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29 更新时间:2024/2/1 8:27:49

公元1398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做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看着欣欣向荣的帝国,会想起自己的一生,终于闭上了眼睛。

开局一个碗,没人比朱元璋的起点更低,最终却创立了大明帝国,并做了31年的皇帝,对于他个人而言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比起九死一生开创了霸业的刘裕来说,朱元璋这绝对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可能是有些人命硬,活着的时候所向无敌,坏事只能出现在他死后,朱元璋死后不到四年,大明王朝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被朱棣推翻了,整个王朝因此掀起了血雨腥风。

经历过如此大的风波之后,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朱元璋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如果传位给儿子,或许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了。

事实上,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朱元璋千算万算,最终还是输在了过于自信方面。

关于宗法制度的解释,古代的确有长子死后,长孙继承的说法,但连孟子朱元璋都敢干翻的人,在他心里所谓的宗法不过是说给那些臣民听的,他是不会被这些约束住的,正是这种自负导致了朱元璋在皇位的人选上出现了偏差。

朱元璋这个人做了皇帝之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负,他要为子孙万世,创造出一个永远不变的制度,子孙后代只需要严格按照他的办法来执行,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想。

有两件事最能说明朱元璋的自负程度,第一就是大肆分封自己的孩子做亲王,妄图用亲情的力量来打败历史规律,因为历史上这种实封众多孩子的做法没一个好的。

早在洪武九年,就有个叫巨伯臣的普通知识分子,就上书直言,陛下不记得汉晋的教训了吗,说的就是分封诸子的下场。

然而这个人却被朱元璋,以离间骨肉亲情为由把他给杀了,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历史,也不是不知道分封诸子的坏处,但是他相信他的教化能让孩子们都相亲相爱,为此朱元璋经常搞各种家庭教育,强调孩子们要尊重太子,并且经常用各种手段强调尊卑有序的儒家伦理。

这就是典型的自负,别人不行,但我就行,哪怕经过无数人检验过不行的事情,到了朱元璋你这里,他也觉得行,因为他是朱元璋,一个过去的岁月里,近乎无敌的存在。

还有件事就是,朱元璋对于法律的重视,经常亲自参与到《大明律》的制定过程中,朱元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给大明一个稳定的统治环境。

至于锦衣卫和昭狱,朱元璋很清楚他们是破坏法律的东西,但是朱元璋认为只有自己能驾驭得了这些机构,子孙后代都不行,所以锦衣卫什么的他能用,他的子孙就不能用,于是朱元璋晚年就废除了锦衣卫和昭狱,把所有案子都交由国家的三法司来决断。

而最终朱元璋做了一个更夸张的决定,在太子朱标死了之后,让朱允炆继位,他不是不懂历史,而是他觉得他能够避免其他人犯的错误。

朱元璋的确是说过朱棣跟他最像的话,恰恰就是这样的话,断送了朱棣甚至是其他孩子的皇位可能性,因为朱元璋要的不是一个会打仗的皇帝,他需要的是个受儒家思想培养出来的,温良恭俭让的君主。

很明显,他对朱标的培养很成功,以至于朱标仁懦得不像话,这才是一个好君主的标准,就算是朱标死了,按照朱标的标准选继承人,也就只有朱允炆合适。

朱元璋不立朱棣,还因为燕王之上,有两个哥哥,秦王和晋王,彼此之间形成一种权力平衡,如无意外,这种平衡不会被轻易打破,立符合自己标准的朱允炆为皇太孙,不会引发祸乱。

之所以讨论为什么会里朱允炆,本质上还是因为朱棣最后造反成功了,而朱棣造反成功,很大程度上让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皇位之争,和是否应该立皇太孙这件事上。

中原王朝的皇位,从来不看你的能力,只看你的血缘,你有没有能力根本不重要,所以朱棣就算再能干,跟皇位基本上就是绝缘的。

整件事不是立了谁,而是朱元璋实封这些诸王本来就是错误的决定,兵强马壮的诸侯王,就算在孩子们这一代不造反,越往下亲情也就越淡薄,造反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央无论谁坐镇,造反都成为一种必然。

唯一巧合的是,皇太孙做了皇帝,而朱棣又迫不及待地造反了,让很多人以为是皇位的继承出了问题,但实际上不在于皇位的继承,而在于只有一个人手里有钱有兵有血统,他想当皇帝的梦想,随时都会爆发,就算不是燕王造反,也会有别的王爷造反。

朱元璋过于自负,简直就是给继任者挖了坑,巧的是,继任者能力太差,造反者有能力太强,结果给大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朱棣的这次造反,只杀得大明王朝无数忠臣心寒,起恶毒直接影响到明末大家对朱家王朝的效忠程度。

一个人再厉害,也不能跟天斗,跟人心斗,跟历史规律斗,朱元璋如此强悍的人生最终还是失败了,败给了人心,败给了历史的规律。

更多文章

  • 张居正改革的魔咒,改的越好明朝死的越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居正对明朝命运的影响,张居正评价明朝首辅,明朝大臣张居正简介

