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名将结局如何?两个被杀,一个客死他乡,仅一个隐居善终

战国四大名将结局如何?两个被杀,一个客死他乡,仅一个隐居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92 更新时间:2024/1/20 6:19:34

[var1]

在兼并战争中,各国都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军事人才,他们为他们所孝忠的君主疯狂战斗,其中又以秦国的战神白起、老将王翦,赵国的大将廉颇、李牧四人最为出名,后人将他们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无一例外都为本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们的结局如何?我们今天一一梳理一下。

[var1]

战神白起,被人们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他担任秦国主将三十多年间,为秦国攻破城池70余座,最出名的秦赵长平之战,一举歼灭赵国主力四十余万,白起的名字,是当时东方六国多少人的噩梦,他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但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由于功绩过盛,他有功高震主之嫌,秦昭襄王在与赵国战争失利以后迁怒于白起,遂赐死了一代战神白起。

[var1]

与白起命运相似的,是赵国的大将李牧。李牧为赵国可谓鞠躬尽瘁。他是那种不战则已,一战必胜的人物,他早年为赵国守卫北大门,严防匈奴,采用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办法,一举歼灭匈奴十万大军,换取赵国北境近十年的安定。后期由于秦赵之间战争不断,大将李牧受命于败军之际领兵抗秦,他以守为攻反杀秦军使赵国反败为胜,但由于赵王昏聩听信奸臣郭开谗言,猜忌并设计杀害了大将李牧,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使得赵国在李牧死后不久灭亡。

[var1]

同为赵国大将的廉颇,将相和的主角之一,曾在兼并战争中大破齐国精锐,在与秦国的战争中他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和秦国打持久战,使得秦军迟迟不能东进,在与燕国的战争中他以少胜多打得燕国割地求和,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后期遭受赵王猜忌,无奈投奔邻国魏国,但仍然没有受到重用,期间赵王想用廉颇但受到奸臣郭开教唆,廉颇还是被搁置下来,后来又辗转去了楚国,晚年生活凄惨,最终客死他乡。

[var1]

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是秦国老将王翦。他和他的儿子王贲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战功卓著,秦始皇也非常敬重他,在没有等到秦始皇猜忌他们父子时,王翦选择急流勇退,带着家眷回到封地,过上了隐居的晚年生活,他的后代不断开枝散叶,形成了后来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var1]

战国四大名将的结局证明,再猛的将帅,也要懂得功成名退,长期执掌军权,很容易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白起、李牧二人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谓伴君如伴虎,毕竟是给人家打工,所以一定要像王翦父子一样,懂得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何时该装傻充愣,何时该仗义执言,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会功成名就,而不是功高震主。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只有2人坐轮椅出征,孙膑是不得不坐,诸葛亮却故意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于孙膑这个人物在古代资料,历史上真实孙膑,历史上孙膑的背景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作为将领,保护国家大业,无论如何,无愧于自己的君主,尽自己的本职,将领的战略是促使战役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有数不胜数的战役,在作战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士气。倘若士气很衰败,自己作战都不相信自己,那么这场战役是很可悲的。作战中,将领及其士兵都是

  • 因为什么事,郑介民去老蒋那里状告韩练成?韩练成又是如何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介民女儿,郑介民个人资料,军统局郑介民死后谁接任

    韩练成因何被派往海南岛?1945年,日本投降不久,受蒋介石之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中共领导人由延安飞往重庆,开始了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隐形将军韩练成,也是多么希望国共两党坐下来推心置腹地谈,团结起来一致向前,不再打内战,国共双方真正能依靠和谈,搞和平建国。正当和平谈判正在进行的时候,蒋介石一

  • 美女拒与孔子共乘一辆车,他怒说1话成名言,令女子被骂2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子与弟子聊天记录,孔子与美女同坐一辆马车,孔子曾因以貌取人而婉拒了谁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大意是描写唐玄宗得了美貌的杨贵妃以后,从此沉迷温柔乡,不上早朝,只一度贪欢作乐。这首诗暗示了唐玄宗一味沉迷美色,无心朝堂事,才最后落得个凄惨下场。而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的杜牧也曾作一诗:“一

