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龟兹在唐朝西域经营中的地位-唐诗中的“安西”

龟兹在唐朝西域经营中的地位-唐诗中的“安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3/12/30 6:12:18

龟兹最早出现的记载是在《后汉书》中,最强盛的时候疆域面积能够东至轮台、西临巴蜀,北接天山、南边则是大沙漠。

在汉朝时期,龟兹国就归汉朝下设的西域都护管辖,汉末天下大乱,龟兹趁机脱离了汉朝政权的控制,直到隋朝时期开始向隋进贡,成为附属国。

唐初的时候,龟兹也和唐朝保持一定联系,继续朝贡。

唐朝想要进入西域地区必须经过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可以说塔里木盆地扼守了东西交通的动脉,而且成为了阻隔突厥和吐蕃联合的重要屏障。

唐朝想要管理西域,就需要将天山以北的游牧势力驱逐出去,将西域其他国家和唐王朝联系起来。这也就是唐朝成立安西都护的原因之一。

唐王朝在攻占高昌之后,控制了天山东路,但是还远不足以控制整个西域局势,为了进一步控制西域,唐朝开始加强安西都护府在西域地区的重要地位。

郭孝恪成为安西都护,也就是安西都护府的最高长官后,管辖西州、伊州以及庭州三州的军事。

自此西州不再任命刺史,都转由安西都护兼任。当地方和军镇长官合一之下,形成了统一一元的管理体系。

这种军政统一的管理体系能在最大程度上集中西域的力量,在处理西域事务的时候能灵活调动人力物力资源,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西突厥曾经袭击伊州,安西都护郭孝恪从乌骨道出庭州打了西突厥军队一个措手不及,由于打击的是西突厥军队比较薄弱的后方,西突厥派兵增援,被郭孝恪化解后,从白水涧道出西州追击。

由此可见在军政合一的情况下,安西都护府能整合三州的各种力量,形成抵御外寇入侵的防御体系。使三州在安西都护的治理下局势相对稳定。

显庆三年,在平定阿史那贺鲁后,唐王朝在控制了天山以南的绿洲农耕地区后,将势力扩展到北方的游牧草原地区。

针对局势变化,唐王朝对于安西都护府进行了调整,首先将安西都护府迁往了龟兹,其次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的地区设置了羁縻州府。

这一时期在西域地区大致形成了三种治理形式,一种是羁縻州府,一种是西州、伊州和庭州的普通区域以及安西四镇,包括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

不同的治理形式,当地的最高长官权力也会不同。

安西都护府在西州时期,安西都护是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不仅辖制三州还兼任西州刺史。位高权重。但是迁往西州后,情况有所不同。

因为西州是唐朝设立的州县,而龟兹并不是州县,而是唐王朝的羁縻地区。

两者性质不同意味着管理方式上存在不同。在龟兹时期,唐王朝是通过安西都护府和龟兹都督府两个机构共同管理的。

其中安西都护府主要负责大型工程建设,比如水利交通等。由此可见安西都护府手中大权被分散了。虽然大权被分散,但是在西域的军事行动也越发活跃。

龙朔二年,苏海政作为右卫将军引军数千,与吐蕃和谈退军。调露元年,裴行俭领军数万平定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的叛乱。

永淳元年,王方翼战胜阿史那车薄,并斩敌千余人。久视元年,田扬名征讨阿悉吉薄露,斩杀阿悉吉薄露。

开元二年,阿史那献讨伐十姓酋长都担。开元三年,唐将领兵驱逐吐蕃与大食所立的拔汗那王。开元十年,张孝嵩大破吐蕃。

开元十三年,依然张孝嵩带兵斩杀于阗王,重立新王。开元十五年,赵颐贞在曲子城打败吐蕃。开元二十七年,擒突骑施可汗吐火仙与黑姓可汗尔微。

天宝六年,高仙芝俘虏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天宝九年,俘虏竭师王。天宝九年,俘虏石国王。由此可以看出几十年间唐王朝在西域多次展开军事行动。

唐王朝在西域的军事行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避其锋芒”“各退一步”“积极进取”

