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忙着争霸之时,秦国却一心只想迁都

齐桓公忙着争霸之时,秦国却一心只想迁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08 更新时间:2024/1/30 8:03:56

一路走来齐桓公是相当之不容易,可身处漩涡中心的秦国,却是剑走偏锋,在齐国四处征战的时候,自己悄悄搬都。

[var1]

可最终却是成功在齐桓公以为自己承载大业的时候,揭竿而起称霸中原统一六国。

秦国为何要迁都?这与其最后成就大业又有什么关系?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685年,杀害齐襄公的公孙无知霸占军位,可毕竟江山是不法而来,看其不惯的大臣又联手屠杀了公孙无知。

因为齐襄公没有亲生儿子,一时之间偌大一个齐国竟然群龙无首,出现国君之位空缺的情况,是齐恒公顶上了这个位置。

[var1]

他是老国君的异母兄弟,掌握大权之后,身边只是需要一个尽力辅佐自己之人,齐桓公钟意之人是自己的老师鲍叔牙

“大王要想治理好齐国,我辅佐你倒也可以,可大王若是想称霸天下,此事就必须依靠管仲”。

“老师,你是不是忘了?我回来继承大统的时候,管仲可是存心想要夺取我的性命,要不是箭头射偏击中我的衣带,我这条命根本就保不住,别说重用他,我只恨不得将他抽筋剥皮”。

看着怒气冲冲的齐桓公,鲍叔牙没有着急,而是仔细为之分析。

[var1]

“彼时你们只是各为其主罢了,如今这个国家只有您是正统,管仲就是能够帮助你治国图霸之人”。

鲍叔牙的坚持让齐桓公暂时放弃了心中的私怨,听从安排亲自出门相迎,请管仲坐自己的马车。

一看齐桓公这般的厚礼相待,管仲深觉不安,进城之后忙不迭的去向齐桓公请了罪。

既是如此,过往恩怨情仇就一笔勾销,齐桓公当夜就任命管仲为相,就着治国策略谈了三天三夜。

有了管仲的进行辅佐,齐国迅速富强,凭借经济、军事和外交的三管齐下,迅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var1]

可原本与之有着一战实力的秦国,坐以待毙不闻不问就算了,甚至还在暗中做起了与攻城风马牛不相及的迁都。

这又是为何?

只能说,秦国这步棋走的真可谓是苦心孤诣!

我们都知道,不具备自然环境等诸项条件的地方是很难成为城市的,可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有区别,秦国选择雍城,并在此地得以安居实行长足的发展,也从来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与雍城得天独厚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关。

张衡在《西京赋》中就有言“秦据雍而强,周即豫而弱”,享赋河流纵横交错、沃野千里的雍城非常始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进可攻退可守,进退维顺的优势。

[var1]

有着这样的条件,秦国很难不对之心动,并且秦国一共六次迁都,追溯所有路线不难发现,他所为的从始至终都是在由东向西,向中原文明靠拢。

因为秦人最早是居住在济淮河流域,后来归附商汤,因为讨伐夏朝有功,商朝就允许其与之一同西迁至殷,因为这样,中衍的后代子孙也多为权贵,在日后成为了一方诸侯。

守四关而控天下

只可惜,周王灭掉了商。

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秦人被贬居西陲,经历从文明之地到蛮荒之差的秦人便在心中立下了回到中原文明地区的决定,而这也正是其六次迁都的原因之一。

在雍城之前,秦国的首都是在平阳。

[var1]

平阳地属渭水北岸,亦是一个定都的好地方,可其地势相对低矮,不利于农业发展。

想要实现空中楼阁的设想自然是少不了优越自然环境的加持,可是环境重要,满足农业发展的条件比之更甚。

因此相较于平阳,雍城乃是更好的选择。

除却这些,秦国选择迁都自然也有政治上的考量。献公时期的秦国政局动荡、国力贫弱,他厉行改革想要摆脱困境,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问题,所以迁都也有政治上的原因。

就说雍城虽然在公元前383年成为都城,并且一度以历任国君19位成为秦都时间最长的一座都城,可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还是迁往至了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小的栎阳,为新兴势力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var1]

