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宦官:皇帝的提线木偶,皇权的牺牲品

明代宦官:皇帝的提线木偶,皇权的牺牲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06 更新时间:2024/1/30 14:55:35

这是《明史》对于明代宦官的评价。

然而,相比于汉、唐的宦官前辈们,明代宦官“去汉、唐远哉”之名,就有些名不符实了,不仅汉代的十常侍之乱、唐代的甘露之变不见于明代,就连权倾一时的刘瑾冯保魏忠贤被皇帝处置时也翻不起什么浪花,甚至于曹吉祥之乱,居然是被临时借住在朝房的武将孙镗率领临时召集起来的数百名士卒给平定的。

俗话说“‘盛名’之下无虚士”,那么,被明史评价为“祸败远去汉、唐”的明代宦官为何比起汉、唐的前辈们会显得如此不堪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明太祖说起。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鉴于历朝历代屡次出现宦官擅权干政导致国家衰败的教训,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并且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刻到铁牌上、立于大内。

这种情况下,明代宦官实际上就是皇家的仆役。

明成祖登基后,宦官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制衡武将勋贵势力。

永乐三年,郑和奉命率领水师下西洋。永乐八年,宦官王安奉命赴都督谭青营内监军,宦官马靖奉命镇守甘肃、宦官马骐奉命镇守交趾。

以此为标志,宦官获得了“专征、监军、分镇诸大权”,拥有了进入明代权力角斗场的资格。

明宣宗登基后,由于大明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武将勋贵的权势开始不断减弱、文官集团的权势开始不断扩张,明代宦官的使命发生了变化——制衡日后全面崛起的文官集团。

为了给宦官积攒足以制衡远比武将勋贵势力难缠的文官集团的权势,也为了防止宦官势大难制,明宣宗先是令内阁大学士陈山在新设立的内书堂中教宦官读书识字,然后又将批红和掌印之权交于宦官代管。

可以说,明代宦官对明宣宗朱瞻基是又爱又恨的,爱他是因为批红和掌印之权能让宦官正式进入明代权力角斗场参与博弈,恨他是因为“代管”两字令宦官成为了皇帝的提线木偶,只能在皇帝的操控下参与博弈,一旦博弈失败,明代宦官势必要成为皇权的牺牲品。

所以,刘瑾、冯保、魏忠贤等宦官虽然权倾一时,但也改变不了皇帝的提线木偶和皇权的牺牲品的命运,最后被皇帝处置时根本就不可能翻起浪花,至于明代版的十常侍之乱、甘露之变,就别做梦了,趁早洗洗睡吧。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不同意见出现:要不是李东阳、杨一清、张永三人提前密谋除掉了刘瑾,刘瑾意图弑君谋反肯定会给大明带来巨大的动荡。

下面,我们就结合刘瑾意图弑君谋反的详细经过,来看看刘瑾是否摆脱了皇帝的提线木偶、皇权的牺牲品的命运。

正德五年四月,平定安化王之乱后凯旋的宦官张永在觐见明武宗时,将杨一清交给他的写有刘瑾勾结安化王等十七条大罪的奏疏呈给了明武宗,这是李东阳、杨一清、张永密谋除掉刘瑾的第一步。

看到奏疏后,明武宗不禁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查抄刘瑾府邸,结果查抄出了金银数百万两和大量珍宝。

明武宗转怒为喜,贪图财宝的刘瑾怎么可能干出勾结安化王谋反之事。

见此,李东阳急了,于是,在李东阳的授意下,对刘瑾府邸的第二次查抄又开始了。

这一次,经过认真搜查,终于发现了被刘瑾藏匿的龙袍、玉玺、盔甲、兵器等物品。

明武宗一看,刘瑾还真想谋反,就亲自带人第三次查抄刘瑾府邸,这一次居然发现刘瑾经常随身携带的扇子中暗藏匕首。

经过三次查抄,刘瑾意图弑君谋反的罪证终于被坐实,明武宗朱厚照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

看起来,刘瑾意图谋反无懈可击,但是,刘瑾的动机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根据查抄到的龙袍、玉玺,刘瑾可能会有当皇帝的想法,可是,宦官当皇帝唐代都没有出现,明代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我们梳理一下刘瑾意图弑君谋反的整个过程,就能发现李东阳、杨一清、张永密谋除掉刘瑾在先、刘瑾意图弑君谋反被坐实在后。

这一点其实很关键,因为李东阳等三人密谋除掉刘瑾与刘瑾是否弑君谋反关系不大。

那么,李东阳等三人密谋除掉刘瑾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

答案就在正德五年之前发生的一些大事中。

正德二年三月,明武宗“敕各镇守太监预刑名政事”。

正德二年十月,明武宗下令“逮各边巡抚都御史及管粮郎中下狱”。

正德三年,明武宗令刘瑾派宦官赴各地考核巡抚。

正德四年,刘瑾向明武宗提议“召回各地巡抚,保留镇守太监”。

正德二年至正德四年发生的这四件大事,其实都跟巡抚有关。

巡抚在明初仅是临时性官职,发展到弘治时期,才变成了手握各地军政实权的正式官职,也就是说,弘治时期之后的巡抚就是明代文官集团掌控朝政、压制武将勋贵势力的根基。

所以,刘瑾在正德四年的提议就是在挖文官集团的根基。

结合正德二年至正德三年的三件大事可知,刘瑾的提议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先有了明武宗朱厚照打好召回巡抚的基础这个因才有了刘瑾提议召回巡抚这个果。

