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孔子活着的时候就有人称他为圣人。一位官员问孔子的弟子 子贡:孔子是圣人吧,为什么他知道的这么多啊。子贡马上说,那当然了,老天爷就像让我们老师当圣人:“固天纵之将圣,有多能也”出自《论语·子罕》。但孔子生前一直谦虚地声称自己不是圣人。
[var1]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发起了一场“造圣”运动。孔子一死,先是出来很多人诋毁他,如《论语》里面记载,当时的贵族叔孙武叔说:子贡贤于仲尼。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等等。当时人们诋毁孔子的一种方式就是捧孔子的学生子贡,子贡很有钱,也是著名的外交家,所以很被世人所看重,人们想借此来打压孔子的威望。但子贡对那些诋毁自己老师的言论都给予了回击,认为自己的老师如天,如日月,是高不可及的。正是子贡,一直把自己的老师奉为圣人,从而大大提高了孔子的地位,也使孔子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到了孟子的时代,孔子基本已经被定型为圣人了,孟子称他为“圣之时者”,即最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的人。
[var1]
到了汉代,司马迁写《史记》也夸赞孔子为圣人,他还把孔子列入“世家”,评价孔子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独尊儒术之后,孔子以及儒学的影响力就更大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先秦的儒学在汉代被改造了。
[var1]
秦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以法家治国。经历暴秦,又经过楚汉争霸,西汉初年,战争终于结束了,这时候,百姓们需要休养生息,而老子的清静无为恰好适应了时代的需求,“黄老之术”成为官方推举的一种治国思想。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极为推崇《老子》,有一次有个儒生来讲学,他批评了《老子》,窦太后很生气,把这个儒生扔到了猪圈里,让他和野猪打架。西汉前期中央王朝推行的“无为”思想虽对社会的恢复有一定的功效,但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放纵了地方势力的增长,这使地方逐渐有了挑战中央的实力,最终在汉景帝的时候爆发了“七国之乱”。这次叛乱被平定后,统治阶级认识到,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因而就需要寻找维护封建大一统的指导思想。这时秦朝的灭亡已经证实单纯依靠法家暴力不可取,七国之乱也验证了黄老的“无为”面对现实往往无能为力,于是封建统治者把儒家当成了新的思想武器,用它来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var1]
儒家经过后代学者、士大夫们的不断改造和推崇,孔子渐渐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面旗帜,所以历代统治者几乎都有对孔子的褒奖加封,如汉代追称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宋真宗尊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尊其为“至圣先师”,清世祖顺治尊其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等,孔子成为世代官方认可的圣人。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