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发迹之前的卫青担任的“给事建章”是什么职位,权利大吗?

发迹之前的卫青担任的“给事建章”是什么职位,权利大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01 更新时间:2024/1/20 22:36:03

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

青时给事建章,未知名

。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要从秦汉制度中去找。

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羽林掌送从,次期门,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羽林有令丞。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

也就是说,“建章营骑”之名早于“羽林骑”,更早于“羽林孤儿”,那么,其最早的兵员就不可能是“羽林孤儿”,而是另有其人,当然,“太初元年”已经是卫青发迹后多年,也就是说,卫青的“给事建章”和“建章监”都是在“建章营骑”这个军事单位的前身。

不仅如此,汉宣帝时派将“监”羽林,说明该部“营骑”的统领一直称“监”,则卫青担任的“建章监”并非一般理解的“宫监”,毕竟此时,建章宫连个地基还没建,不可能汉武帝提前任命了不存在的单位的主官。

不过,上述信息已经告诉我们,卫青所供职的“建章”这个单位,应该与“骑兵”有关。

事实上,在卫青因为卫子夫受宠而鲤鱼跃龙门之前,在平阳侯府,曾经担任过“从骑”,见《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青壮,为侯家骑,从平阳主。

也就是说,卫青是平阳侯家的“从骑”,为平阳公主服务,而作为身份平移,皇帝的“从骑”叫什么呢?

叫“中从骑”。

见《二年律令·置吏律》记载:

吏及宦皇帝者、中从骑,岁予告六十日;它内官,卌日。

“吏”、“宦皇帝者”和“中从骑”、“它内官”,这是四种人,“吏”和“宦皇帝者”在前文中都有解释,“它内官”则包含了一批为宫廷服务的“内官”,而既有“它”字,也就意味着“中从骑”也属于“内官”的范畴,“中从骑”作为带“中”字的“从骑”,功能职责很容易理解,即皇室的“从骑”,但地位要高于其他的“内官”,作为一个群体,其相对地位可以参见《汉书·惠帝纪》中的记载:

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

即同等待遇的三种人,爵位为“五大夫”以上的、秩级在“六百石”以上的,与“宦皇帝者”中皇帝知其名的,按照阎步克先生的研究,“知名者”肯定有个认证程序与资格。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秦汉律的法律名词比较严谨,按照《法律答问》中所述及的秦制“吏六百石以上与宦及知于王者为显大夫”与上述的说法,则“知名者”应该是比照“六百石”以上。

而《二年律令·置吏律》中规定“吏”与“宦皇帝者”、“中从骑”同等待遇,也就是说,这不是特指“六百石”以上“吏”和“皇帝知名”的“宦皇帝者”,而是所有的“吏”和所有的“宦皇帝者”,

也就意味着,“中从骑”是比“六百石以上吏”和“宦皇帝而知名者”低一级的身份群体。

这一身份群体,在秦国就是“官骑”,在汉初则称“中从骑”。

而具体角色,又要看“建章监”的“监”字,在宫殿系统内的“内官”的“监”,类似的具有军事功能有两种:

参考东汉的“濯龙监、直里监”职务,濯龙园虽为皇帝园囿,却有兵器工厂,“监”秩四百石,有明显的军事特征;

另外一种“监”,则为“厩监”,也有长、丞,如长乐厩、中厩等,汉代宫苑中多设“厩”,“厩”有“卒驺”,这又是“羽林”、“期门”分化出去之后的制度结果。

结合卫青曾为平阳公主家“骑”,几乎可以确认,卫青此时的身份,正是“中从骑”。

也就是说,卫青的“给事建章”和“建章监”,开始时为“中从骑”,后来则以“厩”为署,属于汉武帝在上林苑离宫中的一支亲近骑兵随从,这也为日后汉武帝组建“建章营骑”提供了物质和人力基础,也是“羽林”的前身。

更多文章

  • 齐国五都:首都不都流行建两个,建五个不浪费?原来齐国布局长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齐国首都排名,孙武离开齐国后来谁灭掉齐国,齐国五都布局图

    战国时期的齐国,除国都临淄外,还建有四个别都,连国都临淄合称五都。所以《战国策·燕策一》的《燕王会既立章》及《史记·燕世家》皆日:齐宣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战国齐有五都,目前尚无异议,但具体指哪五都?由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说法也就分歧了。据史料分析,齐国的五都是从春秋开始,到

  • 《盗墓笔记》中的厍国是否真实存在,山海经记录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盗墓笔记中记载的地方,盗墓山海经txt下载,盗墓小说山海经

