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24岁时,因为才华实在遮不住了,被楚王发现,封到了一个边关之处,就是叶地。
叶地这个地方,隶属楚国北部边界,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加上战争不断,人民生活非常艰难。小沈看在眼里,他休兵息民,短期内跟战争说拜拜。然后撸起袖子开干,民以食为天,首先大力发展农业,于是乎,小沈变成了“沈工”。这段时间,“沈工”带领叶地人民,修建堤坝,拦洪蓄水(最好能发个电),大力发展农业,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var1]
这样一待就呆了五十多年,因为在叶地,所以小沈变成了小叶,小叶变成了老叶,后来百姓又尊称为叶公。叶工因为对治水太痴迷,就把水利图形,山川河流花在了自己加的院子墙上,看上去就像一条龙,腾云驾雾一般。前来访问的客人看见后不解其意,就以为这个叶工是因为喜欢龙才这么干的。叶工也确实挺喜欢龙的,因为龙掌管降雨的灵异神物。所以叶工就让人在很多在出水口雕刻了龙头,于是就演变出现在的水龙头。
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出自妒忌叶公的人之嘴,不断流传,后来刘向(就是写战国策,列女传的那个哥)根据传说整理收录到自己文集。要是搁在现在,可以告一个诽谤罪了,至少要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时至今日,已有没有平反的异议,留着叶公好龙的成语当做警示后人的故事,意义更大。
[var1]
书归正传,叶地在叶公的治理下,那发展的叫一个好,地方经济实力蒸蒸日上,人民吃的饱,穿的暖,科学技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叶地的地方军队战斗力也不断提升,战斗力甚至超过了皇家御林军。
公元前489年,叶公61岁,这时候62岁的孔子听说叶公能力强,前来与他交流,两人深入研究了治国方略,其中有一个著名的议题,就是孔子主张当亲人犯罪时应“为亲者隐”,而叶公主张应“大义灭亲”。由此可见,两个人一个近乎情,一个近乎理。
[var1]
叶公就是一个充满理性的人,当初叶公给熊胜相面,说此人没有诚信,不能重用。楚王不停,结果时间来到了公元前479年,白公胜造反,直接绑架了惠王,杀害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子西,和三军总司令子期,楚国危在旦夕。
这时候,叶公已经71岁,正在老家新蔡养老。听说白公胜反了,大喊一声,小子你给我等着。立刻召集叶地旧部,杀往首都。老人家虽然退休,但是影响力还在,沿途不断有正义者跟随加入。在内应的帮助下,救出楚王,打败白公胜,最后白公胜逃入山中自杀。这个伍子胥的得意门生,最后也步了伍子胥的后尘。
[var1]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475年,叶公一人身兼三军总司令与国务院总理4年,在这个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阶段,面对军阀割据混战、礼乐崩坏的不利形势,大大的恢复了楚国的元气。看到时机成熟,这老人家又想开溜,于是就让位与他人,自己回到叶地,安度晚点。
[var1]
写到这里,也时时想叶公到底是一个多么有趣的人物。他身材不高,却能立于恢弘之庙堂,他政治一把好手,带军也是一把好手,搞活经济还是一把好手,他多次进出中央机关,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同时还不眷恋权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虽然卒年不详,但叶公至少活了75岁,作为那个时候的长者寿者,我想心胸气度肯定是一流的。
叶公,就是这么一个有趣的人物。如若不信,请看他的头像。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