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为何40岁就去世了?瞧瞧他整天干的事,能活到40岁已是幸运

曹丕为何40岁就去世了?瞧瞧他整天干的事,能活到40岁已是幸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97 更新时间:2024/2/8 4:12:59

许多人在看历史时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的寿命还不如大臣长寿,历史上许多的权臣,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皇帝期间独揽大权,并非因为他们的政治能力有多高,而是他们大多能活到皇帝死后,比如李治时代的长孙无忌,汉宣帝时代的霍光,以及万历时代的张居正等,都是通过在前任皇帝累积的政治底蕴,然后在熬死前任皇帝之后,在幼主继位后凭借资历和人望控制朝政,如果人品够的就做诸葛亮,人品不够就做王莽

三国时代的司马懿也是如此,论政治才能他未必比得上荀彧、贾诩等,但他在这些人死后,却活到曹丕孙子的时代,当时他的威望已经无人能及,当权臣是早晚的事。

历代皇帝为何命都不长

要说皇帝的生活条件,总不至于比大臣们还要差吧,然后现代历史学家综合了上下五千年的皇帝的寿命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几百位皇帝,平均寿命竟然不到四十岁,像汉武帝、宋高宗、明太祖这种能活到70多岁的,算是稀有的存在。

许多人看到这种情况都很不了解,为啥皇帝还没有大臣的寿命长?其其实这不是皇帝的寿命一定比大臣短,而是因为大臣的数量比皇帝多,几百个在朝中工作的大臣,总能找到几个寿命能长寿的,比如司马懿所在的曹魏,要论整体寿命的话,司马懿还不算最长,放在整个三国中也有几个寿命和他差不多,比如贾诩、廖化等,但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整个三国,大多数的大臣的寿命其实和皇帝差不多。

可以说在医疗技术不高的情况下,古代人寿命短是很正常的事,这不分阶级高低,而是生产力和科技的差距。少数几个皇帝和大臣的长寿,并不足以说明什么,朱标深受朱元璋喜爱,吃穿用度都不差,结果陕西去了一趟就一病不起了,可见即便到了明朝,中国的医疗水平还不怎么高,不然皇宫太医这么多,怎么一个能救活朱标的人都没有。

不过皇帝大多短命,也不能赖当时的医疗技术,与他们本身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关系,首先是工作压力。别看皇帝的物质生活没啥大问题,但其实他们的工作压力是很大的。比如一些刚刚登基的皇帝,继位之后要面临的就是如何把权力收回来,比如宋理宗刚继位的时候,就被史弥远把持朝政十年之久,更莫说曹魏的曹芳时代司马懿几乎控制了整个朝堂,改朝换代也不过是一步登天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皇帝连人身安全都要忧虑,其次就是工作量,比如秦始皇完成大一统之后,一天看得奏折就达上百斤,朱元璋和雍正帝每天都得熬夜到凌晨,过量的工作压力很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即便是现代人,在紧促的大城市生活节奏下,身体的大小病都有一大堆,要不是现代的医疗水平够好,估计寿命还不如古代皇帝。

以上这两个都是大多数皇帝短寿的主要原因,而皇帝短寿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培养下一代,导致他们的继承者面临继位的权力争斗的风险会更大,这一点在曹丕和曹睿两父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身体健壮的曹丕,为何英年早逝

如果说本身身体就有大病的皇帝,在继位后活不到几年,这还能说得过去的话,那么一些身体本身就不差的皇帝却也落到过不过四十而亡,比如后周世宗柴荣就是典型例子,除此之外曹魏的魏文帝曹丕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三国演义中对曹丕的负面描写很多,但实际上曹丕在真实历史上的能为并不差,放在同类的二代皇帝中也算中上的水平。曹丕和曹操一样,都是经历乱世的人,所以对于东汉晚期的王朝乱象心知肚明。

