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议,东汉时期皇权,宦官和世族门阀之间的三方争斗

建议,东汉时期皇权,宦官和世族门阀之间的三方争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03 更新时间:2024/1/16 15:33:00

外戚势力对皇权有着严重的冲击,帝王欲统治天下必然与外戚势力作对。外戚势力的掌权使皇帝不能与大臣们联系,为收回权力,他不得不倚重宦官协助其政变。

文章从外戚势力扩张,宦官势力崛起及二者斗争结果方面对东汉中后期形势进行了分析。

在东汉时期,不但朝廷实力并不强,各诸侯也虎视眈眈,要巩固朝堂皇帝就得借助于别的力量,而对皇帝来说,借助于与他关系最好的妈妈或者老婆的力量才最为靠得住。

借外戚势力开发朝堂,帝王得以稳固民心,治理朝政,但外戚势力依仗帝王的宠信,暗地开发自身实力,意欲掌控帝王,专权专政。

东汉前期帝王对外戚势力没有重用,毕竟有着西汉前车之鉴的西汉帝王因为对外戚的重用,使得王皇后母家得到疯狂开发,最终被王莽谋篡夺了朝政,夺取了权力。

在如此血腥的教训下,外戚势力被镇压下去。但天有不测风云,东汉立国之初的确打压过外戚势力,不料随后又不得不倚重外戚,致使外戚势力又被杀回朝堂,对把持朝政构成重大威胁。

外戚势力之所以能霸揽朝政,关键原因在于东汉中后期皇帝过于年幼,寿命较短,除刘秀刘协之外,其余皇帝均未活到36岁,算是英年早逝。

皇帝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留下的继承者年纪就更小了,汉和帝刘擘27岁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只有2个月大的婴儿继承皇位。不料这孩子没活到3岁就夭折,而且是从旁支中挑选立君,均为未成之君。

帝幼有的连断都没有断,帝母只好出面向群臣,垂帘听政。女子掌权,当然会遭到群臣的批评,于是皇后便提拔母族人一起管理朝堂,与辅佐君主的臣下相似。

外戚势力之手由此伸入朝堂,外戚势力插手致使东汉皇帝后继者基本上还是个孩子,他们玩弄权势于股掌间,只为巩固朝堂之权。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成为傀儡,由皇帝拿捏得死去活来,而外戚则会让皇帝与家人结亲,以确保权力永远不断,这就无论皇后、太后,都被外戚把持。

他们甚至还会对下一代继承者进行干预,如果皇帝早逝而未留下子嗣的话,从旁支中挑选出来的皇帝一定是外戚所能掌控的,因此,东汉皇帝多年幼,成为外戚势力扩张,根深蒂固的一个主要因素。

东汉时期又是有史以来宦官最为猖獗的一个王朝,而且宦官都是帝王身边的宦官,原本只是个侍奉的人,但是由于与帝王关系最为密切,能揣度帝王的心,所以成了帝王最为倚重的对象。

东汉帝王大都年少气盛,天天被外戚打压心里早有不痛快之感,宦官见风使舵、天天在帝王耳边吹耳挠腮,致使帝王对宦官依赖性增强,更加畏惧外戚。

皇上长大成人之后,自然不愿意再被外戚势力所左右,但是朝堂内外早已经是外戚们的世界,要想亲政就一定要选择一种力量,能为帝王做事者,这类人物交于帝王至亲宦官。

在此基础上,宦官兴起与东汉那个时代的制度也有着莫大的联系。东汉皇帝刘秀即位,为巩固皇权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三公”权力。相权在皇权的打压下沦为无权的空职,官大权狭小,虽增强皇帝权力,但使宦官得以借机开发。

宦官本是依附于皇权而生,帝强其势,帝弱其势,朝堂大臣之权架空宦官顺应时势,借帝手混入朝堂之事。

宦官本是狐假虎威,凭借为帝王做事之便讨好帝王,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加权,变成可以威胁帝王的宦官势力。

