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中牟,位于今鹤壁市山城区。中牟其后是四面被太行山余脉包围的林州盆地,若要联络旧都晋阳(太原)也只能通过狭窄的羊肠坂道。对羊肠坂道,后来曹操征讨袁绍外甥高干时曾走过,并留下了一首《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此外,中牟东方则直面魏国,属于魏国的嘴前的肥肉。所以,魏国若发狠攻赵,赵国前方被掐断,后路被堵死,很可能会成为瓮中之鳖。在那个利益第一的年代,魏赵韩三晋联盟很容易做到翻脸比翻书还快。
[var1]
但是迁都邯郸就不一样了,邯郸虽然处于平原,好歹南方有漳水和滏水两道天然屏障,东面还有涛涛黄河水阻隔。实际上,在赵国迁都邯郸的第三年,魏赵两国就发生了第一次火拼。虽然赵魏的作战地点不在邯郸,但是这也足以让赵国庆幸。其实,赵国的好运还在后面,即公元前354年的桂陵之战。正是因为邯郸四周有很大的纵深,所以赵国才能在桂陵之战后退守信都(邢台),等到了齐国的援军。需要补充的是,赵国自晋阳迁都中牟再到邯郸,最先考虑的一点就是尽量将都城迁至更靠近中原的地方。但是迁都中牟的赵国随后又将都城迁到邯郸,亦足以说明中牟作为都城的不足,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此时赵国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涉足中原这块四战之地。也许,赵国人在琢磨一个选择——吞并魏国的攻占的飞地中山国对赵人来说更实在些。
[var1]
最后一条很重要,赵国迁都邯郸在交通上可以更容易联系旧都晋阳(太原)。因为邯郸西方有太行八陉之中的第四陉——滏口陉。比较来说,滏口陉确实比羊肠坂道更容易联络。巧合的是,正是因为滏口陉经过上党地区,这才导致赵韩两国在上党地区纠缠了数百年,直到秦灭六国前夕,韩国受到秦国的压迫才无奈地将上党地区全盘交给赵国。为此,赵国也被迫卷入了战国时代最为惨烈的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