因此曹丕取代汉献帝之后,吸收外戚和宦官专政的教训,对这两股势力也是严防死守。在《魏志·文帝纪》曾记载过曹丕说的这么一段话:“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这就是曹丕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做得措施,除此之外曹丕在位时还规定,皇后的家属不得在朝堂上重要官职,为的就是防止外戚势力做大。

同时曹丕在位期间还积极避免曹魏会被同族之一影响从朝政发展,把大多数的曹氏宗族分配到外地,并没有给予他们实权,虽然曹睿登基之后,朝堂和地方上还有曹真和曹休等大佬,但整体来说能够在朝堂上说的上话的曹氏宗族并不多,这也是为了避免曹魏会陷入到西汉初期的六国乱战所做的部署。

另外在军事上,曹丕通过招揽孟达的方式,分裂蜀汉在北面的军事力量,一举收复了上庸三郡,同时还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恢复对西域之地的控制。同时还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明面上对东吴用兵,实际上暗中派兵平定青州和徐州的兵患,彻底稳定了内部政治环境。

可以说曹丕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却为曹魏的稳固作出了巨大贡献。就连和曹魏不政治不对付的陈寿,也在《三国志》写道:“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可见曹丕的个人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曹丕能够多活几十年,甚至能够活到汉武帝那个岁数,说不定就能压制住司马懿,不用被他有机会培植势力,然而曹丕却在四十岁前就撒手人寰,这让人不禁感到遗憾,同时也好奇,曹丕身子骨有这么差吗?

关于曹丕的寿命问题,《三国志》中曾记载着相士朱建平和曹丕讲过一段话:“建平曰‘将军当寿八十,至四十时当有小厄,原谨护之。’”,意思就是朱建平通过观察曹丕的面相发现,对方本来能活到八十岁,但如果四十岁会出现一段灾厄,如果跨过不去,那么命就交代在这了。

鉴于后来曹丕真的是在四十岁前夕去世,所以后世一些沉迷玄学的人,都对面相学深信不疑,不过当时的曹丕听到这话时也不过24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哪里会把这种街头算命的话当一回事,而后世的研究者们也对这种说法不抱信任,认为曹丕的去世只要是因为生活作风和疾病引起的。

要说曹丕身子骨弱而亡,这种话并不真实,汉朝世家大多很重视子弟的文武训练,尤其是曹操常年征战四方,对自己儿子的武艺培养自然也是狠下功夫。根据史书记载,在曹操的全力培养下,曹丕八岁前就学会骑马射箭这些基本的武将技能,要知道这些武艺学习都是需要不小体力的,曹丕作为从小练武的人,身子骨不可能就算比不上曹仁、夏侯惇,也至少有曹真、曹休这些二代曹氏将领的水平。

有部分史料记载,曹丕的死可能是风寒造成的,风寒在现代属于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在现代去医院开几瓶药就完事了。但在古代却是随时要人命的事情,传闻明朝太子朱标就是在陕西巡视完之后,就因为得了风寒而去世,那时候已经是近代,医学怎么也比曹魏更发达,但风寒依旧能要了一国太子的命,可见这种在单是如何厉害。

曹丕在去世前一年,曾在扬州阅兵,打算在这一年亲自带兵再攻东吴,然而还没等到出手,就在这一年感染了风寒,不得不返回洛阳,结果回到洛阳之后,就因为病情加重而在次年去世,后世有学者认为,曹丕当时应该不止得了风寒,还引发肺结核,这才导致病情无法挽回,但中年时的曹丕,身体确实大不如前,这和曹丕本人也不重视生活方式有关,曹丕登基后生活作风极差,从而掏空了身体,最明显的就是酗酒。

曹丕酗酒是有史料佐证的,根据《资治通鉴》的魏纪中记载道:“魏王既追汉制,替其大礼,处莫重之哀而设飨宴之乐”,意思就是魏王在登基后没多久,或许是因为父亲去世后哀伤过重,所以在前往谯县守孝时期整天饮酒,而且每次都喝很多,他写的《诗》、《秋胡行》、《艳歌何尝行》等,都有提到曹丕喝酒时的场景,可见刚登记的时候,整天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的事情是常有的事。