如果说齐桓公是把争霸的心思写在了脸上,那么秦国则是将拓展疆域的所图融进了每一次的迁都。

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最高权利的向往,无论是秦襄公与戎狄争夺土地,还是秦穆公独霸西戎,一直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于内”都可以看出秦人的意图,他每一次的东进,其实都是在为取得胜利铺下基石。

举个简单的例子,自从秦国定都雍城,实力已经有所增强,齐桓公是大胜,秦国也没差到哪去,在与中原各国的争霸战中屡屡都是获胜的一方。

[var1]

不仅这样,因为早先更大的实力都是依附于商朝,秦国的政治制度都是不完善的,可在不断地迁移实战之后总,秦国不仅制度愈发完善,也摇身变成一个奴隶制重分发展的诸侯国。

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军事都可以被列入先进国的队伍。

就说秦国与魏国的交锋,因为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国力有所增强的秦国屡屡打败魏国,重挫到其再无力气与秦国抗衡,只能将国度迁移至现今的河南省开封市,减轻了秦国在河西地区的压力。

定都栎阳之后,秦国火速收获商鞅这一大将,变法之后的秦国不仅政治体制更加完备,综合国力也已经远高于其他六国。

[var1]

在秦穆公时期,在与中原六国的争霸战争中偶尔还有打败仗,导致国家一度进入积贫积弱的情况,又因其余六国都在崤山以东,秦国大部分时间都是被排斥在外的,但是有了实力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而这其中的功劳多半都是因为行之有效的都城迁移。

秦国六次迁都的影响

东进迁都的脚步一直在开拓,秦人对军队改革的步伐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

因为秦人多半都是习武的。

[var1]

早年居住在西犬丘的时候,附近时常有戎狄出没,为了生存,秦人不得不进行战争,因此其刚毅勇敢的品格在这一时期就被磨砺了出来。

每一次迁都都是生存条件的一次进步,定都关中地区之后,聪明的秦人也会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经济,军事斗争有了保障,将士们则更有战斗的勇气,军事地位也就愈发的牢固。

除了这些,每一次的迁都之后,秦国的国土面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扩张,而这正是其不断折腾的主要原因。

就说定都雍城,它就在秦国与戎狄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var1]

秦穆公与晋国作战,拿下了河西,但雍城距离河西太原,晋国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挑衅,秦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以雍城为根据地,越过泾水,迁都泾阳,方便国君直接指挥战争。

不断的迁移让秦人在与晋国的斗争中从弱势转为强势,也从一开始的防守转为进攻,顺利实现献公所提的“复穆公之故地”的夙愿。

秦人的迁都从来不是漫无目的的是,而是基于环境、政治、军事、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考量,虽然其颇有“显山不露水”的意味,但最终还是用一步步的努力称霸中原!

而其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秦国对于都城的每一次选择,其实都是满足古代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

[var1]

总结而言,前期将从陇西迁徙而来的秦国正处游牧部落向农耕文明转化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他们最需要的是保存实力发展区域内经济,因此选址就更加偏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

等到国力逐渐强大,统一渭河流域之后,关中地区再无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和游牧部落,因此秦国便退掉唯唯诺诺,开始向外扩张,基于这样的情况,都城的选址就更加考虑政治因素。

[var1]

等到尘埃落定,变法之后成为战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强大国家,秦国便最终将都城定在了咸阳。

秦国能一统天下凭借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所有人的劲都用在了适宜的地方,这是最为珍贵的,这才有了从鄙视链最末端到“各诸侯国毕贺”的秦王朝!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樊城战役于禁投靠关羽,难道是因为怕死?得知真正原因后令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文|烨鑫聊史在公元219年的时候,曹操当时因为当时在汉中的战役不利,带兵到了斜谷,并且还让自己的大将夏侯渊镇守汉中。可是在曹操才离开汉中快一年的时候,却收到了自己的大将夏侯渊被斩杀,还有汉中失守的消息。在曹操正在为此事心痛的时候,驻扎在襄樊的曹仁又一次派来使者向曹操求援。在荆州镇守的关羽听说了大哥刘

  • 秦始皇继位前及继位初期,秦国政治势力形成与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继位时秦国地图,秦始皇是秦国的几代帝王,秦始皇多活10年刘邦能灭秦国吗

