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兼并六国长策“远交近攻”的制定者-范雎

秦国兼并六国长策“远交近攻”的制定者-范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19 更新时间:2024/1/20 7:09:50

片刻间,马队到了车队跟前,为首的秦国丞相穰侯魏冄,宣太后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权倾朝野,尊贵无比。车队领队赶紧上前拱手施礼:“谒者王稽见过穰侯!”

“谒君出使辛苦了。”穰侯魏冄笑着说道,“关东有什么变动吗?”

“没有。”王稽回答。

“你没有把诸侯的那些食客带回来吧?那些人只会以言辞乱国,老夫看着就烦!”

“王稽不敢。”

魏冄看了看站立在路边的王稽随行人员,说了一句:“那就好。”率队飞驰而去。

王稽是秦国的“谒者”,也就是掌管国君文札传送的官员,职位很低,但都是国君亲信担任。秦昭襄王母子当年在燕国做人质,王稽是随行家老,相当于大管家。秦王念其跟随自己多年,总想给他封个官,但秦法森严:无功于国者不得封爵。偏偏王稽才具平庸,秦王只好让他做了谒者。王稽由于做过家老,看人脸色、揣摩别人心思、处理人际关系绝对拿手。这次是他代表秦王出使魏国回来。

王稽看着魏冄远去,转身刚要吩咐手下“咱们也出发”,一辆篷车中传出声音:“特使且慢,张禄请出车步行。”

“为什么?”王稽疑惑道。

车中声音:“我听说穰侯是个聪明人,但看事情反应迟钝,刚才他已经怀疑您带回其他人,但忘了搜查车里,一会儿必然回来。”

从车里跳出一个蒙面黑衣人:“前面路口见。”说罢,离开官道顺着旁边小路健步而去。

黑衣人的身影刚消失在枯黄的草丛中,一队铁骑从东方飞驰而来,带队高声道:“奉穰侯令,搜查车辆,以防不测。”王稽向旁一侧身,来的骑士将车里车外仔细搜了一遍,并核对了每个人身份后,转身东去。

王稽看着远去的铁骑,心里由衷的佩服张禄的智谋。在路口接到张禄,一路直奔咸阳。

张禄原名叫范雎,原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因其极具才华,帮了须贾不少忙,须贾帮范雎在丞相魏齐的府上做了书吏。

齐国打败燕国复国后,魏王派须贾出使齐国,以求修好与齐国关系,范雎随行。在互相接触中,齐王发现范雎思维敏捷,处处维护魏国尊严和利益,有国士之风,就对范雎颇为重视,几次想请范雎单独交谈,但范雎都以“身为国使随员,公务之外不便私相往来”为由拒绝了。须贾在齐国住了几个月,邦交谈判也没什么结果,就准备回魏国。离开齐国前,齐王派人赐范雎黄金十镒,牛酒等物,并传话给范雎“先生若入齐,本王虚位以待”。范雎凛然回复:“邦交有道,使者有节,范雎必当严守操行,不敢接受齐王赏赐。”

须贾在齐国受到冷落和范雎受到齐王礼遇形成鲜明对比,心中忿忿不平,回来向丞相魏齐做了汇报,两人认为范雎一定出卖了魏国秘密。派门人用竹板将范雎打得皮开肉绽体无完肤,打断了筋骨和牙齿。这些人用席子将昏迷的范雎卷起来扔到厕所,往他身上撒尿以示侮辱,警告他人。

郑安平是丞相府的一个百夫长,平时和范雎有些交情,在众人散去之后偷偷把范雎带出丞相府藏了起来,改名为张禄。

王稽受秦王指派出使魏国,郑安平悄悄找到王稽,向王稽讲述了范雎的遭遇。王稽决定将张禄带回秦国,理由很简单:我王稽不识人,齐王识人啊。

这个时候的秦昭襄王即位36年了,摄政的母亲一直都未将权力移交给他,穰侯、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依仗着宣太后,结为一党,太后独断专行,穰侯出使他国不向他汇报,华阳君、泾阳君等断罪毫无顾忌,高陵君办事也不向他请示,他们的私家财富比王室还要多,被咸阳人称为楚四贵。到了穰侯任秦国将领的时候,计划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等地,目的是扩大他在定陶的封地。

