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蔺相如为啥要完璧归赵?既然秦国那么强大,送给他不就完了吗?

蔺相如为啥要完璧归赵?既然秦国那么强大,送给他不就完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39 更新时间:2024/2/2 2:04:26

[var1]

一时间,赵国陷入了两难困境!

有人说,既然秦国那么强大,赵国还不如干脆把氏璧送给秦国算了!

也许秦国得到了和氏璧之后就会心满意足了,对赵国的态度就会好起来!

赵国以区区一块玉璧的代价就换来了国家的安定,这是多么划算的事儿啊?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

众所周知,秦国是个欲望无穷的国家,非吞尽六国不足以显示其威风!

所以,无论赵国献不献和氏璧,秦国都不会,也可能放过赵国!

[var1]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啥赵惠得到秦昭襄王“以城易璧”的消息后那么犹豫徘徊了!

可是,秦国毕竟比赵国强大,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市换一块玉璧,怎么说也是花了血本的!

土地比宝贝更有价值,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如果赵国不答应,那么理亏的就是赵国,秦国就有了攻打赵国的借口!

可是,如果赵国乖乖的把玉璧送给了秦国,秦国却不肯兑换送给赵国的十五座城市呢?

那赵国可就更加危险了!

为什么呢?

首先,秦国会认为赵国好欺负。

其次,秦国会得寸进尺,再度提出新的无理要求。

[var1]

到那时,赵国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答应吧,如同割肉饲虎,赵国土地有限而秦国却欲望无穷!

不答应吧,白白献上和氏璧讨好献媚秦国的委屈求全就会付之东流!

于是乎,赵国举国上下都惶惶然不知所措!

此时,赵王身边的宦官头儿——缪贤,挺身而出赵王推荐了蔺相如

见赵惠文王对蔺相如一无所知,缪贤就用当初因其私藏和氏璧惹恼大王险些逃亡燕国,却被蔺相如以“燕王不是仰慕你,而是畏惧赵王赋于你的权力,你若逃往燕国必无好下场”相劝阻,建议臣向大王肉袒谢罪,最终大王赦免了臣的罪过的例子,劝赵王让蔺相如充当使者。

秦王对和氏璧志在必得,情急之下赵王也没有别的法子,只好同意让蔺相如去秦国献宝!

临行前蔺相如做出了承诺:如果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市,我就把和氏璧交给他。如果赵国得不到十五座城市,我一定让和氏璧回到赵国!

蔺相如赴秦献璧的故事众所周知,这里就不必啰嗦了!最终和氏璧毫发无损的回到了赵国,秦昭襄王也没有杀死胆敢冒犯自己的蔺相如!

[var1]

事实证明,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秦国的确是一个迷信武力和诈力的国家,秦国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真的无所不用其极!

且看,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不久,秦昭襄王就约赵惠文王到渑池“友好会谈”!

期间,秦王一再刁难赵王,一会儿要求赵国割让土地,一会儿更求赵王给秦王演奏音乐,这摆明了是看不起赵王嘛!

要不怎么说蔺相如是个出色的“外交家”呢!

面对强秦的胁迫,人家既不卑也不亢,言谈举止处处占得个理字!驳得那秦王哑口无言,只好放弃了非分之想!

[var1]

睹思今朝,反推过去,虎狠之秦的贪欲昭然若揭!由此看来,即使赵国乖乖的把和氏璧送给了秦国,秦国也还是会欺负赵国的呀!没准儿还会把赵国当软柿子捏,更加变本加厉了呢!大家说说,是不是呀?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在头条看见彼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神人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是什么?为什么让自己万劫不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计,诸葛亮为何临死还要设计杀掉魏延,诸葛亮临死视频

    神人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是什么?‘‘功盖三分国’’的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为什么让自己万劫不复?为何让自己万劫不复永不超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临终一计 诸葛亮号称‘‘卧龙’’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公元181年,

  • 《资治通鉴》-商鞅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资治通鉴商鞅之死,资治通鉴评价商鞅变法,历史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1-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2- 凌轹公族,残伤百姓。3- 刑,黥了太子的师傅。4- 宠秦国之政。最后总结“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我觉得他说的这都不是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活着的价值已经不如他死去的价值大了。秦惠文王,杀其人却未废其法。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认为商鞅的做法是对的。之所以杀他

