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留下一个宝盒,崇祯打开后看见三张图,仰天长叹:吾命休矣

刘伯温留下一个宝盒,崇祯打开后看见三张图,仰天长叹:吾命休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16 更新时间:2024/1/24 20:49:42

在中国民间,刘伯温被认为是神仙一样的人物,老百姓都说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很多人拿他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有诗赞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朱棣率领大军进入南京城之后,有人在宫中发现一个密室,被层层锁住。朱棣赶到之后,亲手打开了密室大门,发现里面藏着一个宝盒,上面还有刘伯温的亲笔封印。

朱棣立刻找来投降的老臣询问情况,有知情人告诉他说:“这是太祖皇帝请刘伯温做的预言,并且再三警告,只有发生亡国的变故时才能打开。”知道真相之后,朱棣放弃了打开宝盒,并且下令重新封闭了密室。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宝盒也一并被带往紫禁城中秘藏。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朱棣死后200年,明朝迎来了倒数第二位皇帝——明熹宗。此人是明朝最著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间宠信大太监魏忠贤,最终将大明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1627年,做了一辈子“木匠”的明熹宗驾崩,年仅22岁。由于没有子嗣,明熹宗朱由校在临死前叫来了亲弟弟信王朱由检,对他说:“吾弟当为舜也。”

17岁的朱由检摇身一变,成为了后人口中的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正如史书中说的:“盖明不亡于怀宗,犹汉不亡于献而亡于桓、灵也。”

崇祯从继位之初,就想扭转大明朝的颓势,重振太祖、成祖时期的雄风。崇祯当皇帝的十几年时间里,几乎都是在为朝政和国家忙碌。《明史》中对他的评价很高:“他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事,鸡鸣就起床以至夜晚都不睡觉,往往焦劳成疾。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宫里从来没有宴乐之事。”

但此时的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外有崛起的清朝八旗,内有遍布全国的农民起义,崇祯皇帝一个人根本无力回天。

1644年3月17日,大顺皇帝李自成亲率百万大军抵达京城西直门,完成了对明朝首都的包围。李自成派人去劝崇祯皇帝投降,面对百万大军的围困,崇祯皇帝心灰意冷,在拒绝了李自成的劝降之后,崇祯来到后宫,将妃嫔、女人砍杀殆尽,然后准备自杀。

这时身边的太监提醒他说,在宫中还有一个刘伯温流传下来的密室,200年来没人打开,如今情况紧急,皇上应该打开看看会不会有挽救大明的机会。崇祯听了立刻赶往密室,打开之后发现了刘伯温留下的宝盒。

打开宝盒,里面有三张画轴,展开第一幅:上面画的是文武百官,所有人都披头乱发,四散奔逃,崇祯明白这是朝廷大乱,大明将亡的征兆。第二幅画的是士兵、百姓出城投降,表明军队、百姓都已经叛乱了。

最后崇祯打开了第三幅画,发现画上的人与自己一模一样,身上衣衫不整露出一条胳膊,光着右脚,左脚上只剩袜子,头发散乱的吊死在树上。看到这里,崇祯明白了几百年前刘伯温就预言了大明的灭亡,并为自己设计好了归宿,他仰天长叹:吾命休矣,然后走到煤山上吊而死。

大内一密室,相传刘诚意基留秘记,鐍键甚严,非大变不得开。贼围城急,思陵亲之,中唯一柜,得图三轴……再展第三图,画像与御容酷肖,穿白半臂,右足跣,左系袜履,散发悬树下。览毕勃然变色,竟符其状。

参考文献:《明史》、《三冈识略》、《明史纪事本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年羹尧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将手串还给雍正?真相我不敢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帝是一个非常懂得帝王术的人,对于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大将军王职位,又手握重兵在外的臣子,虽然是曾经的家奴,他还是情尽笼络。但他的手段也很寻常,首先是加官晋爵,这在汉人当中非常罕见。另外就是给予年羹尧各种各样的信任,比如说陕西乃至整个西北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下放给年羹尧。年羹尧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将手

  • 为什么元日战争中,元朝没有灭亡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元日战争前后,元朝的前身蒙古汗国已经灭掉了金国,甚至横扫欧亚大陆,元朝正式确立后,元朝还灭掉了南宋。按理说,日本的体量无法和欧亚大陆各国相提并论,但为什么日本却能顶住元朝的两次进攻?其实个人觉得,如果论到原因,主观上和元朝群臣的知识盲点有关,客观上则和运气有关。1、两次元日战争在日本历史上,两次

