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灾民没饭吃,范仲淹将米价抬高50%,为何却得到了灾民的感谢?

灾民没饭吃,范仲淹将米价抬高50%,为何却得到了灾民的感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59 更新时间:2024/1/17 7:38:42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这是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下的一句话,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范仲淹为国为民、关心民生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可以说得上是北宋的一代名臣,而大家最初开始了解到范仲淹这个人物,还是因为他这篇《岳阳楼记》。相信那时候不少人都因为这篇《岳阳楼记》十分头疼,死活背不下来呀。

作为那个时代的大文豪,范仲淹时常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但是历史上真正的范仲淹却是一个文武全才。正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大概说的就是范仲淹了吧。

当时范仲淹对内实行改革,整顿吏治,对外戍守边疆,提出了不少治理边疆的策略。而且当时西夏经常骚扰宋朝边疆,就是范仲淹带兵抵御外敌,才使得宋朝边疆安稳。除此之外,范仲淹还知人善任,作为一个熟知军事的帅才,他自然知道良将对于国家和军队的重要性,于是在边疆的时候不少提拔官员。

当时狄青作战十分勇敢,他能一眼看中狄青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于是对他多有提拔,知道狄青识字不多,鼓励他多读史书和兵书。终于,狄青成长为一代大宋名将,为大宋朝立下赫赫战功。

而到了范仲淹晚年的时候,他当时调任杭州知府。而第二年,江浙一带就发生了大饥荒,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景象十分惨重。而范仲淹看着这样的场面心里面十分难受,于是想尽对策想要为老百姓做些什么。

而这时,市场的必然性使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这是存在经济学原理的。所以马上当地的米价就涨到了一斗120文,这简直就是一个天价数字。很多人因为买不起米只能选择饿死,或者吃些不得不吃的食物来让自己活下去,所谓易子而食不过如此吧。

范仲淹看着这样的场景,痛心不已。如果自己再不有所作为,那么会有更加惨烈的事情发生。于是范仲淹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米商把米价再提高50%,提升到一斗150文。米商见当官的都允许了,自然乐见其成地涨价牟利。

而外地的米商看有暴利可图,纷纷赶往杭州,牟取暴利。于是杭州的米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当整个杭州的米商都趋于饱和时,范仲淹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计划,即放粮赈灾。每个地方官的府库都会存有一些赈灾粮,以备不时之需。当时这些粮食的数量不能达到那么多人的需求而已,所以范仲淹没有一开始就放粮。

百姓有了粮食吃,米商的米就卖不出去了。为了不亏本,米商们决定降价销售。后来,百姓们用低价买到了很多的粮食,也暂时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这场灾难算是过去了。

其实,范仲淹用的法子,非常符合经济学原理,为后世的专家们所称道。

更多文章

  • 不讲原则的李世民赢得满堂喝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一、为普通士兵放弃原则《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件事,李世民有次心血来潮,到著名的“未央宫”游玩,因为决定得仓促,走得也快了些,侍从们没有跟上,也来不及先在未央宫周围清理闲杂人等。结果,未央宫的一个士兵见李世民来了,一时没能躲开,就拿着他执勤的武器躲在草丛里,李世民一眼就瞧见了。按规定,此士兵应

  • 濮议:宋英宗认爹风云背后宋朝朝堂大分裂以及王安石变法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安石资料简介,王安石40首诗,王安石与儿媳惠儿的结局

    北宋东京汴梁城在城市的东北角有一座风景绝美的皇家园林,依一座人为垫高北宋皇宫东北角的土山而建,山被称之为万岁山,又由于地处先天八卦的“艮”位被称之为艮岳。这座园林由宋徽宗修建,我们想想宋徽宗的艺术品位就能想象出这座园林的秀美。为了修建这座园林此还创造出来一个能够毁掉北宋的专有名词“花石纲“。而这大兴

  •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22大名将:为什么在历史上存在感这么低?(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十大名将,历史上两晋南北朝名将,东晋时期有什么名将

