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讲原则的李世民赢得满堂喝彩

不讲原则的李世民赢得满堂喝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0 更新时间:2024/2/7 10:20:59

李世民

一、为普通士兵放弃原则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件事,李世民有次心血来潮,到著名的“未央宫”游玩,因为决定得仓促,走得也快了些,侍从们没有跟上,也来不及先在未央宫周围清理闲杂人等。结果,未央宫的一个士兵见李世民来了,一时没能躲开,就拿着他执勤的武器躲在草丛里,李世民一眼就瞧见了。

按规定,此士兵应立即抓起来砍头,因为他持刀藏于草众中,有行刺的重大嫌疑。侍卫们抓住士兵准备带走,李世民却阻止了,摆摆手放那士兵走了。

《资治通鉴》又记载了另一件事。

李世民攻打河西时颁发了一条军规,凡唐兵,只有付钱购买了农民的瓜果疏莱才能吃,不付钱的一律严惩。军规刚出,有个士兵居然顶风作案,偷吃了农民的水果没给钱,农民到军队里告状,李世民没有大怒,也没有按规定严惩士兵,只是出钱赔偿了老农,然后批评了那位士兵几句。

这件事的结果却是“军士及民皆感悦”。

二、为和尚放弃原则

公元621年,李世民与世充的部队激战于辕州城。驻守辕州城的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王仁则武功高强,悍勇无匹,李世民不敌,被追杀。

少林寺的13个和尚见到被追杀的李世民,勇敢地冲出来,凭着精湛的棍法救下了李世民,并帮助李世民夺取了辕州城,杀了王仁则。这便是历史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在电影《少林寺》中有非常精彩的展现。

李世民称帝后,想起当年的十三棍僧,总想做点什么,他派上柱囯安远去少林寺,要给他们封官加爵,可是十三棍僧不愿为官。于是李世民以“武僧吃素不吃肉影响体力”为由,允许和尚们喝酒吃肉。

这等于是废了佛教的“酒肉之戒”,佛教从产生以来,戒酒、戒肉、戒色等都是硬性规定,不可违逆的,可是到李世民这儿,居然破了。不得不说,这是个大胆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

可是,从反响看,此举却颇得人心,人人喝彩。不仅少林寺的和尚高兴,终于可以吃肉了,红尘中的百姓也认可,大家都认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出家人只要心中有佛就行了。”

三、为官员放弃原则

李世民在中郎将常何府上发现了一个人才——马周,从马周替常何写的奏章看,此人满腹经纶,对治理国家非常在行,于是李世民召见马周,让他在门下省任职,并在632年任命马周为监察御史,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院长一职。

马周有个爱好,就是爱吃鸡肉,不管在家,还是在酒店吃饭,鸡肉不能少。可是有一天,李世民为了整治官员中的大吃大喝之风,下了一条命令:“御史一律不能吃肉”。

下发命令时,马周正在乡下视察,视察期间,马周喝酒、吃鸡肉无数,很多人都看见了,有人直接举报了他。而李世民看到举报马周的奏折之后,居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鸡肉怎么算是肉呢?鸡肉不是肉”。

堂堂大唐皇帝,说出“鸡肉不是肉”的混账话,他明显是不想治马周之罪,狡辩罢了,这又是一次公然违背自己定下的规矩。

然而这次违背规定依然赢得满堂喝彩。马周感恩皇上,工作更努力了,朝中正直的官员们心里更加坦然了,那个别有用心状告马周的人计划落空了。

四、李世民坚持的是更大的原则

应该说,违背原则并不是好事,坚持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事。李世民如此聪明的人,应该懂得,如果事事不讲原则,必导致人人都不遵守纪律,那么军队怎么带?官员怎么约束?岂不乱了套?

可是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李世民时期的大唐蒸蒸日上,百姓遵规守纪,军队勇猛善战,令出如山,官员清正廉洁、勤勤恳恳,都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为什么?

原因在于,李世民是放弃了眼前的小原则,却坚持了另外一个大原则:重要性原则。

为何这么说?还是来看看前面的几个例子。

第一个,未央宫来不及躲避的士兵。李世民之所以保护他,是因为本身就是李世民的决定太仓足,怪不得那个士兵,在这种情况下杀人便是屈杀,屈杀会影响李世民的光辉形象,皇帝的形象可是大事情。

第二个,偷吃农民水果不给钱的士兵。李世民之所以原谅他,是因为战争都是靠士兵们拼命的,杀士兵会严重影响全军的士气,士兵们会觉得主帅刻薄寡恩。如果坚持原则而影响到士气,便是因小失大;如果放弃原则而鼓励士气,便是舍小就大。

第三个,是免除少林寺和尚们的酒肉之戒。佛门规矩是不能吃肉喝酒的,但李世民给他们破了,他是把佛门的规定看得小,把自身的形象看得大。少林和尚对李世民有恩,李世民破佛规以报恩,塑造了自己有情有义的形象。

第四个,是马周犯规吃鸡肉事件。李世民把马周看得大,把自己的规定看得小,他说话不算数,确实影响了自己的形象,但放过马周却又树立了新的形象:惜才爱才,礼贤下士的明君形象,更加高大上了。

