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中山走向革命:年轻人要敢于改变赛道才更有机会

孙中山走向革命:年轻人要敢于改变赛道才更有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57 更新时间:2024/1/21 7:31:58

孙中山他也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的11月12日,他在出生的时候其实洪秀全已经死了好几年了,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名臣,正在如日中天,李鸿章作为晚清的政治新星,也正在冉冉升起,孙中山所出生的时代,可以说是最坏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

说他是最坏时代,是因为就这个时候,西方各国正虎视眈眈的看着大清这块肥肉,连近邻小日本,也开始了明治维新,很快就会把魔爪伸向大清。而大清自己也是一副破败不堪的末世景象,刚刚平定完太平天国,就是说刚刚从急救室里边抢救出来,正在有气无力的回光返照;

说他是最好的时代,我们经常讲乱世出英雄,就连曾国藩这种文弱的书生都能够统帅千军万马,连洪秀全这样的落榜秀才都能够成为太平天国的天王,所以说身处这样的时代,但凡是有点办法、有点智慧、有点毅力,再加上些努力,都会做出一些不错的成就。

所以说孙中山碰上了最坏的时代,也碰上了最好的时代。

但是我们要注意,孙中山他一出生就是穷二代,都不敢说是穷二代了,甚至穷很多代,因为他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穷人,没有富过,孙家到他这一代仍旧是很穷。

但是呢,孙中山很快就会变成富人的弟弟,而且很快成为官一代,为什么呢?因为孙中山有个哥哥叫孙眉,他比孙中山大12岁,这个孙眉只读过四年的书,15岁的时候就给地主当长工了。

还没成年就得给地主当长工,多辛苦啊,当牛做马。后来孙眉一想说这事不对,当长工什么时候是个头,干脆我到海外碰碰运气。所以孙眉在16岁的时候就和自己的舅舅杨文纳到了檀香山谋生。檀香山就是我们现在美国的一个州,叫夏威夷。

当时他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他有自己的国王。孙眉这个人真的很厉害,到了檀香山,给别人做工,一个月15块。大家想想,在那个年代,一个月挣15块钱还是蛮多的。

孙眉省吃俭用,每个月能给自己家里边省下10块钱寄过去,让家里面也有钱花,干了一段时间之后,攒了一些钱,然后就到夏威夷的一个岛——茂宜岛。

在这个岛上租了很多土地,自己当农场主、开商店,卖自己生产的农产品

。孙眉勤勤恳恳,加上人又聪明、又和善,又狠狠经营,很快就发了大财,拥有了两万多亩土地,雇工有1,000多人,当地人称“茂宜王”。

随随便便就是人生的一个“小目标”,当然啦,这是开玩笑。那个年代一个亿是很多钱的,这个小目标也很难实现,但是不管怎么说孙眉有钱了。

大家想想有钱这个事不得了,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成了当地的首富,孙中山就从一个穷二代变成首富的弟弟了。

所以啊,朋友们,单是看孙中山哥哥的奋斗,就能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示。人啊,要学会适时而动,要学会换一换环境,把环境变了,机会可能就变了,机遇也就变了。

其实我们无论是学习,无论是工作都是一样的,你要学会改变,当然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要改变,比如我们学习了一个专业,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不开心,学习上觉得没什么进步没关系,将来考研的时候,可以跨专业考研换一个,工作时这个单位干不下去了,实在做起来不开心,每天就想摸鱼,那赶紧换,人挪活树挪死。

孙中山家里一下子就变得很有钱了。有钱的孙中山就觉得,我不想在广东待下去了,他觉得他们老家落后的面貌配不上他高傲的灵魂了,他觉得我要到外面去见见世面,那么究竟哪里是外边呢?

很简单,我哥哥就在海外啊,而且在海外很有钱呢,所以当然要去檀香山找哥哥了。

听起来也很合乎道理,这个不算过分的要求,但是孙中山的爸爸不同意,死活不同意,为什么呢?因为早年间孙中山他爸,他两个兄弟,亲兄弟,到海外打工,死在了海外,连尸体都找不着。

现在他有一个孩子孙眉,在海外虽然过得很好,但如果孙中山去找他哥哥孙眉的话,这一路漂洋过海,万一出个什么事,有一个闪失,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间悲剧,所以他爸爸就死活不同意。

他爸爸不同意,但是孙中山的妈妈特别想念远方的儿子,也想去看看这个孩子,所以最后他爸就不得不同意,说要不你俩一块去吧,你们俩一块去檀香山,去找孙眉去看一看,怎么去呢?

