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税收制度,试析隋朝初期国富民强的原因?

从税收制度,试析隋朝初期国富民强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06 更新时间:2023/12/15 22:12:56

众所周知,隋朝前期国力是十分充足的,短短几十年的朝财富程度几乎少有朝代与之比肩。而隋朝之所以能够如此富有,和它建国初期制定的财政制度有很大关系。

就隋朝制定的税收制度、工商业发展制度、官吏整治制度三方面去分析隋代富有强盛的原因。

一、隋朝的税收制度

隋朝将国家财政、百姓人口、官吏制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三者共存共生的局面,从多处下手去实现国家富裕。

隋朝实行的财政制度有创新改革,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了符合隋朝国情的经济政策。国家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税收,它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农民收入,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不是隋朝时代的产物,是北魏时期就开始实行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按照家庭人口数量将国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在人死后将土地收回。

农民获得了国家的土地,就需要政府交纳赋税,在农民有地种、有饭吃的同时,国家还能获得相应的税收,可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北魏时期均田制只在北方实施,隋朝则在全国实施,并对该制度进行了更加细分和完善。

隋代的均田制同样是按照人口数量划分,但是身份不同所得到的田地数量不一样,成年男男丁是指年满21岁的人,每人可以获得受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

为永业田?永业田在人死后不用归还给国家,受露田则由国家收回。而妇人是指已经出嫁的女子,每人获得受露田40亩,没有永业田,奴婢受地和人一样。

隋代不仅给人们土地,还给牛土地,如果谁的家中有养牛,那么每头牛会多分配60亩地,以4头牛为限。受露田是用来种植五谷杂粮的,永业田可以种桑麻,土地不宜种植桑的,会额外分配麻田种麻。

朝廷还会给桑树50颗、榆树3颗、枣树5颗,从亲王到都督分配的都是永业田,多的可以达到100亩,少的只有30亩,都是可以永久占有,不必归还国家。

后来针对京中官员又分配了职业田,职业田收入所得作为官员俸禄,归他们自己所有,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给官员的开支。

职业田根据国家官员的品级不同,给的亩数自然不相同,一品大员给田地50顷,每减少一品会少50亩,隋朝给农民土地种,还有给田地盖房子,3口人占一亩地田宅,奴婢者是5口为一亩。

均田制使得很多没有土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增加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人口稳定性。

很多荒地因此被开垦为农田,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实行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增加了国家收入。

不过,均田制对隋代的经济虽然有所缓解,但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很多地区存在土地分配不均的情况甚至不够分,普通百姓受田严重不足。

2.实行人口普查,增加纳税人口

国家动荡、战争频繁就容易导致人口流失,很多人为了躲避税收选择成为逃户,逃户是不受政府管理的。

逃户增多会影响国家纳税基数,一味的增加赋税只会给百姓带来无尽的压力,造成更多的人口流失。

为了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朝廷便从纳税人口上下功夫。古代网络没有这么发达,很多人都成为了黑户,为了进行人口普查,隋代实行了两个办法: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大索貌阅就是地方官员在进行人口普查走访时,需要将每户人后的相貌、年龄做出记录,以便下次抽查时有数据可寻。隋代通过这次人口普查,居然新增了一百六十多万人,可见之前有太多人逃税避税。

输籍定样是在人口普查之后,按照每户等级规定交税人数,这样就不会给百姓造成很大的赋税负担。

隋代颁布了此项规定后,很多人纷纷自觉向政府申报户口,户籍人数大量增多。纳税人数增多了,即便是赋税标准减少,也不会影响国家税收。

3.租庸调制、减免赋税、休养生息

租庸调制是和均田制结合使用的经济制度,如果均田制实行不好,租庸调制就没有了衡量标准,难以在全国推行。

隋代百姓都是要缴纳田租和人头税,以及要服徭役的,租庸调制则允许百姓用农作物和布匹来抵田租和税收,同时可以免除杂役。隋代要求百姓每年都要缴纳大米三石,每年要替政府服徭役一个月。

隋代缴纳租调以床为单位,一男一女为一床,丁男一床就需要缴纳大米三石。桑田需要缴纳绢1匹,绵3两,麻田则交纳布一端和麻三斤。

没有结婚的男丁只需要缴纳一半即可。均田制为农民发放土地、麻田、桑田,才能种出这些可以缴纳的租调。

减免赋税徭役是隋文帝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政策,这个制度短期之内虽然会让中央经济下降,但是长久来看是利于国家发展的。

