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国被蒙古灭亡时,南宋是否应该出兵援救?

金国被蒙古灭亡时,南宋是否应该出兵援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627 更新时间:2024/1/21 2:48:12

五年之后,眼见金国难以攻破,窝阔台拖雷便执行成吉思汗的遗嘱,派使者前去联络南宋,提议夹攻金国。宰相史嵩之将蒙古人的提议上奏朝廷,包括宋理宗在内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复仇的时机到了,只有赵范不乐意,他认为联蒙灭金与当年联金灭辽太像了,恐怕又是取祸之端。然而,宋理宗还是答应了蒙古人的请求,命史嵩之归报蒙古,双方约定夹击攻灭金国之后,南宋取回河南故地。

夹攻金国

南宋“联蒙灭金”,报了百年世仇

1233年四月,金兵入侵南宋光化,其锋甚锐。宋将孟珙组织反击,斩杀金国唐州守将武天锡,断了金哀宗逃亡入蜀的后路。五月,金兵一度于亳州击退蒙古兵,士气复振。为了突围,金哀宗计划出奔蔡州。当时天正下着大雨,金人只能在泥泞中艰难地逃亡。金哀宗避雨于双沟寺中,看着满目萧条的景象,不禁长叹:“生灵尽矣!”

这年秋季,宋将孟珙大败金兵于马蹬山,降其众七万人。八月,蒙古元帅抵达襄阳,与宋人约定一起进攻蔡州,会猎金哀宗。此时的金哀宗依然看不起宋人,他说:“宋人,何足道哉!朕得甲士三千,纵横江、淮间,有余力矣。”

到了九月份,见局势威迫,金哀宗又心生与宋朝和好的念头来——他命完颜阿虎去向宋朝将领乞求粮草,并晓以唇亡齿寒之义,说:“宋负朕深矣!朕自即位以来,戒殤边将,无犯南界”。金哀宗指责宋朝统治者缺乏远见,他说:

彼为谋亦浅矣,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

完颜阿虎将金哀宗的口信带给南宋,然而南宋拒绝了他的请求。接着金哀宗连续两次击败蒙古兵的进攻,巩固了蔡州防线,蒙古人便于城外修筑长垒,打算围困蔡州。

金哀宗责怪宋人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冬季十月,南宋宰相史嵩之命孟珙帅师二万,运米十万石以赴夹攻之约。宋军的到来彻底断绝了金人的希望,城中人更加恐惧,士兵们都私底下商议弃城投降。有一次,金兵自东门出战,被孟珙俘获了几名士卒,得知蔡州城中饥困。于是孟珙便与蒙古元帅塔察儿约定,蒙古军攻其北,宋军攻其南。

眼看城门即将告破,金哀宗立下以必死的决心,他感叹道:“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为此介介耳!”

1234年春正月,孟珙听降人说蔡州已经绝粮三月,城中的鞍马皮革全被吃完之后,又默认以老弱病残之肉为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而且还常常斩杀败军之将,分食其肉,故而人心涣散,欲降久矣。于是孟珙与蒙古兵发起总攻,一举攻破了蔡州城。

金哀宗知道城墙已被攻破,便在万急之下传位给完颜承麟。金国百官刚拜贺完新主,正准备出去迎敌,只见南城墙上已经遍布宋人的旗帜,南门守兵尽皆溃走。孟珙召集宋蒙联军突入,金人被迫进行巷战。金哀宗自知不能免,便于幽兰轩上吊自杀。孟珙急入宫中询问金主何在,金国执政张天纲答曰:“城危自经矣。”于是孟珙与蒙古元帅塔察儿共分金哀宗尸骨及金国宝玉、法物。是日,完颜承麟亦战死于军中。

金国灭亡之后,宋朝派人前去打扫祭拜河南的祖宗陵墓;接着孟珙将金哀宗尸骨及张天纲等俘虏送往临安,告祭九庙,报了与金人之间长达百年的世仇。

孟珙获得金哀宗遗骨,锁于大理寺狱库之中

“联蒙灭金”是否是战略失误?

