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造了18个字,17个已被废除,仅剩一字流传至今却无人敢用

武则天造了18个字,17个已被废除,仅剩一字流传至今却无人敢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31 更新时间:2024/1/5 5:06:23

昔者仓颉造字,而天雨粟,而鬼夜哭。中国古代传说中,有非常大的篇幅描写汉字的诞生,可见,汉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多么重要。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见证了几千年来延绵不绝的华夏文化脉络,见证了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的血脉传承。创造汉字的人,在历史上,会被永远铭记。

有这么一个人,她就创造了18个新字,却只有一个被保留下来,并传承至今。这个人,就是中国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在执政期间,为什么会想着重新造字?那个被传承下来的文字现在会经常被用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武则天的造字故事。

历两代君王,得人生巅峰

武则天在影视剧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称谓,武才人。才人,可不是官名,而是后宫嫔妃的称谓。武则天刚进宫时,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期间,她极富才情,相貌也生得美丽,被李世民封为才人。只可惜,武则天与李世民相遇之时,李世民已经年老体衰,眼看着他已经命不久矣。聪明的武则天看清了形势,她必须要为自己找个出路。

于是,一来二去,她与李世民的太子李治勾搭在了一起。两人一拍即合,及至李世民驾崩,嫔妃被赶往感业寺之时,李治还对武则天承诺道:“你且放心,我一定会接你回来的。到了寺中,万望保重自己,等着我。”武则天含情脉脉地回应着:“我等着你,你快些来。”有了李治的这份承诺,武则天放心了些,跟着一众嫔妃一起去了感业寺。

在武则天于寺庙中青灯古佛相伴之时,李治的后宫不太平了。王皇后萧淑妃积怨许久,都想拼命扳倒对方。王皇后想到了武则天,于是想助她回宫,将她拉拢到自己的阵营。王皇后没想到的是,武则天可不是那么听话的人。她回宫之后,一口气把王皇后和萧淑妃一起整治了,成为了李治的正宫皇后。后来,武则天又凭借雷霆手段,成为了与李治并驾齐驱、共同听政的女强人。

虽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于武则天而言,一切远远没有结束。

登至尊皇位,借文字统治

武则天是极有野心的人,当了皇后还不够,她还要插手朝政;插手朝政还不够,她还要名正言顺;名正言顺还不够,她要自己登上权力巅峰。于是李治驾崩之后,武则天软禁了太子,联合各方势力,一步一步扩充自己的权力圈层。

联合朝内宫外的各方势力,武则天一手掌握了军权。有了军权,就有了政治镇压的资本,于是,武则天无所顾忌地宣布,自己要登基称帝。面对这样的命令,众大臣根本没有力量反抗。有那么一两个站出来指责的,都被武则天用铁血手段杀掉了。

登上权力之巅后,武则天的内心也并没有踏实。她知道,铁血手段,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她必须要想出更好的办法,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的思想。突然,一个念头冲进了她的脑海,从文字下手。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也是秦始皇称帝之后的做法给她的灵感。秦一统六国之后,统一度量衡,统一钱币,统一文字。这样,人民的思想通过文字也实现了统一,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这位始皇帝,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和支持。武则天也想效仿这个做法,于是,她决定了,自己要造字。

其实这个想法一早就能看出端倪,武则天从登基之初,就对文字非常重视,具体表现在改国号这件事情上。她要做开天辟地的第一人,她要全面改变女性的地位,她要与李唐的统治全面划分开来,于是,她把国号从“唐”改成了“周”。武周时代的开,也意味着武则天真正实现了权力的大一统,实现了女性地位的最高化。

造十八汉字,留一字传承

武则天既然想到了要从文字上做文章,那便说干就干。她召集朝堂有名的文臣和国学大师,告诉他们:“朕要造字。”于是众大臣连夜研究,结合武则天的想法,为她选择适合的汉字。几番折腾下来,武则天选择了十八个汉字,为它们重新造一个形状出来。

在这十八个字中,有十七个字都没有被留存使用,它们分别是日、月、天、地、星、国、人、君、臣、照、圣、证、初、年、正、载和授。这些汉字,带着武则天的主观意愿,完全是按照她的种种想法所制。不过,因为这些新汉字化简为繁,写法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减弱,也不像之前一样具有鲜明特点,所以它们并没有被传承下来。

而十八个字中,唯一留存下来的,是汉字“曌”。曌这个字,是个典型的表意文字,看它的构成,有日,有月,有空。这些元素代表着武则天是第一人,绝无仅有,与日月同辉。后来,武则天更是为自己更名为曌,用这个字来特指自己。

这个字,因为被武则天亲自使用,所以一直传承了下去。不过因为要避帝王讳,所以民间并没有人敢用这个字。这个日月同在的汉字,意义太重,所以即便是如今,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人使用。到今天,这个名字虽然被字典收录在其中,却没有多少存在感,只是在角落里吃灰罢了。

结语

中国人对汉字的重视,从武则天的行为可见一斑。人们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就是通过文字来进行的,而汉字,就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火种。