虽然古代酒的度数,与现代酒无法相提并论,但质量不行,数量弥补,如果喝酒过量也会容易导致五脏受损,并容易引发酒精中毒,这在现代医学中是得到证明的。从曹丕诗文中提到的喝酒情况来看,曹丕的酒鬼体质是不用质疑。而除了酗酒以外,好色也是曹丕生活作风上的一大问题。

要说古代皇帝不好色,那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明朝的朱元璋,人家妃嫔也是不少,但关键是要有一个度,而曹丕在酒和色显然是没有节制。曹丕登基后没多久,除了他生前的妻妾以外,还把自己父亲留下的妃嫔也纳入后宫,有一次卞夫人看望曹丕时,却发现他的床上躺着曹操身前的一位妃子,卞夫人询问曹丕这是怎么回事时,曹丕反而大言不惭地表示,父亲死后这些女子他就要过来了。

曹操在自己所写的《述志令》中曾写道:“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意思就是自己百年去世之后,身前所纳的妻妾可以全部改嫁。结果曹操这一蹬腿,曹丕立马就违背他的意思,把父亲生前的女孩全部打包,这比唐高宗纳李世民的嫔妃武则天当皇后还要离谱,而且这还是王朝刚刚建立之初,身为皇帝的曹丕就如此沉迷酒色,身体垮是早晚的事情。

如果说生活作风差还能纠正的话,工作问题大就是曹丕避不开的难题,虽然曹魏建立之前,曹操已经基本控制住北方,但等到曹丕上位之后,内忧外患仍非常严重,南边有蜀汉和东吴,北边也有鲜卑、乌桓等外族势力,可以说曹丕登基时,虽然手下还有不少曹操留给他的班底,但政治压力丝毫不小,因此曹丕在位的七年,仍要向他父亲那样四处亲征,东吴他自己就下场去过三次,可惜都无功而返。

面对如此状况,可见曹丕登基后的工作量应该不会太少,尤其是很多皇帝都是在出差外地的时候,感染了啥病之后就一病不起的,曹丕登基后仍然到处乱跑,这无疑加大自己染病的可能性。另外历史上也有不少皇帝就是过度劳累而亡,最典型要是明朝中期的弘治,即便生活作风没啥问题,但依旧被强大的工作压力给拖垮,落得一个不到四十而亡的结局。

曹丕能在生活作风如此的差,工作压力如此的高的情况下还能撑到四十岁才死,可见身子骨在当时的年代已经很不错了。另外曹丕在位后,还要面临皇位保卫的风险,要知道曹丕并非曹操最喜欢的儿子,哪怕曹丕的能力不错,但曹操身边出色的儿子也不少,比如早逝的曹昂、曹冲,剩下的曹植、曹彰也是牛人一个。

这也是为啥曹操后来会有曹丕、曹植争夺世子之位,因为他们的能力都很出众,尽管曹植后来被贬,曹彰后来也因病去世,曹丕已经坐稳整个皇位,但不代表自己就安枕无忧,常年沉醉在权斗之中,精神也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之下,曹丕身体状况会下滑是必然的事情。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有这个曹丕生活作风这么差的爹做榜样,作为儿子的曹睿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尽管曹睿在政治能力并不差,但生活作风和他爹曹丕一个尿性,根据史书记载,曹睿的后宫人数高达上万人,几乎和西晋司马炎一个等级。可见在纵欲无度方面,曹睿做得不比曹丕好多少,而两代人的短命,也导致了曹魏中后期政局无法稳定,给了司马懿上位的机会。

曹丕、曹睿两代人的短命,导致曹魏注定活不长

很多人都认为曹魏的短命和司马懿的篡权,都是曹丕在位时推行的九品中正制有关,但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曹丕没有推行九品中正制的话,曹魏却很有可能连建立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曹魏正是通过九品中正制,才能得到世家的认可,从而保证权力从汉献帝手上过度。

