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琼和尉迟恭谁是第一猛将?别看凌烟阁的排位,看李建成最想杀谁

秦琼和尉迟恭谁是第一猛将?别看凌烟阁的排位,看李建成最想杀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81 更新时间:2024/2/8 14:22:56

隋唐是三国之后,又一个名将遍地走的时期。比较隋唐和三国,哪个时期的名将质量更高的话,恐怕还是要点赞隋唐。

三国第一名将是武圣关羽,死后都成了神。但隋唐战神李靖一出,恐怕关羽都要退避三舍了。

李靖一生无败绩,灭敌国如闲庭信步一般。以至于有人曾感叹:看李靖打仗,脑洞再大的作家,也瞠目结舌。故而,直接把李靖拎出《隋唐演义》的凡人世界——赶紧当神仙玩去吧,凡尘是盛不下你了。

再看关羽就不必细说了。只能说,关羽虽牛到爆,但跟李靖一比却不是一个级别的。哪怕天宫世界内,李靖稀里糊涂成了托塔天王,关羽则在南天门当了“保安”!

虽然以上这些,略有些调侃的味道,却说明了一个关键问题。也就是说隋唐时期的名将,若没有灭国的战绩,他都不好意思向前站。

比如最著名的两大隋唐猛将秦琼和尉迟恭,一个单挑王,一个夺槊怪(尉迟恭善于空手夺槊),若放在别的时期,妥妥都是名将风采。可惜在隋唐时期就只能站在猛将圈里,无奈看着李靖、李绩、苏定方、薛仁贵、侯君集等几位名将嘚瑟,为何?

秦琼和尉迟恭,没有灭国战绩,如何跟后面这几位比?而这种现象,也唯大唐所独有!因此才说,时代和英豪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让人有点分不清,到底是时代造就英雄,还是英雄开创时代。

如今,既然提到了秦琼和尉迟恭,那么这两人谁才是第一猛将?许多人恐怕都会认为是尉迟恭,毕竟在凌烟阁24功臣排行榜上,尉迟恭都压过了李靖,位居第七。相反秦琼却排在的最后。

熟悉隋唐历史的人,会推举秦琼:两人有过一次实打实的较量,美良川之战中,秦琼当面锣对面鼓,击败了尉迟恭。由此导致尉迟恭走投无路,为李世民招降创造了条件。

但精读过相关历史的人,恐怕立刻就会反对,并指出:美良川之战,是秦琼的伏击战,无论参战人马数量,还是事先的准备都全面占优。尉迟恭不但全面落于下风,还措手不及仓促迎战,哪料就是这么严峻局面下,还能全身而退,这足以证明尉迟恭比秦琼更猛。

至于有人用秦琼后人出土墓碑说事,更不可取,上面说“祖叔宝,隋龙骧将军,擒尉迟敬德于美良川”,完全是一种美化夸张。这无非是说“美良川之战”,真实情况上面说清楚了。

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秦琼和尉迟恭谁是第一猛将?依旧看不清。所以,与其在“美良川之战”和“秦琼后人出土墓碑”上争论,不如看看李建成和李元吉,是怎么认为的。毕竟他俩是李世民的对手,往往是对手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

不过,谈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态度之前,还需先了解下“凌烟阁24功臣”的排位,免得受这个排位的影响。

二、别看凌烟阁的排位

首先必须要知道,凌烟阁24功臣画像,是在贞观十七年完成的。这已经属于李世民晚年时期了,许多凌烟阁功臣已经去世。也就是说,李世民作凌烟阁24功臣,第一个作用便是怀念当年峥嵘岁月——人老了,总喜欢怀念过去,这是自然规律,没办法。

同时还有一个作用被忽略了,那就是覆盖李渊的“十七功臣”,又称“太原元谋功臣”。这是武德元年,李渊称帝后的封赏,可谓真正地“开国元勋”。

排在第一的便是李世民。

第二的是李渊的好哥们宰相裴寂

第三是刘文静

还有一位也必须要知道,他就是武则天的老爸:武士彟,排在第13位。

其中,跟凌烟阁24功臣重合的有:长孙顺德、殷开山、刘弘基、柴绍、刘政会、唐俭。也就是说,这6位,上了两次榜。

现在看出凌烟阁24功臣的第二个作用了吧?其实就是变相争夺,谁才是大唐开国帝王?显然李世民通过凌烟阁24功臣,全面碾压了李渊——毕竟,如今有几个人知道,还有个“太原元谋17功臣”?但凌烟阁24功臣,却天下人尽知。

那么凌烟阁24功臣的排位依据是啥?很简单,就是当时的官职高低!

