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定程度上,孔子是因违背历史潮流,而得不到春秋各诸侯国重用!

一定程度上,孔子是因违背历史潮流,而得不到春秋各诸侯国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08 更新时间:2024/2/4 12:41:51

(1)而面对外族袭扰的局面,周懿王领导的周王朝,竟然是无动于衷,不思进取,仅是被迫将都城迁犬丘。最终,许多诸侯国都对周王朝的做法,颇有微词,并认为周王朝已经大不如从前,纷纷发展自己的实力。

(2)自此,周王朝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恶劣环境,还要面对日趋危险的内部矛盾。显然,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内外交困”。

[var1]

二、周王朝对外的示弱,让彼时的诸侯国,都发现了周王朝迅速衰败的迹象。最终,各诸侯国已然不再像之前那样,去尊重周王朝了。也就是说,周王朝对各分封的诸侯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在迅速地减弱,早就是没有威信了。

(1)至周厉王前后,因为更先进农具的普及,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各诸侯国内的土地私有化趋势日趋严重。如此一来,各诸侯国的经济实力愈发强大。再加上,厉王时期,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连连战乱不说,还企图封住国人之口,不让谈论国家政事。最终,在百姓苦不堪言,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忍无可忍,发动了暴动。

(2)很显然,国人暴动,对周王室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不仅是颜面无存,更重要的是,王权面临巨大的衰落和挑战。最终,周王室所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待到周宣王时期,周王室所控制的土地,已经不足千亩。井田制岌岌可危,王室所控制的土地面积,已然比不上很多大的诸侯国了。

(3)换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你周王室已经没有啥经济实力了,也就无法压制住,实力愈发强大的诸侯国了。其结局显而易见,各诸侯国,特别是大的诸侯国,已然不再听周王室的号令了。

(4)在周王室已成摆设的前提下,周礼也就无法正常运转,各诸侯国僭越周礼的举动也就愈发增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礼乐崩坏”。

三、公元前771年,犬戎和申侯联手杀死了周幽王,这可以说是杀死和斩断了,周王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也正式意味着,周王室真正的名存实亡了。

(1)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的开始则基本意味着,各诸侯大国将取代周王室,成为历史主角了。

(2)而这一过程,被其中的一个诸侯国--鲁国,称呼为春秋时期。而鲁国的孔子,也正是处于这一时期,算是基本见证了,周王室的全部衰败过程。

四、话说孔子其人,乃是周王朝,一个没落贵族的后代,其从小接受的教育,显然就是周礼之文化。故而,孔子很是崇拜周礼的制定者--周公旦,并认为其是圣人,以其为偶像,并努力学习之。

(1)也就是说,孔子从小就是在周礼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是周礼的坚定支持者。而当孔子基本见证了周王朝的衰败,见证了周礼之“礼崩乐坏”,显然是接受不了的。

(2)于是乎,他肯定想要维护周礼,四处奔走疾呼,经过了一番努力之后,虽是弄出了一些涟漪,却始终都是徒劳,最终,发出那句著名的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var1]

五、话说,孔子那么维护周礼,可谓是毕其一生,可为什么却总是徒劳呢?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彼时的孔子,大肆崇拜、崇尚、维护和宣扬周礼,是在违背历史潮流,所以很难成功。那么,春秋时期的孔子,违背了那些历史潮流呢,我们不妨来简单梳理一番。

(1)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之前强大的控制上万亩土地的周王朝,所控制的土地已经严重缩减,甚至连千亩都不到,实力和影响力可谓严重下降。已然无法号令,各诸侯国了,对各诸侯国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a.各诸侯国,特别是那些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的,大的和较大的诸侯国,其实力早就和周王朝不相上下,或是超过了周王朝,甚至是远超周王朝。按照实力决定一切来说话,那些强大的诸侯国,就不可能再听,周王朝的调遣和安排了。显然,春秋时周王朝,早就名存实亡了,成为了各强大诸侯国,争霸的附庸工具。

