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论荀彧之死:他到底是曹操的鹰犬,还是大汉忠臣?

论荀彧之死:他到底是曹操的鹰犬,还是大汉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756 更新时间:2024/1/27 9:35:08

关于荀彧有一个重要的争论,就是他是不是忠于汉朝,因为他最后反对曹操走向称帝的举动被逼死了,许多人就会想,他是为了扶持汉朝才扶持曹操,还是单纯就是曹操的党羽反对称帝也只是为了曹操的长远利益。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南征孙权,他让荀彧到谯县(今安徽省毫州市)劳军,荀彧随军来到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就病倒了。不久,神秘的去世,享年五十岁。

关于荀彧的死,一直有两种说法。

荀彧剧照

一是自已忧郁而死。是在《三国志》荀彧本传写的,“以忧薨”,意思是荀彧自己得了抑郁症,整天郁郁寡欢而死。

还有一种是被曹操逼死。在《魏氏春秋》荀彧本传里写的,有一天荀彧收到一个曹操送的食盒,他打开一看空空也,心里马上明白的主子的心意,于是沐浴更衣,服毒而死。

不管是哪种说法,总之荀彧之死和曹操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荀彧为什么是曹操最为倚重的第一谋士。或者荀彧对于曹操意味着什么。

第一、定战略

对于曹操来说,荀彧早已超越了谋士的角色。一般的谋士只不过是给君主出出主意,帮助君主完成理想和目标。

但荀彧和诸葛亮一样,不光是给君主出主意,他还要给君主建立国家战略,建立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或者他们会选择和自己理想、主张和目标一致的君主。

曹操剧照

就像诸葛亮为刘备定的战略《隆中对》先三分天下再一统一样,荀彧为曹操定的三大国家战略为:

一、奉天子以顺从民意,建立声望。(奉主上以从民望)

二、秉承公正、公立以降服天下豪强。(秉至公以服雄杰)

三、弘扬正义以招揽天下英雄。(扶弘义以致英俊)

显然,荀彧的理想,就是辅佐一位乱世英雄,平定天下,匡扶汉室。在他看来,曹操就是他要找的人,曹操不但有这个能力,也有和他一样的理想和抱负。

第二、拉人才

荀彧通过他的人脉网毫无保留的向曹操举荐人才。

东汉中期以后,品评人物之风兴起,这种风气实际上是散居各地的清流豪族。一县、一郡、一州乃至全天下的范围内,通过加入舆论场来结成联盟,抵抗皇帝和宦官的暴政,倒逼朝廷按照民间的意愿选官。越发达的地方,联盟范围越大。

颍川、汝南、南阳就是东汉最发达的地方,这里的士族呢,引领的就是天下级的联盟。荀彧就是来自颍川荀氏家族。

首先荀彧他会知道本乡本土有哪些人有能力,即使这些人已经流亡到了其他地方,他也可以通过各地这个乡人之间的联系渠道跟人联系上。

而且,他的威望可以说服本乡本土的士卒给军阀效力,所以曹操得到荀彧,他是非常高兴呢,他知道是吧,他得的不是一个人,是一批傲人,这也大大的增加了曹操的名望。

特别是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迎接了汉献帝之后,曹操的名声大大提升,同时,荀彧帮曹操收罗了颍川士人,荀攸、中游、陈群郭嘉等当时一等一的人才为之所用。

在颍川郡之外的人才,荀彧推荐了杜几、司马懿等这些外郡的人才,这些人多数也都是曹操政权的核心人物,对曹操统一天下至关重要。

第三、管班子

前面我们讲到荀彧不止是曹操的谋士,他当时的职务是尚书令。尚书令就是宫廷秘书长,是总揽朝政的首脑人物。

曹操虽然任丞相,但他经常要外出行军打仗,实际朝廷里的日常事务,就交给荀彧了,让荀彧帮他看住朝廷,管理内廷。“居中持重”,在朝廷做官,承担重任。

第四、出谋划策

作为第一谋士,荀彧当然也要经常给曹操出谋划策。每次曹操在外面打仗,身边虽然有不少谋士,但他还是要写信问问荀彧的意见。而荀彧总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予曹操协助和支持。

发展初期,曹操实力还很弱小,是荀彧指点迷津,帮他做出战略规划,迎奉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6年,曹操想讨伐袁绍,但因为实力比袁绍弱,感觉力不从心,没有自信时,是荀彧为他分析了“曹有十胜,袁有十败”,激励了他的斗志,让他敢于一战。

后来曹操因为粮草不足,顶不住压力,差点就想撤退了,是荀彧坚决劝阻,才使得曹操没有撤退,最终等到了战机的出现,一举击败袁绍,成就了霸业。

直到公元208年南征刘表,为曹操策划战略方案的,还是荀彧。

第五、出生入死

公元194年曹操征陶谦时,被张邈陈宫摆了一道,差点根据地全部丢了。这时是荀彧站了出来,先是急调夏侯惇来守住鄄城,又独自孤身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说服了豫州刺史郭贡退兵。这才稳定了局势,保全了根据地。

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所以,荀彧对于曹操而言就是张良萧何,是曹操最信任、最看重的人,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臣子。那为什么到最后荀彧会无疾而终?

