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四大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六扇门背后的故事

明朝四大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六扇门背后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4 更新时间:2024/1/20 11:22:24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谨慎挑选自己身边的亲卫成立了锦衣卫,主要负责收集情报、掌管刑狱,具有侦察、逮捕、审问等权利,且直属于皇帝管理,可以逮捕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罪犯,并且不用公开对罪犯的审问过程,可谓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组织机构。

但是时间长了,朱元璋发现锦衣卫的存在已经越来越背离成立的初衷了,最开始只是为了权力的制衡以及压制朝堂百官,而现在朝堂上下无人不对锦衣卫的监视感到惶惶不安,特别是在胡惟庸案后,朱元璋更是觉得锦衣卫有些擅作主张、矫枉过正,因此也就解散了锦衣卫这个组织。

后来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又迁都回到了北京,也是为了加强皇权朱棣又恢复了锦衣卫。而锦衣卫也是不负所托将朝堂动荡问题迅速解决,此时锦衣卫认为自己立了大功,应该可以得到更大的权力。就在这时,朱棣悄无声息的成立了东厂。

东厂是由宦官组成的,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与锦衣卫的势力抗衡。当然在东厂诞生初期,其势力肯定是比不过锦衣卫的。不过东厂发展得特别快,因为东厂都是宦官,可以自由进出皇宫,而锦衣卫却不行,这也导致了东厂与皇帝的关系跟紧密,发展速度也更快,在朱棣后期的时候,东厂和锦衣卫的势力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相对来说西厂的成立就比较偶然了,成化帝时期,发生了李子龙事件,朱见深整天疑神疑鬼,因此成立了西厂,以宦官汪直为首领,其他人员从锦衣卫中选拔而来,让他们乔装打扮成平民百姓在皇宫打探消息。

但是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滥用私权,置办了很多大型案件,也包括一些严刑逼供的案件,因此更是弄得人心惶惶。西厂成立不久便被迫解散了。不过解散后的成化帝始终没有安全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恢复了,直到汪直落败西厂才真正解散,西厂一共存活了五年。

而对于锦衣卫是否存在一直都有疑点,很有可能只是万历年间的一个传说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你明白了朝天女是什么意思呢,就会知道为何闻者色变。这是明朝殉葬的宫中女子。那明朝的宫廷女子,也是悲哀的居多,有人怨恨悲哀年华易逝,盼望帝王的宠爱,有人天天提心吊胆,伴君如伴虎,害怕一着不慎丢了脑袋,有人为自己一生没有自由而终日郁闷,毕竟一入宫门就深似海了啊,这里面悲惨的事多着呢,哪里还有自由与

  • 历史上的李建成是否被低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和弟弟李元吉密谋想害死李世民。可是两人的秘密居然泄露了,他们的计划让李世民得知,再加上李建成曾经让自己喝了毒酒,一直怀恨在心。所以李世民于公元626年7月2日,在太极宫的玄武门反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又逼宫老爹李渊让位,自己做了皇帝。那么作为李世民的哥哥,太子李建成,他的能力如何?是否

  •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治不了大臣?而清朝皇帝可以把大臣治的服服帖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最有名的是明朝海瑞,海瑞是个大清官,可是偏偏他生活的时代不好,靠藩王上位的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晚年宠信炼丹,不理朝政,天天在西苑专心设坛求福。地方的总督和巡抚等官员争着向皇帝进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实际上都是为了讨好皇帝。一些正直的大臣像杨最、杨爵等人上书劝诫嘉靖皇帝,都被嘉靖皇帝治罪了。在这样的情

  • 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皇帝,这42天他都干了啥?四件事把他送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个道理反过来也说,也是通畅的。当一个人是处在优势地位的一方时,若是他因此而疏忽大意,往往也很容易把本来对自己十分有利的局面转安为危。这就是骄兵必败的道理,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也不胜枚举。闯王入关一团乱麻大明王朝的建立朱元璋是乞儿出身,从身无分文到称霸天下,这其中遇到的艰辛险阻数不胜数,他常常面

  •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功臣,而刘邦,朱元璋将功臣斩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但三位开国之君的处事方法并不相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后却能善待所有的开国功臣,建菱渊阁供奉24位有功之臣,一直到老年都能跟群臣众将和平相处,共享太平,治国安民!而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却在建国登基称帝后,对跟着自已曾经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们大肆杀戮,尤其是朱元璋,一生前前后后杀了几十年,无数

  • 南宋灭亡之后,赵氏皇族最终结局如何?两千字看懂赵氏子孙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葩的现象,这事其实比较复杂。话说当年北宋初期的时候,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去世比较早,而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都比较年幼。所以,赵匡胤去世之后,北宋的皇位就传到了赵匡胤的弟弟,也就是赵光义手里。后来,赵光义也没有按照约定,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子孙,反倒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所以

  • 诸葛亮一直忌讳魏征,因为他脑后有反骨?其实是刘备对他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而魏延这次也并没有让他自己失望,他心想事成地把诸葛亮的灯弄灭了,这样的话,诸葛亮就死去了。诸葛亮是多么聪明的,而且他还有观天象的本事,他其实早就看出来魏延要造反,所以即使在诸葛亮最后生命垂危的时候,他还是把一些计策给了其他人,让其他人帮助他把魏延杀死。而魏延其实死的也并没有那么奇怪,那是因为魏延和杨

  • 明史第一悬案:建文帝的下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建文帝大家都了解,朱元璋的孙子,可惜他爸朱标英年早逝,让他幼年就要熟悉宫廷政务。建文帝生性温和,与其父相似,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他温和儒雅的性格也为他日后“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背景:朱棣早年随父亲东征西讨,为大明王朝的四

  • 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谈起崇祯皇帝朱由检之前,笔者先摘录两句话,一句来自网络—明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第二句是崇祯皇帝自述,崇祯在自缢殉国前也曾说:“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一、明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细数古代封建王朝自秦开始,鲜有国祚超过三百年的。(不算夏商周,新朝、武周亦不在此列)(一)自秦开始,一统王朝大多不

  • 赵构被称为“昏君”,为什么还能建立稳定的南宋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赵构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根据当时的整体形势做出的判断,现在来看赵构的这些决定,不能说就是错误的。因为当时的特殊状况,所以,才导致赵构毁誉参半,这也是无奈之举。赵构统一了抗金的阵线北宋灭亡时,赵构可以不跑,可以坚决不放弃旧都开封所在的河南等地,那就是在徽钦二宗被金人所掳之后,再加上一个赵构。这种情况下,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