虽然曹操仍在的时候,通过唯才是举的方式,招揽了不少的寒士人才进入朝堂,但并未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上摆脱世家子弟的干扰,像杨彪、司马防等世家大族出来的人,仍然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就连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也是出自颍川的荀家,可见曹操在当政的时候,依旧要看世家的脸色,只不过主导的力量要比汉灵帝强一些罢了。

然而这只是曹操时代的情况下,世家经历数百年累积的人脉和威望,不是曹操靠一世可以推倒重来的,何况在曹操死后,曹魏仍然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强行世家大族排除在曹魏的政治圈,不但会导致这些世家纷纷投靠东吴和蜀汉,还会导致曹操死后打造的局面一手崩塌,因为曹丕本人的威望不能和曹操相比,无法彻底压住所有世家大族。

如果曹丕是李世民,能够自己上阵带兵打仗,并且自己奠定王朝,或许他还有能耐去扶持寒士,压制世家,但是曹丕作为继承者,他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因此想要取缔汉朝,与世家进行妥协是唯一出路。

事实上蜀汉和东吴的灭亡,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体量比曹魏小,还因为本土的世家大族由于长期遭到外来政权的打压,早已对两者离心离德,他们都向往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好处,所以纷纷背弃蜀汉和东吴,导致两者在抵御曹魏十分乏力。

两者之间的早逝,最大问题是没有足够时间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继承者,虽然幼主登基素来都是家天下王朝的危害,曹丕虽然早逝,但曹睿登基已经二十三,跟在曹丕身边也是耳濡目染不少政治手段,应付司马懿等人自然不在话下。但曹睿早逝后就没这个条件,曹芳登基仅有8岁,完全是上小学的年纪,就这年纪去应对曹魏朝堂,被颠覆是早晚的事,后周的柴宗训就是典型例子。

总结

如果归根到底来说,皇帝短命其实是生产力落后的缘故,在青霉素等西方药品尚未面世之前,人类对于许多现在看来的普通病症,本身就是束手无策,否则古代的人也不会选择早婚。而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早产婴儿营养不足,后来身子骨羸弱也会导致寿命不长,唐朝长孙皇后十三岁嫁人,不到十八就连生几胎,最后落得不到四十而亡的下场。

而李世民的子女也因为这种早产的缘故,大多不到四十而亡,最典型的就是李承乾和李泰,唯一算是长寿就是李治,这么一看曹丕短命其实是必然的事情。

参考文献

《述志令》中曾写道:“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

《三国志》写道:“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魏志·文帝纪》:“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冰冰最美的一个角色,《大明宫词》安乐公主,杀夫弑父疯癫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冰冰总资产有多少亿,李冰冰图雅的婚事完整版,大明宫词李冰冰

    太平公主自幼千娇百宠,被武则天捧在手心里长大。身为女儿她反而比哥哥们得到父母更多的溺爱和更温情的教育。她可以穿着自己奇思妙想出来的衣服,在皇宫中如花蝴蝶一样飞来飞去,她可以用最刁钻的方式拒绝他族皇子求婚的请求,她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在书房坐在太子的位置上耍赖不起来。她是大唐最具有权势的公主,也是父母最贴

  • 刘邦刚去世,吕后的这一想法,差点毁了大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为什么没动吕后,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吕后与刘邦是什么关系

    后来在亭长这个职位上,刘邦押送徭役去咸阳,半路上出了差错,感觉自己罪责难逃,干脆,刘邦走上了起兵反秦的道路。此后,刘邦攻咸阳,入汉中,出关东,经历了几年的楚汉相争后,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大汉王朝。皇后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在刘邦建立帝王伟业中,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们的儿子刘盈也

  • 古代最怕媳妇的3个名人,隋文帝上榜,第三个皇帝都拿他老婆没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历朝历代怕老婆的皇帝都有谁,古代怕老婆的六位历史名人