    小编认为,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1、这段时期的历史存在感很差。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上承西晋下接隋朝,共经历二百多年的乱世,时间虽然不短,但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小朝代,或者说割据政权变化最复杂的一个时期。其中的一些乱子根本就理不清,如果不是专业学者的话可能看过一遍也看不懂,尤其是后来出现了十几个政权感

  • 澶渊之盟:辽国看似占了便宜,实质北宋也没输,120年后结果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宋真宗在南城看到河对岸烟尘滚滚,心里直打鼓,只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了。但宋军主力都在北城,如果不去,那所谓的皇帝亲征,连个过场都没走完,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会被辽人笑话。在寇准软硬兼施的劝说下,宋真宗等于被迫去了北城。之后他在北城城楼上完成了象征性的亲征,总算与广大官兵见了面,楼下士兵顿时士气高

  • 唐玄宗的内政、军事、选官、用人、法制、纳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这就要从玄宗的祖母女皇武则天谈起。武则天的丈夫高宗,饱受高血压和偏头痛的疾病之苦,朝政掌控在武则天手中,高宗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太子李显(中宗)当皇帝两个月,就被武则天废去。性格懦弱的李旦继位(睿宗),这是公元684年。当然,权力完全掌握在母后武则天之手,皇帝李旦仍然只

  • 湖南发现明朝“锦衣卫”世家,建文帝下落谜团待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漫枫醉酒跑错房间把建武认成建文,万历为什么承认建文,建文皇帝下落之谜

    骆铭孙村村支书:骆智生 湖南永州新田县骆铭孙村近日被确认其保存的族谱及大量史料,证实骆氏一族数代人曾担任过明代特务机构“锦衣卫”的要职,是知名的锦衣卫后代聚落。当地六百多户、两千多人全都姓骆,自称都是明朝千户候洛以诚的后代,村名「骆铭孙」也是先人之名。据称,通过这些史料记载,当年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起

  • 唐朝时期一代“巾帼宰相”,在政治和情场上是怎么行“贿赂”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要想在后宫站住脚,必须具备两样东西:头脑和姿色。而上官婉儿两样同时具备。但毕竟,女人的姿色不会长久,青春期也就几年,早晚像花儿一样凋谢。女人的头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在权贵面前也无法保命。上官婉儿进宫两年之后,母亲郑氏就死了,成了没人疼的孤儿,这可怎么办呢?正处青春的年纪,情脉初开、娇艳妩媚

  • 《大宋少年志》元仲辛为什么不能娶赵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少年志》中的元仲辛是非常喜欢赵简的,他们可以说是两情相悦。元仲辛原本也是很想娶赵简的,然而在王爷的逼迫和追问下他却没有答应娶赵简,这也令很多人都感到莫名其妙。其实这也是有元仲辛自身的原因和苦衷的,他本是元家不被重视的庶出孩子,虽然聪明机敏,做事有条理和章法,却并不是很受家人的关注和喜欢。在元家

  • 唐代诗人杜牧37岁时和10多岁女娃定亲,十四年后成就名诗《叹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杜牧,是大家熟知的诗人。他不仅文采斐然,在多地做官任职期间,也是尽职尽责,清正廉洁。每任职一地,都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自古才子多风流,杜牧有一篇名诗怅别诗《叹花》,就是其才子佳人的趣事,在民间广为传颂。《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诗词的句

  • 离婚风波轰动朝廷,宋代文坛女巨星再嫁被批,500年后终于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高人预言,也没有天生异象,谁都没料到,这个女孩日后会和男性平分词坛半壁江山,成为引领词界潮流的一把手。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星空里,男性数不胜数,女性却寥寥无几。但总算有一个李清照,光辉不让须眉。文学史为她辟专节,“级别”仅次于李杜苏辛,这绝不是为了提高妇女地位。李清照的存在不仅填补了文学史的空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