秦昭襄王想起这些事情来就愈发烦闷。这时候,王稽出使魏国回来向他汇报工作,顺便说了带范雎入秦这件事,并带来了范雎给秦王的上书。

在上书中,范雎歌颂秦王的英明,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得到秦王的认可,让他一展抱负,不至于被埋没。同时他也说:“深刻的话,我不敢写在信上,浅显的话又不值得听。希望大王能接见我,当面向您陈述。如果我说一句无效的话,情愿伏罪受死。”

[var1]

秦王在离宫秘密召见了范雎,范雎假装不知道这是通往秦王内宫的道路,一直走了进去。这时秦王也来到了这里,宦者告诉范雎:“秦王来了,赶紧参拜。”范雎大声说到:“秦国哪里有大王,只有太后、穰侯罢了!”

这句话如同一个响雷在空中炸响,炸的在场的人脑袋嗡嗡作响,好像刀子一样扎在秦王心上,又好像在众人面前把秦王的衣服扒得干干净净,一点脸面都没给秦王留。秦王心头一震,瞬间与张禄产生了一种共鸣。赶紧屏退左右,进得宫来,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就是跪在地上说:“先生用什么来指教我呢?”张禄只回答:“哦哦。”秦王再拜:“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还是“哦哦”两声,如此三次。秦王跪在地上说:“先生终究不肯指教我吗?”

“先生何以教我?”在秦国除了秦昭襄王问过范雎,秦孝公对商鞅也是深深一躬:“先生何以教我?”后来的秦王嬴政对李斯也是深深一躬:“先生何以教我?”有了如此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君王,再加上能臣,秦国焉能不兴?谁还能阻止他统一中国的脚步?

“大王,不是这样的,我刚来,我们的关系还不密切,还不知道大王的真实想法。我所要讲的,都是纠正国君的事,身处别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不知道大王心意,这是我三次不回答的原因。”范雎回拜秦王说道。“现在看到您的诚意,我今天说完明天就被杀死我也认了。死亡是每个人都绝对不能避免的,如果我的建议能对秦国有少许补益,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范雎缓了缓又说道:“我真正害怕的,是我死之后,天下人看到我因尽忠而死,因此而杜口裹足,没人再肯向往秦国。现在您上面太后监国,不给您任何权力,您住在深宫中,左右宫人和朝中大臣蒙蔽您,没有人帮助您明察他们的忠奸,这样下去,轻的您会自身孤立,严重的会使国家灭亡。”

这几句话把范雎来秦的目的和忠勇精神表达得清清楚楚,把秦王目前的处境分析得透透彻彻,可以说都是秦王天天睡不着觉的原因。

秦王继续跪着说:“秦国地处偏僻遥远之地,我又愚笨不贤能,现在上天让先生受屈辱来到秦国,这是上天加宠于先王而不抛弃他们的遗孤。从现在开始,秦国的事情无论上至太后,下至大臣,一律请先生帮我全盘谋划,不要有任何疑虑。”

秦王这么一表决心,范雎心里就有底了。向秦王相拜说:“秦国虽然地处偏远,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北面有甘泉山、谷口,南面有泾渭环绕,右面有陇、蜀地区崎岖险恶的地势,左面有函谷关、商阪山,有勇士百万,战车千辆,进可攻退可守。人民都奉公守法,害怕私斗而勇于国战。有这样的地形、勇敢的士兵、守法的人民,就好像放出韩卢(韩国良犬)去追逐瘸腿兔子一样简单。但十五年来秦国却从未对外主动用兵寻求霸业,这是臣子未尽心,国家没有长策。”

秦王听罢,心中豁然开朗,好像春雨将一冬的灰尘荡尽后深吸一口那湿润的带着一点点凉意的空气一样,顿时神清气爽。君臣二人一个求贤若渴,一个终遇明主,相见恨晚。

范雎发现左右侍者都在偷听,感觉到害怕,就不敢讲内政,先讲外部事情,制定对外政策。他对秦王说:“现在穰侯越过韩、魏去攻打齐国的纲、寿,这不是好计策。”

秦王说:“愿闻其详。”

“大王对外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完成霸业。”范雎进一步阐释,“自春秋以来,列国互相攻伐,打来打去都是以攻城取财为主,唯独忽视了开疆拓土。大王应该交接远的国家而攻打近的国家,相邻为近,相隔之国为远,这样攻下一寸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寸,攻下一尺就是大王的一尺。并且,由于事先结交了距离远的国家,当大王进攻距离近的国家时,远的国家也不会为其提供帮助。如此下去,秦国土地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大,数十年之后,秦国必将一统华夏!”