孙眉就租了一个叫“格兰诺克号”的轮船,专门租了一个轮船去澳门接自己招聘的华工,顺便就把自己的母亲、弟弟一块捎到了檀香山。

自己‬去的时候可能就划个小船过去了,接自己母亲去的时候租了一艘轮船,有钱还是不一样的。

孙中山踏上了这艘船之后,就特别开心,特别惊喜。他后来回忆说: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什么意思?就说我一见到轮船,大海好辽阔,我就想能不能向西方学习,能不能能够顶天立地,他就有了一个大梦想。

孙中山到了檀香山之后,他哥哥是当地富豪,自然要给自己的亲弟弟提供最好的教育,这没什么毛病吧。所以孙中山便去当地最好的学校——意奥兰尼学校,这是一个男子初中,去学习,

这个学校有两个特点,第一上课用全英文上课,第二它是一个基督学校。孙中山学习真的不错,几个月时间就学会了英语,就能顺利的听课,并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很快,3年之后,孙中山毕业了。初中毕业了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奥阿厚学院读高中。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大家记住,这是一个教会学校,孙中山在这读中学,慢慢的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基督教的知识,天长地久,日久生情,孙中山竟然想加入基督教。

但是他哥孙眉是一个特别传统的人,他绝对不允许自己弟弟加入基督教会,所以经过激烈的争执,孙眉为了遏制孙中山加入基督教的想法,决定将在檀香山待了四年的孙中山送回国内读书。

1883年7月,孙中山就回到了广州,这时他已经17岁了。17岁的少年特别叛逆,尤其是在接受了一些西式教育之后,看着落后的祖国,看着落后的大清,想想远在檀香山的富豪哥哥,孙中山觉得我的家乡太穷了,我的家乡太落后了,需要改变。

怎么改变呢?于是孙中山就说,我要破除村里的封建迷信,然后他就和好朋友一起把村里的庙里边的泥菩萨给砸烂了。

顺便说一句,洪秀全早年间也干过这种事,也把一个庙里的泥菩萨给砸坏了,也许这种干大事的人,都得先去砸烂一次泥菩萨,村里人都觉得孙中山你有毛病吧,你把我们崇拜的偶像都给砸了,你还想不想在这待了?孙中山也觉得自己在这个村里待不下去了,干脆去香港得了。

于是呢,1883年11月,孙中山便到了香港的拔萃书室男子中学去读高中了,然后第二年4月份,孙中山又去了香港的中央书院去读书,高中毕业之后也就是1886年,孙中山决定要学医了,随后进入了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学校,去学医学第二年又转到了香港西医书院攻读医学。

孙中山在任性的、不断地去换自己的学校去读书,想去香港去香港,想去广州去广州,想读什么读什么,大家想想他为什么可以这么做?

他是怎么做到学习自由的,其实很简单,他哥哥孙眉有钱。所以朋友们我们要注意,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人或者这样一种人,就是人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去哪里读书就去哪里读书,想去哪里留学就去哪里留学,看起来轻轻松松,好像很简单,但是大家要注意,你看别人轻松简单做到的事情,以为自己也能做到,其实你错了,

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别人背后有什么资源,有什么实力,别人的背后有什么门路。所以呢,我们更多的同学们还是要依靠自己,不要去羡慕别人,不要盲目的去跟别人学,要脚踏实地的走好自己的路。我就问你,孙中山求学的路是你能学的来的吗?学不来,就不要学别人,走自己的路踏踏实实的,去读书去学习。

孙中山,他很快也要去走自己的路了,他不可能一辈子就依靠自己的哥哥孙眉,所以孙中山从医学院毕业之后,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但是孙中山一边治病救人的时候,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拯救国家,

因为他在读书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太多的西学,见证到了西方的发达,而自己的祖国大清却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太需要改变了。

所以孙中山就不断的去思考,我如何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更美更强大呢?他想到了第一个方式,就通过改良的方式。

他觉得我要给一个大人物写信,这个大人物是谁呢?他选定一个人叫李鸿章。因为李鸿章当时是清朝的朝廷重臣,掌握了大清的军政外交大权,是直隶总督,是北洋通商大臣,如果找到李鸿章,最有可能改变国家,所以孙中山就开始给李鸿章写信,很认真写,写了8000多字,主要内容有四点。