在金哀宗看来,南宋“联蒙灭金”的战略是愚蠢的。所谓唇亡而齿寒,在金朝灭亡之后,南宋果然也被蒙古攻灭——然而那差不多都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了。“联蒙灭金”固然对南宋的灭亡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对南宋的延续却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南宋是一个比金国弱小的国家,倘若没有实现联蒙灭金,那么它很可能会遭遇鲁国那样的命运——战国时秦国强大,东破楚国,火烧夷陵;为了生存,楚国便往东灭亡了比自己更弱小的鲁国,然后迁都于此来躲避秦军——当金国中都被蒙古攻破之后,金人便南迁到汴梁,之后蒙古人就像追逐猎物一样对金人穷追不舍,金人唯一的逃亡方向就是更南面的宋朝了。因此,宋金的关系并不是唇齿那么简单,金人就好比一条落水的恶犬,如果不跟进给它当头一棒,那么等它爬出来后,就会来咬比自己更柔软的人了。

金哀宗指责宋朝人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然而他何曾将宋人视为利益共同的盟友?当他得意之时就来讨要岁币,扬言得甲士三千,便可纵横于江、淮之间,视南宋如掌中之物;待他失意之后,又声称宋朝“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然而假如宋朝真与金国联合,那么为了突围,金人必定会窜逃进入川蜀地区,然后将蒙古之祸水引入襄阳与临安。也正是因为料到如此,所以在金人进攻光化的时候,孟珙才迅速组织反击,令金哀宗只有蔡州这么一条生路可逃。

因此,认为“联蒙灭金”是战略失误,这是站在金人的角度做出的判断,并非宋人的角度。

宋人为什么非得“联蒙灭金”不可?

王夫之在《宋论》中说“联蒙灭金”对于南宋而言自然不算是最佳的选择,却也是现实情况下唯一的选择。蒙古人对金人穷追猛打,明知道金亡之后自己会变成蒙古的下一个对手,但南宋不得不做出联蒙的选择。

首先,金国乃是世仇,并且早已被蒙古打得濒临垂死状态。如果要顾及唇亡齿寒而与蒙古为敌,不仅得出力辅助金国,而且还得与更强大的蒙古交兵,此非计之上者也;况且金人非我族类,怎么知道它不会忽然背盟弃我,像侯景反攻南梁那样留下祸患?如此看来,还不如与蒙古瓜分金国故地,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再组织江淮防线,自主抗蒙,又何需一个即将灭亡的金国来做屏障?夷狄之性,强则侵我,弱则来附,反复无常,难以久处。与金国做盟友,等于与虎谋皮。

其次,如果保持中立,那么将丧失主动权。蒙古人灭亡金国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南宋拒绝夹攻的要求,又不与金国结盟,而是坐视不管。那么在蒙古吞灭金国之后,南宋将分配不到一点利益,而且还将成为蒙宋交战的借口,促使战争更快的到来。

最后,“联蒙灭金”对于南宋来说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蒙古人蹂躏金国,眼见金国将灭,对南宋颇有垂涎,故而派使者来提出夹攻的要求,目的在于探知宋朝虚实。在这种情况下,宋朝难以回绝,因为宋金为世仇,这是人尽皆知的事;蒙人来帮宋人报仇,宋人却拒绝,这相当于站在了与蒙古敌对的立场,必将引祸上身。所以,宋人除了同意夹攻之外,并无更好的选择。

其实,对于金国将亡,南宋即将与蒙古接壤的现实,宋人早有准备。早在金国南迁汴梁的那年(1214年),宋朝大臣真德秀就上书告诫说:“今当乘虏之将亡,亟图自立之策,不可幸虏之未亡,姑为自安之计也。”认为与其留着一个垂亡的金国,使上下苟安松懈,不如促使金国快速灭亡,以便惊醒宋朝——只有我方在亡国之危的压力下,才能奋发图强,而是不把希望寄托在世仇近邻之上。

联蒙灭金使南宋从苟安的状态中惊醒过来

南宋“联蒙灭金”与北宋“海上之盟”不同

人们常将南宋的“联蒙灭金”与北宋的“海上之盟”混为一谈,认为宋朝不吸取教训,前因联金灭辽而遭耻,后又因联蒙灭金而亡国。但是,与“海上之盟”不同,“联盟灭金”并非导致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海上之盟”是北宋主动提出的,宋徽宗与童贯等人见辽国衰弱,便主动派人与阿骨打联系,约定夹攻辽国,待事成之后取回燕云十六州。然而北宋不自量力,在与辽国的交战中接连败北,连燕京的墙头都碰不到。结果还是靠阿骨打之力才消灭了辽国,宋人却依然恬不知耻地来要求分地,将自己的腐败无能暴露在金人的面前。金人通过摸清北宋虚实之后,才敢两次长驱直入,俘虏了徽、钦二宗。

与“海上之盟”的造衅之端不同,“联蒙灭金”是蒙古人主动提出来、并且南宋不得不接受的要求。为了避免金哀宗流窜入川蜀、或者肆虐于江淮,宋人决定与蒙古夹攻金国。在战斗中,南宋军英勇奋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令盟友刮目相看。直到后来宋人赵范等谋复三京,给了蒙古人借口,双方才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攻守战。