    厍国传说是华胥古国后裔:[var1] 在《盗墓笔记》中记载,厍国是存在于西周时期的一个国家,在厍国国内有一棵蛇神树,只要给这棵树献祭血,就能实现一个愿望,但这个在西周中期就突然消失,此后就一直下落不明,而小说中的老痒就是因为触碰了青铜蛇神树后,具有了物质化的超能力,当然了这只是小说中杜撰的情节,但在

  • 三个男人一台戏,嬴政、嫪毐和吕不韦,谁才是人生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嫪毐嬴政,嬴政在嫪毐头上悬剑,大秦嬴政杀嫪毐第几集

    因此,赵太后虽然生活在皇宫,却时常在白天和黑夜召见相国吕不韦,名义上是商量军国大事,暗地里却是重拾旧爱,叙诉离情。但是,他俩的欢爱却不能堂而皇之地进行,只能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掩人耳目的偷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嬴政一天天长大,这日渐让太后和吕不韦畏惧赵太后十分想让吕不韦昼夜都陪伴在她的身边,然而,精明过

  • 大秦帝国的开创者!这三位秦国国君,真正意义上奠定大秦帝国基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秦开局娶了秦国公主,大秦帝国秦国历代君王,大秦帝国的四大公子都是谁

    [var1]贾谊在《过秦论》中谈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扫清寰宇。所谓“六世”,正是自秦孝公到秦庄襄王间的六位秦国国君。但这六代国君中,真正堪称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的只有三人,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秦孝公是秦始皇的五世祖,名渠梁。他登上秦国国君之位时,秦国是个充满潜力但无从激发的贫弱之

  • 秦朝的货币管理:被称为“暴秦”的秦国,是如何保护工商业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统一货币文字有哪些好处,秦国货币简笔画,秦国统一后的货币叫什么名字

    [var1]支撑秦国崛起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便是秦孝公以及商鞅变法,加速了秦国的经济发展。虽说重农抑商是秦王朝统治的根本政策,但在当时封建经济的情况下,农民为国家经济主力,而想要重农就必须抑商。但从历史记载来看,秦王朝也并非仅是对工商业严苛遏制,反而整体呈现出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的。并且在之后将其纳入了国

  • 齐国灭燕,本来师出有名是场正义之战,为何落得人人喊打诸侯声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国灭燕,齐国灭燕最新消息,齐国军队偷袭晋燕

    提到燕赵大地,大家一定想到河北邯郸和易县一带,这是一块古老的地方,战国七雄中燕赵就占了两席。今天我们说说齐国灭燕的事件,本来这是一场师出有名的正义之战,为何最终演变成了人人喊打,诸侯声讨的结局呢?燕国之所以是个古老的王国,源于它是武王分封诸侯时,他的弟弟召公分封到了这里,燕都在蓟,就是现今的北京大兴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何大秦帝国最终被楚国后人所颠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楚虽三户必亡秦,大秦vs楚国

    [var1]虽说秦楚皆为强国,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陡增,跃居六国之首,秦楚之间几度交战的结果均为秦胜楚败,楚国国都因为秦国的入侵而两度易地。而楚国国君楚怀王亦被秦国诱骗至咸阳软禁,最终身死异国,此为秦楚之间不共戴天之大仇。公元前223年,秦国名将王翦率领大军六十万伐楚,击败了楚国大将项燕,楚国不

  • 长平之战时白起禁止士兵吃羊肉?大家不服,白起:你走50步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白起这人,人们一定不陌生。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武将,他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厚的基础,为秦国立下过汗马功劳。春秋战国时期战神――白起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郿县人,出自芈姓。白起起先并不是秦国人,他出生于楚国贵族。白起的父亲白公胜是楚平王的孙子。本来白起作为楚国的正统王室皇孙,理应过着衣食

  • 六国联军合纵伐秦,为何首战失利,第二战却能打进函谷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函谷关一直以来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起源于秦穆公时期,为报崤之战秦军战败之仇,秦穆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修建关隘而得名。因关隘险要,隘口仅能容一车通行,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战国时期,日益强盛的秦国为了一统华夏,经常从此关隘东出中原,函谷关成了隔绝秦国与中原六国天然的险要屏障。但是,

  • 干将莫邪:春秋末期吴越偏居一隅,为何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铸造工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干将莫邪铸造的两把剑,吴越猛士,干将莫邪真实历史故事

    [var1]从这个地区所出土春秋战国之际的工艺品来看,不论是其纹饰还是造型,都只有高超铸造技术才能够完成。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吴越地区为春秋战国时期制造工艺的核心地区。对此,肯定会有不少人产生疑问,吴越明明偏居一隅,为何能够拥有当时最为先进的铸造工艺呢?铸造历史悠久,深受时代推崇1.礼崩乐坏,诸侯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