[var1]

秦王一听,茅塞顿开。在这之前,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是一次内政的改革。张仪的“连横”打破了苏秦联合六国“合纵”抗秦,虽然是对外,但却是被动的应对“合纵”而制定的策略。范雎的“远交近攻”是主动出击完成秦国历代君王称霸天下夙愿而制定的策略,可以说是以后四十多年秦统一六国的定鼎之策。

长策制定了,接下来秦王就是制定具体措施去实施。秦王首先拜范雎为“客卿”,名正才能言顺。

范雎给出的第一步是“固本削枝”。“本”是秦王,现在秦王上有太后,下有四贵,秦王夹在中间什么事都说了不算,有再好的长策也无法付诸实施。 “枝”当然是穰侯等四贵。

范雎给秦王分析:穰侯进攻纲、寿,如果胜了,穰侯威信大增,渐渐的形成尾大不掉的态势,秦王亲政更是遥遥无期。现在穰侯被田单所败,穰侯四贵必然想办法使穰侯战败秦王不能依法追究其罪。严格执法,是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执政的基础,如果穰侯兵败不受罚,谁还为秦国拼死效力呢?时间一长秦国法制基础荡然无存,更没有人拿秦王当回事了。现在趁着穰侯兵败纲、寿,正是罢黜他们这些权臣的良机。

国君想“固本”,必须掌握兵权,首要的是掌握领兵的将领。目前秦军中武安君白起的个人能力、军中职位、将士中威望皆是第一人。白起一直受到宣太后的重视,视他如骨肉兄弟,穰侯与白起私交甚笃。白起成了这场政治斗争中最关键的人物。

范雎认为白起“朋而不党,遇事以大局为重”,他亲自拜会了白起。

见到白起,范雎指出白起的“错误”:过于注重私情,明明知道阏与之战和纲寿之战不可为还不据理力争,战败后,作为执掌兵权武事的大臣,不知道反思和依法追究责任,致使大秦徒乱法度,怎么还有脸称为大秦柱石之臣?

白起性格坦荡刚直,在战场上机智勇敢、奇谋百出无可匹敌,却是个政治小白,从来不考虑如何在朝廷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他后来被逼自杀原因就在这,后世的岳飞等好多名将都是处心积虑的想办法在战场上战胜敌人,却不考虑自己老板的意图,结局都是悲剧。

白起一听,向范雎表示:虽然太后于我有恩,穰侯与我私交深厚,但我是秦国大臣,一定效忠秦王!护国护法,必当“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范雎心里有底了。与白起一起制定了周密计划:咸阳城内守军全部开出,移驻外围营地,蒙骜立即率领蓝田大营三万精锐步骑星夜赶往咸阳拱卫京师,城内城外安全防护一律由蒙骜接管,蓝田大营剩余驻军,非王命兵符俱来,不奉调。

考虑到武安君与太后和穰侯的私交,不善于人际交往纵横开阖,避免穰侯等说客前来疲于应付或被拖下水有损名节,称病闭门谢客。

魏冄从纲寿回来,带领卫队到了咸阳城下,被要求只身进城后,发现咸阳城内已经完全被蒙骜的精锐步骑控制,各大臣不得私自往来,他想去武安君府一探究竟,但武安君“因病谢客”。正在一筹莫展之时,范雎带着王书来了。王书历数范雎的功与过,明言:虽有功于国但不能免其罪责,罢免丞相,夺穰侯爵,保留封地颐养天年,即刻离京。

穰侯离京,宣太后离世,其他“三贵”就好解决了,秦王在范雎的辅佐下亲政,任命范雎为丞相,晋侯爵,封地应,故称“应侯”,范雎历经磨难之后走进了秦国的政治中枢。

“远交近攻”,“攻”由白起负责,“交”由范雎负责。范雎在阐述如何“交”的时候,给秦王讲了一个故事:您看宫中的群狗,平时坐卧行走都相安无事,但只要您扔到狗群中一块骨头,立刻会互相撕咬争斗。山东六国与群狗何异?秦王大笑。此后的秦国“仍骨头”战术百试百灵。

秦国换了丞相,列国马上派人来探听消息结交权臣。这时候秦国对外仍宣称新丞相叫“张禄”。魏国派来了须贾,范雎换了一套破旧的衣服去见须贾,须贾一看,吃了一惊:“我以为你死了呢。”范雎说:“我得罪了魏相,逃了出来。”

“那你现在做什么?”

