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王朝,科举制度的决定性时期,制度化规范化权威化

唐王朝,科举制度的决定性时期,制度化规范化权威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70 更新时间:2023/12/30 6:12:06

魏晋南北朝的萌牙时期。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以及南北朝时期,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加速汉化进程,重视儒家文化,发展学校教育,为考察教育的效果,引入了考试制度,并作为选官任官的参考。

后赵君石勒非常重视儒学,大力弘扬儒家文化,设立了“太学”、“小学”十余所,时常亲临太学,考诸学生经义。各地的名门子弟入学后每年要通过三次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推荐到中央和地方担任要职,破格重用。

前秦君王苻坚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广选知识渊博者充任太学学官,教授公卿以下官吏的子孙。他每月亲自到太学巡视一次,多次主持太学考试,依成绩评定学生优劣,做为选任官员的参考。

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记录的太学考试制度,并在北朝时期传承保留下来,成为科举制度的萌芽或探索。

隋朝的初创和探索时期。关于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在史学界存在争议,主要是在隋朝时期,以考试任官的办法,没有制度化系统化,科举出身的士人,在政治上不占势力,得不到统治阶级和社会的认可和尊崇。

隋朝享国日短,科举考试没有形成周期化的选拔考试制度,选官任官的数量较少,官员的职位和层次,以关陇集团为主体的统治阶级,以鲜卑族贵族、关中地区士家大族,仍然在政治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隋文帝统一全国,废除了名存实亡的九品中正制度,采用荐举办法,对来自各地的推荐官员的候选人采取考试、考核的办法加以确认,避免无真才学识的人滥竽充数。

隋炀帝画像

到了隋炀帝时期,规范选官任官的考试内容和方法,确立进士科考试,这就是科举考试的雏形,在唐朝时期加以继承发展。

唐朝的制度化规范化权威化时期。唐太宗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建立文学馆、弘文馆、崇文馆,在中央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学校,在地方设立州、县官学,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和人才。

唐太宗时期,朝臣官员以关陇集团、文学馆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主体,形成了开国的功臣勋将为主的统治集团。

为了选拔任用来自关东南方地区的贤才士人,在更大范围内招揽人才,就在隋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改进,以常举和制举两种形式选拔官员,补充到基层行政主体。

到了武则天执掌朝政时期,大大提高了科举制度的权威和影响力,武则天亲自主持科举考试,推出殿试制度,使天下士人能成为皇帝的门生故吏,给于至高无上的荣誉和地位,并形成了科举制度的最高级别,在后世得到传承发扬光大。

推出武举考试,选拔军事人才和官员。武则天使科举考试中第的进士进入统治阶级最高层次,所任用的宰相多为进士出身。

武则天主持殿试

完全打破和改变了唐太宗时期以关陇集团、门阀大族为主体的最高统治阶级,由科举考试选拔的进士出任高级官员,大大提高了科举出身人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从而使科举制度成为选官任官的主要形式,其他的渠道和形式处于辅助的数量较低的地位。

从而打通寒门庶族上升到政治最高层次的通道,并在唐玄宗时期达到新的水平和层次。

图源网络,侵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京城破后朱允炆有没有可能逃走,如果他不走,朱棣会做周公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靖难兵至金川门,遣人迎太后。太后至军中,成祖再拜,自陈不得 已起兵之情,太后无一言慰劳而返。及返,未至宫,宫中火起。—《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吕太后剧照然而很快吕太后就收到了皇帝朱允炆和皇后马氏一起自焚殉国的消息,至于皇长孙皇太子朱文奎则下落不明,目前宫中只有小儿子徐王朱允熙和小孙子朱文圭安然无恙。看

  • 隋唐时期,河东地区社会对沙陀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河东地区社会对沙陀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代北地区在隋唐时期以来就一直有北方民族活动,大量地北方民族在此长期活动无疑推动了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明年(902)秋七月,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这种

  • 不守本分-朱高煦,受朱棣赏识,却落得兵败身死,他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为啥不让朱高煦征战,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朱棣喜欢朱高煦还是朱瞻基

    朱棣靖难的过程中,朱高煦作为大将,冲锋陷阵,为靖难成功屡立战功。朱棣在征战过程中,数次处于险地,又是他的这个儿子,神兵天降,替他解围。朱棣欣赏自己的这个儿子,因为他跟自己很像,再加上数次解救自己于危难之中,感念之心溢于言表,所以,他对朱高煦勉励道:“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翻译过来就是,朱棣老

  • 玄武门之变,从7年前李渊做掉李世民身边第一辅臣,就注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不处罚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是谁给李世民出的主意,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做了哪些准备

    事后确认了李世民的合法继承皇位的身份。不久,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在这场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不得不提一件七年前的事,那就是“刘文静造反案”。刘文静是谁?这样和你说吧,大唐能够开国,李渊应该感谢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就是刘文静,另外两个分别是裴寂和秦王李世民。刘文静作为开国功臣,官至宰相,做的好好的

  • 欧阳修收养了妹夫的女儿,却让自己卷入了别人的绯闻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为什么杀欧阳修,欧阳修简介,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欧阳修少年得志,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那时年仅23岁。欧阳修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欧阳修病故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我们中学课本里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写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已经成为千古名句。

  • 马球在唐朝是一项流行运动,为何唐高宗却拆掉马球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代马球,唐朝的马球起源在哪里,唐代马球大赛场景

    侵删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高宗从马球赛中发现了什么政治问题

  • 丘福:燕王第一将,靖难第一功,朱棣不杀功臣,为何将他毁家夺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此时有一个人,默默地站在后方,与热闹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他名叫丘福。《明史》记载,“诸将争前效虏获,福独后。成祖每叹曰:丘将军功,我自知之。”这些出生入死兄弟的功劳,朱棣心中有一杆秤,封赏结果宣布完毕,丘福被封为淇国公,子孙世袭享有免死铁券。丘福是靖难之役册封的四位公爵之一,是朱棣认可的靖难之

  • 论隋朝的粮仓管理与隋朝的速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十大粮仓分布图,隋朝建立的粮仓到底有多厉害,隋朝时期四大粮仓

    它将乱世重新恢复到了统一的局面,论建国难度,隋朝要高于唐朝几个档次,并且隋朝还开启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如果隋朝没有灭亡,或许会发展的比唐朝还要强大。那么如此强大的隋朝为何会速亡呢?除了杨广的昏庸无道之外,隋朝的速亡和隋朝的粮仓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当时隋朝的粮仓完全无法应对灾荒、难民等各种问题,最终

  • “要戴冠就要承重”宋朝皇帝的旅行有多烦,要花费多少金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旅行时的侍从还是旅行前的准备都很凌乱。这一点,在南宋高宗尚未确定国都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宋朝帝王出行应严格遵循礼制,因此需备办物品尤为丰富。东西多了,开支自然上去了,除了旅行中各种奖励下来的钱之外,宋朝皇帝旅行一趟费用也很高。身为万人之上的帝王,其一举一动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当然也不可能为所欲为

  • “全是主攻方向”唐肃宗骚操作送走20万唐军,安史之乱一乱再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军在安史之乱后都去哪了,唐肃宗李亨怎样平定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对晚唐的影响

    公元757年唐军分别在香积寺、陕东和洛阳击败了安史叛军,收复两京。留守河北的李光弼也不断在叛军后方进行袭扰。连续失败让安史叛军内部的分歧也暴露出来,安庆绪是杀父上位,内部本来就不能服众,如今连续吃瘪让他的权威也受到了挑战。叛军的二号人物史思明干脆跳反投降了朝廷。差点中兴大唐的李亨肃宗一时志得意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