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构被称为“昏君”,为什么还能建立稳定的南宋政权?

赵构被称为“昏君”,为什么还能建立稳定的南宋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24 更新时间:2024/3/11 19:32:07

赵构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根据当时的整体形势做出的判断,现在来看赵构的这些决定,不能说就是错误的。因为当时的特殊状况,所以,才导致赵构毁誉参半,这也是无奈之举。

赵构统一了抗金的阵线

北宋灭亡时,赵构可以不跑,可以坚决不放弃旧都开封所在的河南等地,那就是在徽钦二宗被金人所掳之后,再加上一个赵构。这种情况下,宋朝剩余的军事势力可能会成立很多个接任北宋政权的小朝廷,那么不用金国进攻,已经先行内乱了,这种情况下金国还真有可能统一了全国。

这一点看看明朝灭亡后的南明政权就知道了,崇祯自尽了。多尔衮一听说南明出现了两个皇帝,马上就放心了。事实也是如此,两个南明小朝廷先打了起来。再加上还有很多义军,简直是乱成一锅粥,所以,满清只用了八旗的十余万军队,就趁机统一了全国。

而赵构呢,至少他稳稳的建立了一个南宋朝廷,稳定住了局势,遏制了金军的南下,这肯定是赵构的功绩,一个昏庸的君主是做不到这点的。

赵构的决策都是因情况而定

赵构可以很好的平衡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也绝不是昏庸无能的君主可以做到的。

赵构对于金国,在绍兴议和之前,多数时间都是以战为主,以战促和。甚至还从全局出发,部署了至少两次引诱和围歼金军主力的计划,一次是杜充接替宗泽之后,一次是淮西,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两次计划都没能顺利实现。赵构由此也认识到,他的军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的战略目的,很难被所有将领统一的执行。

但是,赵构还是在黄河和淮河之间,建立一条一两百里的缓冲地带,让宋金之间的军事势力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

赵构倾向议和的原因

赵构怕跟金军打仗么,当然不怕,如果他怕的话,主战派早被杀光了。那赵构为什么却倾向跟金国议和?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赵构并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所有的南宋将领,特别是岳飞韩世忠这类坚决抗金的将领。

赵构下令撤退时,总是有人继续往前冲。岳飞跟随杜充时,就曾亲自上阵斩杀过不听命令的南宋将领。而赵构下令进攻时,也经常有将领反应不过来,这仗怎么打。

第二个原因,战争需要巨大的财政开支,南宋朝廷当时已经快负担不起了。

朝廷没钱了怎么办?难道向大地主、大官僚募捐,必然办不到。这时候只能向农民征收,再加上土地兼并,大地主和大官僚也在盘剥百姓,农民过不下去了,只能起义了。

这时候,连岳飞都要被调回来平叛。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事情,也给岳飞抹黑了一笔,但是可以不做么?赵构面临的很多事情也是这个状况,即使被抹黑,也是要去做的。

岳飞等将领只管打仗,可以不管这些事情,但是赵构可以不考虑么?所以,赵构要控制好节奏,既不能让金军占了优势,也不能拖垮了南宋的经济,这是需要能力的。

第三个原因,老百姓是要吃饭的,不打仗是最好的。

看看整个宋金战争的过程,金兀术数次险境逃脱,还不是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帮助。这些百姓为什么要帮金兀术?对他们来说,不管谁赢谁输,赶快打完,不要再折腾了就好。当时的老百姓并不是都支持南宋军队的。

这点恐怕不仅仅赵构了解,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将领也都知道。

历史事实也是如此,完颜宗弼进攻南宋时,一大批农民起义军开始起义反对南宋朝廷;到了海陵王完颜亮再次撕毁和议进攻南宋时,南宋腹地又是一大批农民起义军开始反抗南宋朝廷。

赵构身处的位置不同,要解决的问题就不一样。一个国家对外战争,并不是简单的让将领带兵出去就足够了,这是一个国家的事情。

赵构倾向于议和,并不是赵构“昏”,而是迫于形势。赵构确实有私心,但是哪个皇帝没有呢。所以,赵构绝不是昏君,也不是没有能力的君主,相比崇祯的境况,赵构的所作所为已经非常好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弱的三个开国皇帝,司马炎第三,第一被打得到处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炎做了多少年皇帝,司马炎孙子司马遹,司马炎灭东吴

    第三个、晋武帝司马炎,西晋(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开国皇帝中最弱的一位,就是分裂时期也有不少比他强的,比如三国的曹丕、刘备、孙权,南北朝的刘裕、陈霸先等。司马炎累三代之力而登位,以异乎寻常的耐力和冷静灭吴,统一了全国。但是,司马炎统一之后堕落了。不仅带头腐败,而且还导致了后来八王

