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愿者上钩,姜太公的治国安邦政策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愿者上钩,姜太公的治国安邦政策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16 更新时间:2024/1/23 8:48:48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姜子牙是商末周初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同时在兵学上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姜子牙曾在渭水边垂钓,也是在这里与西伯侯姬昌相遇,进而为官,成为姬昌身边的首席智囊。

作为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的智谋、兵法不但影响到国人,对后世也影响极深。

姜太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提出的治国安邦政策因何取得成功呢?

一、兴周灭商,封国安邦

姜子牙的先祖曾经在辅佐大禹治水中立下大功,禹、舜时封地在吕地,所以姜尚又称为吕尚。

夏商时期,姜氏的子孙有些继承封地,有些逐渐变为平民百姓,姜尚是姜氏距离较远的后代,原本姓姜,因为封地的缘故也叫吕尚。

刚刚出生的时候,姜子牙的家境已经没落了。青年时期的姜子牙做过屠夫、卖过酒,以维持生活。

虽然生活困窘,但姜子牙志向远大,自小便勤勉学习天文地理、军事兵法,研究安邦治国的方法,希望有一天能大展才华,为国家做贡献。

然而时不我与,直到70岁,姜子牙仍是一事无成。

为了见到姬昌,姜子牙到渭水边垂钓。姬昌此次外出前曾卜卦,卦辞说:

“这次狩猎得到的猎物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老虎亦不是熊,而是能辅佐您成就霸业的大臣。”

姬昌外出打猎,来到渭水北边,果然看到姜子牙。

两人交谈后姬昌非常高兴,觉得姜太公身负奇学,让他做了太师,与之同乘而归。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关于姜子牙回归周国的传说除了“愿者上钩”还有很多,如传说姜子牙一开始是为商纣王做事,因为纣王无道便离去,在诸国之间游走未得,最后与姬昌相遇,得其赏识。

也有人说,姜子牙原本是个隐士,在海滨居住,当时姬昌被关押在羑里,他的大臣听说姜子牙很有才能,就前去召请他。

于是三人向纣王献上美人珍宝,救出姬昌。

虽然关于姜子牙回归周朝的传说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大多都认为姜子牙是姬昌的老师。

姬昌脱身后,回归国家与姜子牙策划如何推翻商纣暴政,他们谈论的大多是权谋、兵法。

姜子牙辅佐姬昌在国内施行德政,同时联系其他不满纣王的诸侯国向其上缴贡品,纣王沉浸在他国的臣服中,越来越松懈。

姬昌在国内安民惠民,训练兵马,后世人谈到用兵方法和周朝权术的基本都以此为始。

周朝政治清明,后又讨伐崇国、密须和犬夷,加强国内建设,当时天下间三分之二的诸侯国都一心向周,可以说是姜太公谋划的效果。

姬昌死后,姬发继位,想继续姬昌未完成的霸业,当时诸侯归周,许多大臣都认为是时候讨伐商纣了,姬发与姜子牙都认为时机未到。

没过多久,比干被纣王杀死,又将箕子关押囚禁。这时候的纣王已经荒淫无道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姜子牙认为时机成熟,建议姬发讨伐纣王。

商朝军士众多,但面对这样的纣王早已忠心不在,纷纷归顺姬发,纣王鹿台自焚,商灭周立。

灭商后,周天子将全国土地分为若干诸侯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姜子牙封于齐地,并于此地建立齐国。

二、富国强民,安定周室

建立齐国后,姜子牙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齐国一扫混乱景象,百姓安居乐业。

政治上,姜子牙推行尊重贤人,崇尚功臣的策略,吸引了很多当地人加入到齐国的治理中,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在对这些人考核时也不分亲疏远近,将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极致。

文化上“因其俗,简其礼”。姜太公的这项政策可以看出他的开明,如果在齐地强行推行周礼势必会有反对的声音,对治国没有好处。

深思熟虑之下,姜子牙决定立足现实,保留齐地的习俗,简化周礼,让民众更容易接受,在适应齐地社会需求的同时不违背周礼。

同时姜太公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商业,齐国经济一片繁荣,齐人之聪颖明悟即源于姜太公。

