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隆基,靡不有初开元元年努力工作,读资治通鉴

李隆基,靡不有初开元元年努力工作,读资治通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264 更新时间:2024/1/22 18:20:26

公元714年,也是开元元年,这一年开始,李隆基开始了他的执政。

李隆基颁布命令,“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这是李隆基的干部选拔原则,即选拔有才能和有政绩的官员为高级干部。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常规操作吗,怎么会郑而重之的以诏命的形式来明确,那就说明此时的大唐的干部选拔制度已经不是以才能和政绩为标准了,这是一种及时的纠偏。大唐的干部选拔应该是从武则天后期开始,任用私人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当然所谓的“永为恒式”、“永不加赋”等行政命令听听就算了,因为管理国家每天都千头万绪,面对具体的问题都需要具体分析,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事情。做人做事只有一个准则“永远不变的原则就是永远要变”,《易经》中的易就是变得意思。

唐玄宗任命卢怀慎为检校黄门监。

唐朝的制度,关于音乐的事情都归太常寺来管理。李隆基把倡优杂伎从太常寺分出来,划归教坊司来管。而且李隆基精选了一个数百人的戏曲班子,李隆基经常在梨园亲自指导他们排练,他们于是自称“皇帝梨园弟子”。从此唱戏的都称为梨园行。大臣们虽然整天劝谏他把精力多放在朝政上,唱戏、跟道士炼丹、打猎这些兴趣爱好最好能戒掉。对于这些劝谏李隆基虽然从来不听,但是也不会责备劝谏的人。

儒生特别是宋朝以后的儒生,总是要求皇帝不要有任何爱好、也不要有任何自己的想法,最好是个没有感情的人形图章,而最接近这个标准的是宋仁宗和明朝的弘治,所以这两个皇帝收获了文人的高度认可。但是这两个皇帝的治国能力到底怎么样呢?

李隆基在这一年也开始了抑制佛教发展的工作,自从唐中宗开始,大唐的贵族以营建佛寺为时尚,很多富户子弟通过出家当和尚来逃避徭役,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姚崇建议抑制佛教的发展:“皇上,石勒宠信和尚图澄,但是后赵很快就灭亡了,苻坚宠信鸠摩罗什,前秦很快就灭亡了。高澄萧衍笃信佛教,但是他们都不得好死。所以佛教没啥用。作为皇帝把天下苍生都照顾好了,就会有福报。纵容这些和尚,是破坏国家的法度。”李隆基很认可姚崇的说法,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不合格的和尚、尼姑,有一万两千多和尚、尼姑被强令还俗。并且下令,以后和尚庙损坏了不得死自修缮,必须到有关部门申请,得到确认批复还才可以修缮。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李隆基的宗教信仰是道教而不是佛教。

从李世民时期开始,大唐就以营州为根基经营东北,攻略高句丽、契丹、库莫奚等东北各民族。营州就是以朝阳为中心的辽西地区。但是武则天的时候则丢失了营州,于是东北战区的中心从营州迁到了东渔阳城,在今北京附近。直接从辽西改到了山海关以内,这样有一些鞭长莫及。当时大唐的中央已经有了重新经营营州的计划,正好赶上薛仁贵的儿子薛讷提议,进攻契丹重新经营营州,于是李隆基任命薛讷为紫微黄门三品,统筹攻打契丹收复营州。

强调一下薛讷是薛仁贵的儿子。

李隆基的弟弟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侵夺百姓的财产,被御史给弹劾了。姚崇、卢怀慎坚持严惩王仙童,从此大唐贵族开始收敛,不敢轻易犯法。