  • 常人只道勾践卧薪尝胆,又有谁知一代雄才为奸臣所害,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卧薪尝胆勾践经典语录,韩信受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勾践老婆被人羞辱

    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var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相信这幅对联大家都很熟悉,里面的卧薪尝胆说得就是越王勾践当年忍辱负重,投降三年在吴国侍奉吴王夫差而后回国之后励精图治吞灭吴国的故事。常人只道勾践卧薪尝胆,我却是

  • 为什么晋国是三家分晋,齐国却是田氏代齐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田氏代齐和平演变,田氏代齐完整版,陈氏代齐还是田氏代齐

    [var1]说说春秋时期,周王的势力已经渐渐变弱,各个诸侯开始出现纷争。而大家都听说过春秋五霸吧?这里指的是五个人,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以及楚庄王。而在战国时期,七国之间也发生了战争,最后以秦始皇给统一天下,灭了其他六国结束。春秋和战国之间的分界以三家分晋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分水岭。

  • 秦二世上位后到底有多残忍?遭全天下唾弃,连秦国军队都不愿意去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二世简介资料,秦国王族姓赵还是秦,秦二世而亡的启示

    秦始皇在沙丘死了之后,赵高李斯和胡亥密谋让胡亥称帝,不过几年,秦朝就踏上了覆灭的道路,而在秦朝政府面临危机时,在秦北方南方的大量正规军都没有出军援助,有人就认为,这与秦二世实行的一些惨绝人寰的政策不无联系,如果说秦始皇是高压严苛,那么秦二世就是暴政昏庸了。[var1]第一件事——杀血脉要想稳固的上位

  • 三家分晋之前,最鼎盛时的晋国,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最鼎盛的晋国有多强,晋国分三家,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的成语

    老实说,在三个家庭平分晋国之前,还真没有觉得晋国特别强大。毕竟春秋五霸中,晋国只是其中之一,晋国的晋文公当过一次霸主。秦、楚、齐也同样强大,掌握过霸权。在这一点上,晋国没有值得夸耀的。[var1]但是,当时情况的晋国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秦国的存在,可以牵制秦国的力量,使秦国不能东进。秦为什么扩

  • 秦统一六国的大功臣,竟能从秦始皇手中全身而退,结局极为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功臣,秦始皇有没有杀功臣,为什么秦始皇不杀功臣

    [var1]白旗之所以更加威风,是因为张平战,后来被人们称为战神。他的一生担任了几十年的陈军教练,他攻占的城市大大小小的城市也近80个,他手下死去的敌军也能花费100万人。按照一般的日常生活,这样把血和一生献给秦朝的大将,怎么能混得好晚年的结局呢。但事实上,他最终残忍地失去了生命。陈国明长王奎的结局

  • 《大秦赋》倡后幽会赵佾气死赵王,但背后的真相,却让人骂不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秦赋哪集赵王死了,赵佾回赵国怎么不当赵王了,春平君赵佾为什么没当上赵王

    作为最近比较火爆的电视剧,《大秦赋》非常恢弘地展示出大秦王朝的发展历程,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诸多细节。特别是当时的赵国,是一个各方面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尤其在李牧、廉颇等著名大将的协助之下,大秦王朝虽然想要吞并赵国,但怎奈有这些大将军保护,始终久攻不下。不过,最终秦王朝还是打败了这个国家。被气死的赵王偃

  • 他配享孔子庙,先贤二十二人之一,一生曲折几度遇险高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的曲折素材,孔子七十二贤弟子重要人物,孔子夹谷斗智

    卢植师从名门,曾拜于太师陈球、大儒马融门下,性格刚毅,品德高尚,是值得令人尊敬的贤德人,他一生追求公私分明,不与奸臣乱党之人同流污,只是时代的变迁,他未能守住自己的国家,没能阻止朝政变动,东汉末年本是汉朝动乱的时候,所以战争是不乏避免的。[var1]卢植一身才华,是个博学之人,常常精读文章,解说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