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记随笔-司马迁是怎么把汉武帝黑出历史高度?

史记随笔-司马迁是怎么把汉武帝黑出历史高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25 更新时间:2024/2/4 12:41:02

一、《史记》编撰背景

先与大伙普及几个背景,方便大伙理解:

1、《史记》是前

104年~前90年

历时14年完成编撰,而汉武帝是

前141年—前87年

在位,所以《史记》几乎就是西汉的当代史。虽然《史记》内容里有着不少司马迁个人主观情感的春秋笔法,但真实性相对与后世史书而言还是比较高的。

2、司马迁是一位很有水平、非常正直且颇有个性的史官,

大多角度是站在百姓而非君王。

《史记》早期的内容触怒了汉武帝,让司马迁受了宫刑并删减了许多内容。所以目前《史记》流传关于汉武帝及相关时期的内容是大幅删减的。

3、汉朝建立后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四个时期七十余年大体实行了宽法复弛,修生养民的国策,社会经济与国力得以提振,但伴随的后果是

封建皇权

中央集权

的背离危机,并且在汉武帝时期内外矛盾集中爆发。

汉武帝时期长期的对外战争加之国内水旱灾害频发,导致国家财政空前紧张,汉武帝与当时的权臣实施了多种强硬政策弥补财政空缺,但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经济根基,造成社会恐惧与民不聊生。

从《史记》的内容中能感受到司马迁作为见证者,从政策实施的直接结果而言在个人感情上无法认同,加之汉武帝长期沉迷迷信活动导致司马迁对刘彻的真实态度多少有些鄙视。

二、几位皇帝的《本纪》写了啥?

若你只看了《孝武帝传》你并不会觉得司马迁黑刘彻,因为里面没有一句话是损皇帝的,内容都比较正常。

但当你看过《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后看《孝武帝传》再仔细一想,你便猛然发现司马迁把刘彻黑出了历史高度。

想知道司马迁如何黑刘彻,首先我们要了解《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到底说了啥,具体内容咱们先搁下且先看司马迁在本纪中如何评价几位大佬。

1、《高祖本纪》评价刘邦:“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司马迁总结古代王朝兴盛到覆灭的历史规律,论证嬴秦的覆灭,刘汉承天道取天下的必然,把刘邦取天下归因为历史周期而非纯粹个人意志。

颇有些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但不论出于什么意图,司马迁成功把刘邦拔高到

天选之子

的高度。

2、《吕太后本纪》评价吕雉

“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其实《吕太后本纪》中大幅内容都是写吕太后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完成外戚掌权,并与开国大臣之间的展开政治斗争直至后来吕氏势力覆灭的事迹。

但司马迁评价吕太后的角度倒是有点出乎意料,强调吕后时期只是中央

皇权内斗

并没有殃及社会百姓,社会经济持续恢复,老百姓生活持续变好。

3、《孝文本纪》评价刘恒:“

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呜呼,岂不仁哉!

从几位皇帝的本纪内容来看,汉文帝是司马迁评价最高的一位,说是圣君、理想君主啥的都可以,在位执政的种种事迹堪称完美,还超前完成孔子的理想国度。

而汉文帝时期则被司马迁认为是汉朝建国以来的巅峰期,该观点贯穿了整个《史记》。

4、《孝景本纪》评价刘:“

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汉景帝也不错(前157年—前141年在位)但有点倒霉,当时可能是地壳运动频发期和气候大变化的时期,本纪中多次提及地震、水旱、洪涝、瘟疫等灾害及匈奴频频南侵。

异姓王的隐患在刘邦与吕太后时期基本根除,文景时期宽松的政法环境让刘姓王势力迅速壮大成为当时最大的地方隐患,最终诱发了“七国之乱”成为了汉景帝在位期间最大的政治危机,晁错则当了最大的背锅侠以掩盖皇帝的冒进短视。

5、《孝武本纪》评价刘彻:“

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圭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司马迁跟随刘彻见识到全国各地的鬼神祭祀活动并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下来。

??????????????????????????