虽然姜子牙已在齐国有封地,但他更多的时间仍是花费在周朝的建设上,在镐京任太师之职,辅佐周室,他的儿子也在镐京担任职务。

“三监之乱”时,姜太公父子在平叛中立下汗马功劳,后来殷东五侯发动叛乱,姜太公父子也立下赫赫战功。

三、“因其俗,简其礼”

历经长期的社会实践,姜太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国家治理中实行“因其俗,简其礼”、“尊贤尚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开明政策。

在这些政策的作用下,齐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也越来越富强。

夏商时期,齐地就已存在部落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灿烂的东夷文化,姜太公受封的齐地便是东夷文化所在地。

刚刚建立齐国,如何对待当地的土著居民,怎样使周、商与东夷文化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都是难题。

姜太公左思右想,最终没有照搬周朝那套礼仪,而是因地制宜,顺应当地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将商纣礼制简化,当地人不再敌视,于是很快就有了效果。

《史记》中充分肯定了姜太公实行这些政策取得的良好效果,那么姜太公是出于什么作出这种的决定的呢?东夷人原本的社会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政策能取得成效?

习俗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生活定势,也是一种文明,遍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有极大的影响力。

东夷人在长期的社会劳动中形成的习俗与中原地区有很大不同,它是渗透在东夷人骨子里的基因,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

姜太公深知这一点,齐国刚刚建立,政权还未稳固,如果用强制措施让人们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不仅会造成心里抵触,甚至社会秩序也会紊乱。

相反,姜太公采用顺应东夷人礼俗的政策,不但能缓解社会矛盾,也能维护政权的稳定,这便是“因其俗”的原因所在。

“简其礼”同样,姜太公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他清楚地认识到周礼不一定适合东夷地区,在周礼下齐国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于是他化繁为简,又将夷礼加以改造,从而使两者融合,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四、“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为了使国力雄厚,国家更加富强,稳定社会秩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经济。

百姓生活富足,国家才会繁荣,雄厚的国力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从姜太公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他对这一点也有深刻的认识。

刚受封齐地之时,这里的土地没有经过治理,是为贫瘠之地。

但齐地滨海,鱼盐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人民又爱好养蚕,善于“女工”,因此鱼盐业、工商业都是其潜在优势。

姜太公就根据齐地的地理特点和原本的经济发展方式,为其拟定了最合适的发展战略。

在滨海地区发展农业是行不通的,齐国的地理位置发展鱼盐业得天独厚。

同时,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食盐,齐国周围诸国都缺盐,通过发展本国的鱼盐业,不但能使国内百姓生活富足,也能惠及周围各国。还能通过征收赋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发展手工业和工商业是姜太公富国强兵的又一政策。在很久以前,东夷人的手工业就十分发达了,人们长期生活在工商业的耳濡目染中,对工商业的认识要比农业深刻得多。

齐国刚刚建立时,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因此姜太公不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而是发展商品经济、对外贸易,这样才能满足本国人的生活需要。

五、“尊贤尚功”

商朝为什么会灭亡?周朝为什么能兴盛?这是许多历史学家、政治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商纣王晚年时重用奸佞之臣,戕害忠直之士,使得许多治国贤才流落四方,不能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

而周文王力行德政,礼贤下士,招揽人才,最后以小小周国打败强盛的商朝。

在周灭商的过程中,姜太公无疑是风云人物,他深切知道这段历史教训,并积极从其中吸取治国经验。

他知道,民心与人才关系着国家命运,人才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当周公问姜太公如何治理齐国时,他明确回答“尊贤尚功”,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同时奖励有功之臣。

这样才能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从而安邦定国。

结语

商周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动,姜太公是其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助周武王灭商后,他一直兢兢业业周朝建设,辅佐继任者、平定叛乱,为周朝的安定作出了杰出贡献。

同时,姜太公也在自己的封地齐施行了最适合齐国发展的政策,直至今日仍能为我们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史记》

更多文章

  • 名人传-商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商纣,一称帝辛,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 ,名受或受德或辛 ,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800步,换周朝800年国祚,为何不多背他走几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文王和姜子牙,姜子牙助周文王开创周朝,周文王和姜子牙真实关系