第一阶段避其锋芒,吐蕃介入西域势力,煽动突厥叛乱,而那时候,唐王朝正出兵高丽,没有能力针对西域进行军事部署。

等等高丽战事结束后,高宗开始征讨吐蕃。但是却兵败了。吸取这次战争失利的原因,开始收缩西北战线,这一时期安西都护府缺少中央的支援,独自稳定西域局势。

这导致安西都护府独木难支,局势相当不利。

为此,安西都护开始在周边州县招募兵士,以增加自身的军事力量。而这一时期伊州、瓜州以及沙州都在积极地应援安西都护府。

在裴行俭就任安西都护后,安西都护府被迁入龟兹后依旧和西州保持密切的往来。这一时期安西都护的军事行动得到了西州全方面的支持。

这种西州和安西都护府之间联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吐蕃。使得唐王朝和吐蕃形成对峙的局面。

第二阶段各退一步,王孝杰收服了安西四镇,唐王朝派兵三万镇守四镇。这种驻兵增加了安西都护府的守卫力量,并且多次破坏了吐蕃介入西域的图谋。

延载元年,吐蕃卷土重来,联合西突厥入侵碎叶,被镇守碎叶的韩思忠一举击败。由此可见安西都护府当时军事力量的强大,以一个碎叶城的力量就能击退敌军万余人。

长安二年,东突厥西扩,唐朝为了对付东突厥,创立了北庭都护府。自此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在天山南北形成了分治。维护当时西域地区的安全。

随着吐蕃军事上的失利,唐朝和吐蕃关系也不再紧张开始趋于平缓。双方各退一步逐渐以和平协商以及和亲维持关系。

这时期安西都护府大权在握,兼职代理西域事务,可以进行独立的军事行动。

第三阶段积极进取,唐王朝开始在西域地区设置节度使,并且给予西域地区大力支持,不仅在物资上大量供给,而且也给西域地区下放了许多权力。

得到中央支持之后,安西都护府在军事上势如破竹,打通了河中地区的道路。

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在西州的安西都护府,还是在龟兹的安西都护府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西州的安西都护府,统辖军事兼管民政,维持一方稳定,并数次击败侵犯边疆的敌人,使得唐王朝的西扩之路少了很多阻碍。

龟兹的安西都护府则逐渐成为了军事的重地,为唐王朝在边疆上构筑了坚实的壁垒。

02 安西都护府的贸易经营

西域地处亚欧的中心地带,从地理上来说,西域地区多是沙漠,点缀部分绿洲。虽然群山环绕,但是留出了很多山口,这些山口构成了对外联系的通道。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了中国的丝绸之路。这些中西商贸的重要道路受到了中原王朝的重视。

而唐王朝在管理这些贸易地区采取的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建构馆驿,一种则是建设军事防御设施。

在阿史那贺鲁被平定后,安西都护开始在西域地区设置馆驿。这些馆驿相互沟通联程了馆驿网络。

不仅便利人员往来,还促进了商业繁荣。到开元、天宝年间,西域已经成为了交通发达的地区之一。

配合着馆驿系统,安西都护引入了过所制度。所谓“过所”就是一种通关文书,人在通过关隘时需要勘验“过所”才能通过,相当于现在的健康码。

过所制度的推广使得安西都护能够准确掌握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人员信息,保障了丝绸之路上各种商贸活动的安全和秩序。

馆驿制度和过所制度一方面保障了军政方面物资供给的方便,同时保障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的繁荣和安全畅通。

馆驿制度的建立以及过所制度的推行,不仅给唐朝的西域军政系统提供了人员物资往来的途径,同时也给丝绸之路上的商贩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畅通道路。

随着西域贸易的繁荣兴盛,安西都护也开始对于西域贸易进行管理。龟兹曾经是唐朝和突厥进行马匹交易的重要场所,安西都护在马匹贸易中就占据着重要位置。

比如突厥来安西卖马,需要先向安西都护申请,得到安西都护的许可后才可以在安西进行正常的商业贸易。安西都护府旗下还设立了“突厥院”专门管理买卖马匹。

西域地区地缘辽阔,难镇守。为此唐王朝为了保障西域地区的安全,让安西都护在西域修筑烽堠戍堡,控制西域的关键位置。

烽堠,就是“烽火台”的一个变种,常与戍堡、长城、军镇等一起成为拱卫边疆的重要军事设施。在西域,烽堠构筑起相对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因为西域的特殊性,安西都护府不仅要提防北边的突厥,还要警惕吐蕃。为此唐王朝将烽燧设置在了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麓,基本覆盖了丝绸之路的中部和南部。

