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闯王李自成的失败原因,忽视了一寸土,滥杀了一个人!

闯王李自成的失败原因,忽视了一寸土,滥杀了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76 更新时间:2024/2/24 7:26:00

晚明,在崇祯皇帝妄想恢复大明盛世的垂死挣扎中,在自上而下的载撤冗员中,驿卒们纷纷下岗,很不幸,一个叫做自成的米脂汉子也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职业,而后,丢了饭碗的李自成随波逐流,身不由己的汇入了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的滚滚洪流之中。无论姚雪垠老先生如捧高李自成的地位和历史意义,在我眼里,李自成依然是一个崛起于末世的草莽英雄,凭借着个人的努力和胆识,逐渐成为十三家起义队伍中最为出色的一支,在经历了壮大与围剿,蛰伏与修养后,李自成最后给了外忧内困、千疮百孔、风雨飘扬的晚明政府重重的一击,迫使多疑而勤勉、刻薄而残忍的崇祯皇帝在砍杀了自己的家人后,发出了悲哀的感叹“吾非亡国之君,为何亡国?”自缢于北京煤山之中一棵小树上。

农民起义就是要打倒地主阶级的剥削,李自成作为农民军的领袖,代表的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你不打击地主阶级,自己倒代表起地主阶级的利益来了,谁还跟着你打江山?要是改变政策保护起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恐怕农民军首先自己就瓦解了。明朝政权作为保护大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不就被人民推翻了吗?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对于明朝官僚阶层总体上是接收任用的。大多数明朝官吏都留在北京希望在新的大顺朝里有一个位置。说明团结官僚阶层的做法总体上是成功的。与之相反,清军进入北京后,由于民族差异,以及后来的削发政策,官员百姓都纷纷逃离,反差是相当的大啊。

李自成实行的政策是打击官僚地主阶级、保护农民阶级利益。这种政策在李自成起兵的初期起了很积极的作用,最起码得到了农民阶级的支持,这就是大顺军在初期发展得很快的主要原因。李自成在1643年以前,为了维护农民阶级利益实行了三年免赋,李自成推行的“免赋”政策并不是减免而是全免。‘跟了闯不纳粮’这可不只是口号,李自成确实做到了‘不纳粮’。而被打得就剩几百号人的李自成从深山老林里出来,然后很短的时间内东山再起,就是靠‘不纳粮’这政策得到了农民阶级的支持。‘不纳粮’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李自成的大顺军吃、喝、拉、撒、睡都是要花钱的,打起仗来那就不叫花钱了,那叫烧钱。农民免赋了,那钱从哪里来?这钱是不会从地里长出来的,总得有人出吧。李自成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以“追赃助饷”代替田地的赋税,农民不出钱那就让地主出钱,反正地主有的是钱。这个“追赃助饷”其实就是抄地主、富商、王公、贵族的家,没收他们的所有财产,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收他们的所有非法所得。

李自成崛起太快也是一个麻烦,在公元1641年,李自成还被明朝名帅之一的孙传庭打得满地找牙。然而三年之后,他就打进了北京城。他自己本身就先天不稳,他虽然建立了所谓了的大顺。但这个政权的真正控制区也就陕西和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在名义上也属于大顺,但实际上这些地区已经属于无政府状态。即便是在山西和陕西地区,李自成的统治也不稳固。由于他自己集团内部无具备统治地方的能力,李自成只能认命原来的明朝官员继续统治地方。这些人投降李自成本来就是迫于无奈,一旦李自成出现任何的失误,这些人立刻就会在李自成的背后插一刀。李自成在山海关兵败以后,山西地区的明朝降将立刻出现了反叛。

其实,纵观古今之事,都可以发现,任何想有作为之人,都具备这两个条件,即:有地盘,有人才!没有这两点,一切都是扯淡!所以,在进入北京之前,李自成是“能纳人善言”、“凡事皆众共谋之”,所以他尽管没有地盘,但依然混的风生水起。闯王李自成的失败原因,忽视了一寸土,滥杀了一个人!然而,进京之后,不仅不注重建设地盘,还滥杀人才,所以不败没有天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笔者佩服李自成逆天改命,起义造反的精神,但对有一点却很无语,即:李自成存在的作用,仿佛就是最大幅度的消耗明朝国力,一切都是为满清坐江山服务,犹如一个雷锋

更多文章

  • 铁面无私的包拯脸也是铁色的?他可能比你都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真实的包拯并没有戏剧评书中描述的那般脸黑,甚至额头上那个月牙也没有。当然他也并没有《少年包青天》中开挂一般的人生,他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尊敬,恰恰是因为他公正廉洁,不畏强权,铁面无私,为民做主。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个包拯弹劾的达官贵人。阎士良是宋仁宗的亲信,因为贪污腐败,被包拯弹劾。王逸仗着宋仁宗的庇