隋代为减轻百姓的赋税,专门将男子成年的时间增加了一岁,这样实际上是为其免税一年。

服徭役的时间从一年一个月减为了二十天,百姓们服徭役的时间减少,会有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家农活上。

有充足的时间发展生产力,就能提高粮食产量,百姓的生活水平就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自然会随之增加。

二、隋朝的繁荣体现

隋文帝的这个想法是非常有见识的,他没有一味的剥削农民,一个农民如果没有收入,你就是提高再多的赋税,他还是交不上钱,只有将百姓的收入提上去,让他们的日子过好了,国家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收入。

人口普查已经弥补了财政收入上的很多漏洞,所以减轻赋税徭役并不会影响国家经济来源,反而会让百姓提高生产力。

长久的战乱已经让百姓精疲力尽,短时间之内的压榨只会适得其反,减少赋税和徭役才是隋代能够国力充足最重要的原因。

隋朝财政如此富足不仅仅在税收百姓上下功夫,还体现在以下两个制度上:

1.工商业发展迅速

隋代建立后为了让市场流通更加便捷,制定了统一货币政策,对市场贸易起到了促进作用。隋朝初期,很多地方还是用南北朝的货币,市场秩序不稳定商品买卖不方便。

为此隋文帝建国第一年就制定了五铢钱,每一千钱重四斤二两,市场上严禁古钱和私钱流通。

统一货币后促进了市场稳定,加快了市场运转,让贸易往来更为方便,市场上除了五铢钱,绢帛、谷物等依旧可以作为交换条件。

“要致富先修路”隋代在进行其他经济制度的同时,也在大力修建道路,水路和陆路同时开通,运输路线四通八达。交通方便了,南北贸易就流畅了,国家经济自然就流通起来了。

政府在重大城市都设置了粮仓,很多粮仓的粮食达到了上千万石,仓储能力这么强大,再怎么着都不怕挨饿饥荒。

2.崇尚节俭,整治吏治

所谓开源节流才能保证财政充足,隋文帝登基后就一直崇尚节俭之风,以身作则为天下做表率。

他严禁别人给他送任何器物、宠物、赏玩之物,还将宫中的乐师、匠人都遣散出宫,停止了宫中一切娱乐活动。

只要有大臣指出宫中奢靡之处,他立马下令改成,发现有奢侈之物就毁掉不用。隋文帝对自己节俭,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儿子们。

太子勇都曾因太过奢靡而被隋文帝训斥,有些皇子竟然因为生活奢靡被免除官职,隋文帝也曾出现过杀掉儿子的想法,仅仅是因为他们浪费奢侈。

隋文帝的后宫只有皇后一人,除了怕老婆这个原因,还有就是选秀活动劳民伤财、太费钱,实在是不值得。身为皇帝,他都没有绫罗绸缎的衣服,不佩戴金银首饰,和普通人没有区别。

有大臣提出的微服私访、封禅活动,隋文帝统统拒绝,理由就是耗费民力。

隋文帝节俭,没有从百姓身上去压榨,而是从自身做起,影响他人,通过更好的政策让国家有钱,让皇权拥有更多的资源,不至于受制于人,能够应对所有的问题。

隋文帝从政治上下手增加国家收入,第一就是要精简机构节省开支,他削减了之前的旧时机构,建立三省六部制,把地方机构从三级变为两级。政治机构减少,所需的官员就少了,财政开支自然就少了。

在节省开支的同时,又能保证地方到中央的流程加快,增加了办事效率,一举两得。

第二就是给官员专拨公廨田,公廨田产生的收入全部用于官员办公、出差以及给衙役发放薪资等,防止官员借用公用之名,恶意向百姓收取钱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第三就是朝廷经常派人走访地方官吏,严查贪污受贿的现象,一旦被发现,情节严重者被流放甚至斩首。

三、总结

隋文帝从经济、政治上进行政策改革和创新,增加了国家收入,节省了国家开支,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歌舞升平一切都是繁荣美好的景象。

若是长此以往,隋朝定然可以一统天下子孙万年,奈何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剥削百姓,结果隋朝重复了几百年前秦朝的命运,仅仅存在几十年就灭亡了,可悲可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文献:《隋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处事:唐朝政治家岑文本的处事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岑文本,唐朝政治家经典语录摘抄,岑文本讲帝王之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看看岑文本是怎么办理很棘手的事情的!在唐太宗北伐突厥颉利可汗的时候,安康公主和一个富商慕一宽,一起被抓到了突厥颉力可汗的手中,当时颉利可汗很缺粮食,于是命令慕一宽必须给他弄30万担粮食来,否则他就把安康公主嫁给一个又穷又丑的老乞丐,安康公主和慕一宽两个人一直很相爱,这个时候莫

