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其背后的原因颠覆你的认知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其背后的原因颠覆你的认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74 更新时间:2024/2/8 14:23:20

一、太子之位的争议

唐武德四年,年仅23岁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在洛阳之战中大破窦建德王世充,一战擒双王,一时名动天下。洛阳之战后,唐朝基本上也就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当李唐开国皇帝李渊看到此番景象不由得大喜,但一个随之而来的棘手问题也就马上摆在了李渊的面前,自己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一个父亲,该如何安置和奖赏这个举世无双,帮助唐王朝定鼎中原,立下不世之功的秦王李世民?事实上,从李世民出征之时,李唐的朝堂上就开始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那就是皇位继承人到底就立长还是立贤?特别是大破窦建德和王世充后,朝堂上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声音已经一波接着一波。

二、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时摆在李渊面前的选择无非就是在两个儿子里面做出选择,要么保住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对李世民的势力进行一系列的封赏,以打消李世民的夺嫡之心。要么改立秦王为太子,同时废除太子李建成的势力。手心手背都是肉,且从各方面来说,当时李建成并无失误之处,李渊也没有理由换掉李建成,但帝王之家必须坚决地做出选择,最终李渊选择了保住太子李建成的地位。

为了补偿李世民,册封其为天策上将,给与李世民自主的人事权和收税权。很快李世民集团就俨然成为了一个小朝廷,而彼时的李世民本人心里也是相信自己为大唐打下了大部分版图,立下了不世之功,那么父皇一定会改立自己为太子,与其同时李世民开始积极主动地同手下党羽谋取太子之位,并与太子党开始了你来我往的互相斗争。

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后,这时的李渊就发现,自己的一番苦心非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二子的斗争却日渐的白热化,说实在话,最初李渊的想法实在是一厢情愿,要知道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不单单是他李渊的儿子,李建成的弟弟,而是整个军功集团的首领,如果李世民当不上皇帝,那么他们豁出脑袋打天下是为了什么?所以此时不单单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人之间的争夺,而是两个集团之间的夺权斗争,很快李渊就明白了这一点,于是老辣的李渊就开始强力的打压以李世民为首的天策府势力。

在经过一系列的打压后,李世民及其集团成员这时也开始清楚的认识到,皇帝是不可能改立太子的,而李世民一旦当不上皇帝,那么自己的下场可想而知。同时李世民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对手并不是自己的兄长,正是自己的父亲李渊。从这一刻起,这个尾大不掉的利益集团唯一的目标就是将李世民推上皇位,而李渊就是挡在他们路上最大的障碍。

从此这个帝王之家曾经那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关系就再也一去不复返,他们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随着这种矛盾的发展,李世民被李渊打压到最后的绝境,事情迎来最终的结局。

三、一切尘埃落定

武德九年,李世民率秦王府精锐闯太极宫,在李渊一脸错愕的表情中控制住了李渊,并提前在玄武门设下了埋伏,等太子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一进入玄武门,一场手足相残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史料记载:“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加刃其弟,穷凶极惨也”。至此,一切都尘埃落定,李世民凭借着出色的胆略和谋划赢得了这场胜利。

四、结语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就可以知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真正的唯一原因就是对李渊打压下的一次绝地反击!从很早开始,李世民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和对手就只有一个,那就他的父皇李渊。在整个过程中李世民早期既有主动的谋取太子之位之心,到最后被逼无奈被打压到背水一战。这一切不可谓不令人唏嘘,也许李世民自己也不想要这种结局。但不可否认的是,玄武门之后,李世民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令后世骄傲的大唐盛世!这对我们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给明朝的最后机会,崇祯本可救国,但因抵制外戚葬送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的官吏统治十分腐败,崇祯大力清除阉党,《汉南续郡志》中有记载:“崇政元年,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蝗灾、、、略阳水涝,民舍全无。”灾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常年旱粮食颗粒未收,思想保守的大臣们也做不出有效措施来对应,还个个自视清高,但也是有资本这样同北方夷族作战,这是什么原因呢?明朝时期国门

