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旦为何把皇位让给正值盛年的李隆基李旦:我对皇位没有感觉

李旦为何把皇位让给正值盛年的李隆基李旦:我对皇位没有感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73 更新时间:2024/1/24 13:16:05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的第五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武则天皇后。

我们看看唐睿宗李旦的一生。他一生两次登基,第一次是在公元684年至690年,第二次是在公元710年至712年。年。

公元713年7月,51岁的唐睿宗李旦决定退位,将皇位让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则退居百福殿安度晚年。

我们都知道这位国王可以说是“人生巅峰”的51岁高龄,而当时的唐睿宗李旦还精神抖擞,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人生巅峰”的“博唐睿宗李旦主动退位让位给李隆基?

我对王位不感兴趣

“正值盛年”的唐睿宗李旦主动退位,将皇位让给太子李隆基,主要原因是唐睿宗李旦对皇帝的位置没有概念,对当皇帝没有兴趣。一切。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四子。论辈分,皇位根本不符合李诞,李诞也不是一个贪图权势的人。他是一位爱好读书写作的文人。

再加上李旦的兄长李弘李显因帝位问题接二连三的遭遇劫难,给李旦的帝位观蒙上了一层阴影。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除李显的皇位,要拥立李旦称帝。李诞知道这种情况后,有些抵触,但性格太懦弱了。在强大的母亲面前,李蛋蛋只能不由自主地走上帝王之路。

而成为唐朝皇帝的李旦,也过着非常悲催的生活。他不仅不能干预法庭案件,而且还失去了人身自由。傀儡皇帝”。

公元684年唐朝大臣李敬业不满武则天在朝廷上的主张,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

李敬业这一次的收兵之举虽然没有成功,但却确实激起了李皇室成员联合起来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派兵安抚,那些参军的李氏家族成员都被武则天杀死了。目睹这一切的唐睿宗李旦对此大为震惊,当即请求武则天称帝,赐武姓。于是,公元690年,一代皇后诞生,武则天如愿以偿登上了梦帝的宝座。皇帝的宝座。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人均受党请,皇帝亲自请赐吴姓。……庚辰,太后奉皇上和群臣之请。壬午,天子数日,赦天下,取唐为周,改元。懿佑,尊号为圣神帝,皇位为皇嗣,赐武姓;太子是皇帝的孙子

武则天即位时,应李旦之请,被贬为皇太子,封为“武伦”。李旦本以为退位后就能安然入睡,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差点要了李旦的命。

李旦虽然不再是皇帝,但太子的身份却让他成为了武氏诸王追逐的对象。身为太子的武氏诸王想尽办法收服李旦,不仅经常在武则天面前诽谤李旦,还威逼利诱李旦身边的同伴,希望这些同伴诬告李旦谋反。朝中一些清廉的官员站出来为李旦说话,这让李旦冒了风险,不仅保住了李旦的财物和性命,也保住了李旦皇嗣的地位。

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后,李旦开始反抗太子之位,并向母亲武则天表示,自己不想参与任何权力斗争。

见此情形,武则天找重臣狄仁杰商议。狄仁杰建议庐陵王李显福为太子。经过深思熟虑,武则天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立为王位继承人。

公元705年,丞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李宪益重新登基。李显重新登基后,本想立丞相李旦为皇弟,但因为李旦太过抗拒太子之位,被他断然拒绝。

李显见状,只好封他为安国丞相。

李旦本以为哥哥李显坐稳龙椅后,就可以远离皇位,但世事转瞬即逝,人的幸福是一场戏。

为了成为皇后,李显的妻子韦伯斯特连同女儿一起毒死了李显。后来,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杀了母女二人,将李旦推回了皇位。王座。

重新夺回天主宝座的李旦,对皇权并无真正的渴望,将大权和政权交给了太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让他们治理国家。

但是太平公主和她的母亲武则天一样,都是一个对权力有着极大渴望的人。太平公主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多次劝说哥哥李旦废除李隆基的太子。李诞只能平静的回应。一边是亲妹妹,一边是儿子和继承人,唐睿宗李旦想了很多办法平息事态,但事与愿违,两人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让唐睿宗李旦丹实在是太心疼了。

公元712年,天上出现了异样。太平公主暗中贿赂宫中术士,在宫中散布谣言,称“彗星出现会给陛下带来不幸,东宫可能是不幸的源头”。

唐睿宗李旦得知这些传闻后,知道是自己的妹妹太平公主在阻挠自己,于是作出重大决定,宣布退位,让太子李隆基即位。就这样,李隆基成为了唐朝的新掌舵人。

《资治通鉴·唐记二十六》:壬辰,传位于太子,太子坚言。八月,庚子、玄宗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帝号真,命为高,每五日在太极殿授朝,除了奖励和巨大的惩罚。

