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皇后刚被废除,就被奸臣骗财骗色,王莽借着此事登上了皇位

汉朝皇后刚被废除,就被奸臣骗财骗色,王莽借着此事登上了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81 更新时间:2024/2/4 12:41:47

编辑丨古书奇谭

前言

西汉朝堂里淳于长是个著名的贪官,他不仅骗财骗色,还将手伸到了皇帝的老婆身上。

大部分人对此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他的表弟王莽将这件事检举告发,最终淳于长被判处死罪,而王莽则因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那么,王莽究竟是为了伸张正义而大义灭亲?还是为了扫清成功路上的拦路石呢?

王莽与淳于长的恩恩怨怨

西汉末年特别盛产“外戚政治”,意思就是老皇帝驾崩后,新帝因为还太年轻掌握不了权利,所以只能任由老太后带着娘家人在朝廷上翻云覆雨。

当时汉成帝登基后,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就成为了太后,而王家也成为了那时最大的外戚权贵。

王家有两个后起之秀,一个是我们所熟知的王莽,另一个显赫人物叫做淳于长。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是皇太后王政君的亲侄子,但由于父亲和兄长早逝,还没长大的王莽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

虽然有王家其他人的帮助,但王莽总是想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让家人过的更好一些。

所以王莽的性格相较于其他世家纨绔子弟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和另一个表兄淳于长相比。

淳于长的父族虽不是王家人,但他的母亲却是王政君的姐姐,而且其舅舅王凤更是权倾朝野的大臣,还有好几个舅舅也都被封了侯,家庭背景可谓是十分深厚。

王莽因为父亲早逝加上性格内敛以及自己年龄比淳于长小的原因,得到王家的支持要晚一些,崛起的过程也充满了波折。

而淳于长就不一样了,能说会道还很会察言观色,不仅在王家受尽了宠爱,还在皇太后那里刷足了存在感,年仅20岁便讨得一个很有油水的官差,出尽了风头。

王政君

王莽渐渐长大一点后虽然也得到了王政君的照顾,但终究是在官场上起步太晚了,始终比不得自己那个便宜表兄。

在大司马王凤病重的时候,两兄弟鞍前马后前来照顾,王莽看着王家的两个后辈也是很欣慰。

尤其是王莽经常服侍在他身边,还为王凤冒着生命危险试药,虽然他们两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前来侍奉,但不得不说伺候的十分到位。

王凤临终前没有厚此薄彼,他特意去了宫里一趟,向王政君以及汉成帝推荐了自己的外甥和侄子。

不得不说淳于长的运气还是比较好,他深受汉成帝的喜爱,被提拔为卫尉,地位很高。

而王莽却因为还没正式进入仕途的原因,只能接替淳于长之前黄门郎的位置。

此时两人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了,王莽自然是不希望自己一直比不上淳于长的,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追上表兄的步伐。

小编科普:

卫尉这个官在汉朝时期,是九卿之一,职责是统领卫兵守卫宫门,而且还是大将军大司马的副手。

而且因为淳于长不姓王,还得到了许多反对外戚专政人士的支持。

这下,王莽更加郁闷了,自己没表兄长得好看,官位也没他大,最重要的是人缘还没他好。

那么,王莽究竟还有什么能和他比肩的呢?

影视剧中王莽

淳于长骗财骗色骗皇后

王莽还真有一点要强于他这个表哥的,那就是道德品质。

淳于长因为母亲的溺爱加上王家人的宠爱,也渐渐把他惯出了一些坏毛病,不仅爱财还特别好色,尤其是在他升官之后,更加控制不住自己。

他不想着如何为国家做贡献,整天想往那钱眼里钻,净想着如何贪污受贿,只知道凭借自己的裙带关系在官场上呼风唤雨。

有的地方官员想要升迁,就需要有人在皇上那美言几句,而淳于长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常在汉成帝身边,所以有许多人都找他帮忙。

淳于长也不拒绝,反而大手一挥表示这些钱不够,得加钱,那些官员们也就开始打死贿赂淳于长,因此他那日子过的也是越来越富。

但他并不满足啊,之后他那双邪恶的手还伸到了许皇后身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许皇后影视剧形象