  • 《雍正王朝》:康乾盛世是虚假的盛世,热兵器被雪藏,导致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王朝历史记录,康乾王朝,康乾盛世vs雍正王朝

    这个“盛世”所带来的结果就是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的国门,明朝死亡于万历,而清朝落后于乾隆。在封建社会,国家强大与人民贫困两者之间并不冲突。乾隆的爷爷康熙自称是最懂科学的人,也是华夏自古以来第二懂饥荒的人,仅次于何不食肉糜。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清稗类钞》记载康麻子曾言:尔汉人,一日三餐

  • 宋史:本是由准皇储担任的开封府尹,后来为何普通官员也能担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无人不熟悉,说的是北宋名臣包拯执掌开封府时惩奸除恶的故事。包拯最为知名的官职就是开封知府了,这个官职在北宋时正式的叫法是“权知开封府”。“权”字的释义中有“姑且,暂且”的意思,“权知开封府”也就是暂时执掌开封府,包拯只能算是个代理知府。除了“权

  • 《雍正王朝》:全方位读懂皇帝胤禛,短短13年的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王朝四阿哥胤禛,雍正王朝历任皇帝列表,雍正王朝胤禛是第几集登基的

    1696年,18岁的胤禛与父亲康熙帝一同征讨噶尔丹。1702年,胤禛随康熙帝巡幸五台山。1703年,胤禛侍从康熙南巡江浙。1708年,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之后,众皇子为了争夺权位,开始钩心斗角。“九子夺嫡”自此开始。而四阿哥胤禛在太子胤礽被废后,敢于为太子说好话,属于“太子党”。同年,大阿哥胤褆

  • 如果当上皇帝的不是朱允炆,而是他老爹朱标,朱棣还敢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标穿龙袍被朱元璋看见,朱标简介资料,太子朱标死因真相

    其实真的这么说的话,别说朱棣了,李世民过来也不敢造反,为什么呢?第一,要知道朱标从小就被寄予厚望,而且是朱元璋最喜爱的一个儿子,给他请了无数的老师,还给他找了一大堆文武大臣帮助他处理政务,那些开国功臣都已经被朱元璋给处理得七七八八了,基本上没有办法给朱标带来什么威胁,第二代的武将有名的没名的,也基本

  • 《雍正王朝》:清朝版的《人民的名义》,竟掀起了一场思想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剧中出现多个名场面,比方说“国库亏空”、“四阿哥追还欠款”和“八爷党”与“太子党”至间周旋等等,都让人看的大脑飞速运转。我认为《雍正王朝》就像是清朝版的《人民的名义》,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城府和计划,再加上一环扣这一环的剧情事件,还成就这部剧如此高的评分。但就是这么一部历史正剧,在网上又一直有一个很热

  •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清军入关后为报复明军,都干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明末以来,在天灾人祸、内外动乱的双重打击下,其封建经济已陷入崩溃,经济秩序完全混乱。农民作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因不能照常从事农业生产,为求生存,或挺而走险,参加农民起义,或流徙别处,形成一股巨大的“流民潮”,冲击着封建社会的秩序,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还有很多人坐以待毙,抛尸荒野…...明末的经济崩溃了,

  • 明朝最让人佩服的皇帝,不是朱元璋,更不是朱棣,而是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明朝,大家都会想到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白手起家,凭借自己的独特的军事手段,开辟了一片大好江山,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荣登帝王之位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大肆残杀开国功臣,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但是说到明朝最佩服的皇帝,却不是他,也不是他的儿子朱棣,而是此人,他是谁呢?大家可以随着小编做相

  • 《雍正王朝》:不愧为历史剧的巅峰,“权谋”博弈让观众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易中天评价雍正,雍正的权谋有多厉害,雍正王朝精彩瞬间

    而考验一部作品经典与否,主要是看它能否经得起一看再看,《雍正王朝》就是一部能扛起担子的电视剧。它很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剧情有所悬念、紧张刺激、险象迭生,让人流连忘返。刘欢演唱的主题歌“得民心者得天下”回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媒体、市民更是对《雍正王朝》的讨论成为了大荧屏外闲聊的话题。这部剧最重要它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