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崇简母亲曾阴谋政变废掉李隆基,失败后全家被诛,为何他能独活

薛崇简母亲曾阴谋政变废掉李隆基,失败后全家被诛,为何他能独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16 更新时间:2023/12/30 11:02:30

薛崇简是武则天的外孙子,是太平公主和他的第一任老公薛绍生的孩子。这里我们要稍微捋一下人物关系:薛崇简的母亲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女儿。而薛崇简的父亲薛绍,是城阳公主的儿子,城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女儿,是李治同父同母的亲妹妹。所以也就是说,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她的亲表哥。

薛崇简出生于公元688年,虽是出身皇族,但薛崇简生下来就很倒霉。就在他出生的同一年,他大爷卷入了一宗谋反案,连带着他爹也被下狱。虽说薛绍是武则天的女婿,但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武则天似乎并不喜欢这个女婿。所以薛绍入狱之后,被杖责一百之后,活活饿死在狱中。

薛绍死的时候,薛崇简当时才刚刚满月。薛崇简样貌长得非常像他的母亲太平公主,长大那就是浓眉大眼,高鼻梁,五官长得很立体,反正就是一表人才。但是因为老爹的原因,薛崇简小时候也不太受人待见,只有他表哥李隆基和他关系不错,可以说他俩就是发小。

正是这段关系,后来保了薛崇简一命。

至于薛崇简的母亲太平公主,可以说是历史上权位最高的一位公主了。太平公主这个女人不简单,她曾拥立了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这两位皇帝,而且她还废掉了唐哀帝李重茂,甚至还差一点就和她母亲武则天一样了,当上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女皇帝。

太平公主小的时候,就特别受她父母兄长喜爱,很懂得权略。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时,吐蕃曾来求亲,想要迎娶太平公主,结果被武则天严词拒绝。后来李治做主,给她挑了自己的外甥薛绍做夫婿。但是武则天似乎一直都不大喜欢这个女婿,甚至还想过要逼薛家退婚。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太平公主还是嫁给了薛绍,两人感情还很好。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果丈母娘看不上你,想搅合你还是很容易的。在薛绍的大哥卷入谋反案之后,武则天暗中指示,让薛绍在狱中丢了性命。

就这样,太平公主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尚未满月的薛崇简,也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不过,武则天虽然不喜欢自己这个女婿,但对女儿是真的宠爱有加。在薛绍去世后,武则天又把太平公主嫁给了自己的侄子武承嗣。但是据说太平公主好像没看上武承嗣,也有说当时武承嗣生病的,反正最后是没嫁成。但是武则天依然没有放弃,反正她侄子多,所以就将太平公主又嫁给了自己另外一个侄子武攸暨

表亲结婚这种事,在今天看来,肯定算是近亲结婚,这是犯法的。不过在唐朝那会儿,人家讲的是亲上加亲,这种事情很常见。君不见,汉朝初年的时候,汉惠帝还娶了自己亲姐姐的女儿呢!古人的这个思维,有时候确实和今人不大一样。

虽然嫁给了武攸暨,但第二次嫁人的太平公主,早已和当年截然不同。嫁给武攸暨以后,太平公主开始大肆包养男宠,还和朝臣们通奸。甚至还把自己喜欢的男宠,献给母亲武则天!

当年老老实实和薛绍过日子的太平公主,此时已经彻底黑化。不但在私生活上一塌糊涂,更开始逐渐涉足朝堂,不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力。

武则天时代,太平公主开始不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力。而且太平公主这个人,其实并不喜欢武家,而是坚定站在李家这边。在武则天时代末期,随着武则天大肆清理李氏宗亲,李家的实力大减。太平公主的存在,也为李家保留下很大一部分有生力量。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爆发。在这场政变当中,太平公主也参与了这场诛杀张易之兄弟、逼母亲退位的行动。神龙政变后,唐朝重新恢复国号,唐中宗再次即位,太平公主被正式加封为镇国太平公主。不过唐中宗在位仅仅五年之后,就忽然暴毙了,后世都怀疑是唐中宗的皇后韦氏下的手。

韦氏也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总想着像武则天一样,能够当上女皇。可惜和武则天比起来,韦氏只能算是志大才疏,有心无力。唐中宗去世后,韦后拥立温王李重茂当皇帝,并且以皇太后身份开始临朝称制,大肆任用党羽,分握政权。

韦后的强大,让刚刚恢复国号的李氏宗亲,再次感到了恐惧。于是这次,大家以相王李旦为首,开始谋划再次发动政变。不过李旦这个人,本事其实也不大。他之所以能够被大家拥戴,主要是因为当年武则天将唐中宗第一次废掉之后,让他当过两年皇帝。

而在李旦背后,最重要的支持力量有两股,一个是他亲儿子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另一个就是太平公主。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一举剿灭韦氏集团,拥立李旦为帝。