原来许皇后和汉成帝的婚姻是先皇做的主,两人之间没有感情基础,只不过是一桩政治婚姻。

而汉成帝本来就贪玩好色,更别指望他能好好过日子了,之后许皇后还因为生下的孩子总是夭折被他厌弃。

汉成帝认为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对她也爱答不理起来,最后因为许皇后娘家人行巫蛊之事,许皇后也被废掉了皇后之位,在深宫中幽怨的度过此生。

而汉成帝可不管这么多年的夫妻感情,早就找了几个漂亮女子享受玩乐了,之后还将赵飞燕赵合德两人接近了宫。

淳于长将目光放在了新受宠的赵飞燕身上,帮助她成功拿到了皇后的身份,淳于长也因此加官封爵。

赵飞燕

而他还想玩点更大的,那就是汉成帝废掉的许皇后,于是他找到许皇后,告诉自己可以帮助她重回后位。

本来许皇后是不信的,但得知赵飞燕能成为皇后全是淳于长德功劳时,心里也起了波澜。

于是两人的交易就此达成了,许皇后将自己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部给了他,可淳于长嘴上答应的好好的,却是一点正事都没做,还经常时不时写信骚扰许皇后。

许皇后为了自己能重新回到皇上身边,看着那充满羞辱言辞轻佻的信件,和时不时放在她身上的“咸猪手”,也只能一口气忍了下去。

而她就这样被蒙骗在鼓里,每次询问淳于长,他总是说需要再等等,这个傻女人就这样一直等了下去。

可惜最后她没有等来汉称帝的回心转意,反而等到了一杯毒酒,含恨而终了……

王莽举报表兄,表兄被五马分尸

王莽其实早就知道这个表哥干的龌龊勾当了,也在暗中默默收集着证据,希望给淳于长致命一击。

有人可能会疑惑,好歹是兄弟俩,至于这么不留情面吗?

要知道淳于长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王家,处处都压着王莽一头,而王莽本身就有着鸿鹄之志,怎么甘心成为别人的衬托呢?

而且大司马的那个位置王莽可是十分想要,但无论是汉成帝还是时任大司马王根,都是十分看好淳于长的。

王莽能甘心吗?当然不能,平时这个表兄就知道阿谀奉承,根本没干过什么正事,凭啥就能当这么大的官?

于是在王根病倒后,他的小心思再也藏不住了,决定以大义灭亲的名头,来扫清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王莽找到虚弱的王根,像侍奉王凤一样尽心尽力的伺候着他,王根看着懂事的侄子,心里很欣慰。

这时王莽抓住机会随口说出了淳于长和许皇后私通的事情,看似无意间说出的话却是给大司马王根下了一大跳。

要知道许皇后是被废了但不是被休了,名义上他还是汉成帝的老婆,那淳于长却如此大胆搞起了皇上的女人,这不是等着被杀头嘛!

在王根的再三逼问下,王莽“勉为其难”的说出了所有的事情,其中还有淳于长贪污受贿的事情,每一项罪都不可饶恕。

当然这其中肯定有王莽添油加醋了,毕竟这是一个能扳倒竞争对手的机会,他怎么能不抓住呢?

之后他更是将淳于长与许皇后私通的信件拿了出来,看的王根差点一口气憋了过去,信上的内容可以说是不忍直视,许皇后这平时得遭受着的折磨简直不敢想象。

王根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连忙拖着虚弱的病体,来到皇宫找到王太后和汉成帝汇报了此事。

太后大怒,将自己那便宜外甥叫到了宫里进行对证,淳于长还以为又有什么好事情,殊不知前方等待他的却是死路一条。

他来到宫中才发现事情的走向好像不是他能控制住的了,直到那些信件打在他的脸上,淳于长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无论他怎么辩解都以于事无补,毕竟给皇上戴“绿帽”可不是一件小事。

最终,许皇后因为此事被汉成帝赐药自尽,结束了自己从荣到辱的人生,而淳于长也被关押在牢里,死在了狱中。

小编认为:

这件事的结果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王莽,他能检举揭发此事,从这里就能看出并不是为了伸张正义大义灭亲。

因为如果王莽真的是为了正义,就应该发现这龌龊事的第一时间就去禀报皇上,而不是伺机而动。

所以他之不是为了清除障碍,成为拥有滔天权力的大司马而已。

那么之后他拥有梦寐以求的官职了吗?