但是太平公主并不接受,甚至提出要废除李隆基的皇位,而李隆基本上是在乎他的亲情,不想做错什么,但是万万没想到太平公主会像他姑妈一样,她居然会被逼的没有退路。

李隆基别无选择,最终决定先行灭掉太平公主的势力,确保自己皇位的稳定。

公元713年6月,李隆基集结大军,率部瓦解太平公主政权,处死太平公主,将大唐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住在宫中的李旦老爹听说这件事后悲痛万分,但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及时退回百福殿以保性命。

公元716年7月13日,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安享晚年,病逝于百福殿,享年55岁。唐睿宗李旦病逝后,其子唐玄宗李隆基继位。谥大圣真帝,葬在樵岭!

我们看看唐睿宗李旦的一生。一生两次重修,为皇帝开辟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在唐朝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强,成为了一个被冷落的皇帝。

更多文章

  • 从荆轲和陈胜,看秦代以法治国的固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法家思想,以法治国《韩非子·有度》:“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家反对“礼治”,主张“法治”的重要观点,对秦朝法制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后世封建法制的重视也有着深远影响。[var1]1.商鞅变法要提到中国古代的依法治国,不得不想到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商鞅,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 杜粉称许敏要做武则天,解读许敏发文真实含义才知道,无知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说得模棱两可,好像说了又没说,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该网友还晒出了几张相似画面的截图,上面是武则天的陵园。而且,通过该杜粉的文章内容也能看出,他根本就没有看懂许敏文章中的含义,正是因为看不懂,才会单独从这个照片下手,但找到的照片还不是许敏发出来的地点照片,而是拿出了相近的武则天陵园,用以混淆视听

  • 被曹丕逼死的3位魏国猛将,如果他们3人没死,司马懿根本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临死前对司马懿的话,曹丕为什么要杀司马懿,司马懿杀曹丕

    相信很多人对于《三国演义》都不会陌生,作为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大家或多或少都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历史名人,像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以及一些传奇典故,像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水淹七军等等。在三国中后期,蜀汉、东吴、曹魏这个3个政权从诸侯之中脱颖而出,成了当时最大的3个势力。而在这3个势力

  •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对爱情的忠贞?搞笑,这是元稹求心安的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稹最经典的10首古诗,菊花唐诗元稹注音版,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

    其实我们都错了,这位元稹可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的一位痴情男子,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渣男,就连官运仕途都是靠女人才得到的。元稹此人其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唐朝时与白居易齐名。而且这位大哥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是北魏孝文帝的后裔。15岁时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官运亨通从校书郎一路升到了丞相,虽然有十足的才华

  • 30多岁的李世民为何娶60岁老阿姨,只因看中她的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关于李世民在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记载,就是他引起的已经10年60多岁的前朝皇后“肖皇后”。在中国来讲英雄爱美人,这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李世民作为一代天骄,为什么会对这一个60多岁的老阿姨情有独钟呢?众所周知在大汉帝国灭亡以后,中国进入了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直到隋朝的建立,中华民族才再一次走上统一

  • 晋朝的统一仅有155年,为何如此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晋朝的统治存在了155年,其中分为东晋和西晋,这两个朝代的统治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东汉末年之后,晋朝建立,如果说历史上的大部分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大多都是几百年,晋朝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就显得非常引人注目,深究其短命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第一, 名不正言不顺

  • 为什么西晋的建国昙花一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灭亡时,皇帝被抓去给人刷马桶,皇后更是被人抢走当做小妾,堂堂一国之母尚且被如此对待,其他王公贵族更是被打压的惨无人道。作为首都的长安和洛阳,也是被摧毁得一干二净,更可怕的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几乎被屠杀干净,即便是活下来,也成为了地位最低下的奴隶。如果早知道会成为亡国奴,恐怕西晋的君王们便不会

  • 王昌龄这首诗,戳中很多无知少女的心,不愧为了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王昌龄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

  • 李白最狂的一句诗,被无数人引用,网友:论狂只服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此外,李白15岁接触道家思想,喜欢上剑术,在剑术上的造诣非同一般,放眼整个大唐,仅次于裴旻,居于第二,所以,李白不仅有着“诗仙”、“谪仙人”的称号,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称号,那就是“剑仙”。李白一生作诗千余首,《静夜思》、《行路难》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今天要说的,是李白最狂的一句诗,直击人的内心

  • 李世民打了胜仗,皇帝李渊派妃子慰问,埋下杀兄夺位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7月2日,也就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当时的秦王、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明在长安城的太极宫北门(玄武门)发动政权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夺得太子之位,后继任皇位。中国唐朝时期的版图像这种夺权事件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但纵观史料,涉及此次事件的描述中,主角大多是李世民、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