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说说春秋时期,周王的势力已经渐渐变弱,各个诸侯开始出现纷争。而大家都听说过春秋五霸吧?这里指的是五个人,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以及楚庄王。
而在战国时期,七国之间也发生了战争,最后以秦始皇给统一天下,灭了其他六国结束。春秋和战国之间的分界以三家分晋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分水岭。也有一些人认为应该把田氏代齐也加进去。
[var1]
因为当初的三家分晋,其实是与田氏代齐差不多的,握权的都是卿大夫,最后夺了前君主的权力。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是卿大夫掌握权力,那么为什么当初晋国是三家给分了晋,而齐国却不一样,而只是田氏代了齐?
实际上,当初晋国差点也跟齐国一样,出现一个卿大夫家族掌控国君势力的情况,公元前633年,从晋文公设立六卿的时候开始,晋国的大权一直在六卿的手里,到晋平公的时候,六卿开始出现摩擦,大小战争不断。
[var1]
后来,赵氏消灭了范、中行氏,晋国的权力被赵、魏、韩、智四家掌握,智氏在实力上领先他们三家,也有机会消灭他们三家,像田氏代齐一样,成为一个卿大夫家族掌握晋国。可是,公元前453年的时候,出现了晋阳之战,魏、赵、韩这三家联合了起来,直接把智氏给灭了,后来晋国也被他们三家给瓜分了。
那个时候的赵氏被包围在晋阳城池里,本来就已经有着被消灭的危险。只是在晋阳城池被攻破之前,韩、魏两氏却变了,居然选择了背叛智氏,与赵氏联合了起来,直接灭了智氏,在此之后,该国就剩他们三家了。
[var1]
你们觉得,他们两家选择背叛智氏,和赵氏联合起来的做法对吗?我觉得是对的,因为如果灭了赵氏,那么他们两家也不能幸免被灭的危险,智氏本来就强大,灭了赵氏后,他就更加强大了,到那个时候,他们两家联合起来也对付不了强大的智氏。
当然,就算没有灭掉赵氏,他们也打不过智氏,所以我觉得他们的选择很明智。因此,在我看来三家最后的分晋,根本就已经不是卿大夫掌握权力的结果了,而是在那场晋阳之战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
[var1]
在齐国的历史上,高氏与国氏这两个都是齐国的上卿,所以就形成了吕、高、国这三家,他们算是一起保卫了姜姓的江山的局面,但是在田桓子得宠之后经历了差不多九十五年的时间,田氏才真正地把齐国的实权掌握住。
到了公元前532年,栾氏和高氏两家出现了矛盾,其实这一切都是田氏的利用,最后想不到的是,居然联合了鲍氏,一起把他们消灭了。到了后期更是连续消灭了其他的卿大夫家族,最终成了他一家独大的局面。公元前485年,吴、鲁两国攻打齐国,鲍牧死了,之后田氏在齐国就再也没有对手了。
[var1]
而晋国被魏、韩、赵三家给分了之后,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国与国之间也变了,后来就形成了战国七雄,即魏、韩、赵、齐和之前就存在的燕、楚、秦这七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