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湘军不过是一群农民组成的军队,为何能灭太平、破捻军、复新疆?

湘军不过是一群农民组成的军队,为何能灭太平、破捻军、复新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05 更新时间:2024/2/8 14:24:13

公元1851年,相信“古来事业有人做”的洪秀全在金田村振臂一呼,开始了席卷中国18个省,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初期的太平军群英荟萃,这些人里有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冯云山;有雷厉风行、机变百出的杨秀清;有金戈铁马、勇悍过人的萧朝贵;有用兵如神、驰骋疆场的石达开。这一段时间,太平军的兵锋十分凌厉。清朝八旗军、绿营兵乍一交锋,无不溃败。

即使到了后期人才凋零,太平军还有持重儒雅、思想开明的洪仁主持大局。但是随着太平军一系列的同室操戈,截止到公元1864年,太平军防守的要地武汉、九江相继被湘军趁虚而入,于是天京城顿时暴露在湘军的兵锋之下。虽然太平军经过接二连三的政变后仍然有机敏刚毅的陈玉成和用兵不下石达开的李秀成一起维持着太平军的军事局面,但是太平军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后来谈到太平天国的兴亡时,辛亥革命的元勋黄兴曾做过如下评论:“我革命的动机,是在少时阅读天平天国的杂史而起。但是又看到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之后,起初他们的兄弟颇知共济,故能席卷湖广,开基金陵。不幸的很,后来因为他们兄弟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诚然,太平军的失败是因为清朝和外国殖民者的联合镇压。究其根本,太平军还是亡于他们自身的腐败。正所谓,“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孟子的这段话正是对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最好注解,即使末期的太平军仍然不乏能臣勇卒。

遍观历史,首先可以看到,每当历代王朝开国伊始,这些帝王大都对宫墙之外的现实世界更感兴趣。他们或是御驾亲征,或是出外实地考察。唯独洪天王自定都天京后,11年内从未迈出过天王府的宫门,唯有的一次还是被杨秀清叫去东王府逼封万岁。其二,历代开国君主大多任人唯贤,但洪秀全却缺少了这份担待。也许这与他本身的素质有关,其人不但排挤石达开,猜忌李秀成,还不遗余力地大封洪姓诸王,最后搞的国内外人心离散,军令不行。

其三,太平天国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同时它的官爵等级之杂乱也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代王朝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仅仅从一点便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建国初期封王的仅有寥寥数人,到了1862年封赐的王爵竟有2700多,此外还有没有名号的无数列王,后来连天府管事都可以封王,最后的各种王多到连刻印都来不及。有人对此戏言曰,“王爷遍地走,丞相多如狗”。

因此,有很多有识之士在太平天国开国之初就看出其不能久存的气象,但有赖于太平军初期的优秀将帅,太平军还是再三地击败了湘军精锐,并与湘军从1853年一直鏖战到1864年。此事一则证明了太平军本身的勇敢悍战,同时也对比出了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之顽强坚韧。这种情况,倒是和美国在2010年拍摄的《血战太平洋》一样,越是拍摄出日军的悍不畏死,越是能突出战争的惨烈与美军士兵的顽强。

最后,对比天王宫中每夜消耗60支20斤重的蜡烛,以及洪秀全每次进餐便鼓乐大作、礼炮齐鸣,身为两江总督、朝廷从一品大员的曾国藩虽然地位显赫,但是家中女眷仍然以纺线织布自给自足。此外,洪秀全久坐宫中,对手下兵卒将帅完全不了解,却喜欢遥控战局,但指挥的结果总是画蛇添足(1863年的进北攻南)。反观曾国藩,他对湘军的优劣却能了如指掌,故而能如臂使指,每每反败为胜。

作为湘军创军的元勋之一,曾国藩是自1853年受命操办团练的,且朝廷的初衷只是为了弥补八旗军以及绿营军的不足,所以湘军在皇帝眼中不过是鸡肋的存在。本着绿营军在作战中常常“败不相救,胜则妒之。虽全军覆没,亦无一人出而援手”的陋习,因此曾国藩在训练湘军时,特别强调“诸将一心,万众一气”。的确,湘军最大的优点即是兵卒均以乡亲为纽带,父子兄弟在军中效力者颇多,所以后来湘军在作战中能严格遵循曾国藩的要求。此外,曾国藩对湘军优点还有如下评论,“我湘军之所以无敌者,全赖彼此相顾,彼此相救。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救援。虽上午口角,下午仍彼此救援”。

但是,对于湘军的缺点,曾国藩也看得十分透彻。他认为湘军重视乡土,且士卒大多不耐吃苦。后来左宗棠率兵剿灭黄河一带的捻军率淮军而不是湘军即是考虑到湘军来到北方的诸多不适应。因为南方兵不适应北方天气,冬天无论出门或者蜗居室内人人都得身着风帽皮衣、设置炭盘手炉,几乎达到了须臾不能离的地步。所以曾国藩曾与刘蓉通信时特别总结并强调了湘军的二大优点和两大缺点。优点:1,性质尚驯,可以理喻情感;2,齐心相顾,不肯轻弃伴侣。缺点:1,乡恋极切,无长征久战之志;2,体质薄脆,不耐劳苦,动则多病。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后,宫女们没有人敢娶,她们都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灭亡宫女去了哪里,清朝小宫女,清朝宫女用的夜壶

