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永嘉之乱与靖康之变,都是发生在王朝衰落之时,而土木堡之变,则是发生在明朝初中期全盛之时。其次,永嘉之乱和靖康之变,分别导致西晋与北宋灭亡,而土木堡之变,虽短期内造成明朝朝局动荡,但最终有于谦等忠臣力挽狂澜,有惊无险,明朝安然度过一劫。然而土木堡之变,也使得明朝军事实力遭遇重创,在周边小国部族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而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就是明英宗期间的大宦官王振。王振,早年是个穷秀才,也曾想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怎奈时乖命蹇没那个福分,最终落得当私塾先生糊口。贫困的生活与卑贱的地位,使得野心勃勃的王振不堪忍受。他愤而净身,入宫成为一个宦官。因为这条路,是他能够接近皇亲贵族的唯一途径。从此之后王振“一飞冲天”,一度权倾朝野,最后却死于铜锤之下,留下一件东西,如今成为国宝,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王振入宫后,办事勤谨、忠实可靠,很快获得明宣宗的信任。明宣宗把王振指定为太子朱祁镇的贴身伴读,陪伴服侍年幼的太子。王振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尽心竭力服侍太子的同时,太子对他的的信任与依赖与日俱增,甚至对王振逐渐有了一种如父如兄、亦师亦友的复杂感情。这种心态,最终给大明朝带来一次覆灭之灾。
太子朱祁镇继位后,即日后所称的明英宗。王振作为明英宗最宠信的心腹,变身司礼监掌印宦官,成为宦官中的最有权势的人物。王振掌权之初,由于有贤明张太后和内阁一干贤臣,王振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故意表现的小心翼翼、老实勤恳,逐渐赢得了张太后和内阁大臣的信任。张太后病故后,内阁贤臣们相继老去,王振迅速抓住时机,露出了狰狞面目。
有于明英宗对王振无原则的宠信,使得王振逐渐成为明朝第二号人物。他利用手中大权,大肆排除异己,结党营私,贪婪无度,使得明朝朝局迅速败坏不堪,王振因此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次阉祸的始作俑者。王振甚至直接干预军国大事,土木堡之变之所以酿成,直接原因就是他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
在皇帝御驾亲征时,王振极度膨胀的权力欲达到极点。明朝众多武将大帅,在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中,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数十万将士进退行止,任由一个毫无任何作战经验与军事才能的宦官瞎指挥,行军作战毫无任何章法可言,虽不欲败岂可得哉。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数十万明朝大军死伤惨重,狼奔冢突溃不成军。《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护卫将军樊忠,眼见明朝遭此大难,全都是王振一人所致,怒不可遏,大喊一声:“我为天下人诛杀此贼!”抡起铜锤砸向王振,大奸贼瞬间毙命锤下,得到应有的下场。
不过,这个王振并非一无是处,他也曾做过一件好事。王振曾经在京师兴建了一座家庙,就是有名的智化寺,此寺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智化寺建成后,王振利用职权之便,擅自把明朝皇宫中的宫廷音乐,也给带到了智化寺中。他成立专门的乐队,在宫廷乐师教导下,使用的曲谱和乐器都是完整移植于皇宫中。明朝覆灭之后,宫中宫廷乐队毁于一旦,智化寺作为佛门静地,却完整地把宫廷音乐留存至今,使这一国宝得以流传后世。
如今,智化寺京音乐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古代宫廷音乐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