    明朝是一个很有趣的朝代,一方面非常遵循祖训,朱元璋说过的话定下的制度,老朱家的子孙们都不敢有所忤逆,但另一方面几乎明朝后来所有的发展都跟朱元璋的计划反着来,各项措施无一例外的都走向了这个制度设计者的反面。朱元璋非常痛恨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地区,因为这个地区是陈友谅的地盘,是朱元璋最难啃的

  • 宋高宗赵构选中了赵眘做储君,可以看出赵构的私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岳飞死后赵构母亲恨赵构吗,赵构为什么叫赵构,宋高宗赵构是什么关系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宋孝宗赵眘确实是对高宗赵构非常尊敬,即使在死后也是这样的。为什么会像上面说的宋高宗有这两层意思呢?这里要说说缘由:靖康之难后,金兵南下,赵构被吓,生理上出现问题在靖康元年的时候,赵构以亲王的身份送到金人那边当作人质。在第二年金兵俘虏了徽钦二宗北宋灭亡,赵构就逃到南京称帝,建立了南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万一有武将不愿意咋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唯独漏掉一个人,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北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提出这个”条件“时,所有”需要交出兵权“的将领,没有一个不同意的,全部乖乖地交出了手中的兵权。那么,他们为什么如此心甘情愿呢?其实这一看似平静的历史事件背后同样是暗流汹涌、惊心动魄!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做首先,赵匡胤的发家史就是靠兵变上位的。公元前960年,赵匡胤在一群忠心部下的拥立下,黄袍加身

  • 北宋奇闻:村长养了几年的老母鸡,给邻居家下蛋,宰杀后遇离奇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女人捉母鸡下蛋,母鸡一般几点下蛋,母鸡下蛋难产被用手抠出来

    在北宋时期,就有这样一件趣事,一只母鸡给人托梦,结果做到这个梦的一家人全被杀了,这个故事非常离奇,到底怎么回事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北宋徽宗时期,怀洲河内郡有一个薛庄村,这里的村长名叫薛世林,他与妻子非常相爱并育有一对子女,可谓是生活无忧无虑,村长能力非凡,把村长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样平静的日子,却因为一

  • 朱元璋询问道士自己的寿命,道士说了5个字,朱元璋:斩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他开局一个破碗,接着像是拿到了男主爽文,一路逆袭成为建国皇帝,从客观分析,他的成功和运气无关,而是他的足智多谋。首先,他能抓住百姓心里,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草根出身的他在这方面拿捏很到位,在元朝统治时期,百姓饱受苛捐杂税和战乱之苦。刚当上皇帝后,他首先给老百姓减税,分田地,恢复生产,让大家有点事干别

  • 甘肃有一个村子,5000多村民都不喜欢岳飞,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飞来过山西吗,甘肃哪里的岳飞最多,湖北人眼中的岳飞

    但正所谓“既生瑜何生亮”,金兀术的确是金国的一个人才,但他偏偏遇到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岳大将军,正所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一向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金兀术遇到了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岳家军后,很快就败下阵来,屡屡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金兀术多次南征,但都被岳飞的岳家军

  • 宋江之狠,皇上之无形之狠,潘金莲之妇人之狠,武松之莽夫之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松与潘金莲第一次相见,武松怒杀潘金莲完整版,武松潘金莲扮演者

    宋江这个大头领,看似不怎么的,武功平平,能力平平,并不出彩,似乎不是一个合适的头领。然而,宋江有个所有人都不及的突出之处,就是狠,真特么狠。一是对亲人,狠,真特么狠。宋江的地下妻子,阎婆惜,虽说不是明媒正娶,非妻非妾,但毕竟两人一直同居,是事实上的夫妻关系。最初两人感情热络,后来有些冷淡,但毕竟还是

  • 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英雄人物,他悲剧的命运,让他成了一种精神符号,精忠报国的决心,也让岳飞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心目中的偶像。自从岳飞时候,很多人都在分析岳飞的死因,要么说秦桧是大奸大恶之徒,要么说宋高宗才是幕后黑手,秦桧只是个背锅的。总之是各有各的说法,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说

  • 赵匡胤21岁之前都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目前状况,赵匡胤为什么只活到50岁,赵匡胤最惨的一件事

    太监在中国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名声并不好,还经常出现以下超级大坏蛋,诸如李辅国刘瑾魏忠贤这样从头坏到脚的人物。太监之所以经常作乱,本质上是因为皇帝需要他们,太监依附于皇帝,是皇权最忠实的拥护者,毕竟挨了一刀之后,太监就彻底没有家了,皇宫就是他们唯一的家。可以说,太监和皇权,是紧紧被绑定在一起的,皇

  •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为什么被赵匡胤移出武庙,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为什么要打白起,宋朝把白起移出武庙,吴起和白起为什么被踢出武庙

    《大秦赋》的热播,带火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同时连带着《大秦帝国》前面几部也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很多人都直呼,原来还有这么良心的历史剧。作为《大秦帝国》的最后一部,《大秦赋》开始的时候,秦国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已经超越了东方六国,而东方六国也把秦国视为最大的威胁。东方六国中,又以赵国抗秦意愿和实力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