曹操剧照

事情的导火索就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自导自演的一出封魏公,加九锡,建社稷。这就相当于在魏郡建立一个独立的附属于大汉的公国。

最开始的提议者董昭本来是想让荀彧来提议的,因为荀彧是曹操最看重的,不管从感情还是身份来说由他提出是最有份量的,但荀彧拒绝了,不但拒绝了,荀彧还明确反对此事,这让曹操又气愤又伤心。

《三国志·卷十》中记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前面讲了,荀彧的理想是辅佐一个英雄平定乱世,匡扶汉室。他一直尽心竭力的帮助曹操去平定天下,但后来的曹操所做所为让他失望了。

曹操从开始的罢三公、置丞相、大权独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再到封公建国,一步步向着“篡汉”封帝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荀彧实在不能同意了。

对于荀彧这样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理想破灭更为痛苦了。所以不管是忧郁而死,还是被逼而死,其实都是一样。荀彧,一代顶级谋臣,为国为君,呕心沥血,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很是让人唏嘘。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当时楚国的能力比秦国还强劲,为什么最终未能统一六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在一匡天下的过程中,楚国一直都是一块很难啃的骨头。当时,秦始皇近乎派出了全国的军队,才彻底的荡平楚国,这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是极其罕见的。但是,我们回顾楚国这八百年的国祚时,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楚国是最早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诸侯国,尤其是在疆域上,楚国在战国时期兼并越国后,国力更是达到了顶峰。

  • 在整个三国,郭嘉敢说第一,没有人敢说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不是开玩笑,如果你们去了解郭嘉郭奉教的事迹,你就会发现,太厉害了。郭嘉死的那一年,诸葛亮出山,很多史学家都说过这句话:“如果老天爷想帮曹操,郭嘉只需要再多活十年,天下归曹,”那不是开玩笑的。郭嘉郭奉孝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曹操有无数个文臣武将,但是郭嘉郭奉孝排第一。赤壁大战,曹公大败,曹公就说了一句

  • 为啥说商鞅和汉武帝对于民生来说分数直接可以扣到负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鞅和汉武帝身上体现出哪些精神,孙膑评价商鞅,商鞅五马分尸

    大家都听秦始皇一扫七国吧!有人说:“秦始皇的功绩是千秋万代的!”因为没有秦始皇,中华彼时四分五裂,山河破碎。而且秦始皇一生都在为统一中华而奋斗。而秦始皇依偎的秦国当时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些离不开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确实是成功了,我不否认他的功绩。但是,成功地原因之一就是剥夺了我们的灵魂------自由大家

  • 汉朝皇后刚被废除,就被奸臣骗财骗色,王莽借着此事登上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莽为什么葬在衡阳,王莽为啥不收赵飞燕,王莽赶刘秀上下集

    编辑丨古书奇谭前言西汉朝堂里淳于长是个著名的贪官,他不仅骗财骗色,还将手伸到了皇帝的老婆身上。大部分人对此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他的表弟王莽将这件事检举告发,最终淳于长被判处死罪,而王莽则因此走上了人生巅峰。那么,王莽究竟是为了伸张正义而大义灭亲?还是为了扫清成功路上的拦路石呢?王莽与淳于长的恩恩怨怨

  • 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成为圣人的根本原因,千古圣人孔子纪录片,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

    [var1]孔子活着的时候就有人称他为圣人。一位官员问孔子的弟子 子贡:孔子是圣人吧,为什么他知道的这么多啊。子贡马上说,那当然了,老天爷就像让我们老师当圣人:“固天纵之将圣,有多能也”出自《论语·子罕》。但孔子生前一直谦虚地声称自己不是圣人。[var1]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发起了一场“造圣”运动

  •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变强之路,为秦国第一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孝公时秦国版图,秦国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强的,秦孝公时期秦国的情况

    [var1]秦孝公——嬴渠梁秦孝公时期的大秦,国力贫弱,六国在那个时期,完全不把秦国当回事,就是秦孝公力挽狂澜,颁布求贤令,用商鞅,行变法,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大秦一跃成为强国!而秦孝公时期的秦国积弱已久,不光百姓穷,朝廷也是穷的叮当响,甚至连座像样的议事的大殿都没有。[var1]秦孝公在颁布“求贤令

  • 关羽身死之后,诸葛亮一句话令刘备恍然大悟,随即下令处死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死后刘封的结局,刘封穿越到麦城救关羽,关羽怎么对待刘封

    文|南破青丝蛊编辑|南破青丝蛊前言关羽形象众人皆知,他性格中的忠义,勇武最让人敬佩。但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最终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让人在敬仰的同时又不禁觉得惋惜。关羽剧照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关羽缺乏战略的眼光,导致了自己悲惨命运的结局。也有人说关羽之死,与刘封的见死不救也有很大的关系。因

  • 赵、韩、魏灭智后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曾经称霸中原的晋国,到了春秋时期。国君的权力衰落了,实力由6家大夫把持,他们各自为政起互相攻打,后来又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4家中又以智家势力最大。智囊子智瑶在位时期专权晋国,暴力无道。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var1]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恒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

  • 建议,东汉时期皇权,宦官和世族门阀之间的三方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外戚势力对皇权有着严重的冲击,帝王欲统治天下必然与外戚势力作对。外戚势力的掌权使皇帝不能与大臣们联系,为收回权力,他不得不倚重宦官协助其政变。文章从外戚势力扩张,宦官势力崛起及二者斗争结果方面对东汉中后期形势进行了分析。在东汉时期,不但朝廷实力并不强,各诸侯也虎视眈眈,要巩固朝堂皇帝就得借助于别的力

  • 史记随笔-司马迁是怎么把汉武帝黑出历史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史记》编撰背景先与大伙普及几个背景,方便大伙理解:1、《史记》是前104年~前90年历时14年完成编撰,而汉武帝是前141年—前87年在位,所以《史记》几乎就是西汉的当代史。虽然《史记》内容里有着不少司马迁个人主观情感的春秋笔法,但真实性相对与后世史书而言还是比较高的。2、司马迁是一位很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