b.显然,在周王朝已然严重衰败,失去对各分封诸侯国的控制权的历史大环境、大潮流下。不管孔子如何地去宣扬和维护周礼,都是徒劳的,都是不会真正被各诸侯国所认同和真正支持的。这是为何呢?只因,在各诸侯国看来,正所谓“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周王朝早就腐朽不堪,早就该被能者取代了。

c.在这种不可逆的历史大潮流下,孔子却大肆宣扬和维护,曾经的周王朝的正统的礼制象征--周礼,你这不是在打各诸侯国的脸吗?不是明摆着,说各诸侯国是乱臣贼子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不待见孔子,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2)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因为周王朝早就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都在忙于争霸或吞并其他小的诸侯国,亦或是忙于反吞并。所以彼时的各诸侯国,都在想方设法进行变法和改革,以增强自身国家的实力。

a.在这历史潮流下,显然法家思想,甚至是墨家思想,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强化国家或使得国家强大起来。一时间,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b.显然,在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的前提下,孔子大力宣扬和维护的周礼之儒家思想,也是并不符合历史潮流!

c.很明显,孔子所宣扬的周礼,是周王朝取得绝对的政权后,社会出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才施行的。孔子借鉴周礼,而形成的儒家之的“仁、义、礼”思想体系,显然是更适合在国家取得政权后,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社会环境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推行。

d.说得再直白一点,儒家思想适合在相对的盛世施行,并不适用乱世!而乱世,强有力的法家等思想,显然更实用。

六、虽然,春秋时代的圣人孔子,因为大力崇尚和维护周礼,选择了逆流而上,违反了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最终是碰了一鼻子灰,一生也是颠沛流离。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是有过人和伟大之处的。

(1)客观来说,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儒学之“仁、义、礼”之道德思想体系,对于治理和平时期、盛世国家而言,是有大作用的,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学说和政治学说。

(2)孔子之后,“仁、义、礼”等思想,经过后续的大儒,以及儒家子弟们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终,儒学在西汉及后续封建王朝,成为了官学,成为了主流社会思潮,就是最好的证明。

(3)当然了,儒学自西汉以后,虽成为了官学,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潮,但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和坎坷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说。但是这些曲折和坎坷,并不能真正地影响和阻碍,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和儒学之伟大。

(4)但是,有一点,我们也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即孔子、儒家、儒学,总体上固然很伟大,但是他们有时也会,违反历史发展规律和潮流。

a.比如春秋时期,法家思想盛行,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命都没了,都活不下去了,国家还谈何“仁、义、礼”呢?

b.显然春秋之乱世时期,法家等能快速增强国家实力的思潮,更符合历史潮流。而孔子却大肆宣扬周礼,弘扬儒家“仁、义、礼”等思想,相对来说,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复榘夫人给张宗昌让座,却因一句话,张宗昌几天后被韩派人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镇压逐渐觉醒的国人,清朝竟然默许了各地军阀的存在!当清朝覆灭后,这些各个省份的军阀便开始争权夺势,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混战的局面。[var1]当时统领山东的老军阀名叫张宗昌,他的名声比较臭,常常将山东省的各个报社、新闻出版社的人叫到府上训话。不准他们批判社会,写一些不利于自己统治的话,也不准人民群

  • 他堪称“最敬业”盗墓贼,在古墓上建房子,20年搬空范增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范增墓挖掘全过程,史上最牛的盗墓人,中国最牛盗墓祖师爷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过南派三叔所撰写的《盗墓笔记》一书,而且在近年来还拍摄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影视剧等等,这让盗墓这个行业重新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盗墓之中很多的讲究和说法,不过这种行为并不提倡,因为这是违法犯罪,违背道德的一种行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们都极力抵制这种现象的发生。

  • 天将建诸、君其礼焉——流亡在外十九年,终成大业的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文公传奇国语20集,晋文公悲惨下场,晋文公乞食得土