因此,可以说“海上之盟”是北宋人主动挑起的祸端,而“联蒙灭金”是南宋人为了占据主动,不得不做出的决策。看历史问题时应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最有成就的儿子,不爱江山爱野菜,唐僧野菜餐是他“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在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中,唐僧被南山大王捉到了隐雾山折岳连环洞。孙悟空和猪八戒解救唐僧时,顺带也救了被南山大王捉去的樵夫。之后,樵夫为了感谢,他的老母便给唐僧做了一顿丰盛的野菜宴。大家可以看看,你吃过多少?“嫩焯黄花菜,酸韲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燕子不来香且

  • 此女上吊,令隋炀帝痛哭落泪,婢女解开上衣,皇帝后悔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美人被后世称为侯夫人,可惜的是淹没在了隋炀帝的泱泱后宫之中。隋炀帝在位的时候,建造了许多了高楼,并将那些从天下网罗而来的女子幽闭其中。据说,这些高楼里面有多达好几千的美女,许多女子一辈子都没见过隋炀帝一面,而侯夫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对于这么多的女子,隋炀帝看都看不过来,只能让别人代为挑选。有一天,

  • 明朝“靖难之役”,云南30万沐家军为何按兵不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明朝的“靖难之役”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虽然太子朱标早亡,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并没有改立新太子,而是毅然决然地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这其中不仅仅是朱标是嫡长子关系,还包含了朱元璋对朱标,作为一位父亲的爱。朱标的母亲马皇后,与朱元璋那才叫真正的患难夫妻。我们常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

  • 李唐王朝的悲剧:李世民杀兄屠弟篡夺皇位,历史在他儿子身上重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只不过李世民执政时期取得了突出成就,人们选择性忽略了他的黑历史,尊奉其为一代圣君。但不能否认的是,李世民当年杀兄屠弟篡夺皇位,犯下无数罪孽,基本都在他的儿子身上得到报应,历史悲剧更是不断重演。李世民的众多儿子里,有一个很特殊,他叫李恪,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被封为杨妃。李家和杨家本就存在血缘关系,

  • 刘伯温有多聪明?临终让儿子给朱元璋一匣子,成功保全了家族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长子刘琏泪眼模糊地对着父亲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谨遵父命,让刘伯温安心。紧接着,刘伯温把目光转向次子刘璟,对他说道:“为政的要求在于宽柔和刚猛的循环相济,缺一不可。在位者修养道德为重,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次子刘璟也是频频点头,表示记下了父亲的话。刘伯温还虚弱地交代道:“自己本想在临终前把这些话记下,

  • 秦琼为何不参与玄武门之战?魏征:这个人不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这样简单粗暴的逼退自己的亲爹而坐上皇帝的宝座,这种方法实施起来自然离不开手下人的帮助和支持。而帮助李世民完成这一场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助手却不是李世民最亲近最厉害的武将秦琼,而是尉迟敬德。秦琼算是李世民非常信赖的一名武将,在没有发生这场变动之前,李世民一直都很信任秦琼,然而秦琼在这场纷争中似乎都没

  • 秦琼在唐朝功勋卓著,为何只排在凌烟阁最后,且爵位没有世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琼在去世后的两件憋屈事:1、凌烟阁排名排到最后一名。2、自己的国公之位,没有传给儿子秦怀道,并非“世袭罔替”。但这两件事是真的“憋屈”吗?还是另有隐情?大唐的开局,情况也是很复杂的,隋末时期天下群雄割据,还有北方的突厥势力渗入中原扶持割据武装,带着兵马从山西打到了长安的李家,虽然是登基当了皇帝,可

  • 明朝四大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六扇门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谨慎挑选自己身边的亲卫成立了锦衣卫,主要负责收集情报、掌管刑狱,具有侦察、逮捕、审问等权利,且直属于皇帝管理,可以逮捕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罪犯,并且不用公开对罪犯的审问过程,可谓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组织机构。但是时间长了,朱元璋发现锦衣卫的存在已经越来越背离成立的初衷了,最开始只

  •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你明白了朝天女是什么意思呢,就会知道为何闻者色变。这是明朝殉葬的宫中女子。那明朝的宫廷女子,也是悲哀的居多,有人怨恨悲哀年华易逝,盼望帝王的宠爱,有人天天提心吊胆,伴君如伴虎,害怕一着不慎丢了脑袋,有人为自己一生没有自由而终日郁闷,毕竟一入宫门就深似海了啊,这里面悲惨的事多着呢,哪里还有自由与

  • 历史上的李建成是否被低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和弟弟李元吉密谋想害死李世民。可是两人的秘密居然泄露了,他们的计划让李世民得知,再加上李建成曾经让自己喝了毒酒,一直怀恨在心。所以李世民于公元626年7月2日,在太极宫的玄武门反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又逼宫老爹李渊让位,自己做了皇帝。那么作为李世民的哥哥,太子李建成,他的能力如何?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