皇帝看重宦官本就是想利用宦官来压制外戚,从而不惜加大自己的势力以达到与外戚抗衡的目的,汉朝对宦官不实行实封制处理,但在东汉中后期,汉和帝首开封宦官为侯之先河。

宦官替皇帝做事,皇帝当然会满足他们的需要,汉和帝曾封郑众为食邑一千五百户单乡侯。一来二去,宦官力量大增,既有政治权利,又有经济来源。

宦官势力迅速壮大,汉顺帝时宦官集团达到最大。宦官势力可大可小,后直接置皇帝于不顾,专掌中央要职,恣意抢田残害忠良,危害百姓。

宦官隐于皇帝背后行事,当皇权强化后掩盖宦官之罪,使宦官得以披上“皇帝命令”,为所欲为。

东汉中后期,宦官与外戚势力纷争不断,两大势力互相霸占朝堂,成危害朝政之大患,宦官与外戚之争寝食难安,不分胜负。

宦官与外戚势力之间互相倾轧

汉章帝去世后,10岁的汉和帝即位,宦官与外戚势力从此争斗不休,打乱朝纲。自幼,对朝堂的统治权落到皇后窦氏及其兄弟头上,窦氏家族遂成朝堂领袖。

太后干政当然引起大臣们的强烈不满,就在这一机会之下,汉和帝皇帝联合宦官郑和,推翻窦氏门族并给郑和封侯加爵。

汉和帝初期外戚势力占了上风,在推翻窦氏之后宦官势力大有增长,参政日益增多,帝王对宦官依赖性增强。

汉和帝之所以能亲政,与宦官集团脱离不开干系,自然宠信宦官集团。汉和帝死后,其妻邓氏为独裁国家,废掉汉和帝长子,将襁褓中婴儿立为帝。

后又立13岁汉安帝为帝,开始15年邓氏专政。邓氏作为皇太后,也是让亲兄弟辅政,以至于邓氏家族的价值暴涨,成了那个时代最为强大的世族。

邓氏专权15年来,汉安帝始终未亲政,宦官势力因而大不如前。邓氏去世之后,汉安帝方才夺回皇权,宦官们又重新出现,铲除邓氏一族。

自那以后,宦官之势又随皇帝驾崩而结束,皇帝驾崩后外戚势力又重新占领朝堂,同时辅助幼帝即位。

可惜这一次外戚势力并未沾沾自喜很久,皇上因病去世,宦官于是拥立废太子即位,根除外戚宦官能封侯的力量大增。

自汉和帝即位以来,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相继继任把持政权,二者争斗持续了几十年。他们都把幼小的皇帝作为政治斗争和消灭异己的手段,造成东汉王朝越来越腐败。

外戚势力介入,宦官势力壮大,两大势力均影响国家稳定,朝堂不稳,帝王受制,终致东汉覆灭,亦为三国争霸之势埋下隐患。

2

时光走到东汉末年,全国动乱,外戚与宦官之争愈加惨烈,其时农民起义四处爆发,为压制起义军二者才暂放斗争。

伴随着汉灵帝之死,何进外戚集团与张让宦官势力之间进入白热化斗争,两种势力争也斗不下去,一定要拼得你死我活。汉灵帝死后,何进助汉献帝称帝,把持朝政。

董卓与曹操均为何进麾下将领,董卓劝说何进斩宦官集团,何进一时迟疑让宦官东山再起。张飞让他们用计假太后懿旨骗何进进宫,直把何进围困在皇宫里杀了。

袁绍得讯时,率兵马包围皇城,逼宦官释放何进。不料宦官抛下何进首级,袁绍直下命令烧毁宫中,张让二人挟持着皇上汉献帝逃走。

张让二人逃出北门,袁绍领兵追杀时巧遇大宦官赵忠一剑斩首。袁绍杀红了双眼,直下命令:无论谁,见到宦官都要杀掉,重赏。

这一场政变使宦官们几乎都丧命,就连一些没留胡子的宦官都惨死于此。宦官势力灭门,张让等人被迫无奈投河而死,随董卓率军攻入洛阳城后,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都不存在。

袁绍与曹操各占其位,起兵天下,讨伐董卓,东汉王朝有名无实,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争斗终结,换取国家四分五裂、三国鼎立。

从此军阀斗争爆发,汉献帝又一次沦为曹操傀儡,变成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许多年后魏文帝曹丕当了皇帝,东汉在历史上戛然而止。

从整体上看外戚势力与宦官集团互相专权加速东汉灭亡。两人的争斗并没有为民族带来利益,换来了民不聊生的民族动荡和四分五裂的王朝灭亡。

您对这个问题有何异议?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后汉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记随笔-司马迁是怎么把汉武帝黑出历史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史记》编撰背景先与大伙普及几个背景,方便大伙理解:1、《史记》是前104年~前90年历时14年完成编撰,而汉武帝是前141年—前87年在位,所以《史记》几乎就是西汉的当代史。虽然《史记》内容里有着不少司马迁个人主观情感的春秋笔法,但真实性相对与后世史书而言还是比较高的。2、司马迁是一位很有水平