    重耳渡河返回晋国之后,在新绛的晋怀公才得到了消息;大惊失色之下,晋怀公急忙命亲信、晋国大夫吕省(吕甥)、郤芮等人率领军队前去阻挡、抵抗伯父重耳一行。但吕省的军队还在半途中时,晋国靠近晋、秦边境区域的令狐(山西临猗)、桑泉(临猗临晋镇)、臼衰(山西运城解州)等地守军和邑内国人们就纷纷放弃对国君的支持,

  • 三国历史因《三国演义》变得扑朔迷离,那就跟随吕思勉还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如果不太过较真儿,那么完全可以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之中,感受着三国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但如果我们把它们当成历史的真实,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想了解真实的历史,那就必然走进历史学家的著作,看他们经过考据、经过学术分析之后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这才是用历史的态度去审视过去的人物,才是一种把历史与文学彻底区的

  • 论荀彧之死:他到底是曹操的鹰犬,还是大汉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荀彧有一个重要的争论,就是他是不是忠于汉朝,因为他最后反对曹操走向称帝的举动被逼死了,许多人就会想,他是为了扶持汉朝才扶持曹操,还是单纯就是曹操的党羽反对称帝也只是为了曹操的长远利益。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南征孙权,他让荀彧到谯县(今安徽省毫州市)劳军,荀彧随军来到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 当时楚国的能力比秦国还强劲,为什么最终未能统一六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在一匡天下的过程中,楚国一直都是一块很难啃的骨头。当时,秦始皇近乎派出了全国的军队,才彻底的荡平楚国,这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是极其罕见的。但是,我们回顾楚国这八百年的国祚时,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楚国是最早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诸侯国,尤其是在疆域上,楚国在战国时期兼并越国后,国力更是达到了顶峰。

  • 在整个三国,郭嘉敢说第一,没有人敢说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不是开玩笑,如果你们去了解郭嘉郭奉教的事迹,你就会发现,太厉害了。郭嘉死的那一年,诸葛亮出山,很多史学家都说过这句话:“如果老天爷想帮曹操,郭嘉只需要再多活十年,天下归曹,”那不是开玩笑的。郭嘉郭奉孝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曹操有无数个文臣武将,但是郭嘉郭奉孝排第一。赤壁大战,曹公大败,曹公就说了一句

  • 为啥说商鞅和汉武帝对于民生来说分数直接可以扣到负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鞅和汉武帝身上体现出哪些精神,孙膑评价商鞅,商鞅五马分尸

    大家都听秦始皇一扫七国吧!有人说:“秦始皇的功绩是千秋万代的!”因为没有秦始皇,中华彼时四分五裂,山河破碎。而且秦始皇一生都在为统一中华而奋斗。而秦始皇依偎的秦国当时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些离不开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确实是成功了,我不否认他的功绩。但是,成功地原因之一就是剥夺了我们的灵魂------自由大家

  • 汉朝皇后刚被废除,就被奸臣骗财骗色,王莽借着此事登上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莽为什么葬在衡阳,王莽为啥不收赵飞燕,王莽赶刘秀上下集

    编辑丨古书奇谭前言西汉朝堂里淳于长是个著名的贪官,他不仅骗财骗色,还将手伸到了皇帝的老婆身上。大部分人对此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他的表弟王莽将这件事检举告发,最终淳于长被判处死罪,而王莽则因此走上了人生巅峰。那么,王莽究竟是为了伸张正义而大义灭亲?还是为了扫清成功路上的拦路石呢?王莽与淳于长的恩恩怨怨

  • 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成为圣人的根本原因,千古圣人孔子纪录片,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

    [var1]孔子活着的时候就有人称他为圣人。一位官员问孔子的弟子 子贡:孔子是圣人吧,为什么他知道的这么多啊。子贡马上说,那当然了,老天爷就像让我们老师当圣人:“固天纵之将圣,有多能也”出自《论语·子罕》。但孔子生前一直谦虚地声称自己不是圣人。[var1]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发起了一场“造圣”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