  • “李白不红,天理难容”,历史上李白是怎样走红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为什么能火一千多年,李白第二次离开长安后谁陪着李白,李白是文人李白不是商人解析

    李白同样也是如此,大唐诗人词人多如繁星,凭什么他能出圈走红,并且诗词能流芳百世,千古吟诵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李白祖籍陇西,五岁时搬家到四川,算是在四川长大的,十几岁就能吟诗作对,展现出不同于其他人的文学天赋,二十岁的时候,他就游历了天府之国四川各地,二十五岁就出川漫游。就这样,李白饱尝了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勣,死后15年,为何被武则天劈棺毁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勣的个人资料及简介,李勣的功劳,李勣后人现状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是以功勋大小排列,而是以官职高低排序的,位居第一的是长孙无忌,接下来是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是排列二十四功臣

  • 《唐朝诡事录》裴喜君恋爱脑上头不仅认了义兄还赢得了郎君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小是锦衣玉食,琴棋书画请的那都是最好的教书先生,随着慢慢长大裴喜君出落得也是花容月貌亭亭玉立的。小时家里给她订了一门亲事,是萧家的长子萧伯昭,裴喜君一心想见见这个未来的夫君长什么样子。背着家里偷溜出去给现在已经是萧将军的萧伯昭送行,长身玉立、眉目疏朗的少年郎令裴喜君一见倾心,她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嫁与

  • 68岁的白居易欲遣散33名家姬,15岁樊素却哭着说:我要伴你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没想到,一个叫樊素的女孩闻言,马上跪下来,哭着乞求白居易不要赶她走。白居易的一生命运坎坷,他晚年之所以养了这么多家妓,和他青年时期的爱情有很大关系。白居易在11岁时,父亲被调到符离任职,他和母亲也随着父亲来到这里定居。来这里没有多长时间,他就和邻居家的7岁小女孩湘灵相识了。美丽聪慧的小湘灵和白居易很

  • 浅析唐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的盐池开采与治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盐池老照片100张,唐朝盐业管理制度,大唐时期产盐的地方

    编辑|南破青丝蛊前言鄂尔多斯平原地处内蒙古地区的南缘,它的西,北,东三个方向都被黄河环绕,而在它的南边,则是白于山和罗山,与黄土平原有一段距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海市海勃湾区,陕西省榆林市,宁夏回族盐池,灵武县,利通区,红寺堡开发区,陶乐县,共计130000余平方公里。鄂尔多斯高原盐湖众多,池盐资

  • 唐代册命太子之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册封太子诏书,在唐代侍女怎么称呼太子的,唐代万福礼

    主要是以中央官职改选的方式达到王室宗亲家族延续的目的,这种方式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并养成正妻生下第一个儿子以继承王位的惯例。这种继承方式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时期,它比奴隶制社会官职的继承更为重要。由于封建社会高层给后辈留下的不仅有血脉,更有至尊皇位、万里江山之传,他们对后辈的挑选十分谨慎,以唐朝为例

  • 唐太宗的律身“帝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皇帝制度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缺陷,那就是缺乏制度化的权力约束机制。到唐朝逐渐完善的谏官制度,对此可以说是一个补救措施。但是,谏官拿什么来说服皇帝呢?由商周时代的“天命”思想演变而来的“天意”有一定作用;孟子以来特别强调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民意)也有一定作用;东汉以来大行其道的谶纬及其流衍祥瑞

  • 淝水之战,南北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正确的政策错误的执行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淝水之战影响,淝水是今天的哪里,淝水之战对南北方各自的影响

    北方在两赵、冉魏实施的民族仇杀政策破坏下社会发生了大倒退,而一味偏安江南的东晋忙于协调内部关系,无暇利用这个恢复中原的时机。这样一来,北方的统一与和平还有待于一个具有正确民族政策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个政权就是由氐族首领苻坚统治的前秦。氐族的苻氏部落在西晋末年起兵,从原居住的略阳临渭向关中地区发展,在冉

  • 边境柱石张仁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张仁愿武则天在位时官至殿中侍御史。张仁愿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很有诤臣风范。当时,御史郭霸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也上表请求改立周国公武承嗣为皇太子,他们分别邀请张仁愿在表章上署名。都被张仁愿严辞拒绝。特别是在立武承嗣为太子问题上,更是遭到张仁愿、狄仁杰等人的坚决反对。因此,张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