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根据人种迁移规律。汉族形成于汉朝,而在汉朝之前有华夷之分,华夷之分其实是两个集团的划分,游牧集团和农耕集团。农耕集团居住稳定各诸侯国都受到中原王朝的节制管辖,而当时的游牧集团则更加分散、分化以大大小小的无数部落形式存在,逐水草而居。——但有一个特点很明显,占据中原一代农耕集团居住的地方气候更加适宜生存,四季分明雨水较为丰沛。而游牧集团则居住在北方的苦寒之地,风沙、寒冷相对而言更加不适合生存,这样的地方难道能诞生出人种?根据考古学家的成果这一地区没有猿人生活,可见这些人是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的。那么他们不可能是从更寒冷的西伯利亚过来的那地方也不产人,不可能是西方迁移过来的因为中亚以及再西的地方人种是白种人,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这些黄皮肤的游牧民族是中原迁徙到更北的地方生活的。
第二点,华夏先民具有足够的动机迁移到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乃至青藏高原。上文中已经论述了匈奴、蒙古、汉人、藏人、女真这些人虽然发展出迥异的文化,但却都是黄种人相貌几无区别,要进化出这种黄皮肤的人种特征只有东亚中原一代具有这样的地理条件和经纬度正好适合,这些民族相貌如此一致只能说明他们属于同一群体在同一地域共同生存了较长时间,那么这个地方毋庸置疑只能是中原。这些人为什么要脱离中原农耕集团向更北、更西的地方迁移呢?这其实很好理解,人口的繁衍需要更多土地,战争以及不愿承受中原王朝统治者的苛税奴役,叛逃的奴隶,流亡的犯人等等。
第三点,从历史记载来看。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匈奴是夏后氏之苗裔,而先秦时代的鬼方,狄,戎,混夷这些称呼其实都是指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一群人。而对于鲜卑的记载就更明确,中原王朝流放的犯人形成的游牧部落。中国北方形成“匈奴”这一较大的游牧集团是在秦汉时期,在此之前呢?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农耕集团战乱不休持续了七八百年,在这样的战乱中会不会有奴隶逃亡,有战败的贵族,不堪战乱的流民向更偏远的地区迁移呢?这是毫无疑问的,箕子朝鲜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认为从夏朝至秦朝的两千年里陆陆续续迁移到北方草原以及青藏高原的黄种人不计其数,并且由于长期的分化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有很多中原王朝的失意分子流散到北方但文化已经形成因此能够被直接区分。
本文最后得出结论,匈奴以及匈奴的后裔蒙古人,女真以及女真的后裔满人,青藏高原的藏人以及汉人其实都是华夏后裔在四千多年前拥有同一祖先。只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分化了,但最终融合成中华民族也是大势所趋。农耕集团和游牧集团在古代发生战争是生产材料的不同决定的,只有整合在一起进行贸易交换才能实现和平。清朝已经出现了这种融合的趋势,在今天各民族的特征逐步弱化共同特征逐步增加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其实是历史必然规律,只是今天的民族识别阻碍了这一自然进化。假如建国后没有民族识别,比如满人苗人等等绝大多数民族都只说着汉语用着汉字谁能区分谁是什么族?这样不是很好吗,大家都说同样的语言用同样的文字内部没有民族的偏见这样的国家才是最具有凝聚力最强大的。不知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