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我不是干说不练的嘴把式!“攘夷”我是认真的!

齐桓公我不是干说不练的嘴把式!“攘夷”我是认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08 更新时间:2024/2/4 12:40:41

齐桓公是齐国第十六位国君,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对内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不仅“救邢存卫”,还帮助北方的燕国北击山戎,齐桓公的“国际”影响力大增,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的赏赐。那么,齐桓公为什么提出“攘夷”是口号?是作秀还是亲力亲为?您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var1]

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齐国也遭受少数民族势力的围攻

齐桓公所称的“攘夷”,“夷”是与周朝分封有关,周天子位居中央,叫“中央之国”,周边是屏藩中央之国的诸侯国,其余的叫“蛮夷”,所谓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如今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

而诸侯嘴中这些所谓的蛮夷,实力不可小觑!西周就是被西边的犬戎灭国的!

根据记载,在齐国称霸时,蛮夷狄戎虎视眈眈,各诸国经常受到少数民族入侵,据记载,公元前662至公元前595年,齐国受少数民族入侵7次,卫国6次,晋国5次,鲁国2次,邢、宋、温、郑各1次。

齐国周边云集过莱夷、淮夷、徐夷等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受到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骚扰:西周初年,莱夷曾与姜太公争过齐国都城“营丘”;直到公元前567年,莱夷才被齐国所灭,齐国的国境深入到渤海,取得了丰富的渔盐之利。公元前512年,徐夷归顺齐国,齐国成为民族融合中心。

[var1]

齐国也遭受少数民族势力的围攻

齐桓公帮燕国打败山戎

燕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古燕都在北京房山琉璃河。

公元前663年,燕国正遭受北方游牧民族山戎的侵犯。

齐桓公一看,燕国危险了!心想,这事咱不能不管!于是,齐桓公亲自出兵相助,一直打到孤竹国(今河北迁安市、滦县、卢龙县以北跨燕山地域)才撤兵。

[var1]

燕庄公认为齐桓公很仗义,非常感动,决定亲自护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齐国边境。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诸侯闻之,皆从齐。——《史记》

齐桓公劝说:“忘了周礼了吧!诸侯相送不能出国境,咱不能违反呀!”于是,齐桓公把燕庄公和齐桓公所到的地方都划给燕国。

齐桓公不仅帮燕国打败山戎,还给燕国领土,燕庄王感激涕零。这也为齐桓公做了广告,齐桓公救燕的事迹不胫而走。从此,齐国的号召力更强了。

[var1]

齐桓公救燕

齐桓公救邢国

邢国是周朝的53个姬姓封国之一,首任国君是周公旦的四儿子。

邢国与卫国、燕国一道,肩负着阻止戎狄的重任,邢国多次率领诸侯与北方的戎狄作战,邢侯搏戎在当时中国北方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春秋时期礼乐崩溃,戎狄乘势崛起,邢国在与戎狄的多年征战中走向衰弱。

公元前661年,东北方的狄人又一次入侵邢国。这个时候,齐桓公已经成为诸侯的盟主,有问题找“大哥”。

在这以前,邢国已经被狄人围攻过一次,这次又被围攻,邢国不能抵御外来的侵略,只有派人向老大哥齐国求救。

管仲接到邢国的告急公文后,向齐桓公说:“戎人和狄人都是像狼一样凶狠的民族,我们不能够让他得到满足;邢国是周公的后人,和我们同是周天子的诸侯,关系是非常亲近的,所以不能放弃援救的时机。我请求君王出兵救邢。”

[var1]

齐桓公救邢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出兵援救邢国。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呢,不可弃也。”……齐人救邢。——《左传》。

齐桓公:“攘夷”我是认真的!

齐桓公不仅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还带头实践,逐渐取得各国诸侯的支持。

在“尊王”层面,督促燕国、楚国给周王室进贡,当周天子有异族入侵,义无反顾地护驾;在“攘夷”层面,当燕国、卫国、邢国被异族欺负,齐国义不容辞地履行“国际义务”。

齐桓公能做到“攘夷”,不是他的格局大,而是受两个人的影响:

第一个是周公。当年,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这一条授权对齐国非常利好,一方面为周王室“攘夷”,另一方面还能名正言顺地开疆拓土。

第二个是管仲,在管仲辅佐下,国内改革,实现了国富民强。管仲建议,要想在“国际”上扩大影响力,必须“尊王攘夷”,也就是在名义上拥戴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实际上以周天子的名义,号令抵御戎狄的入侵,得到扩张领土的目的。齐桓公深知有征伐权的重要,如果能以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能以天子的名义征伐,岂不乐哉?齐桓公称霸后,还代替周天子多次组织召开“国际会议”。