有人告发太子少保刘幽求、太子詹事钟绍京有不满言论,李隆基把他们下狱交给紫微省审讯。刘幽求等人表示不服,姚崇、卢怀慎、薛讷都求情:“皇帝陛下,刘幽求等人牢骚是有的,但是有情可原,毕竟他们都是功臣,现在却都被闲置,所以难免沮丧,说点怪话。您如果因此处罚他们,会让天下人不服气的。”李隆基仍然坚持将刘幽求贬为睦州刺史,将钟绍京贬为果州刺史。奉旨巡视边防部队尚未回朝的紫微侍郎王琚,也因是刘幽求的同党而获罪,被贬为泽州刺史。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1、千万别说领导的坏话,如果你说了你领导总是能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别有侥幸心理。2、你现在和以后的地位是由你现在和日后对组织的可能存在作用所决定的,而不是你过去对组织的贡献所决定的,所以你曾经为组织流过血、负过伤不会打动领导,但是你还能带兵打仗才是领导会记得你曾经流过血、负过伤的原因。历史上晋国公手下有一个叫魏犨的猛人,腰被砸伤了他却用模板绑住,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还能打仗,以此晋文公没有杀他,而不是跑到晋文公面前痛哭流涕的陈述他曾经配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以及他为晋文公立下多少功勋,这就是现实。但是人们在职场中通常把因果关系搞错,最终被抛弃。

李隆基捣毁了武则天修建的天枢大殿,并把其中的铜料、铜像、铁料都融化用来造钱,竟然一个多月都没熔完。李隆基还让人咋毁了韦后用来给自己歌功颂德的石碑。

魏知古是小吏出身,现在虽然也跻身宰相,但是姚崇仍然非常鄙视他, 让他负责洛阳的管理选拔考核,而中央的管理选拔考核则让别人负责,魏知古因此对姚崇心怀怨恨。这也导致了姚崇的儿子跑到魏知古那里请托办事,魏知古一点面子也不给,到李隆基那里告了姚崇的黑状。李隆基因为此事召见了姚崇,姚崇为了展现自己没有私心,而让两个儿子罢官回家,虽然后来姚崇报复魏知古,让魏知古罢相去做了工部尚书。这就是一个非常两败俱伤的例子,姚崇作为宰相,因个人的喜好而亏待魏知古,魏知古为了报复而黑了姚崇的儿子,姚崇又黑了魏知古。这样的斗争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姚崇真的认为魏知古不能胜任工作,他如果正大光明的来处置,魏知古就没有了报复的机会。职场中上位者要避免这样的无所谓的攻击。

司马光对于李隆基前两年的执政的评价是: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获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

司马光仍然把一个皇帝的成功归结是否能够节俭,这个是非常扯淡的,一个皇帝是否能够成功不在于这些细枝末节。但是司马光为代表的文人集团总是把道德水平等私德和皇帝成功与否划等号,其实司马光这些人是不知道怎么把国家搞好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保持私德而已。

对于李隆基的评价,唐朝人和后人的评价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唐朝人对于唐玄宗更多的是怜悯,而后人对于唐玄宗更多的是口诛笔伐。因为唐朝人是切切实实的享受了唐玄宗带来的三十多年的太平盛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唐朝人对于唐玄宗多溢美之词。同样的道理,今天的很多伟人可能在百十年之后,由于受惠于其德政的人的记忆已经消退和评价标准的变化会,可能会导致今天的伟人会有其他的评价。

更多文章

  • 1234年正月初十,岳飞的后辈们率兵攻破金国都,一雪“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 许多人有种错觉,误以为“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其实这是非常荒诞的,敌人的敌人更多时候可能是自己更加可怕的大敌,这一沉痛教训,在北宋和南宋二百多年历史上竟然两次得到验证!北宋创建初期,北方有个宿敌就是辽国,占据中原王朝重要的燕云十六州,北宋历代君王都想光复失地。到了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时,东

  • 唐朝人如何评价隋炀帝?名副其实的暴君还是功大于过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炀帝历史评价,隋炀帝与唐太宗对比,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史实

    其成立之初大多承袭了隋文帝所创设的体制内容,可谓受隋朝影响颇深。只不过,后世之人对于短命的隋王朝评价却褒贬不一。尤其是唐朝,更是将其灭亡当作垂戒后人的失败典型。在这其中,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的功过对唐朝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隋炀帝的作为在唐人眼中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自然,他们对于隋炀帝的评价也呈现出多

