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靖难之役后如果建文帝被抓结局会如何,朱棣真敢杀了朱允炆?

明朝靖难之役后如果建文帝被抓结局会如何,朱棣真敢杀了朱允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9 更新时间:2024/2/8 14:16:04

燕军尚未攻城,金陵城金川门的朝廷守将谷王朱橞和大将李景隆,远远地望见燕王的旌旗,就连忙打开城门投降。

燕军长驱直入。朱棣骑着高头大马,春风得意地踏入金陵皇城。

皇宫突然燃起熊熊大火,一把大火将建文帝的寝宫烧得干干净净。皇帝朱允炆,是死是活没有人知道。这位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从此再没出现在世人的视线当中。

朱棣派人从大火中找出一具烧得面目全非的焦尸,指着认定其为朱允炆本人。

只见他拉住“朱允炆”尸体的手,现场即兴表演:痛哭流涕、伤心欲绝,“我苦命的侄子啊,你何苦要这样想不开呀!”,“你四叔来应天,只是想帮你清除身边的奸逆,没想过要夺你的皇位,更不会害得你呀!”

朱棣的这番表演,向大明全体臣民宣告:你们的建文皇帝,已经自焚而死了!大明王朝的皇帝宝座,如今是空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

6月17日,燕军破城4天后,燕王朱棣拜谒明孝陵,在他老子朱元璋坟前一番陈述洗白之后,堂而皇之地登上皇位。

6月20日,座上皇位三天之后,皇帝朱棣下令以天子的礼仪,风风光光地安葬了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从此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

至于朱允炆是否真死于大火,历史没有定论。有人说他死在火中,也有人说是从地道出城逃遁,或是出家为僧,或是远涉西洋......。

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尘埃落定,大明王朝这场叔侄之间的皇位之争,以叔叔朱棣完胜落幕。

剧情发展到这儿,难免不会让人生出一个有意思的假设:如果朱允炆没有在皇宫放火自焚,也没有出逃,而是落在了燕军手上,朱棣会怎样处理他呢?真敢杀了这个正儿八经的皇帝吗?

朱棣冒着杀头的风险起兵,苦战四年,历尽万难,多次死里逃生,手下部将死伤无数,果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仅仅只是为了帮他这个侄儿清除身边佞臣,杀了齐泰黄子澄等主张削蕃的大臣,就又领着几十万燕军回北平,继续做他的燕王?

怎么可能呢!这不成了小孩子过家家,闹着玩玩了吗?

所以,建文果真落在了朱棣手中,绝无好果子吃,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朱棣自起兵那一刻起,意图明确,目标直指皇位,历尽千辛万苦攻下金陵,皇帝的宝座就在咫尺之间,唾手可得,他怎么可能将其拱手予人呢?

至于怎么处理建文皇帝朱允炆,还真不好说。对于朱棣来说,这是个棘手的难题。

是历数建文帝轻信佞臣谗言、谋害皇族的罪状,然后公开将建文杀掉么?

这样的情况应该不太可能发生。颇具政治头脑的朱棣,不会如此愚蠢!

朱棣当年兴兵的由头可是: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他打着的可是帮皇帝“清君侧”的旗子,可不是什么造反篡位。现如今“奸臣”已除,“国难”已靖,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他还有什么理由杀皇帝?那不真成造反了!如果不杀建文皇帝,自己又如何登基呢?

也许有人会说,靖难与造反没什么两样!

当然不一样,朱棣为国“靖难”,是有法理依据的。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分封几个儿子为藩王的时候,可曾下过明诏,“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

至于攻下金陵后登基做皇帝,那是因为皇帝朱允炆已死,朱棣以明太祖最年长的儿子的身份,继承朱元璋的皇位,名正而言顺,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如果朱棣攻下金陵城,皇帝侄儿朱允炆落在了自己的手里,他就不可能马上言而无信,杀了皇帝自己登基。对驾驭万民的皇帝来说,言而无信比什么都重要。

更何况,朱棣的这位侄儿,对燕王叔叔可是“有情有义”。就连两军对阵,都一再严诏约束将士“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你们打仗可千万别伤到我的亲叔叔啊!朱棣又有什么理由,来背负杀害亲侄儿的恶名呢!