王莽走上人生巅峰

将淳于长踢掉后,王莽就开始了自己开挂般的人生,他不仅因为揭发表格淳于长的罪,被别人称赞大义灭亲,获得了好名声,还因此取代王根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

从那以后,王莽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了,因为他时刻谨记着淳于长是怎么死的,他可不能让人抓了把柄。

但还没到一年的时间,汉成帝就去世了,汉哀帝登基后十分看不惯王家掌权的事情,于是疯狂打压老王家,其中就包括王莽。

王莽这大司马一职还没当够呢,就被汉哀帝给撤掉了,还被感到封地新都,并受到朝廷严密的监视。

也正是在这期间,王莽又一次大义灭亲了,这回灭的是自己的亲儿子。

原来其次子王获将家奴给杀了,为了不被朝廷抓住把柄,王莽让其自杀,不要连累王氏一族,最终王获也含恨而终了。

一眨眼六年时间就过去了,汉哀帝驾崩后汉平帝即位,汉平帝又恢复了王氏一族的权利,王莽也终于等到了东山再起的一天。

汉平帝因为年幼也不过是个傀儡皇帝,大权全部掌握在了王莽等人手里,王莽还吸取教训,不让汉平帝母亲卫姬进京。

有了权利的王莽心中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甚至有了篡汉的想法。

他当然知道这种想法大逆不道,但是野心却经常在他的心里作祟,于是他还付出了行动,鼓动大臣们向汉平帝上奏,让皇上给王莽加官进爵。

除此外,王莽更加用心包装自己,不仅上述提议给文武百官们涨俸禄,还给宗室和名人安排官职,笼络了不少人心。

王政君此时还活着,她虽然老了,但也察觉到王莽的野心,于是多方面敲打他,王莽早已经不把姑姑放在眼里了,只是告诉她多加休息就转身离开了。

之后王莽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平帝,王莽也因此成为了国丈。

公元6年,汉平帝暴毙而亡,年仅十四岁,而最终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终结了西汉王朝。

因此王莽的权利也达到了高峰,可惜的是王莽虽然是人们以为的道德圣人,但治国理政方面却不太行,他太过于理想化了。

他的那些制度改革并不符合当时社会的风向,所以最后各地百姓纷纷起义,新朝也如昙花般一样只绽放了16年。

从巅峰到低谷,王莽只用了16年时间,他成也民意,败也民意,很好的告诉我们什么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结语

纵观淳于长和王莽的一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淳于长纯粹是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的真实写照。

他的贪财好色不思进取最终让他万劫不复,如果淳于长能稍微收敛一点,他的结果都不至于这么惨,而王莽可能会成为永远的配角。

他们兄弟二人之间让我想起了曹植曹丕之间的故事,都是为了权利争得头破血流,不由得让人回忆起那首《七步诗》:

本是同根上,相煎何太急呢!

参考史料:

《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 》、《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

《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成为圣人的根本原因,千古圣人孔子纪录片,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

    [var1]孔子活着的时候就有人称他为圣人。一位官员问孔子的弟子 子贡:孔子是圣人吧,为什么他知道的这么多啊。子贡马上说,那当然了,老天爷就像让我们老师当圣人:“固天纵之将圣,有多能也”出自《论语·子罕》。但孔子生前一直谦虚地声称自己不是圣人。[var1]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发起了一场“造圣”运动

  •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变强之路,为秦国第一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孝公时秦国版图,秦国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强的,秦孝公时期秦国的情况