除了烽燧,安西都护府在西域还建造了戍堡、屯城、守捉等军事设施,和烽燧相互配合。形成重要的军事防御力量,拱卫西域安全。

参考文献

徐超《唐代安西都护研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王朝,科举制度的决定性时期,制度化规范化权威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的萌牙时期。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以及南北朝时期,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加速汉化进程,重视儒家文化,发展学校教育,为考察教育的效果,引入了考试制度,并作为选官任官的参考。后赵君王石勒非常重视儒学,大力弘扬儒家文化,设立了“太学”、“小学”十余所,时常亲临太学,考诸学生经义。各地的名门子弟入学后每年要

  • 南京城破后朱允炆有没有可能逃走,如果他不走,朱棣会做周公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靖难兵至金川门,遣人迎太后。太后至军中,成祖再拜,自陈不得 已起兵之情,太后无一言慰劳而返。及返,未至宫,宫中火起。—《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吕太后剧照然而很快吕太后就收到了皇帝朱允炆和皇后马氏一起自焚殉国的消息,至于皇长孙皇太子朱文奎则下落不明,目前宫中只有小儿子徐王朱允熙和小孙子朱文圭安然无恙。看

  • 隋唐时期,河东地区社会对沙陀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河东地区社会对沙陀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代北地区在隋唐时期以来就一直有北方民族活动,大量地北方民族在此长期活动无疑推动了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明年(902)秋七月,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这种

  • 不守本分-朱高煦,受朱棣赏识,却落得兵败身死,他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为啥不让朱高煦征战,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朱棣喜欢朱高煦还是朱瞻基

    朱棣靖难的过程中,朱高煦作为大将,冲锋陷阵,为靖难成功屡立战功。朱棣在征战过程中,数次处于险地,又是他的这个儿子,神兵天降,替他解围。朱棣欣赏自己的这个儿子,因为他跟自己很像,再加上数次解救自己于危难之中,感念之心溢于言表,所以,他对朱高煦勉励道:“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翻译过来就是,朱棣老

  • 玄武门之变,从7年前李渊做掉李世民身边第一辅臣,就注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不处罚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是谁给李世民出的主意,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做了哪些准备

    事后确认了李世民的合法继承皇位的身份。不久,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在这场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不得不提一件七年前的事,那就是“刘文静造反案”。刘文静是谁?这样和你说吧,大唐能够开国,李渊应该感谢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就是刘文静,另外两个分别是裴寂和秦王李世民。刘文静作为开国功臣,官至宰相,做的好好的

  • 欧阳修收养了妹夫的女儿,却让自己卷入了别人的绯闻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为什么杀欧阳修,欧阳修简介,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欧阳修少年得志,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那时年仅23岁。欧阳修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欧阳修病故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我们中学课本里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写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已经成为千古名句。

  • 马球在唐朝是一项流行运动,为何唐高宗却拆掉马球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代马球,唐朝的马球起源在哪里,唐代马球大赛场景

    侵删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高宗从马球赛中发现了什么政治问题

  • 丘福:燕王第一将,靖难第一功,朱棣不杀功臣,为何将他毁家夺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此时有一个人,默默地站在后方,与热闹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他名叫丘福。《明史》记载,“诸将争前效虏获,福独后。成祖每叹曰:丘将军功,我自知之。”这些出生入死兄弟的功劳,朱棣心中有一杆秤,封赏结果宣布完毕,丘福被封为淇国公,子孙世袭享有免死铁券。丘福是靖难之役册封的四位公爵之一,是朱棣认可的靖难之

  • 论隋朝的粮仓管理与隋朝的速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十大粮仓分布图,隋朝建立的粮仓到底有多厉害,隋朝时期四大粮仓

    它将乱世重新恢复到了统一的局面,论建国难度,隋朝要高于唐朝几个档次,并且隋朝还开启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如果隋朝没有灭亡,或许会发展的比唐朝还要强大。那么如此强大的隋朝为何会速亡呢?除了杨广的昏庸无道之外,隋朝的速亡和隋朝的粮仓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当时隋朝的粮仓完全无法应对灾荒、难民等各种问题,最终

  • “要戴冠就要承重”宋朝皇帝的旅行有多烦,要花费多少金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旅行时的侍从还是旅行前的准备都很凌乱。这一点,在南宋高宗尚未确定国都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宋朝帝王出行应严格遵循礼制,因此需备办物品尤为丰富。东西多了,开支自然上去了,除了旅行中各种奖励下来的钱之外,宋朝皇帝旅行一趟费用也很高。身为万人之上的帝王,其一举一动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当然也不可能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