  • 此人害死了曹操的长子,东汉因他大乱,却能在曹操手下安度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因他大乱,害死曹操儿子却依然被曹操重用,他为何被称毒士?他被后人称为东汉末年最毒谋士,一句话让东汉彻底天下大乱,一生效力过五位主公,曾先助张绣攻败曹操,在助曹操瓦解韩遂马超。最后他依然能在三国乱世中得以善终,他就是三国时期著名谋士贾诩! 结尾 公元211年,马超和韩遂率领10万兵马与潼关抗曹,另

  • 图说春秋时期晋国领土的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前627年先轸自杀的箕之战,打的是吕梁山中的狄人。前594年晋景公兴兵伐赤狄潞氏、留吁、铎辰、甲氏(太行山以东邢台附近)等部落,得太行山西侧的长治盆地(上党高地)及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沿岸,与齐国接攘;随后势力拓展至太原盆地。前541年荀吴“败无终及群狄于太原”,晋国完全控制了太原盆地(公室

  • 《血战疏勒城》观影笔记三:匈奴两万铁骑攻不下小小疏勒城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考察一下双方兵力的对比。史书记载,耿恭作为戍己校卫,领兵数百,且退守疏勒城之前,已因支援车师国而损失300人。即便将文献中的“数百”以900人计,耿恭退守疏勒城时领兵也不会超过600人,所以电影中设定守城汉军只有300人。不过,有一条重要的史料,总是被人们或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即匈奴首次进攻疏

  • “以茶代酒”最早始于三国时代,且故事的主人公乃是史学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由于体质等原因,不同人对酒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人千杯不醉,就有人不胜酒力,甚至完全就不会喝酒。在这种情况下,“以茶代酒”便成为了一种既能避免自己饮酒,又不会太驳劝酒者面子的礼节。追溯历史,如今人们常说的“以茶代酒”其实最早始于三国时期,且提出这一说法的乃是东吴的著名史学家韦曜。东汉建安九年

  • 三家分晋是春秋到战国的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至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争斗,后来赵把范和中行氏灭掉了,只剩下了韩、赵、魏、智四大赢家。赵氏和智氏军事力量旗鼓相当,针锋相对,韩、魏势力最小,智氏族中的大卿智瑶智勇双全,英俊潇洒,但是这个人很是嚣张跋扈,骄傲自大。他先开始向魏国、韩国

  • 匈奴在西域设日逐王和僮仆都尉,汉朝为何没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轮台就是李广利屠灭之国,与龟兹同种,都是吐火罗人,是龟兹的附属国。汉朝在此屯田,龟兹人义愤填膺。而渠犁是塞人国家,原本吐火罗三大势力龟兹、焉耆、楼兰,准备逐步蚕食中间塞人建立的尉犁、渠犁、山国,汉朝势力横空出世,令吐火罗人扩大疆域,将势力范围连成一片的构想成为泡影。屯田校尉赖丹,本是扜弥太子。李广利

  • 为何战国七杰中的燕国毫无存在感,甚至连国名都会写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燕国为什么坐拥60万大军,赵国秦国魏国燕国地图,战国风云之燕国

    司马迁列出了夏商帝王的世系,却无法列出燕国君主的世系。在《燕召公世家》中有过记载,据说在周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于北燕。但在之后的200年以内,却只有零星的记载,无法进行统一的还原历史,司马迁虽然列出了燕君釐侯和顷侯这两个人,但他们却也无详细说明,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总之,在燕国这立国的数百年中

  • 超燃历史绘画短剧受好评,襄樊之战关羽竟是“大义失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最近也有一部短剧,同样把视角聚焦在历史中的小人物上,一经上线就在B站收获了近200万播放,那便是《川流:驿人》。《川流》系列由历史战略游戏《三国志·战略版》出品,一年半前的《川流》由吴宇森担任监制,播放之初便广受好评,《川流》讲述了赤壁之战中两个小兵的故事,传达出“小人物也能创造历史”的观点。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