范雎一脸可怜相说:“我在给人做帮佣。”

“没想到你混到这个样子。”须贾一脸怜悯相说。留范雎一起吃饭,并送给范雎一件绨袍(古代一种质地粗厚,平滑而有光泽的丝织袍)。又问范雎:“你知道丞相张君这个人吗?”

范雎回答说:“我的主人熟悉他,我可以求他为你引荐。”

须贾的马有病了,车轴也断了,范雎“借来主人”的驷马大车亲自驾着驶入丞相府。丞相府的人看到后很奇怪,赶紧都躲开了。到了相国门口,对须贾说:“你等我,我进取通报一声。”须贾等了好长时间,没见范雎出来,就问旁边的人:“范叔怎么还不出来?”门人很奇怪:“哪个范叔?”“就是和我同来的。”门人一惊:“那是我们的丞相张君。”须贾一听,汗就下来了,赶紧脱去衣裳,袒露身体,跪在地上,请门人通报谢罪。

当须贾爬进门里时,一个劲的磕头口称“罪该万死。”

范雎说道:“你当然该死,但你能留我吃一顿饭,送我一件绨袍,说明你不忘故旧,我就饶了你。”

当须贾准备离开秦国向范雎辞行时,范雎大摆筵席,把各国使节都请来,坐在堂上,唯独让须贾坐在堂下,把喂马的草料放在他面前,派了两个黥徒(脸上被刺字的罪犯)夹住他像马一样喂给他吃。指责他说:“替我告诉魏王,赶快拿魏齐的人头来,否则我将血洗大梁。”

[var1]

须贾回到魏国把这些事情告诉了魏齐,魏齐害怕跑到了赵国寻求庇护。秦昭襄王听说魏齐在平原君家里,就给平原君送去一封信,要求把魏齐的人头送到秦国。平原君回信说:“人富贵时交朋友是为了贫贱时有依靠,魏齐是我赵胜朋友,我怎么能出卖他呢?何况现在他又不在我家。”

秦王又给赵孝成王送信要求他赶紧把魏齐的人头送来。赵王派兵包围平原君府,但魏齐提前从平原君府逃出,去了赵国丞相虞卿的府里,虞卿心里明白他也保护不了魏齐,于是挂了相印和魏齐跑到了魏国,想通过信陵君的关系投奔楚国。没想到信陵君害怕秦国,不肯见他们。这时义士侯嬴在一旁说:“当年虞卿穿着草鞋、背着斗笠出远门,一见赵王就赐给他白璧一双,黄金百镒,第二次见他拜他为上卿,第三次就受给他相印,封他万户侯。魏齐穷困潦倒时到了虞卿那里,虞卿放弃在赵国的荣华富贵,带着魏齐逃难,这才是真正英雄,你却不敢见他。”

信陵君一听,羞愧万分,赶紧去郊外迎接他们俩,魏齐听说信陵君开始时不愿见他,一怒之下自杀了。赵国将魏齐人头送到秦国,秦王为范雎报了仇。

范雎恩怨分明,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都给予重金回报,尤其是王稽和郑安平两个人,除了给他俩钱以外,还帮助他俩在朝廷为官。但这俩人不争气,王稽为河东郡守,两年之后,因与诸侯私下勾结,犯法被杀。郑安平率领两万大军去救援王龁,结果被赵军打败竟然投降了赵国,被赵国杀了头。按秦法,官员犯错,推荐的人与其同罪,秦王感念范雎有功于秦国,并未追究他的罪行。但范雎也深感不安,尤其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武安君白起被逼自杀,秦王没说什么,但范雎能感觉到其他人对自己是有看法的。这时候燕国名士蔡泽来到秦国,给范雎讲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范雎向秦王举荐蔡泽为相,自己归隐封地,终得善终。

范雎为秦国兼并六国奠定了战略基础,“远交近攻”思想对后世的的影响深远,在中国政治、外交思想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更多文章

  • 一次挽救了唐王朝的春节福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种当时很流行的高档化妆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香奈儿,迪奥。或许是安史之乱让群臣焦头烂额,大家脸色都不好看,身为皇帝,唐肃宗每天看着这群脸黑的像锅底的大臣,心里很是不爽。于是趁着春节,唐肃宗花了大力气,给大臣们每人发了一份“口脂面药”。希望大臣们用了“口脂面药”能脸色好看些,这样每天上朝的时候自己