第一名长孙无忌,是司徒,属于正一品。

第七的尉迟恭,是“开府仪同三司”,这是从一品。

第八的李靖,是正二品!

至于秦琼由于去世早(公元638年去世),是徐州都督(赠),属于正三品。官职最低,所以排在最后。

也就是说,不是人们认为的谁厉害,谁功劳大,谁跟李世民亲密等条件一综合,谁就排名靠前。

如排名第14的柴绍,跟秦琼一样,也是死于公元638年,他是李世民的姐夫,官职是荆州都督,属于从二品,就排在刘弘基后面了(第11),因为刘弘基是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现在明白为何尉迟恭比秦琼排位,高那么多的原因了吧,跟谁厉害与否就没关系!主要是官职(几品官)在起作用。

故而凌烟阁24功臣的主要职能,一则是供李世民怀念,二则是覆盖李渊的“17功臣”,至于排名前后的问题,不能过分解读,否则容易本末倒置。

否则以谋反罪,被李世民挥泪杀掉的侯君集,为何还能排在第十七?搞得李世民都说:杀了你侯君集之后,我就再也不来凌烟阁了,因为看着伤心……

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态度

明白了“凌烟阁24功臣”是咋回事,咱最后来谈李建成和李元吉,对秦琼和尉迟恭的态度。

自从李世民一战擒双王之后,李建成就明显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强大压力,再不奋起,天下人就只知道有李世民,而不知道还有我这太子了。从此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皇位争夺战,就进入到白热化。

尉迟恭和秦琼,便进入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眼中,毕竟都知道这哥俩太猛,是李世民身边最让人恐怕的爪牙!很快机会来了。

据《新唐书》载:突厥郁射设入围乌城,建成荐元吉北讨,乃多引秦王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与行,又籍秦府精兵益麾下。

同时《旧唐书》对这件事也有记载:建成乃荐元吉代太宗督军北讨,仍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

意思很清楚了,李建成以突厥侵犯大唐为由,推荐李元吉挂帅出征。并趁机把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猛将,纷纷调出秦王府,划归给李元吉统领。这招有多狠,恐怕谁都清楚。但以为这仅仅是针对李世民吗?错!

随后李建成又跟李元吉密谋,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兵行,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伏壮士拉之,以暴卒闻,上无不信。然后说帝付吾国,吾以尔为皇太弟,而尽击杀叔宝等。

直白翻译便是:李元吉带兵出征后,李建成就邀请李世民到昆明池,然后干掉他。并告知李渊,李世民是暴亡,李渊不信也要相信,反正人死了,接着李建成取代李渊称帝,封李元吉为皇太弟,把秦琼等人全杀掉!

秦琼这个名字,三次出现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亡名单上”,且三次都排第一!尤其是最后一次,干脆只说秦琼,而尉迟恭等其他猛将,全部变成了“等”!

也就是说,李世民身边的诸多猛将中,秦琼被李建成和李元吉视为了头号威胁,在杀李世民之时,也必须要第一个杀之。

所以玄武门之变前,秦琼是李世民手中最厉害的猛将,恐怕已经是一种共识。之所以,尉迟恭大有反超之势,是因为他在玄武门之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跟在李世民身边,杀李元吉,威胁李渊。秦琼却在玄武门之变中仿佛隐身了一般。

但实则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只不过由于未跟在主角李世民身边,失去了主角光环照耀。再加上“凌烟阁24功臣”排名垫底,故而被认为不如尉迟恭。

说来说去,从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前的态度来言,显然秦琼要比尉迟恭更厉害,是当之无愧的大唐第一猛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的死有多不堪?真死于西夏王妃之手?为何史书都耻于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草原上出现了一位武德充沛的军事家。他利用马背上民族善于骑射的优势,一路开疆拓土,将中国的版图扩充到了欧洲地区。要不是因为暴毙,可能如今的世界格局就要为之改变了,他的故事也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此人就是蒙古族曾经的首领之一——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从来不知道如何统治。每

