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交趾地区陈朝衰落权臣篡位,大明为维护交趾地区稳定出兵交趾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由于国家新立百废待兴,当时的朱元璋不想再对周边起干戈,于是将除了北边蒙古部落严加打击外其他的地区都采取了怀柔的政策,他将周边15个地区列为不征之国,而交趾就在这15个地区之内。这15个地区也都将明朝列为宗主国,称臣纳贡。
在1400年前后这段时间,由于交趾地区统治者陈氏势力衰落,权臣胡季犛成为交趾地区实际的掌控者,他为了自己能取代陈氏上位,就一手遮天把陈氏一族给灭了,然后宣布自己是交趾统治者。当然藩国有什么大事是要上宗主国请示上报,宗主国批准才行的。胡氏于是就谎称陈氏一族没有后代所以现在由我胡氏管理,请求明朝给予册封。当时朱棣刚刚发动完靖难之役登基上位,虽然派人去调查但实际早被交趾胡氏给蒙蔽了自然就调查不出什么来,就应允了这件事情,封胡季犛的儿子胡汉苍为王。
可是当时交趾的陈氏还是有一个人逃了出来,他一路颠沛流离跑到北京找朱棣告状,陈述了胡氏篡位的事实。朱棣一听到自己被人家给骗了,大怒就派兵护送陈氏会交趾,准备扶持他,让他重新管理交趾地区。而回去的途中,护卫的明军和陈氏被胡氏给伏击,并且把陈氏给抓起来凌迟了。
本来胡氏欺骗明朝就已经让朱棣不满了,这下伏击明军,凌迟陈氏,根本不把宗主国明朝放在眼里。于是朱棣就下令征讨交趾胡氏。1406年7月明朝兵分两路进入交趾,明军攻势凌厉,势如破竹,不到一年就活捉了胡氏父子。在处理完胡氏之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谁来管理交趾,当时明朝也希望找到陈氏后人准备继续扶持他做交趾地区的管理者,可是由于胡氏篡位的时候把陈氏都灭族了,唯一活下来的去明朝搬来救兵,又被胡氏给杀了。朱棣左思右想既然陈氏没有了继承人,那就干脆将交趾纳入明朝版图,由明朝来管理好了。因为本来交趾也算是中原政权故土,从秦始皇时期一直到宋之前这几千年都是中原政权的版图范围。1407年农历6月,明朝在交趾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建立起府、州、县的中央直辖方式,正式把交趾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
纳入版图后,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交趾地区动荡不止
1.名将张辅四征交趾,威慑当地。当初明朝进军交趾攻打胡氏的时候,张辅是接替朱能(征交趾途中病死)的位置成为征讨交趾的将军,他指挥得当不到一年就活捉了胡氏父子。而后交趾地区屡次暴乱张辅先后三次征讨交趾,平息叛乱,剿灭匪首,在交趾地区影响力很大,当时交趾许多人一听到张辅来了,就不敢有非分之想。而且张辅在征讨叛乱的过程中,了解当地民情,设驿站,建州县等等,当地人对张辅都很敬服。要是让张辅在交趾管理个十年二十年,我想大明对交趾地区的统治绝对是非常稳固的。可惜的是由于明朝一直没有让张辅坐诊南疆,维持南疆的稳定。张辅每次一走,交趾马上又开始动荡。
2.派往交趾地区官员贪污腐化无能,后任将军犹豫不决,造成交趾长期的动荡。由于交趾地处南疆本来就偏远,当时官员自然都不愿意去,被明朝派过去的官员能力又不行,素质差,造成官员贪腐严重,交趾百姓自然就不满。当时的监军马琪为代表在交趾地区无恶不作,引起当地人的极大不满,反抗之声此起彼伏。后任将军陈智、李安、方政等对于叛乱的贼寇打的不干净,畏首畏尾,不像张辅那样赶尽杀绝,所以每次都会让叛乱死灰复燃。
3.皇帝对交趾地区态度。自明成祖朱棣将交趾纳入版图后,对于交趾地区的管理那是强势和铁腕的,到了仁宗朱高炽时期就没有他爹朱棣那么强势了,对待交趾主张采取招抚为主,这也是导致为什么交趾地区叛乱总是平息之后马上又开始起来的主要原因。因为剿匪剿得不干净。到了宣宗
朱瞻基时期招抚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只能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再加上交趾地区动荡对明朝中央财政开支压力也很大。交趾地处偏远,明朝当局认为在这个羁縻之地花费这么多人力和财物不值得,最后终于在当时大学士杨士奇等人的建议下放弃交趾,自此交趾地区最终脱离中央政府的控制。
自宋至明,近400年南安地区自治,导致独立意识强烈
在公元938年,交趾人吴权击败南汉,于次年称王,建立吴朝,这是交趾地区脱离中国的开始。后来宋仁宗时期交趾趁侬智高叛乱,进犯宋朝边境攻占交州(今中国广西和广东、越南北部和中部),宋朝派兵征讨,最终宋朝没有收回交州,让当时的交趾给占领了。自仁宗到明初朱棣的这几百年间,交趾地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民族和国家意识,有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这对明初占领交趾是非常不利的,也是动乱一直止不住的主要原因。
所以综上所述,明朝最终丢掉交趾,既有内因皇帝态度的改变,派往交趾地区官员贪腐,管理无能,将军处理叛乱犹豫怕死,又有外因交趾地区民族觉醒和独立意识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