封建社会里,很多皇帝没有李世民这样的灵活性,大量统治者认为皇帝的规定神圣不可侵犯,只要对其规定有一丁点的冒犯就喊打喊杀,甚至夷灭三族,这其实是一种愚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濮议:宋英宗认爹风云背后宋朝朝堂大分裂以及王安石变法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安石资料简介,王安石40首诗,王安石与儿媳惠儿的结局

    北宋东京汴梁城在城市的东北角有一座风景绝美的皇家园林,依一座人为垫高北宋皇宫东北角的土山而建,山被称之为万岁山,又由于地处先天八卦的“艮”位被称之为艮岳。这座园林由宋徽宗修建,我们想想宋徽宗的艺术品位就能想象出这座园林的秀美。为了修建这座园林此还创造出来一个能够毁掉北宋的专有名词“花石纲“。而这大兴

  •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22大名将:为什么在历史上存在感这么低?(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十大名将,历史上两晋南北朝名将,东晋时期有什么名将

    小编认为,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1、这段时期的历史存在感很差。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上承西晋下接隋朝,共经历二百多年的乱世,时间虽然不短,但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小朝代,或者说割据政权变化最复杂的一个时期。其中的一些乱子根本就理不清,如果不是专业学者的话可能看过一遍也看不懂,尤其是后来出现了十几个政权感

  • 澶渊之盟:辽国看似占了便宜,实质北宋也没输,120年后结果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宋真宗在南城看到河对岸烟尘滚滚,心里直打鼓,只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了。但宋军主力都在北城,如果不去,那所谓的皇帝亲征,连个过场都没走完,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会被辽人笑话。在寇准软硬兼施的劝说下,宋真宗等于被迫去了北城。之后他在北城城楼上完成了象征性的亲征,总算与广大官兵见了面,楼下士兵顿时士气高

  • 唐玄宗的内政、军事、选官、用人、法制、纳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这就要从玄宗的祖母女皇武则天谈起。武则天的丈夫高宗,饱受高血压和偏头痛的疾病之苦,朝政掌控在武则天手中,高宗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太子李显(中宗)当皇帝两个月,就被武则天废去。性格懦弱的李旦继位(睿宗),这是公元684年。当然,权力完全掌握在母后武则天之手,皇帝李旦仍然只

  • 湖南发现明朝“锦衣卫”世家,建文帝下落谜团待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漫枫醉酒跑错房间把建武认成建文,万历为什么承认建文,建文皇帝下落之谜

    骆铭孙村村支书:骆智生 湖南永州新田县骆铭孙村近日被确认其保存的族谱及大量史料,证实骆氏一族数代人曾担任过明代特务机构“锦衣卫”的要职,是知名的锦衣卫后代聚落。当地六百多户、两千多人全都姓骆,自称都是明朝千户候洛以诚的后代,村名「骆铭孙」也是先人之名。据称,通过这些史料记载,当年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起

  • 唐朝时期一代“巾帼宰相”,在政治和情场上是怎么行“贿赂”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要想在后宫站住脚,必须具备两样东西:头脑和姿色。而上官婉儿两样同时具备。但毕竟,女人的姿色不会长久,青春期也就几年,早晚像花儿一样凋谢。女人的头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在权贵面前也无法保命。上官婉儿进宫两年之后,母亲郑氏就死了,成了没人疼的孤儿,这可怎么办呢?正处青春的年纪,情脉初开、娇艳妩媚

  • 《大宋少年志》元仲辛为什么不能娶赵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少年志》中的元仲辛是非常喜欢赵简的,他们可以说是两情相悦。元仲辛原本也是很想娶赵简的,然而在王爷的逼迫和追问下他却没有答应娶赵简,这也令很多人都感到莫名其妙。其实这也是有元仲辛自身的原因和苦衷的,他本是元家不被重视的庶出孩子,虽然聪明机敏,做事有条理和章法,却并不是很受家人的关注和喜欢。在元家

  • 唐代诗人杜牧37岁时和10多岁女娃定亲,十四年后成就名诗《叹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杜牧,是大家熟知的诗人。他不仅文采斐然,在多地做官任职期间,也是尽职尽责,清正廉洁。每任职一地,都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自古才子多风流,杜牧有一篇名诗怅别诗《叹花》,就是其才子佳人的趣事,在民间广为传颂。《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诗词的句

  • 离婚风波轰动朝廷,宋代文坛女巨星再嫁被批,500年后终于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高人预言,也没有天生异象,谁都没料到,这个女孩日后会和男性平分词坛半壁江山,成为引领词界潮流的一把手。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星空里,男性数不胜数,女性却寥寥无几。但总算有一个李清照,光辉不让须眉。文学史为她辟专节,“级别”仅次于李杜苏辛,这绝不是为了提高妇女地位。李清照的存在不仅填补了文学史的空缺,更

  • 浅谈:武周时期,武则天的政治管理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登上皇帝之位后,她任贤用能、提倡民间荐举、自举,同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在农业方面又关心农民疾苦,可以说种种治国策略体现了她独特的行政管理思想。那么,武则天执政时期她的治国理念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一、刑与赏的行政管理思想李治病情加重进而驾崩,随后李显即位即唐中宗,可是李显比较昏庸,最终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