  • 一生历经5个政权!宋朝抗金英雄用隐忍等待,报挞懒灭门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刘豫被废黜,原伪齐治下的陕西之地如何处置,又成了问题。宋、金战争进行到绍兴七年(1137年)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宋朝在十年战争中已逐渐锻炼出东线的岳家军、西线的吴家军(吴玠、吴璘兄弟)等几支劲旅。金人虽然仍据有军事优势,但已不能视侵宋为探囊了。归地风波“始金人犯中原,有掳掠,无战斗,计其从军之费,及

  • 酒禁”到“酒税”,从唐朝的“酒文化”看唐朝社会制度的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人们要用酒来祭祀,根据当时社会的礼乐制度,不同的祭祀对象,酒的种类也不同。唐代的药酒也是十分兴盛的,许多医学文献中记载了关于酒疗的方法和药材,这些酒具有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的功效,深受人们追捧。在唐诗中有很多节日比如端午节、重阳节,这些传统的节日也会配备相应的节令酒。比如屠苏酒、艾叶酒、菊花酒、雄

  • 万历三大征之首:宁夏之役!明朝内部的一场攻城战有多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二月二十三日,先前与党馨关系不睦的哱拜义子哱云、指挥土文秀率领500人,从外面回来,也加入到叛军的队伍,合力杀死了抵抗叛军的游击梁琦、守备马承光。二十五日,叛军向总兵张维忠索要朝廷封印,张维忠被迫交出,上吊而亡。刘东旸在取得封印后自称总兵,他听从主谋哱拜的意见,在城里屠杀牲畜,让叛军诸将祭祀结盟,授

  • 唐朝贵族眼中炙手可热的“昆仑奴”是黑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昆仑奴,历史上的昆仑奴是怎么回事,唐朝昆仑奴最后下场

    他们吃苦耐劳温顺能干,有的人还有特殊技能,有的精通音律、舞蹈等,还有不少或精通多国语言,或善于潜水打捞,或能驯服各种猛兽,加之他们极为忠心,不会反抗,既能当保镖,又能当仆人,所以入唐后,便深受大唐贵族的喜爱,这些特点也让他们成为商品一样,被贵族豪门当作交易的工具。关于昆仑奴的来历并非简单是指来自于昆

  • 一位状元出身的首辅,一副人人都玩的麻将,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状元名叫周延儒,出生于1593年,宜兴宜城镇,他少年时就非常聪明,1613年他乡试中举,1614年他会试高中第一,获会元。一月后参加殿试,他又一举夺得一甲第一名,成为状元,年仅21岁。 周延儒中状元后入翰林院为修撰,他少年得志,走马京城,威风八面。公元1627年,年仅23岁的明熹宗驾崩,他的弟

  • 富二代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却落得如此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爱好旅游,武功高强,花了27年时间游历四方,在这27年间,他的钱财又从何而来呢?谈到钱就得从李白的身世说起了,李白其实是一个富二代,父亲极其有钱,叔叔又是地方官员,并且李白艳福不浅,游历期间先后娶了四次妻子,也从中获得不少钱财。他出手大方,银票也花不了多久,好在他剑术超群,便借此开武馆收学费。当

  • 宋代时期资料中记载的天书与天子之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代天书,什么人能看见天书,刘伯温天书全文

    天书降临后,真宗接受了百官的祝贺,随即在朝中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奖励了发现天书的相关人员。“景德”年号也因为天书的降临而改为“大中祥符”,而更为盛大的泰山封禅仪式也在第二次天书降临后于十月份举行。为了答谢上天降书,朝廷设立了各种节日以示庆祝,如天棋节、天庆节了、天祥节等,真宗同时还命令举全国之力修建规

  • 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为何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 ?并不是好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李元吉的妻子 杨氏,本名叫杨珪媚,出于南北朝时代的弘农杨氏家族,是名门望族 。弘农杨氏家族不仅家大业大,也常出美女 。杨氏从小就长相出众 ,闭月羞花,秀色可餐 ,可以说是肤白貌美大长腿 。人人都爱美女 ,李世民也是人 ,遂将杨氏霸占 。不仅仅是因为好看就将其霸占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杨氏是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