    [var1]始皇的爸爸——子楚的上位史子楚,本身也是个命途多舛的人。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立次子安国君(始皇的爷爷)为太子,也就是子楚的爸爸。彼时,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而子楚的母亲夏姬,并不是安国君最喜爱的,子楚在秦国的地位可窥见一斑。随后,子楚作为秦国的质

  • 汉代赵飞燕姐妹的复原图流出,网友:掌中起舞,绝色无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汉赵飞燕,赵飞燕美图100张,一代皇后赵飞燕

    汉成帝即位十多年了,自己也没有子嗣,于是他就到阳阿公主府上游玩,于是阳阿公主便把养在府中的良家女子都叫了出来,希望她们能够取悦汉成帝,没想到汉成帝当堂就被她的舞姿所倾倒,于是便带她回宫。赵飞燕很聪明,她知道汉成帝很喜欢自己,所以她想进一步加深在汉成帝心中的印象,于是一连三次,汉成帝召她侍奉的时候她都

  • 孔子弟子燕伋的三次分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封建社会,一些开明皇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著名知识分子给予了比较高的地位。查《二十四史》,有四位皇帝对燕伋等孔子的学生,先后四次授予公爵、侯爵、伯爵。[var1]燕伋拜孔子为师画图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8年),唐玄宗下诏书,“赠诸弟子爵公侯:子渊兖公,子骞费侯,……子路卫侯……子贡黎侯……

  • 刘禅娶了张飞两个女儿,为何不娶关羽的女儿?刘备留了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禅连娶张飞2个女儿为皇后,张飞被刘禅克制吗,张飞与刘禅关系

    如果按照正常操作,应该是他们家都有一个女儿嫁给刘禅,这样才能保持公平。可是结果并不是这样的,老张家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后主,而老关家独女却没有,这样做难道不会让关羽生气吗?毕竟都是帮着自己打天下的好哥们,应该都兼顾到才对的。可为何刘禅只是独爱老张家的女儿,却不喜老关家的闺女呢,难道还是有其他的原因?仔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少有人知道长平之战后,廉、蔺二人是何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负荆请罪后廉颇被流放,蔺相如负荆请罪,大秦帝国廉颇负荆请罪

    《将相和》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晓,此故事讲述了廉颇“负荆请罪”,是许多小朋友“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启蒙故事,流传千年至今依然不朽。[var1]可惜的是,世人皆知“负荆请罪”的积极典故,却很少有人关注长平之战后故事主人公廉颇、蔺相如的下场的如何。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廉颇、蔺相如——将相

  • 历史上最难评价的一个人,功劳远远超过汉武帝,死后却没有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谥号最不准确的应当是在清朝,比如慈禧太后的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意思很明显,慈禧太后是一个恭敬孝顺,并且端庄得体,识大体的女人,至于是否是这样,大家心里都有数。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千古一帝,堪称是历史上最难评价的一个人,功劳远远超过汉武帝,死后却没有谥

  • 历史新论:匈奴、蒙古、女真、汉人、藏人都是华夏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点,根据人种迁移规律。汉族形成于汉朝,而在汉朝之前有华夷之分,华夷之分其实是两个集团的划分,游牧集团和农耕集团。农耕集团居住稳定各诸侯国都受到中原王朝的节制管辖,而当时的游牧集团则更加分散、分化以大大小小的无数部落形式存在,逐水草而居。——但有一个特点很明显,占据中原一代农耕集团居住的地方气候更

  • 嫉贤妒能是毒药,魏国为啥就留不住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国家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战国时代的魏国,丢掉过一大批优秀人才,吴起、商鞅、孙膑、范雎……战国早期,魏国是当仁不让的强国,吊打周边国家不在话下,灭中山、破强秦、占河西、强迫周天子分封三晋为诸侯、送立秦献公、帮助田氏代齐……远超春秋五霸。魏国之所以如此雄霸,关键在于魏国拥有一流的人才。

  • 曹操欲刺杀一人,曹丕劝阻,曹操:此人太聪明,你根本玩不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既然曹操如此狠毒,世上还有需要打暗杀的人?还真的有,而且就在曹操的地盘上。其实纵观曹操为人,不难发现,需要他暗杀的人,要么就是有恩与自己,但又没有污点的下属,要么就是敌方豪杰。今天咱们说的这个就是下属,而且还是个孩子。事情要从曹冲说起。曹冲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其聪明程度令人发指,在中西方隔绝的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