  • 27岁早逝的李贺,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何至今无人能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贺死因大揭秘,李贺在历史上存活了多少年,李贺一生坎坷

    既然他有这样的称号,肯定有很厚的文学功底,他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句,比如说,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就出自他的一首诗。刚刚我们说到的这个是人就是李贺,他写出这首诗之后,一直过了两百年之后,有一个人才接出了这句话的下一句。李贺出生的时期,正是唐朝非常强大的时候,他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诗人,他和李白李商隐这两个

  • 穿越在南宋醉心修青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我在南宋修青瓷,穿越宋朝造火枪的小说,穿越千年梦回南宋

    在一个烟雨将近的日子里,我们走进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位于白塔公园的杭州市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绿植掩映下,一缕微光照在长桌上,光之下,是我们的主角——南宋青瓷。南宋史,是一部最让人九曲回肠的朝代史。一方面,烽火征战给这个朝代所有故事都抹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另一方面,南宋经济、文化、科技都闪耀出前所未有的光

  • 李渊的野心究竟有多大?把他4个儿子名字连起来读,你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李渊有四个有名的儿子,分别叫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这四个儿子的名字又是怎样暴露李渊的野心的呢?我国古代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子李建成的名字同样寄托了李渊的内心愿望,建成,即建立功勋,成就一番大业。由此可见,早年的李渊已是心怀抱负,萌生出一统天下、成就功业的

  • 城市记忆见证杭州共富之路梦华成真:我与南宋“京城四图”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杭州版图的变迁史,杭州古都深度解析,杭州南宋最繁华的商业街

    资深媒体人姜青青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复原杭州最古老的地图——宋版的“京城四图”,重现了七百多年前杭州最繁华的那一刻。“我本杭州人,生于斯长于斯寄情于斯,杭州乡土文献向为所爱。”这是姜青青从事历史文献考古的肺腑之言。发掘杭州历史文化和弘扬宋韵文化,在此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梦华成真——我与南宋“京城四图

  • 李隆基、安禄山、李林甫,谁为安史之乱承担主要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安史之乱的根源是军领兵,兵识将,军兵利益形成共同体。直接起源是人的贪婪本性。南北朝和隋朝盛行的府兵制,造成军官只是在战时与兵有联系,平时军人在家务农。但是,高宗之后则开始征兵制,特别是玄宗时期。征兵的话,兵的选拔、培训、奖惩都是由将领负责。由此,兵将一体。由此,不仅有了调兵权,更有了掌兵权。人

  • 汤显祖:一生历经三朝,独有的“至情”观,是否与他的经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汤显祖是明清之际最伟大的戏剧家,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从1550年出生至1616年逝世,他的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而这一时期,正是朝政腐败、社会动荡、民风不古的明朝中晚期。汤显祖曾入朝为官多年,见过官场的腐败与黑暗,更领略过社会的现实和残酷的人性。随着年岁与阅历的增长,汤显祖最终选择辞官不做,

  • 中国断代史《宋朝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出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拨开历史与人性的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宋朝!【内容简介 】本书细致讲述了“烛影斧声”的谜案、“金匮之盟”的秘密、王安石变法、联金灭辽、孝宗北伐、襄阳之战等历史事件,用生动的笔触挖掘出历史真实和复杂人性,将两宋三百年波澜壮阔而又矛盾纠结的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并对宋朝的文明成就、经济状况、士大夫政治生态,

  • 大唐盛世,日本给唐高宗进贡两个绝色美女,宠幸后吓得将其关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高宗宠日本公主,唐高宗李治为什么体弱多病,唐朝的野史传说

    身居高位,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去搜罗各种美女,有的是大臣或者是其他人,想要讨好皇帝,想方设法地送各种各样的美女进宫,以帮助自己巩固地位。当然,其中不乏一些番邦附属国,也会通过进贡美女的方式,稳固自己在宗主国心中的地位,这些女子被当作礼物一般送给皇帝,有些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有些却不能。曾经就有这样一个事

  • 宋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封个七品芝麻官(72)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小宋王朝决定和辽国议和,皇帝派遣宿太尉前往燕州宣读诏书,正式办理相关手续。送走宿太尉宋江通知辽国丞相和太师等人前来军营开会,等他们坐下后宋江开始训话“俺武将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奇功在迩,本不容汝投降。打破城池,尽皆剿灭,正当其理,主帅听从,容汝申达朝廷。皇上怜悯存侧隐之心,不肯尽情追杀,准汝投降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