三、《孝武帝传》怎么回事?

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

《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与《孝武帝传》的点评完全南辕北辙,前四者司马迁均以历史角度写评价,而后者司马迁更像是写工作总结。

如果大伙有兴趣看《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里面记载的均是君王生平的施政措施、执行理念、大事件等传记为主的内容,可谓相当丰满。

而当你看到《孝武帝传》会感觉是不是拿错了书,

因为这真的是一篇流水账式的工作记录,

仿佛跟你开了个大玩笑

因为内容几乎全是关于汉武帝生平参与的迷信活动而且内容,还非常之详细,比专门讲占卜祭祀的《史记.龟策列传》还要详尽,《孝武帝传》更像是一部封建迷信活动的纪录大全。

我相信最初几个版本的《孝武帝传》也是跟之前的本纪差不多,想必内容触怒了杀伐果断的刘彻,使得这些内容最终散落在《史记》各个篇章,大伙若是有兴趣可以慢慢研读挖掘。

目前我看《史记》差不多有一半了吧,里面的各种内容和观点我能深刻感受到司马迁不是一个曲意逢迎的合格官吏,也不是一个安守本分的上班族,而是一位非常有想法、有立场、有原则、有抱负而且懂历史的人,对《史记》的编纂是带着强大的历史使命感。

四、被黑出历史高度的刘彻

春秋笔法的精髓在于:实际什么都没说但好像什么都说了。

为了黑刘彻,司马迁在整部《史记》结构上做了布局:

1、 从《史记》各篇内容可以反映出司马迁主要的历史逻辑是

历史周期论

,前面提及过贯穿整个《史记》定调

文帝是巅峰期

,超现实的《孝文本纪》塑造完美皇帝印证这点。司马迁在各部传记都在烘托这个观点,给读者感觉就是

文帝之后汉就开始走下坡路,形成了一个势,到汉武帝时期则成了“至暗时刻”。

2、 对《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及其他君王本纪的高度丰满的编撰,再对比《孝武帝传》南辕北辙的内容形成巨大落差,给读者一个最直观感受就是

刘彻这小子天天除了搞迷信啥正事都没干

3、 散落在《史记》各个篇章的历史片段,一些是映射,一些是旁敲侧击,一些是直接事件,其实并非为黑而黑,司马迁只是反映当时一些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的事件。信息分散一方面是有利于通过审查,另一方面是形成一种“舆情“,让读者很容易觉得汉武帝时期民生凋敝,皇帝残暴,穷兵黩武等负面“舆情“。

种种结构上的布局导致《孝武帝传》是整部《史记》里的质量低洼,在帝皇《本纪》系列里显得特别突兀,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意思的层面上都达不到“正史”需要的质量。

所以黑一个人其实不一定要直接描写什么,既然不给说那便索性什么都不说,认真把其他人写得精益求精,到他刘彻那就摆烂流水账,其中的问题让后人慢慢琢磨发现。

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两组矛盾的博弈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史记》的观点认为

文帝是巅峰期

,亦是汉朝

相权

地方分权

离心力最大的时期。而汉武帝做的只是重新巩固

刘氏皇权

国家中央集权

,所以历史上的功过对与错并非谁能讲得清楚。

只能说《史记》并非站在

皇权

中央集权

的角度去写的罢了,就看大家愿意往什么角度去理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杂谈—战国秦汉时期的“狐”:从图腾到祥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狐形象的演变,既是动物在人类社会中地位变化的反映和象征,也是先秦时期历史背景下社会观念变迁的体现。[var1]狐从作为一种动物,到被纳入人的信仰体系并在社会文化中被赋予祥瑞内涵,经过战国秦汉时期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最终发展为先秦秦汉时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图腾之一。狐纹作为战国秦汉时期最重要

  • 刘备白帝城托孤说“君可自取” 不怕弄巧成拙 诸葛亮一口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白帝城托孤是真心还是假意,刘备白帝城托孤原文,白帝城托孤