  • 历史杂谈—战国秦汉时期的“狐”:从图腾到祥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狐形象的演变,既是动物在人类社会中地位变化的反映和象征,也是先秦时期历史背景下社会观念变迁的体现。[var1]狐从作为一种动物,到被纳入人的信仰体系并在社会文化中被赋予祥瑞内涵,经过战国秦汉时期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最终发展为先秦秦汉时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图腾之一。狐纹作为战国秦汉时期最重要

  • 刘备白帝城托孤说“君可自取” 不怕弄巧成拙 诸葛亮一口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白帝城托孤是真心还是假意,刘备白帝城托孤原文,白帝城托孤

    刘备年事已高,再加上为孙吴所败急火攻心,竟一病不起。刘备深感时日无多,于是急招丞相诸葛亮前往白帝城托付后事。《三国志》有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刘备戎马半生,好不容易打下偌大的基业,怎会轻易对诸葛亮说出“

  • 秦朝“工业品”有多厉害?一项法令影响世界千年,商鞅如同穿越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膑评价商鞅,商鞅死后嬴驷三年不上朝是真的吗,商鞅五马分尸

    这个人就是商鞅。商鞅对于秦国而言有多重要?相当于十个李斯加十个白起。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想想,战果争霸的最开始,秦国不是一个豪强。在秦孝公之前,排在前三的霸主,根本就没有秦的位置。此后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才走入强大,此后收复河西,一路走上了国之巅峰。而后面的一系列秦国文臣武将再厉害,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商鞅

  • 秦始皇为何实行郡县制不分封自己儿子,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周王朝的遗魂在各国争霸兼并的冲击下泯灭。战火纷飞中,大一统早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率领秦军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大秦帝国,将这长达几百年纷纷扰扰的风云平息。为了巩固江山命脉、加强中央集权与大一统国家的国力,秦始皇推行了

  • 东周列国春秋篇|鲁国灭过的诸侯国和它曾经盛极一时的领土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山东,济宁,曲阜。现今曲阜市市区的北面和东面,有曲阜故城遗址,这个故城遗址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鲁国,它是鲁国国都曲阜所在地。[var1]故城曲阜,考古发现,曲阜故城外围城壕、城垣总周长11.9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城壕。故城曲阜,鲁国国都,前后大约定都近800年时间,

  • 绝色美女赵飞燕助刘欣取得帝位,八年后被王莽废为庶人,含泪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哀帝刘欣和赵飞燕,赵飞燕美图100张,赵飞燕全集免费看

    赵飞燕以美色著称于史,且体态轻盈瘦薄,所谓“环肥燕瘦”的“燕”,指的就是她。与其妹赵合德颇得汉成帝喜爱,宠冠后宫。然而,美色丽人在深宫离苑里,无不陷于妒河醋海中,再稍微牵涉权力的搏斗,命运就更加不由自主,红颜薄命即是最终的归宿。赵飞燕以皇后之尊,婉劝成帝立刘欣为嗣。八年之后,遭王莽清算,废为庶人,旋

  • 浅议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 、刺客的出现1、“士”阶层的蜕变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权力下移,经济上井田瓦解,文化上学在四夷,故有士的出现。刺客,实际正是这一时期士的一部分。士之所以突出,主要在于他们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其中春秋之士与战国之士又有所不同。概言之,春秋之士是文化贵族之没落者,是学习过六艺知识,并且拥有一身

  • 御炎新书《玄德》上架,首订成功破万,主角穿越刘备结束汉末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那个活动页面一开始怎么都刷新不出来,还是到了白天,起点工作人员上班之后才正常。小说也不负众望,在昨天晚上十点半的时候首订成功破万,成为今年起点第三本,历史分类第一本首订破万的作品。不得不说起点历史分类的万订作品输出的就是稳定,这个品类的读者基础也一直很厚实。很多人看历史小说都是希望主角能改变历史

  • 齐桓公我不是干说不练的嘴把式!“攘夷”我是认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齐桓公是齐国第十六位国君,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对内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不仅“救邢存卫”,还帮助北方的燕国北击山戎,齐桓公的“国际”影响力大增,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的赏赐。那么,齐桓公为什么提出“攘夷”是口号?是作秀还是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