不将朱允炆杀了,难道还要好吃好喝供着吗?朱棣自然不会这么仁慈!

金陵城破,朱棣登位后,将那些忠于建文的大臣,或者说是忠大明的忠贞之士,剥皮的剥皮,下油锅的下油锅,无所不用其极,受到诛连的无辜者达数万人之多。很多官员的女眷,被罚到教坊司当官妓,轮流转送到军营中,遭受非人般的凌辱,直至摧残至死。

朱棣对政敌的残暴可见一般,对建文帝也一定好不到哪去。只不过他要当皇帝,表面文章一定要做足的。

因此,如果朱允炆不死,朱棣最可能的做法就是效仿当年唐高祖李渊对隋朝代王的做法:先幽禁,再谋害!

公元617年7月,唐高祖李渊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在太原正式起兵,11月9日攻入长安,拥立杨广孙子代王杨侑为皇帝,自封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实际掌控了朝政。

一年后,杨侑主动禅位,李渊几番推辞,做足姿态后正式登基称帝。让出皇位两年后,隋恭帝杨侑“染病”而亡。

朱棣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先继续奉朱允炆为傀儡皇帝,自己以燕王之尊实际主宰大明帝国。

之后等待时机,再暗中逼迫朱允炆让位,主动将皇冠双手捧在朱棣的面前。

建文帝的皇位,来路正统清白。他可是老皇帝朱元璋在位时就指定的接班人,并留有遗诏清楚表明皇位的合法性。

所以,忠于朱玩璋、忠于建文帝的大明臣民比比皆是,只要朱允炆还活着,忠臣们就还有念想和信念,会源源不断地涌现,杀不完斩不净,就如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即使当上了皇帝,朱棣也会烦恼不断。

所以,朱允炆非死不可,至于怎么个死法,还真不好说。

也许是“暴病”而亡。在幽禁的皇宫,睡一觉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对外宣称突染重病,不治而亡。聪明的朝廷大臣,虽心有疑虑,却都心知肚明,谁也不会去较真过气的皇帝染得是什么病?又是如何死的?

这是“虚君”最常见、最体面的死法。

又或许发生意外死去。秦朝末年的楚怀王熊心,就是被项羽的部下在长江的船上杀害,然后人为制造翻船事故,死得不明不白。

这样的“礼遇”,朱棣的老爹朱元璋曾经的“君主”小明王也有过。公元1366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派部将廖永忠接小明王韩灵儿来应天做“皇帝”,半道上发生意外,小明王不慎落水而亡。

历史不容假设,但可以探讨,您认为如果朱允炆落在燕军手中,朱棣会如何对待他的亲侄儿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中胤祥没有听从邬思道辞去铁帽子王建议,为何却没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邬思道临死前说的话,雍正王朝邬思道结局,雍正为啥对胤祥那么好

    当初在雍正继位后,邬思道就曾劝到十三阿哥如果想要安全,就一定要辞去雍正赐予的铁帽子王。然而最后胤祥却没有听,但依旧能够善终,对此很多人就非常纳闷,为何十三阿哥胤祥能够幸免?其实具体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从剧中胤祥与雍正一直以来的关系来看,雍正即使再心狠手辣,也不会对胤祥作出“飞鸟尽良

  • 明朝的“恐怖组织”:锦衣卫和东厂见面绕路,官员见了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而它的负责人则是从小陪伴明武宗长大的太监刘瑾。内行厂十分擅长屈打成招、严刑逼供,是明朝时期有名的恐怖组织。当时锦衣卫和东厂都要居于其后。又因为内行厂主要负责暗中监视文武百官,所以很多官员见了内行厂都十分畏惧。一、锦衣卫和东西厂皇帝在中国古代是个十分特殊的职业,一方面他们掌握着天下大权。但是另一方面,

  • 《雍正王朝》中,为何邬思道非死不可,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邬思道与李卫在雍正登基后待遇却大不一样,甚至邬思道非死不可,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这是为何?其实原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比就知道为何雍正要处死邬思道而重用李卫了。同样是近臣,邬思道是侍奉在雍正身边出谋划策,而李卫则是奔波与于各地,邬思道知道的隐秘远比李卫要多。在这部电视剧中,邬思道作