他跟李鸿章说,要想让大清强大,要做到人人能尽其才,是人才不能浪费,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希望我们大清能够“步武泰西,参行西法”,步武泰西要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法治。如果这样的话,大清20年就可以超过欧洲了,确实见过市面的孙中山的建议还是不错的,还是很有见地的,很有启发的。

但是孙中山就说,李鸿章如果能见到我的话,咱俩好好聊一聊。聊一聊如何治理大清帝国,我们两人联手然后让大清帝国变得更加的辉煌。

现实却给孙中山响亮的一记耳光,为什么呢?李鸿章没有见他,李鸿章为什么没有见孙中山?原因非常简单,也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原因,就是李鸿章太忙了。

大家知道孙中山给李鸿章上书是哪一年吗?1894年。1894年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正忙着中日交涉,正忙着这个甲午战争,李鸿章这边忙着打仗,突然有人说:有人想见你,想告诉你怎么去治理国家,怎么样把大清治理的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李鸿章会去见孙中山吗?他有这个心情吗?他有这个时间吗?我想李鸿章是没有的。这边在打仗,有人想见他,而且事也不太大。

所以生活中我们可能有机会和某一个大人物一起吃过饭,或者一起喝个茶,还加了个微信的,或者留了个什么联系方式,大家一定要记住,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大人物就是你的朋友了,

他可能连你是谁都不知道,你可能也不在他的朋友圈的范围之内,遇见什么事你找他也没什么用,不然有时候真的是自屈其辱,尴尬至极。

这里面我们其实可以反过来再想一想,千万不要小看年轻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所轻视的年轻人在下一秒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有可能变成你高不可攀的存在。我们要记住是,无论我们身处于什么位置,多么高的位置,我们一定要记住莫欺少年穷。

所以大家猜一猜,没有见到李鸿章的孙中山是什么感觉?当然是失望至极。他不光是对李鸿章失望,对大清朝也失望。

上书失败的孙中山,他就觉得,彻底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腐朽以及无能,简直不可救药。那么既然改良的方式行不通,就走革命的方式,后面的事我们都很清楚了。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从此孙中山决心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明确提出了这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这一主张,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纲领,从此走上了革命推翻清政府的道路。

1905年孙中山又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1911年的10月10号,辛亥革命爆发了,当时孙中山在美国,听说之后,马上回国。回国之后迅速被全国的17个省的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一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也就是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中华民国的临时政府。2月12号,宣统帝也就是溥仪就宣布退位了,二百六十七年的清政府就被推翻了,两千多年的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推翻了。可以说孙中山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国家,建立了共和国。

从孙中山个人的人生发展来看,他从一个穷二代成为一个富豪的弟弟,再成为一个官一代,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这是官一代。同学们想一想,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

第一:孙中山的哥哥孙眉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适时而动,学会改变。第二孙中山求学之路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不要盲目的去学别人。

第三,我们不要以结交某个大人物为荣,在他眼里你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媚上。

第四,莫欺少年穷,不要轻视年轻人,因为你真的不知道一个年轻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第五,也是我们今天要学到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学会改变赛道,一条道走不通,就断然决然的去换另外一条赛道,不要留恋过去。

孙中山本来想搞改良去挽救大清,搞不通那咱就搞革命,经过千辛万苦最终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这是多么大的成绩,所以你看赛道一换,整个他的人生的成就就不一样了。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妻子:有才无德祸及后代,女儿被养成悍妇,连外孙也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安石40首诗,王安石资料简介,王安石与儿媳惠儿的结局

    拜读过王安石的诗,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在关心百姓疾苦、主张兴除弊政方面的博大胸襟和进步思想,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政治品格以及为人处世方面都非常得体的一位贤臣,却拥有一位有才无德的正妻,这位正妻性情跋扈,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失理性,造成儿子及女儿都十分悍妒狂妄,最终,竟然让王氏家族从此便没落了下去,再也没有出

  • 灾民饿的啃树皮,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米价,饥荒过后灾民纷纷点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拨开历史的云烟,穿梭回封建王朝。众所周知,历朝历代,都难免会有天灾人祸导致百姓吃不上饭,轻者国力衰弱,重者社会动乱,为此朝廷可是费尽了心思派遣大臣进行赈灾。不同的人对待灾民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可是在北宋王朝,有一个人在明知灾民买不起米的情况下,依旧下令涨价,这究竟是有底气挽回大局还是彻底放弃,随波逐流

