双重的印证: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客观物质证明。只有在这两者指向重合之时,才能够下定论。关于夏朝最早的记载,是出自周朝时期的著作《尚书》。按照传说,夏朝国祚四百年,加上中间殷商的六百年,夏启时代的故事距离西周已然有一千余年。因此,《尚书》中的记载可信度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