  • 明朝陕甘之战:11位名将上阵,20万元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1368年,徐达夜袭蒙古大营,4万蒙古骑兵成为俘虏,王保保率18位骑兵逃回草原。太原之战获胜,明军得到4万健儿,以及大量马匹,骑兵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有了正面对决蒙古骑兵的资本。太原之战后,徐达筹划西征,准备夺取陕甘,肃清元朝的西北的力量,打断元顺帝南下中原复兴元朝的梦想。此时,西征元军总计兵马2

  • 朱元璋临终前一直喊着“四个字”,然而所有人听见后都不敢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一生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到了晚年皇位继承的时候,本来他已经打算将皇位传于太子朱标了,但是太子朱标却死在了自己的前头,朱元璋十分的悲痛,最后很多人都在猜想朱元璋会将皇位传给谁,结果没想到朱元璋竟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在朱元璋临终前他曾经下了一道密旨,这道密旨就是让朱棣火速

  • 《雍正王朝》弘昼在八王逼宫中表现很好,为何却对雍正说自己无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弘昼并没有参与夺嫡的心思,不想因此而介入朝廷纷争。事情起因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弘昼其实是雍正的三个皇子中最大智若愚和非常有灵性的一个。可以说其要是真想参与夺嫡的话,是非常有实力的。因为从在八王逼宫前后,尤其是跟弘时去两个大营代表皇上传达整顿旗务顺便整顿旗营兵务时,本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

  • 蒙古灭金派使者向南宋借路,然后使者被杀了,路没借到却畅通无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肯定是有的。南宋在灭亡金朝的过程中担任着一个助攻手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金朝的防御力,使得金朝能够快速的灭亡。南宋在灭金战斗中直接派出部队作战。南宋军队断掉了金朝入川之后的退路,这也导致完颜守绪只能坚守住河南,没有了可以逃跑的后路。之后南宋又派出孟珙带兵出战,而且还支援蒙古部队以钱粮,宋军和蒙

  • 《雍正王朝》中,为何胤禛要当众烧毁百官行述,而不是据为己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王朝百官行述,百官行述被烧康熙不怪罪四爷,雍正王朝胤禛是好皇帝吗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百官行述对于各位皇子的威胁太大,谁敢私自打开或占有,就是要挟朝臣要挟各皇子。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只有当着众位皇子的面烧毁,大家才心安。除此之外还能顺便为年羹尧开脱,使得其从血洗江夏镇的有罪之人瞬间成为有功之臣,还能帮康熙解决掉这个烫手山芋,可谓一举多得。百官行述是各位官员的隐

  • 清朝就是这样逐渐取代明朝的,加封吴三桂,请盟大清国的小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三桂杀了彝族多少人,吴三桂骄奢淫逸,平南白马吴三桂祖坟

    就是名高如史可法等人,也是如此看法。史可法曾经上书,请朝廷颁发讨伐李自成的诏书,说:“先皇帝死于贼,恭皇帝亦死于贼,此千古未有之痛也。在北诸臣,死节者无多;在南诸臣,讨贼者复少。此前古未有之耻也。庶民之家,父兄被杀,尚思穴胸断脰,得而甘心,况在朝廷,顾可漠置。臣愿陛下速发讨贼之诏,责臣与诸镇悉简精锐

  • 《雍正王朝》孙嘉诚真的是年羹尧的催命符吗?他触碰了雍正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王朝年羹尧孙嘉诚,孙嘉诚被杀片段,年羹尧杀孙嘉诚精彩片段

    就在雍正皇帝集全国的力量全力支援西北战事的时候,年羹尧却在西北大肆铺张浪费,马齐就曾向雍正汇报过,仅年羹尧大将军行辕一天就需要两三万两银子,年羹尧吃的蔬菜还专门从四川运输,伺候他的人就高达一千多人。但雍正皇帝考虑到西北战事的大局一直对年羹尧隐忍,直到最后西北大捷后年羹尧处死了孙嘉诚,这才让雍正皇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