由此可知,刘瑾实际上是在明武宗朱厚照的操控下才提议召回巡抚的,文官集团为防止根基被挖,就由李东阳、杨一清出面联合曾跟刘瑾结怨的张永密谋除掉刘瑾,至于刘瑾的意图弑君谋反,纯属文官集团用刘瑾对明武宗杀鸡儆猴,结果刘瑾在当了明武宗的提线木偶后,悲剧的成了皇权的牺牲品。

【玺言春秋明末历史第七十一讲,参考文献:《明史》、《明武宗实录》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天灾人祸黄河决堤,四阿哥临危受命,肩扛筹款赈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黄河决堤,两岸泽国千里,灾民遍地。黄河每年都会决堤,只是大小的区别,而黄河决堤肯定会出现灾民,特别是这种大型的决堤,这成千上万的灾民无家可归,首先会四处流窜,成为流民,如果处理好了就是灾民,处理不好就是乱民,如果处理错了就是反民。所以摆在此时大清统治者眼前的事怎么处理呢?这次事件关系到未来朝局的稳定

  • 晋王朱棡之死:朱元璋悉心布局被打破,朱棣靖难失去最大阻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晋王朱棡的薨逝,可以说是朱元璋继太子朱标死后最悲痛和伤心的事。晋王薨逝,对于朱元璋来说不仅是丧子之痛,更是将其悉心布局五年的“劳动成果”全部付之一炬,也为之后“靖难之役”的爆发埋下了最根本的隐患。晋王朱棡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藩王?朱棣登基后,出于继位合法性的缘故,对兄长们刻意抹黑、诋毁,掩盖

  • 明代奇闻之道士救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爱护部下的将军,却有个问题,就是在自己的驻地挪用了朝廷拨发的公款和人做生意,想要借钱生财。马将军想法是好的,但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却很不靠谱,做生意最终失败,为此他总共亏损了数百万钱的公款。后来马将军挪用公款做生意的事情被朝廷派来的官员发现了,这个官员上报了朝廷。马将军此时到了外县,距

  • 《雍正王朝》:“康乾盛世”纯属历史架空?作者无奈暴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领先世界5000年的中华民族,自此彻底封关锁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渐渐的由盛而衰,所以它既是一个盛世的繁华,又像是一片即将落幕的晚霞,露出了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丝光辉,所以叫作【落霞三部曲】。话说这部剧那么的真实生动,那它是真实的历史吗?还是说只是架空历史?或者说是纯属的一个虚构?大家会产生疑惑,

  • 明朝在位最短的皇帝,仅二十九天,却取得不错政绩也留下三大疑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皇帝就是明光宗朱常洛,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嫡长子,母为孝靖皇后王氏。王氏原本只是慈圣皇太后的宫女,被明神宗私幸,后来王氏有孕,神宗忌讳这件事情是丑事,因而不敢承认。因太后盼孙心切,明神宗被迫承认此事,但明神宗却因此不喜欢这个孩子,朱常洛从小就没有得到父爱。明神宗正宫皇后没有子嗣,众多

  • 历史上朱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被称为永乐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认为朱棣文治武功,功勋卓著,是一代明君的楷模;也有人认为朱棣是逆臣贼子,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而且杀人无数,手段残忍令人发指,是不折不扣的暴君......那历史上真实的朱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又为什么有永乐大帝的美称呢?少年平淡,却有着身世之谜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

  • 《雍正王朝》:老年康熙对社稷有心无力,“九子夺嫡”即将打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大清一开始并不叫大清,叫“后金”,是1616年女真部努尔哈赤建立的。当时明朝的国号叫“大明”。明是什么呢?明是日月,属火,而且明朝的皇帝皇子名字都带火。后金是什么呢?是金子属金,而火克金,金被日月一照,就化了后金,所以后金肯定干过大明。于是在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大清属水,而水能克

  • 明代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小白圭确实不负众望,孩提之期即展现出了机敏伶俐,岁及总角就成了名闻整个荆州府的神童,后来的《明史》对这一时期的小白圭做出“少颖敏绝伦”的评价。嘉靖十五年,顺利通过童试、成为秀才的小白圭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荆州知府李士翱。李士翱十分喜爱小白圭的“颖敏绝伦”,觉得小白圭日后必定会有一个远大前程,只

  • 明朝靖难之役后如果建文帝被抓结局会如何,朱棣真敢杀了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燕军尚未攻城,金陵城金川门的朝廷守将谷王朱橞和大将李景隆,远远地望见燕王的旌旗,就连忙打开城门投降。燕军长驱直入。朱棣骑着高头大马,春风得意地踏入金陵皇城。皇宫突然燃起熊熊大火,一把大火将建文帝的寝宫烧得干干净净。皇帝朱允炆,是死是活没有人知道。这位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从此再没出现在世人的视线当中。朱

  • 《雍正王朝》中胤祥没有听从邬思道辞去铁帽子王建议,为何却没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邬思道临死前说的话,雍正王朝邬思道结局,雍正为啥对胤祥那么好

    当初在雍正继位后,邬思道就曾劝到十三阿哥如果想要安全,就一定要辞去雍正赐予的铁帽子王。然而最后胤祥却没有听,但依旧能够善终,对此很多人就非常纳闷,为何十三阿哥胤祥能够幸免?其实具体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从剧中胤祥与雍正一直以来的关系来看,雍正即使再心狠手辣,也不会对胤祥作出“飞鸟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