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本来是讲述一个悲壮的故事,可是演员班子却很混搭,加入了沈腾和岳云鹏的喜剧因素后,会产生怎样炸裂的效果呢?
公元1146年,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宋高宗和秦桧二人君臣相得益彰。那个“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大英雄岳飞,已经被构陷冤死4年之久了。
5月,彗星现世,大凶之兆!朝廷百官纷纷谏言,大将张浚上书整军备战。秦桧听闻大怒,不仅削其兵权,还亲自跑去跟金国媾和。
与金国和谈前夜,金国使者莫名其妙死在秦桧驻地,其随身携带的密信也不知所踪。
亲兵营副统领孙均和效用兵张大奉秦桧之令:一个时辰内找出凶手,不然军法从事!
深入调查,危机四伏,众多角色纷纷出场:
宰相秦桧(雷佳音饰)经典台词:跟我斗,你还差远了!
宰相府总管何立(张译饰)经典台词:是生局,还是死局,选哪个?
副总管武义淳(岳云鹏饰)经典台词:到最后,是谁玩谁,还真不好说!
舞姬瑶琴(王佳怡饰)经典台词:我要的,你真给不了。
副统领孙均(易烊千玺饰)经典台词:刀不认人,得罪了!
效用兵张大(沈腾饰)经典台词:没点真本事,我能活到今天?
局中局,计中计。一夜之间,风云突变,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场更大的阴谋,随即浮出水面。
有悬念,有笑点。剧情数次反转之后,让人们更加了解岳飞那首《满江红》的深刻含义!
从历史的角度,给大家补充一个知识点:宋朝“效用兵”。
“效用”一词,出自宋真宗朝奏折:“有河北举人……乞扈从,先登效用。”
北宋中期,兵制冗杂,无法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边患。宋神宗锐意进取,改革“将兵法、保甲法”,并少量增置特殊兵种“效用兵”。
此时的“效用兵”兵员来自:军中精锐、官员子弟、举人文士、豪富勇壮之民等,全国总计2000人编制,他们分布在边境各地,相比于禁军、厢军上百万的数量,“效用兵”的数量可忽略不计。
这些人之所以参军,只求一个进入仕途的恩赏罢了。(正规的科举登科,太难了!)
“效用兵”不同于正规军(禁军、厢军等),他们不用“刺面”,也不用驻扎在兵营,可离营回家居住。
其任务主要是刺探敌情,地位和待遇比前者要高得多,相当于军中最低级武官。(未入品级,不入流小校)
靖康之变,北宋精锐几乎尽丧。面对金国肆无忌惮南侵,高宗急需各地勤王之兵。此时,“效用兵”的作用大为凸显,迎来一波发展高潮。
靖康元年,宋廷招募大量勇敢效用。奖励条件如下:
1、官员能自募200人以上者,升官一级,累次叠加。按照这个政策,假如一个七品官一次招募到2000人,他直接就成为朝廷的二品大员了。
2、每名参军的效用兵,先给安家费3000钱。参军后,军饷另算。
一时间,征兵近万,为宋廷解决了暂时兵力不足的窘状。不过,这只是军情危急时的临时招募,效用兵的兵员定额尚未确定。
南宋建立后,效用兵的征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来的将官子弟、文人士族、富豪之家逐渐退出,而本地流民、北归之民,甚至山贼、海贼等罪民被大量招用。
效用兵也不再是原本的精锐,只能当作普通军兵来用。到了南宋中期,宋廷募兵以“七分军兵、三分效用”为准。至此,效用兵成为南宋军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南宋末期,效用兵的素质彻底异变,沦为和普通军兵一类,在国战中以不堪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