  • 天地会创始人陈近南的后人:成正白旗人,幼子是台湾省第一位进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电影《鹿鼎记》里的陈近南师傅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兰台为大家介绍金庸先生小说《鹿鼎记》里韦小宝的师傅,传说中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后人情况。首先说,《鹿鼎记》中陈近南总舵主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就是郑成功麾下出色的谋士,郑成功之子郑经最信任的文官陈永华。郑成功曾称赞陈永华“乃今之卧龙也”,而郑经也把全

  • “狂儒”辜鸿铭犯众怒被赶出北大 疑胡适暗箱操作蔡元培无能为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辛亥革命后的晚清,街道上早就因“剪发易服”运动而失去了男士长辫的踪影,人人都要破除陈规陋习,但却因过分西化而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陋习呢。正如辜鸿铭先生隐晦地表达:”心中无旧习,外在即使有辫子有何妨,但若是内心被另一种陋习所拘束,即使没了辫子也难逃心中的枷锁。“这位怪诞的奇才早已发现,当

  • 岳飞后人从不与这2个姓氏通婚,一个深仇大恨,另一个情深似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岳飞却因为被小人陷害,最终含恨而终。在岳飞死后,岳家留下了两条族规,那就是不得与这两个姓氏的人通婚。一个是因为有深仇大恨,另一个却是情深似海,这是怎么一回事?立志精忠报国这事儿还要从赵匡胤这儿说起,他在建立宋朝后,害怕历史重演。因为他是凭借手握重兵才上位的,所以他对此事很忌讳,于是就杯酒释兵权,

  • 如懿和令妃谁更受乾隆的宠爱?她们是乾隆心头的朱砂痣和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魏佳氏被封为令贵妃。从这份地位不断上升的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令妃是很受乾隆皇帝的喜爱的。魏佳氏容颜秀美,心地善良,乾隆帝之所以封她为令妃,是取“令”字在《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汉语中有美好之意,皇帝听到和看到的都是魏佳氏温柔善良、善解人意的一面,所以她才会得此封号。令妃和乾隆

  • 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让年轻妃子陪葬,只是为了防止戴绿帽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啊,大家会想到。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一路走来也是万分艰苦,毕竟能从放牛娃干到皇帝的人。有人说为了能稳住江山,才恢复殉葬制,但他实施的制度在现在看来实在是过于残忍。史上著名的蓝玉案、胡惟庸案,个个是惨不忍睹,就连在他死后一招人神共愤的殉葬纸,他也搬了出来。朱元璋总

  • 乾隆和傅恒媳妇的野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组清朝宫廷服饰图片)乾隆作为大清最为知名的皇帝,在野史上十分有牌面。例如,乾隆是不是海宁陈家的孩子?亲生母亲真的是熹妃吗?一生最爱是富察皇后还是令妃?野史上的乾隆,从头到尾被质疑,甚至还流传着乾隆挚爱,是小舅子傅恒的妻子叶赫那拉氏,并且俩人生育一子福康安。傅恒的妻子,历史记载是叶赫那拉氏的姑娘。

  • 宋太宗的一次“败家投资”,却让大宋赚足了全世界的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太宗简介,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宋太宗雪中送炭的典故

    而一切的大宋富国梦的开始,皆是由一个男人,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投资”,让大宋走上了商旅兴国之路。这个男人就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也许他的一生在和他哥哥宋太祖相比,稍显逊色,但是纵观宋家王朝,他的的确确让大宋富了起来。宋太宗遍求南洋诸宝,宋朝开始富裕咱们现在都普遍流行网购,还可以进行海外淘

  • 红楼梦:袭人送给宝钗的7个投名状,都是什么?(2)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继续这个话题,袭人向薛宝钗递投名状。 第三个投名状是,让薛宝钗在宝玉房里绣鸳鸯。 王夫人因为袭人苦劝宝玉远离坏人,亲近好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获得了王夫人的首肯。王夫人把宝玉交给了袭人,让袭人保全宝玉。也就是让袭人监视贾宝玉和林黛玉,避免他们有做鬼儿的事儿。王夫人投桃报李,提拔袭人为准姨娘。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