  • 历史上,“造反”成功的藩王,可不止一个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由此,对于永乐大帝来说,成为造反成功的藩王,这是比较罕见的情况。当然,在历史上,“造反”成功的藩王,可不止一个朱棣!一、苻坚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公元354年(皇始四年),苻雄去世,本为东海王世子的苻坚承袭父爵。由此,苻坚一

  • 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简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网上有一种说法,将中国的古代有三个帝国时代,即中华第一帝国秦汉时代,中华第二帝国隋唐时代,中华第三帝国明清时代,而在三个帝国衔接时期,发生了两次民族大融合。也就是以五胡乱华开始的南北朝时期和以契丹进入幽云十六州开始辽、金、西夏和蒙古时期。网上有一种很普遍的看法,民族融合就是胡人进入中原中原之后,看到

  • 朱元璋临死前称:嫔妃一律殉葬!3岁女儿说了一句话,母妃被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一直都极其低下。他们不仅不能像男子一样读书做官,拥有掌管国家的权利。也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一句简简单单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决定了她的一生。不仅如此,在许多朝代里,家中的丈夫去世,他的妻子便要守寡,终身不嫁。其实这个女子正处于豆蔻年华,也要从此孤苦伶仃

  • 秦琼和尉迟恭谁是第一猛将?别看凌烟阁的排位,看李建成最想杀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是三国之后,又一个名将遍地走的时期。比较隋唐和三国,哪个时期的名将质量更高的话,恐怕还是要点赞隋唐。三国第一名将是武圣关羽,死后都成了神。但隋唐战神李靖一出,恐怕关羽都要退避三舍了。李靖一生无败绩,灭敌国如闲庭信步一般。以至于有人曾感叹:看李靖打仗,脑洞再大的作家,也瞠目结舌。故而,直接把李靖拎

  • 成吉思汗的死有多不堪?真死于西夏王妃之手?为何史书都耻于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草原上出现了一位武德充沛的军事家。他利用马背上民族善于骑射的优势,一路开疆拓土,将中国的版图扩充到了欧洲地区。要不是因为暴毙,可能如今的世界格局就要为之改变了,他的故事也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此人就是蒙古族曾经的首领之一——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从来不知道如何统治。每

  • 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刘邦、嬴政、杨坚、成吉思汗实力排名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这些君主真正带过兵的: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刘邦、杨坚、成吉思汗。嬴政没有亲自带过兵,基本上都是手下去打战。唐太宗李世民而在带兵的这些君王里面,带兵能力来说,朱元璋、赵匡胤就可以先被排除在外了。赵匡胤就算是带兵能力非常强,但是后期建的大宋本身实力太弱,所以也就无可比性了。剩下就是李世民、刘邦、

  • 南北朝篡权最容易的皇帝,啥都没做就总揽大权,莫名其妙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420年,刘裕逼迫东晋恭帝禅让,建立“宋”,史书上称之为刘宋。东晋灭亡后,我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之所以叫南北朝,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同时存在众多政权,南方的叫南朝,北方的叫北朝。南北朝先后存在9个政权,这九个政权中南齐的建立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先看一下南北朝政权的建立。第一看一下北朝的北魏,这个

  • 明朝看出了丰臣秀吉的野心,却仍旧享受着大战前的平静日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丰臣秀吉和明朝的战争,丰臣秀吉攻打明朝是哪一年,丰臣秀吉为什么敢入侵明朝

    日本在数年内储备了大量的军粮、战船和火器,矛头直指邻国朝鲜,试图把朝鲜的三千里富饶江山变为日本的一个行省,使之成为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桥头堡。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企图在亚洲实施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朝鲜几乎是明朝的一个缩微翻版。朝鲜当时为李氏王廷统治,党争激烈,政局不稳。和明朝的体制几乎一样,朝鲜也

  • 南北朝与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南朝的政权源于东晋,东晋大将刘裕夺取东晋政权称帝,建立刘宋王朝。此后,依次还有三个王朝更迭:齐、梁、陈。自420年始,589年隋灭陈告终。这四个朝代,也可以称为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四个王朝合在一起史称南朝。因建立者的姓氏,还可以称为刘宋、萧齐、萧梁,但陈的建立者也姓陈,就不能叫陈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