    文|韦爵爷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所以有些男人会怕老婆!可是你知道吗,古代虽然是男权社会,讲究的是男尊女卑,但是怕老婆的人也不少!而在中国古代,怕老婆也叫惧内或怕内人,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位史上最怕老婆的3位名人。1.王导王导出身琅琊王氏,乃东晋顶级士族,同时也是当时掌握国家实权的

  • 朱熹为韩愈文集注译,影响很大。刘克庄建议以韩愈的谥号“文”给朱熹定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萧家老大 2021-10-29 07:30转载学贯古今的他,为何仕途几起几落?刘克庄,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县人。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刘克庄出身在一个世族家庭,祖父刘夙,父亲刘弥正,皆进士出身。良好的家风影响与教育,使刘灼自幼酷爱读书,精通历代诗词,显露出文学才华。他天

  • 在与匈奴激烈地角逐中,东汉曾三次退出西域,又三次夺回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汉与匈奴的战争,东汉击败匈奴的后果,东汉抗击匈奴的将领

    公元25年,赤眉军被镇压下去以后,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匡扶了汉室,建立了东汉政权。公元36年,刘秀扫灭群雄,重新统一中原。东汉政府建立之后,西域强烈渴望中原政权向新疆派遣西域都护。公元45年,车师(吐鲁番)前王、鄯善(罗布泊西南)、焉耆等十八国都派遣王子去洛阳,献上珍宝,哭着喊着希望归属中原政权。

  • 此女美貌气质不输杨贵妃,一个绝活迷倒唐玄宗,却比杨更受人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是帝王中的“情圣”,他的后宫拥有佳丽数千人,最有名的当属杨贵妃了。杨贵妃有着“羞花”之貌,但即便如此她也还有情敌,她的情敌就是梅妃江采苹了。和杨玉环至美的容颜比起来,江采苹也算是一位少有的极有气质的美女了。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写一手清丽俊逸的好文章。她擅长吹笛,最大的绝活是表演《惊鸿

  • 皇帝真的幸福吗?大唐第一个皇帝是李渊,但是他的晚年却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据统计,在历史是上有明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死亡时间的皇帝,只有二百零九人,而他们的平均寿命居然只有三十九岁。这个年龄就算是放到古代也绝对是不是高寿,但是我认为皇帝也不需要我们去同情,因为只有聪明人才有资格去想做皇帝的事情,而聪明人是不需要别人同情的。我们今天就通过李渊来看看古代的另一面,至少很多皇帝的家

  • 李斯的老鼠哲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斯和老鼠的故事,李斯怎样死的,李斯谏逐客书原文

    李斯是秦始皇的宠臣和忠臣,秦始皇的举世功绩离不开李斯的相辅相伴相谋。李斯,何许人也?李斯生于战国末年,他从小聪明好学,年轻时做掌管文书的小吏,他在做文书小吏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哲理:老鼠哲理。他看到茅厕里的老鼠又脏又瘦,还招人打骂;粮仓里的老鼠吃得好睡得好,长得又胖又大,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无非是环

  • 李煜自认南唐无错,请求和北宋休战,赵匡胤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948年,赵匡胤在一个老和尚的点拨下,往北去,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麾下,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建立后周,赵匡胤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在后周得到重用,一路官至殿前都指挥使,这是一个能调动皇城守卫队的职位,权利不可小觑。公元960年,柴荣病逝,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即位,赵匡胤由于在军中威望甚高,国主又年幼

  • 体重330斤的安禄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暴虐的他死在了儿子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谁也不会想到,盛唐会被一个体重330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又极度暴虐的胡人,搞得差点亡了国。更让人想不到,这个使盛唐由盛转衰的胡人,最后不是自然死亡,也不是兵败被杀,而是死在了自己儿子手里。如此反差,令人唏嘘!这位使盛唐衰落,最后又被儿子杀死的胡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安禄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