说回这个故事中,为什么武则天那十七个字没有成功存用呢?她忽略了一个因素,汉字是被人使用的,汉字的书写,就一定要满足人们的使用习惯,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主观因素。可见,汉字,越用,越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会不会打仗?听听专业人士李世民的评价,一针见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是关于他到底会不会打仗?同样精通于用兵的唐王李世民,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而且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诸葛亮用兵如神关于诸葛亮这个人,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东汉末年,一句卧龙和凤雏,得一人者可安天下,让诸葛亮和庞统闻名于世,刘备听到后更是三顾茅庐。诸葛亮被刘备的远大志向吸引,刘备被诸

  • 秦末农民大起义,共有几股势力?主力还是六国旧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末农民大起义在哪里,秦末农民起义历史地位如何,秦末爆发了什么农民起义

    而在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飘摇局势下,各方势力开始陆续登场,成为收割大秦这只巨鲸的操刀人。那么,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一共有几股势力?今天就来一起梳理——[var1]一、陈胜吴广集团作为秦朝末年甚至中国第一支举起义旗的农民起义军,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集团具有无可比拟的号召力,从大泽乡起义到三路大军讨伐秦国,之

  • 史上最成功的陪嫁丫鬟,小姐为妃,她是皇后,差点成第二个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虞美人》这首诗或许大家都听说过,而它的作者就是李煜,或许说李煜这个名字,大家还会比较陌生,但是如果讲到“南唐后主”,大概就能有些许印象了,因为李煜本身才华出众,写的诗词婉约又深刻,因此被戏评为“被皇位耽误了的诗人”。而他的祖母,也就是南唐开国皇后的身世,则更加离奇,她原本只是一介陪嫁丫鬟,最后却变

  • 三万步兵野战击败二十万步骑大军的经典战例-韩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南北朝北魏末的韩陵之战中,高欢用三万步卒野战对抗二十万大军,先是主动的自断了归路,以示死战之决心,然后创造性的把部队结成了圆形防御阵型,结果以寡击众、一役击溃了敌二十万大军,创造了战争史上”以步制骑”的奇迹。[var1]网上的古代圆形军阵示意图中国历史上,自从宋朝开始崇文抑武之后,慢慢就让很多

  • 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一部竹简,他做的事比挖骨更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山东出土竹简揭露孙膑狠毒一面,孙膑庞涓36集,孙膑割掉膝盖骨

    在挖掘文物的过程中,常常会打破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比如说,在山东曾经出土了一部竹简,上面对于孙膑被削掉膝盖骨一事,做出了详实的记录。[var1]专家通过这部孙膑同代人记录竹简,拂去了历史的尘埃,还原了孙膑的真实面目,其并不是小说戏曲当中的好好先生,而是一个冷血的军事家。他做出的事,比挖他膝盖骨

  • 谦虚谨慎,不拘一格地引进异国人才,或许就是秦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大将军蒙恬,秦国历史完整版,战国七雄为啥秦国只灭了六国

    想来秦国一定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对异国人才抛出了橄榄枝。[var1]秦王雄厚的国力是争夺天下的必要条件。不过意外的是帮助秦国提升国力的人,几乎都来自异国。由于秦国太过强盛,周边的国家感觉受到了威胁,企图用计削弱秦国的国力,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比较著名的一件事是,其他国家为了让秦国的国库空虚,

  • 秦国兼并六国长策“远交近攻”的制定者-范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名相排名范雎,范雎对秦国哪些功劳,范雎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片刻间,马队到了车队跟前,为首的秦国丞相穰侯魏冄,宣太后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权倾朝野,尊贵无比。车队领队赶紧上前拱手施礼:“谒者王稽见过穰侯!”“谒君出使辛苦了。”穰侯魏冄笑着说道,“关东有什么变动吗?”“没有。”王稽回答。“你没有把诸侯的那些食客带回来吧?那些人只会以言辞乱国,老夫看

  • 一次挽救了唐王朝的春节福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种当时很流行的高档化妆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香奈儿,迪奥。或许是安史之乱让群臣焦头烂额,大家脸色都不好看,身为皇帝,唐肃宗每天看着这群脸黑的像锅底的大臣,心里很是不爽。于是趁着春节,唐肃宗花了大力气,给大臣们每人发了一份“口脂面药”。希望大臣们用了“口脂面药”能脸色好看些,这样每天上朝的时候自己

  • 隋朝第一奸臣,杀了皇帝强占了皇后,最后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朝有哪些奸臣,隋朝宰相高颎,隋朝历代皇帝顺序

    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有很多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也有着丰功伟绩的帝王,这些人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敬仰,不过,既然有正派一方角色的存在,自然也就有反面人物,就比如周朝时期荒淫无度的周幽王,清朝时期的大贪官和珅,他们曾经做过的丑事和肮脏的勾当也被世人铭记,并引以为戒。

  • 秦王为什么要逼死刚刚立下大功的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王杀白起后悔吗,秦王嬴稷和白起,秦王为何赐死白起

    白起这个人大家都认识吧,白起因为杀人太多而名声并不太好,不过白起的军事才能是不能否认的,他一生为秦国打下了大量的城池土地。说白起不得不提起长平之战,这场战争让白起的名望达到了顶峰,但也成为了他衰败的开始,在长平之战结束后不就,秦赵两国的纠纷还没有解决的时候,秦王赐死了之前的主将白起,这其中究竟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