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的权势达到了巅峰,被封万户封邑,这绝对算是中国古代历代公主能够达到的巅峰了。而在唐隆政变当中,薛崇简则是被母亲太平公主委派,亲身参加了这场政变,和自己的表哥并肩作战。

如果故事发展到这里,大家能够就此收手,故事也就相对美满的落幕了。太平公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势,李隆基老爹重新当了皇帝,将来去世之后,肯定也只会由李隆基接替。至于薛崇简,也算是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而且在朝堂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当时大唐最有权力的三个人,一个是他三舅(皇帝李旦),一个是他从小玩到大的表哥(李隆基),另一个是他妈(太平公主),有这样的背景在,不管怎么可能,薛崇简的未来都不会太差。

但问题就在于,人的贪心,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李隆基等不及老爹自然死亡,想要快点上位;而太平公主,同样不满足于大唐最强公主的位置,也想去坐一坐女皇的那个位置。

既然如此,那就接着斗呗!

在这场姑侄斗法当中,薛崇简却出乎意料地没有站在母亲这边,而是站在了表哥李隆基那边。这大概是因为,此时已经长大成人的薛崇简,早已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太平公主比较强势,每次母子二人出现政治分歧的时候,就开始鞭打薛崇简。现代人都知道,打骂教育不可行,只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但太平公主显然不懂这个道理,在她的教育下,儿子薛崇简开始离她越来越远,最后直接站到自己表哥的那个阵营当中了。

李旦重新即位后,倒也知道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能够二度当上皇帝,全靠了儿子和妹妹,所以倒也没有如何贪恋权力。仅仅在位两年之后,便禅位给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但李旦这次突然禅位,对于太平公主来说,却是一次重大打击。李旦做皇帝,那她就是在和太子斗,两人都是臣子,问题不大。但李旦禅位之后,李隆基做了皇帝,她接下来就等于是要和皇帝斗,这难度可就太大了。

所以,太平公主当机立断,决定谋划政变,将李隆基拉下马!

在经过不到一年的准备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一边在李隆基的食物里下毒,一边联合朝臣们废掉李隆基。客观来说,太平公主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唐朝高层的七位宰相,有五位都是出自她的门下。各种文臣武将,也有一半是她的人。如果再往后拖,随着李隆基掌权日久,太平公主的权势就会不断衰落,更没机会造反了。

但是判断正确,并不等于就一定有机会成功。此时的李隆基,已经是皇帝,而且又不是傻子。在发现太平公主想要发动政变之前,抢先下手,直接将太平公主的图谋掐死在萌芽当中。

东窗事发后,太平公主逃入山寺,向她的哥哥也就是太上皇李旦求助,想让她哥哥开口,让李隆基放她一条生路。 可惜此时的李旦,已经没什么权力了,李隆基又是心狠手辣之辈,自然不会答应。所以最终,太平公主被赐死,除薛崇简之外的几个儿子,也全部被李隆基直接干掉。

薛崇简之所以能够被留下一命,看似运气不错,但其实后来过得也不怎么样。在太平公主事败以后,薛崇简被送出了长安,先是做了蒲州(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别驾,后来又被谪居溪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龙山)好多年。谪居期间,其妻方城县主武氏(武三思的女儿)病死在溪州;媳妇去世后,薛崇简积郁成疾,不久之后也病死了。

从薛崇简后来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薛崇简后来其实过得也一般,而且常年远谪在外,根本得不到李隆基的重用。不过,对于薛崇简而言,这或许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至少能够远离那些朝堂争斗,不用再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党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穷困潦倒之时,杜甫写下了这首诗,短短56字,堪称古今七律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甫最出名的七言绝句,杜甫最壮阔的七律诗,杜甫的七律诗大全100篇

    杜甫作为与李白同时期的诗人,被后人称作诗圣,他以其独特的才华在唐代文坛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杜甫这一生是悲惨的,有啥说啥,杜甫这一辈子不如李白过得潇洒写意。晚年的杜甫穷困潦倒,连自己的孩子都被饿死了,可能这样的经历让杜甫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对于人生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因此写出来的诗也就更真挚。杜甫

  • 杨广非礼自己父亲的宠妃,这事到底是真是假?杨广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广杨广,杨广杀杨勇杨勇挖杨广墓,杨广的妃子见不到杨广写的诗

    如果按照史书记载的情况来看,杨广当时确实是对自己父亲的女人,产生了某种特殊的念头。而且后来杨广登基之后,也确实是把宣华夫人纳入到了自己的后宫。从这点来说,杨广背上的黑锅,绝对是怎么都拿不掉的。但同时,后世始终怀疑,史书上对于这件事的记载,有所删减。有些关键的地方,史书上可能并没有记录下来,所以才会导