    咱们说,古代的宫女在封建时代的宫廷中,地位比主人当然是低下,尤其是到了明朝这个阶段。但清朝建立以后,一是吸取了明朝宫女们起义反弹的教训,另外宫女们也都是招的本民族女子,所以说宫女们的宫中生活待遇还是比较过得去的,相对前朝的终身制,他们实行了更为人性化的“退休制”。年纪大了可以出宫嫁人,你不嫁人也没人

  • 清朝老太太写了5个字,被外国人发表在杂志上,让大清朝颜面扫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危急关头,清朝皇帝被迫再次祭出祖宗留下的护国之宝:摒弃满汉之见,放手重用汉人之中的贤才,对他们委以重任。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湘军、淮军应运而生,并最终成为逆转局面、力挽狂澜的定海神针,把清朝从灭亡边缘拉了回来。太平军起义平定之后,曾国藩选择了退隐林泉颐养天年,而李鸿章却被慈禧和光绪视为须臾不可暂离的左

  • 清朝神机营,为什么要组建?拥有3万军队的神机营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神机营视频,清朝最厉害的神机营,清朝神机营历任官员

    话说清朝以武功定天下,实赖八旗军效力!史称八旗军“拓疆万里,宾服八荒,勋业之隆,前古无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军的后裔们承平日久,加之其后裔又得益于祖宗军功可以得到皇家照顾,当初彪悍异常的八旗将士渐渐地在舒适的生活中随之腐化了。 一度热播的《康熙王朝》中有姚启圣平台湾一节。因八旗军不堪使用

  • 清朝皇帝很喜欢养狗,为什么却不准老百姓养狗?答案是2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禁狗令,清朝皇帝养不养宠物,中国古代皇宫养什么狗

    千百年来,从肃慎到女真,一直长期定居于偏僻的辽东苦寒之地,远离中原的喧嚣战乱,因此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都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翻看史书记载,无论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还是女真,虽然跨越几千年时间,却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特点。比如他们都擅长射箭,不仅箭术超群,而且制作的“楛矢石砮”一度是献给

  • 清朝皇帝和囚徒都喜欢吃1种动物,囚徒能吃到新鲜的,皇帝却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太监有对食吗,明朝皇帝喜欢吃的肉,清朝皇帝最喜欢的宠物

    宁古塔远离中原京师,距离将近三千里,路途险远。冬天冰天雪地,辽东的冬天长达半年左右,大雪封路是常事,即使在相对温暖的夏秋季节,途中也要经过数百里渺无人迹的原始山林,虎豹野兽出没期间,因此囚徒逃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侥幸逃脱,一无所有的囚徒们衣食难继,十有八九会死在途中。因此宁古塔的囚徒没被关入大

  • 清朝的神机营,拥有3万多部队,为何战斗力一塌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神机营视频,清朝火器营实力,清朝神机营历任官员

    耗费如此巨资打造的神机营成为了以慈禧为代表的清廷统治者的青睐,无论是北京重要地带的守卫抑或是太后、皇帝的出行,神机营都是以近卫军的姿态出现。至于对内作战,神机营参与过平定游荡于陕、晋、直地区的捻军起义;左宗棠出征新疆,神机营亦有部分将士随行征战。因为神机营是清廷的宝贝部队,所以一般用于京畿地区的防

  • 清朝的皇族为什么会有黄带子和红带子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红带子有被封爵的吗,清朝皇族现状,姚氏是清朝皇族吗

    在清初,所谓皇族是指“六祖子孙”,也就是努尔哈赤爷爷福满的六个儿子的后裔,在努尔哈赤时都统称为“宗室”。到了皇太极的天聪九年,大汗颁布了上谕:“天潢之戚,不加表异无以昭国体”,把努尔哈赤的子孙从“六祖子孙”中独立出来,称为“宗室”,其余称“觉罗”,觉罗并以系红带子来标明身份。到崇德三年,他又再次颁

  • 清朝的火器宗师,被康熙流放到了盛京,最终含恨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盛京,康熙到盛京要走多久,康熙年间火器专家

    戴梓是以为博学多能的天才,在兵法、天文、历法、水利、诗画、历史等方面都有颇多的研究,他最杰出的领域还是在火器制造方面。他生活在顺治、康熙时期,康熙初年,三藩尚未平定,戴梓曾经弃笔从戎追随清兵讨伐耿精忠,他向康亲王献出了自己发明的“连珠火铳”,在得胜班师之后得到了康熙的召见。 但是到了清朝后期,中

  • 清朝牛人!从康熙年间熬到民国时期,一生娶妻23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最传奇的两个女人,清朝晚年重臣,清朝历史上最痴情的帝王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位奇人,此人活了足足256岁。他便是清朝的医药学家李清云,曾用名周亮,王尧峰等,年龄之大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他两百岁的时候,身体还好好的,经常出现在大学校园为人们讲学养生之道,真是牛人啊。 李清云先生在二百多年间,一共娶了23个妻子,他的后代更是多达一百八十多,他生于康熙十

  • 清朝灭亡后,三千后宫佳丽都去了哪里?其实大多数过的还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韦小宝收后宫三千佳丽,清朝后宫佳丽,慈禧太后后宫佳丽三千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地政府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1912年2月,最大的军阀头子袁世凯逼清帝溥仪退位,双方达成协议:皇室成员仍居住住在紫禁城,保留宫女太监,吃穿用度由新政府调拨。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废除清室帝号,将其逐出紫禁城。 溥仪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