    [var1]秦孝公——嬴渠梁秦孝公时期的大秦,国力贫弱,六国在那个时期,完全不把秦国当回事,就是秦孝公力挽狂澜,颁布求贤令,用商鞅,行变法,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大秦一跃成为强国!而秦孝公时期的秦国积弱已久,不光百姓穷,朝廷也是穷的叮当响,甚至连座像样的议事的大殿都没有。[var1]秦孝公在颁布“求贤令

  • 关羽身死之后,诸葛亮一句话令刘备恍然大悟,随即下令处死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死后刘封的结局,刘封穿越到麦城救关羽,关羽怎么对待刘封

    文|南破青丝蛊编辑|南破青丝蛊前言关羽形象众人皆知,他性格中的忠义,勇武最让人敬佩。但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最终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让人在敬仰的同时又不禁觉得惋惜。关羽剧照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关羽缺乏战略的眼光,导致了自己悲惨命运的结局。也有人说关羽之死,与刘封的见死不救也有很大的关系。因

  • 赵、韩、魏灭智后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曾经称霸中原的晋国,到了春秋时期。国君的权力衰落了,实力由6家大夫把持,他们各自为政起互相攻打,后来又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4家中又以智家势力最大。智囊子智瑶在位时期专权晋国,暴力无道。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var1]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恒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

  • 建议,东汉时期皇权,宦官和世族门阀之间的三方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外戚势力对皇权有着严重的冲击,帝王欲统治天下必然与外戚势力作对。外戚势力的掌权使皇帝不能与大臣们联系,为收回权力,他不得不倚重宦官协助其政变。文章从外戚势力扩张,宦官势力崛起及二者斗争结果方面对东汉中后期形势进行了分析。在东汉时期,不但朝廷实力并不强,各诸侯也虎视眈眈,要巩固朝堂皇帝就得借助于别的力

  • 史记随笔-司马迁是怎么把汉武帝黑出历史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史记》编撰背景先与大伙普及几个背景,方便大伙理解:1、《史记》是前104年~前90年历时14年完成编撰,而汉武帝是前141年—前87年在位,所以《史记》几乎就是西汉的当代史。虽然《史记》内容里有着不少司马迁个人主观情感的春秋笔法,但真实性相对与后世史书而言还是比较高的。2、司马迁是一位很有水平

  • 历史杂谈—战国秦汉时期的“狐”:从图腾到祥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狐形象的演变,既是动物在人类社会中地位变化的反映和象征,也是先秦时期历史背景下社会观念变迁的体现。[var1]狐从作为一种动物,到被纳入人的信仰体系并在社会文化中被赋予祥瑞内涵,经过战国秦汉时期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最终发展为先秦秦汉时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图腾之一。狐纹作为战国秦汉时期最重要

  • 刘备白帝城托孤说“君可自取” 不怕弄巧成拙 诸葛亮一口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白帝城托孤是真心还是假意,刘备白帝城托孤原文,白帝城托孤

    刘备年事已高,再加上为孙吴所败急火攻心,竟一病不起。刘备深感时日无多,于是急招丞相诸葛亮前往白帝城托付后事。《三国志》有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刘备戎马半生,好不容易打下偌大的基业,怎会轻易对诸葛亮说出“

  • 秦朝“工业品”有多厉害?一项法令影响世界千年,商鞅如同穿越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膑评价商鞅,商鞅死后嬴驷三年不上朝是真的吗,商鞅五马分尸

    这个人就是商鞅。商鞅对于秦国而言有多重要?相当于十个李斯加十个白起。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想想,战果争霸的最开始,秦国不是一个豪强。在秦孝公之前,排在前三的霸主,根本就没有秦的位置。此后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才走入强大,此后收复河西,一路走上了国之巅峰。而后面的一系列秦国文臣武将再厉害,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商鞅

  • 秦始皇为何实行郡县制不分封自己儿子,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周王朝的遗魂在各国争霸兼并的冲击下泯灭。战火纷飞中,大一统早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率领秦军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大秦帝国,将这长达几百年纷纷扰扰的风云平息。为了巩固江山命脉、加强中央集权与大一统国家的国力,秦始皇推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