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在兼并战争中,各国都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军事人才,他们为他们所孝忠的君主疯狂战斗,其中又以秦国的战神白起、老将王翦,赵国的大将廉颇、李牧四人最为出名,后人将他们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无一例外都为本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们的结局如何?我们今天一一梳理一下。
[var1]
战神白起,被人们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他担任秦国主将三十多年间,为秦国攻破城池70余座,最出名的秦赵长平之战,一举歼灭赵国主力四十余万,白起的名字,是当时东方六国多少人的噩梦,他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但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由于功绩过盛,他有功高震主之嫌,秦昭襄王在与赵国战争失利以后迁怒于白起,遂赐死了一代战神白起。
[var1]
与白起命运相似的,是赵国的大将李牧。李牧为赵国可谓鞠躬尽瘁。他是那种不战则已,一战必胜的人物,他早年为赵国守卫北大门,严防匈奴,采用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办法,一举歼灭匈奴十万大军,换取赵国北境近十年的安定。后期由于秦赵之间战争不断,大将李牧受命于败军之际领兵抗秦,他以守为攻反杀秦军使赵国反败为胜,但由于赵王昏聩听信奸臣郭开谗言,猜忌并设计杀害了大将李牧,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使得赵国在李牧死后不久灭亡。
[var1]
同为赵国大将的廉颇,将相和的主角之一,曾在兼并战争中大破齐国精锐,在与秦国的战争中他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和秦国打持久战,使得秦军迟迟不能东进,在与燕国的战争中他以少胜多打得燕国割地求和,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后期遭受赵王猜忌,无奈投奔邻国魏国,但仍然没有受到重用,期间赵王想启用廉颇但受到奸臣郭开教唆,廉颇还是被搁置下来,后来又辗转去了楚国,晚年生活凄惨,最终客死他乡。
[var1]
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是秦国老将王翦。他和他的儿子王贲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战功卓著,秦始皇也非常敬重他,在没有等到秦始皇猜忌他们父子时,王翦选择急流勇退,带着家眷回到封地,过上了隐居的晚年生活,他的后代不断开枝散叶,形成了后来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var1]
战国四大名将的结局证明,再猛的将帅,也要懂得功成名退,长期执掌军权,很容易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白起、李牧二人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谓伴君如伴虎,毕竟是给人家打工,所以一定要像王翦父子一样,懂得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何时该装傻充愣,何时该仗义执言,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会功成名就,而不是功高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