  • 隋朝第一奸臣,杀了皇帝强占了皇后,最后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朝有哪些奸臣,隋朝宰相高颎,隋朝历代皇帝顺序

    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有很多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也有着丰功伟绩的帝王,这些人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敬仰,不过,既然有正派一方角色的存在,自然也就有反面人物,就比如周朝时期荒淫无度的周幽王,清朝时期的大贪官和珅,他们曾经做过的丑事和肮脏的勾当也被世人铭记,并引以为戒。

  • 秦王为什么要逼死刚刚立下大功的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王杀白起后悔吗,秦王嬴稷和白起,秦王为何赐死白起

    白起这个人大家都认识吧,白起因为杀人太多而名声并不太好,不过白起的军事才能是不能否认的,他一生为秦国打下了大量的城池土地。说白起不得不提起长平之战,这场战争让白起的名望达到了顶峰,但也成为了他衰败的开始,在长平之战结束后不就,秦赵两国的纠纷还没有解决的时候,秦王赐死了之前的主将白起,这其中究竟发生了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央生态管理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生态管理机构的设置从秦汉到隋唐,中央政治体制逐步从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过渡,所以生态管理领域长期存在两套不同的职官系统,它们共同行使有关权力,最后统一到尚书台(省)。魏晋开始,少府的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尚方是管理手工制造业的机构,这时的少府已逐渐淡出原有的多数生态管理领域,只有

  • 唐朝一种刑罚,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如今却很受年轻人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十大刑罚排名,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有什么刑罚

    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政权的稳固以及保证社会秩序安定,通常会使用一些刑罚来达到这一目的,而人们惧怕这些严刑酷法自然也就不敢去触犯法律,所以不得不说这些严刑酷法虽然很多都是非常残忍甚至有些违背道德底线,但对于维护封建统治有着极好的作用。在诸多刑罚中有这样一种刑罚,它起源于唐朝,作为一种刑罚竟

  • 社会环境影响唐朝审美“画风”,雄健勇猛是如何变成丰腴肥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女性高清图片,唐朝服饰

    一、唐朝审美观念处于一直变化之中1、唐初时期民众普遍倾向雄健勇猛的画风自南北朝以及隋朝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受到民族大融合带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影响,随之改变的就是审美观念上的融合和转变。作为关陇地区发家的李唐受到北朝、边塞胡风影响,早就形成如《木兰诗》中描绘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样英

  • 八岁的陈子善问朱元璋:我爷爷为救你身中九箭,你为何抄我的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陈子善晚年,陈子善简介,临江侯陈子善结局

    纵观古代史,就会发现,没有几个皇帝的得位是正常的,汉朝和明朝除外,尤其是明朝,是朱元璋带领一群人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其中的辛苦他最清楚。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之后,对于江山和权力十分看重,总是处处怀疑曾经那些跟随的人。而他解决怀疑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发展自己的爪牙锦衣卫,处处侦查,然后进行

  • 汉人女子成为西夏皇后,掌控朝政十余年,宋神宗被她打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神宗征讨西夏失败的原因,西夏第一艳后照片,西夏美女照片

    一、成为皇后此人就是西夏的恭肃章宪皇后梁氏,史称“大梁后”。关于梁氏的族属,正史上没有明确提及,不过与梁太后同时的北宋官员沈括留下了记载,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有梁氏者,其先中国人”。也就是说,梁氏虽然生活在西夏境内,但她其实是汉人。这并不奇怪,西夏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政权,境内有很多民族,汉人

  • 西安出土李建成墓碑,墓室内刻的55个字,才知道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李建成谁厉害,李世民晚年哭祭李建成的故事,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李世民作为唐朝非常重要的一任皇帝,是贞观盛世的开创者,作为帝王,开创丰功伟绩固然重要,可是留给后人的看法和观点更加重要,正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古人对后人对自己的评价,还是相当看重的。然而历史是铁面无私的,无论是谁都无法改变,但是记录历史的却是人类,俗

  • 朱元璋问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我们现在是科技的社会,一直强调的也是唯物主义。但真的遇到了关于自己和家人气运之事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会唯心,相信一些命运之说。毕竟,历来人们奉行的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传播唯心气运之说的一般都是道士,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算命先生”。那么,算命先生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明朝的草根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