    有时候,能闲下来的时候,手执一杆鱼竿,静坐在江河边,享受微风的吹拂,等待着鱼儿咬钩,好似时光也能在那一刻静止。说白了,钓鱼所钓的并不是鱼,而是情调。当然不过也有些人钓鱼钓的不是情调,而是未来,比如说那个钓鱼技术相当高超的姜子牙,他在渭水之滨垂钓,自然也不是为了吃一口渭水的鲜鱼,也不是为了那份宁静的情

  • “烽火戏诸侯”中,美人褒姒因何发笑?周幽王死后她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周幽王为什么要点燃烽火博其爱妃褒姒发笑呢?原来是因为褒姒是一个“冷美人”,平时不怎么爱笑。但褒姒天生丽质,容貌绝美,且美的不一般。褒姒之美是由内向外散发,是一位不喜欢谄媚的冷美人,且冰冷与妩媚并存,极具吸引力,让人一看便难免心动,朝思暮想。即便贵为天子的周幽王也无法对褒姒之美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 周朝之周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周文公是西周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是周朝的第五位君主,在位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1043年。周文公继承了父亲周武王的遗志,继续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他先后征服了商朝和周边的诸多小国,最终统一了中国。这场战争被称为“周文公之役”。周文公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有远见的

  • 《封神演义》中伯邑考没有任何功劳,为何姜子牙要封他紫薇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封神榜伯邑考怎么死的,姜子牙简历,封神榜新版姜子牙

    伯邑考只是出场时间短,出场次数少而已但是他对封神大战和商周大战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也可以说伯邑考是导致商周大战和封神大战最重要的导火索。正是因为伯邑考之死才让西岐铁了心要造商纣王的反,那些神仙们恰恰需要借助商周之战来完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封神大战来解决神仙界很多棘手的难题。首先就是天庭人员短缺的问题,

  • 论商朝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段历史是中国文化中的常识,但是商朝国号是“商”还是“殷”在历史典籍里都没有得到统一,所以商朝到底国号是什么?01 国号源自商族想要知道殷商,必须追根溯源。商的国号来自商族,商族源自哪里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史学界一直都有纷争。总结下来有五类,陕西、东方、河北、东北和晋南。其实商族是经常迁徙的

  • 周朝之周武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周朝时期,周武王是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皇帝。周武王 姬姓,名发,祭祀日名为珷帝日丁,是西周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继承父志,发展生产,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姬奭等人治理国家,促进周国日益强盛。周武王是周朝时期的一位强大的军事统帅,他领导着周朝的军队打败了周朝的多个敌人。他的军事成功使得周朝的领土不断

  • 成语“智过于腹”:文姜死活不回鲁国,继续与哥哥齐襄公乱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姜真实长相复原图,文姜和齐襄公,客观评价齐襄公和文姜的爱情

    [var1][var1](一)鲁桓公被戴绿帽子,有苦难言,只得打道回府奸情败露,文姜哭哭啼啼来找她哥哥。那挨千刀的要回国了,他说他不是你妹夫,你才是你妹夫,还说同儿和友儿都是你的种,怎么办呢咱?不能凉拌!齐襄公牙咬得咯吱咯吱响。鲁桓公收拾东西准备返程的时候,齐襄公的卫士石之纷如来了,他来传达齐襄公的

  • 《封神演义》殷商十一个关口的总兵是什么?力量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神演义》里殷商为天下公主。于纣王登基时亦为天下大平局之时,当时四夷拱手相让、八方宾服、八百镇侯的诸侯都朝拜商朝。商朝虽强盛,气数却尽,最终导致武王伐纣的结局。但商朝势力依然强大,不只拥有闻太师等顶梁柱,各地方总兵官亦不缺强者。从封神演义来看,殷商的十一个关口已经出现。武王伐纣经过的5个关口为汜

  • 如果他不死,灭六国统一中国恐怕真没秦始皇统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这六代123年统一中国的顺利推进,为什么六国竟然没有一个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这还要说一下这个人:楚悼王。他是唯一一个有能力让楚国成为可以和强秦抗衡并有能力压制秦国的人,他的死,葬送了六国得以延续的唯一机会。因为在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三十年前,楚悼王已经任用吴起着手开始变法。吴起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