[var1]

结语

不管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初衷如何?至少在“攘夷”不是说说看的,切实主动承担守护华夏的大任,功劳善莫大焉!难怪孔子说,如果没有齐桓公力保中原,我们就被少数民族通化了!再也不能以中原正统自居,再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说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云云了,亲爱的同志,您怎么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中下落不明的四位大将:一位可抢挑吕布,一位险些杀了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各个诸侯之间互相征讨,势必要在乱局中脱颖而出;那也是群星璀璨的年代,能臣武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降世。这就是东汉三国时期,一个人人皆可成龙的年代。正所谓大争之年必有猛士,三国时期的名将不在少数,人们熟知便有吕布、关羽、赵云、马超之类,这些人都可谓是人中豪杰。而在三国之中也有许多籍籍无

  • 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探究秦国强盛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七雄并起。与东方六国相比,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军事实力都具有一定优势,其农战结合的政策使得秦人比纯粹的农民更加能适应战争环境。秦国的商业在列国之中不是最发达的,但秦人的体力和技能比列国更胜,再加上生产活动和军事活动的一致性,秦国强盛只是时间问题。关于秦国强盛的原因,古往今来有许多学者

  • 姜尚被分封齐国其实是个惊天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真的有姜尚其人吗,姜尚被封齐国君王,姜尚个人资料

    接下来,周武王并没有入驻商都,而是将殷商遗民分封给了商纣之子禄父,并派自己家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司马迁记录这段历史时用了一个“相”字,解释为辅佐,其实监督的成分更多一些。周武王又赦免释放纣王的囚徒,包括箕子以及官员等;散发了纣王搜刮的财富、粮食

  • 诸葛亮为什么选濒临倒闭的“小企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想做一番事业,来施展抱负的。不然,他不会自比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管仲、乐毅;不然,他也不会密切关注天下大势,作出“隆中对”。正因为诸葛亮有平天下的抱负,所以一定要“良臣择主而侍”,才能不辜负自己的才华。袁绍、袁术用人重名轻才,且不善纳谏,像诸葛亮这样无名声、无官职、无背景的“三无”年轻人,必然得

  • 秦齐楚三强鼎立,为何是秦国最终统一?占据韩魏枢纽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实力最强的还是秦、齐、楚三国,他们占据了政治舞台的中央。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秦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兼并了其他六国。为什么偏偏是秦国呢?齐国与楚国为啥没成功呢?这个原因有很多,本篇文章我们只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秦国占据了韩、魏两国的枢纽地区。在战国中叶,韩国的国土大致分

  • 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视为珍宝,收藏数百年之久,到底有何特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这位传闻有着两副面孔的帝王,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传奇人物。最终落得于混乱中被一个商人所杀,割去了舌头,最终还身首异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272年之久……享有盛名的王莽汉书中这样记载,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 ),他的姑母乃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皇后是自己的姑母,可见王莽的家世是很不

  • 长平之战 血流漂卤 沸声若雷 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孝成王于是派遣名将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统帅二十万军队驻扎于赵国边境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与秦军对垒。[var1]而当时的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旺盛,锐不可当。可是赵军却因为刚刚长途跋涉而至,无论是兵力还是士气均处于下风。[var1]周赧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去杀屡次救他,而且忠心耿耿的樊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联系刘邦晚年做的事情,这个问题答案自明!刘邦这个人被毛主席评价成是古代最厉害的地位。西方历史学家说他是历史上最有远见的帝王之一。另外一位是凯撒大帝。像他这样的政治人物做一件事情往往不会考虑到情感方面的束缚。他杀樊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而要看懂他们的行为,则往往需要联系前后发生的事情来看。

  • 江青来看韩先楚,很不高兴地说:韩司令躲那么远,是不欢迎我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韩先楚作为华东地区的代表参加会议。有一次,华东地区的小组会已经散会,江青同志来看望大家,代表们都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往前拥,要和江青同志握手。大家都往前挤,韩先楚却故意往后站,他手中的拐杖还差点被挤丢了,真是好不狼狈。张爱萍看到了这一幕,也躲到后面,打趣说,老韩啊

  • 刘秀发家史:虽是中兴之君,也是开创之君,更是最低调的一代雄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秀随口一句成千古名句,郭圣通死后刘秀伤心吗,刘秀简历

    提起刘秀,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他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不仅写出了他对阴丽华的浓浓爱意,也表达出了他以事业和美女作为一生追求的愿望,而事业和美女则是几乎每一个男人一生的梦想。除了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以外,刘秀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低调的明君。他之所以很少被后人知晓,是因为他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