    刘备年事已高,再加上为孙吴所败急火攻心,竟一病不起。刘备深感时日无多,于是急招丞相诸葛亮前往白帝城托付后事。《三国志》有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刘备戎马半生,好不容易打下偌大的基业,怎会轻易对诸葛亮说出“

  • 秦朝“工业品”有多厉害?一项法令影响世界千年,商鞅如同穿越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膑评价商鞅,商鞅死后嬴驷三年不上朝是真的吗,商鞅五马分尸

    这个人就是商鞅。商鞅对于秦国而言有多重要?相当于十个李斯加十个白起。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想想,战果争霸的最开始,秦国不是一个豪强。在秦孝公之前,排在前三的霸主,根本就没有秦的位置。此后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才走入强大,此后收复河西,一路走上了国之巅峰。而后面的一系列秦国文臣武将再厉害,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商鞅

  • 秦始皇为何实行郡县制不分封自己儿子,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周王朝的遗魂在各国争霸兼并的冲击下泯灭。战火纷飞中,大一统早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率领秦军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大秦帝国,将这长达几百年纷纷扰扰的风云平息。为了巩固江山命脉、加强中央集权与大一统国家的国力,秦始皇推行了

  • 东周列国春秋篇|鲁国灭过的诸侯国和它曾经盛极一时的领土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山东,济宁,曲阜。现今曲阜市市区的北面和东面,有曲阜故城遗址,这个故城遗址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鲁国,它是鲁国国都曲阜所在地。[var1]故城曲阜,考古发现,曲阜故城外围城壕、城垣总周长11.9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城壕。故城曲阜,鲁国国都,前后大约定都近800年时间,

  • 绝色美女赵飞燕助刘欣取得帝位,八年后被王莽废为庶人,含泪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哀帝刘欣和赵飞燕,赵飞燕美图100张,赵飞燕全集免费看

    赵飞燕以美色著称于史,且体态轻盈瘦薄,所谓“环肥燕瘦”的“燕”,指的就是她。与其妹赵合德颇得汉成帝喜爱,宠冠后宫。然而,美色丽人在深宫离苑里,无不陷于妒河醋海中,再稍微牵涉权力的搏斗,命运就更加不由自主,红颜薄命即是最终的归宿。赵飞燕以皇后之尊,婉劝成帝立刘欣为嗣。八年之后,遭王莽清算,废为庶人,旋

  • 浅议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 、刺客的出现1、“士”阶层的蜕变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权力下移,经济上井田瓦解,文化上学在四夷,故有士的出现。刺客,实际正是这一时期士的一部分。士之所以突出,主要在于他们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其中春秋之士与战国之士又有所不同。概言之,春秋之士是文化贵族之没落者,是学习过六艺知识,并且拥有一身

  • 御炎新书《玄德》上架,首订成功破万,主角穿越刘备结束汉末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那个活动页面一开始怎么都刷新不出来,还是到了白天,起点工作人员上班之后才正常。小说也不负众望,在昨天晚上十点半的时候首订成功破万,成为今年起点第三本,历史分类第一本首订破万的作品。不得不说起点历史分类的万订作品输出的就是稳定,这个品类的读者基础也一直很厚实。很多人看历史小说都是希望主角能改变历史

  • 齐桓公我不是干说不练的嘴把式!“攘夷”我是认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齐桓公是齐国第十六位国君,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对内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不仅“救邢存卫”,还帮助北方的燕国北击山戎,齐桓公的“国际”影响力大增,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的赏赐。那么,齐桓公为什么提出“攘夷”是口号?是作秀还是亲力

  • 三国中下落不明的四位大将:一位可抢挑吕布,一位险些杀了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各个诸侯之间互相征讨,势必要在乱局中脱颖而出;那也是群星璀璨的年代,能臣武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降世。这就是东汉三国时期,一个人人皆可成龙的年代。正所谓大争之年必有猛士,三国时期的名将不在少数,人们熟知便有吕布、关羽、赵云、马超之类,这些人都可谓是人中豪杰。而在三国之中也有许多籍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