  • 唐高宗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为何说墓中壁画漏出不光彩的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帝强行把皇后妹妹纳进宫为妃,唐高宗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妹妹皇后

    公元634年,新城公主出生于长安。这一年是贞观八年,唐朝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新城公主的生母,便是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在新城公主出生前,长孙皇后已经为李世民生下了三子三女,和李世民感情极好。然而,在新城公主出生之后,长孙皇后的身体情况,却越来越差。后世史家推测,极有可能是长孙皇后在生产的时候,落下

  • 为什么唐朝藩镇尾大不掉,皇帝却不撤销藩镇,反倒是支持藩镇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为何消灭不了藩镇,唐朝藩镇的特点与影响,为啥唐朝的藩镇割据尾大不掉

    对于唐朝中后期的唐朝皇帝来说,那些尾大不掉的藩镇,固然很可恶;那些手掌兵权的节度使,也确实让皇帝们感到头疼。但问题是,当时藩镇制度已经和唐朝彻底捆绑在一起。如果要动藩镇制度的话,就要从根本上对唐朝进行大修!而进行大修的结果,基本上是藩镇制度没有被解决掉,但是唐朝先没了。显然,唐朝中后期的那些皇帝们,

  • 如果你是朱见深,你也一定会一辈子守护万贵妃,你看万贵妃做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有很多多灾多难的皇太子,但是说到被废立次数最多,混的最惨的皇太子,就非这位朱见深莫属了。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朱祁镇的遭遇大家都知道,土木堡之变后被蒙古人绑票一年,回到明朝后被南宫软禁七年,然后才发动夺门之变取得皇位。但是朱祁镇自己遭了难,就连累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深,朱见深在两岁的时候被朱祁镇立

  • 赵匡胤灭后蜀,得一镶金嵌玉的盆,打算盛肉!蜀后大惊:那是夜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山野和尚因为见识有限,闹出这样的笑话,情有可原,可要说身为一国之主的皇帝也闹这样的笑话,就说不过去了,而宋太祖赵匡胤却出过这样的笑话! 事情发生在赵匡胤灭后蜀后,在灭掉后蜀后,赵匡胤下令将后蜀皇宫宝藏全部运往宋朝国都开封,其中有一个盆,上面镶嵌珠玉宝石,赵匡胤特别喜欢,经常放在手里把玩,心想:“

  • 靖难之役,朱棣答应和他共分天下,事成后绝口不提,还夺了他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起兵靖难的借口,主角帮助朱棣靖难的小说,朱棣靖难有多少兵力

    其实在朱棣起兵之初,许多人是不看好他的,甚至自己也没什么信心,仅凭小小的北京就想和整个大明王朝抗衡,胜算确实低了一些,于是乎许多人成了朱棣拉拢的对象,今天要讲的便是其中一位,朱棣曾许诺和他公分天下,结果事后绝口不提,还多了他的兵权,此人便是宁王朱权! 宁王主权是朱元璋第17子,生母杨妃,自幼聪颖好

  • 靖康之变宋朝6大名将集体哑火,默默无闻的他用大刀保住宋朝尊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末年,犬戎攻破镐京掳走周幽王。西晋末年,匈奴人建立的汉赵南下攻破洛阳,掳走晋怀帝、晋愍帝,史称“永嘉之乱”。北宋末年,金国南下攻破汴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即“靖康之变”。三次变乱之中,又以“靖康之变”最为惨痛。不仅二帝被掳,北宋的几乎所有后宫妃嫔、皇族成员、文武大臣,乃至整个北宋国家府库的

  • 靖康之变中,金军兵临城下,宋钦宗却在一本正经地看猫抓老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靖康之变中金兵攻陷的是什么地方,宋徽宗和宋钦宗的靖康之变,宋钦宗偷袭金军完整版

    宋徽宗和宋钦宗二人被俘后,在金国受尽侮辱和虐待,像牛马一样在耻辱和痛苦中煎熬度日,宋徽宗最后病死他乡,宋钦宗更惨,被金国人马踏如泥,两个大宋皇帝魂归异域,做了有家难归的孤魂野鬼。他们的遭遇固然令人无限同情,金国人的暴行也让人切齿痛恨。然而正如那句俗语所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用在徽钦二帝身上是最

  • 靖康之变5千多宋朝女子被掳走,只有1人生还,宋高宗一见她就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宋靖康之耻真实事件,靖康之耻北宋皇室女子,靖康之耻下宋朝女性的悲哀

    公元1126年到1127年,强悍的金兵挥师南下,以势如破竹、雷霆万钧之势,击穿北宋边防线,一口气打到宋朝国都汴梁城下。北宋王朝顿时陷入国破家亡的巨大危机之中。尽管当时宋朝仍然拥有数十万雄厚兵力,但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一对父子活宝,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连出昏招,最终导致靖康之变的亡国之祸,北宋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