  • 郑和之后无航海,郑和航图被毁,罪行比焚书坑儒更可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促进了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其壮举远超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然而自从郑和之后再无航海,从明朝中期中国就闭关锁国,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长达百年的屈辱史。 郑和之后中国再无航海,这种局面当然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莫

  • 道士说了6个字,让一女子成为大宋皇后,宋朝3个皇帝都管不住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宋历史小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大宋女皇,南宋皇后传奇故事

    到了南宋初年,皇家这种积习依然如故。宋高宗虽然历经劫难,比他的前任们更为冷静和理智,但对道士和道家依然崇信不已。他的母亲韦太后,靖康之变中被金国人掳走十几年,后来双方和议,才被金人放回。结果韦太后因为受尽折磨,一身疾病,两眼几乎失明。宫廷御医使尽手段,没有丝毫好转。宋高宗非常焦虑,让人四处寻找高人

  • 这个皇帝正要改写明朝命运却意外猝死,几个事实令人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陈亨明朝,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朱标不死明朝会不会被改写

    在明朝16位皇帝中,想要兢兢业业当皇帝的大多早逝,活得长的却又总是“不务正业”,加上明朝政治制度的空前发展,即便是前几任皇帝拼命地维护皇权,但到了明中期时,皇权依旧有衰微的迹象。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惨败引发兵变,土木堡之变被视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节点,文官集团实际上掌控了国家大权,此时,掌握在文

  • 赵匡胤定下祖制“不杀士大夫”,是治国高招还是昏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太祖下令不杀士大夫,赵光义为什么不杀赵匡胤孙子,赵匡胤立下的三条祖训

    宋朝虽然也是和隋唐元明清等并列的古代中原王朝,但严格来说,宋朝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从北宋王朝建立直到灭亡,疆域面积一直非常有限,全盛时期国土面积也不过区区280万平方公里,还不到唐朝四分之一。连历代中原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幽云十六州,宋朝也始终未能占有,一直处在辽国与金国控制下。 宋朝的立

  • 赵匡胤和一个武将的儿子开玩笑,说了6个字,武将立即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给后代的三句话,赵匡胤有几员大将,赵匡胤几个人起兵

    赵匡胤原是后周武将,是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的得力干将,曾经为后周征战南北,屡建奇功。但后周武将人才济济,和赵匡胤实力相近、功业相似的大有人在。有两个人的地位甚至比赵匡胤还要高,也比赵匡胤更受皇帝信任。一个是后周检校太尉、侍中、兼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一个是后周检校太傅、昭义节度使李筠。 李重进和李筠两人

  • 赵匡胤49岁猝死,4个儿子都没活到30岁,难道是因为他发过1条毒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登基后,对外扫除各个割据势力,荆南、南唐、后蜀、南汉等小国被纳入宋朝版图,战乱局面逐渐结束,久违的太平景象重现人间;对内任选贤能,轻薄徭役,与民休息,革除五代以来相沿数十年的种种弊端,一个强大而兴盛的北宋王朝巍然崛起,颇有几分当年盛唐气象,一派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大好局面。 赵匡胤雄心勃勃,

  •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元朝统治的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朝是怎么灭亡的元朝灭亡惨状,元朝末年镇守广西的元朝将领,元朝时期韩国归元朝吗

    至正新政至顺四年(1333),妥欢贴睦尔即帝位。从此,元朝进入元顺帝统治的最后36年衰败时期。年仅13岁的妥欢贴睦尔,面临着年复一年造成的积重难返的政治局面:权臣擅权、吏冶腐败、财政空虚、社会动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深感社会危机的严重,因而力图推行新政,实现中兴,以摆脱危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铲除权

  • 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如何?马皇后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感情很好,这也是皇帝当中少见的。朱元璋在投奔了郭子兴之后,受到器重。郭子兴还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马氏与朱元璋成亲后,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两人是结发夫妻,更是患难真情。或许这还看不到他们的感情。但是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虽然有了更多的女人,但他从来

  •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元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扩廓与孛罗之争自至正十五年脱脱被害至二十八年元政权退出大都,十余年间,妥欢贴睦尔为声色所好,更加厌于朝政。起用右、左丞相凡十余人,或为奸佞小人,或为军阀武夫,或为无能之辈,结果都祸国殃民,加速了元朝的灭亡。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旷日持久,而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之间的斗争,既是一场拥兵自重的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