  • 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刘邦、嬴政、杨坚、成吉思汗实力排名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这些君主真正带过兵的: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刘邦、杨坚、成吉思汗。嬴政没有亲自带过兵,基本上都是手下去打战。唐太宗李世民而在带兵的这些君王里面,带兵能力来说,朱元璋、赵匡胤就可以先被排除在外了。赵匡胤就算是带兵能力非常强,但是后期建的大宋本身实力太弱,所以也就无可比性了。剩下就是李世民、刘邦、

  • 南北朝篡权最容易的皇帝,啥都没做就总揽大权,莫名其妙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420年,刘裕逼迫东晋恭帝禅让,建立“宋”,史书上称之为刘宋。东晋灭亡后,我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之所以叫南北朝,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同时存在众多政权,南方的叫南朝,北方的叫北朝。南北朝先后存在9个政权,这九个政权中南齐的建立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先看一下南北朝政权的建立。第一看一下北朝的北魏,这个

  • 明朝看出了丰臣秀吉的野心,却仍旧享受着大战前的平静日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丰臣秀吉和明朝的战争,丰臣秀吉攻打明朝是哪一年,丰臣秀吉为什么敢入侵明朝

    日本在数年内储备了大量的军粮、战船和火器,矛头直指邻国朝鲜,试图把朝鲜的三千里富饶江山变为日本的一个行省,使之成为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桥头堡。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企图在亚洲实施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朝鲜几乎是明朝的一个缩微翻版。朝鲜当时为李氏王廷统治,党争激烈,政局不稳。和明朝的体制几乎一样,朝鲜也

  • 南北朝与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南朝的政权源于东晋,东晋大将刘裕夺取东晋政权称帝,建立刘宋王朝。此后,依次还有三个王朝更迭:齐、梁、陈。自420年始,589年隋灭陈告终。这四个朝代,也可以称为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四个王朝合在一起史称南朝。因建立者的姓氏,还可以称为刘宋、萧齐、萧梁,但陈的建立者也姓陈,就不能叫陈陈了。

  • 李世民驾崩前,问武则天:我死了,你如何自处?武则天如何回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王朝当年在整个世界中属于顶尖的国度,边境多数小国家都纷纷向大唐俯首称臣、连年进贡,且不断派使臣到大唐学习中原文化。大唐可以说是整个古代历史封建王朝的抛物线顶端。而这一切的鼎盛,都是来源于唐太宗李世民奠定的坚实基础。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乃大唐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虽说李渊是开国皇帝,但众所

  • 读苏轼的诗,读懂文人,读懂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团练副使,一个有职无权的虚官,对于做事务实的苏轼来说,简直是对其能力的藐视,所以苏轼一度心灰意冷。看他在黄州期间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不愧是豪放派诗人,郁闷只是人生的一种

  • 现代版“武则天”,山东一农妇称帝,在村中贴告示扩充后宫男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新中国的历史上,有几个自称皇帝的人。他们中有纠集信众反叛的,有逃避计划生育占领医院的,有子承父业准备原地复国的。而他们的结局,却是令人愉悦的。这群人中有被村支书带人扭送有公安局的,有在人口普查时暴露被干警一锅端的,动静最大的是惊动当地驻军出兵平叛的。所有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晁正坤是他们中少有的女性。

  • 崇祯自尽之前杀害妻女,却放儿子逃生,清政府的反应却出乎他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意思是说人活一辈子,很多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有些憋屈和无奈,却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只能一个人承受。对于此人,可能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古代的皇帝,身为最高的掌权者,所有人都要听从他的命令,大约不会有什么“不如意事”,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

  • 武则天退位时众臣欢呼,唯有一人垂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从一位才女到成为一代女皇,武则天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传奇。自夏朝时代起,中国便有了王朝,到秦始皇统一七国,首创秦朝大一统,设立皇权,中国从此有了皇帝制度。此后无论历朝历代,皇帝一直都处于正统之位,是权位象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一共出现了一千多名皇帝,但真正居于正统封建王朝的只有4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