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心里一直把李建成视为继承人,为何却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李渊心里一直把李建成视为继承人,为何却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96 更新时间:2024/1/24 15:54:49

你说李渊心里一直想立的储君肯定就是李建成吗?

其实未必,而且立储这件事的本身,他都不是李渊能够绝对控制的问题,看似李渊想让谁当太子就谁当,可李渊受到的威胁,却是来自于另一个“维度”的,李世民根本就不跟他在同一个政治系统里玩,你李渊立的太子是谁,跟李世民造不造反,没有一点牵制作用。

变局,是在武德四年开始的。

对于李渊而言,窦建德王世充是该死的,不管是他们生前还是死后,李渊都要恨他们。

因为就是他俩,给了李世民“脱离”的机会。

脱离这个词,意味着李世民和李渊之间形成一种“分裂”,这在关于唐初的历史中,是鲜有的说法,但事实,却是如此。

武德四年之前,李渊有很多打不赢的敌人,手下的虎将、智将都拿不下,假如忽视李世民的存在,李渊就只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诸侯势力,还要垫底,在李渊的皇帝生涯里,刘武周、西秦都是很可怕的敌人,没有李世民,李渊打不赢。

所以就不能够忽视李世民,李渊的战争,不是“赏赐”战,而是“能力”战。

何为“赏赐”战?

如果要打的敌人很弱,兵力差距很大,是个阿斗都能轻松拿下,那么皇帝就可以把这一战当作“镀金”,当作机会送给自己想要提拔的臣子、儿子,这便是赏赐战。

何为“能力”战?

顾名思义,就是需要真材实料才能拿下恶战,往往是敌强我弱。

李渊点了点自己的阵营,最终确认,没人干得了这个活,如果不让二儿子上,全家回山西蹲着,如果二儿子上了,李家还有一线生机。

难道李渊不知道给兵权李世民危险吗?

他太知道了,在武德二年,李渊就防李世民跟防贼一样,不然为什么他还要“忽悠”李世民:

“以后这个太子还是你来当”

有人说这叫哄小孩,其实这更像是缓兵之计。

给了兵权,李世民使劲折腾,一个个敌人全部按倒,坚壁清野、游击、埋伏、间谍,游牧的中原的,经典的战术都用上了,李渊集团齐呼,秦王果真是天神下凡,但这有什么用?

李渊把兵权一收,你李世民还不是孤家寡人?

你再多套路,不给你人不给你兵,你能做什么?

因此在武德四年以前,李世民没有办法。

那为什么变化出在武德四年呢?

因为“天策府”正式成立,大本营就在王世充老巢:洛阳。

又是一次熟悉的剧情,李渊给权,李世民带人围洛阳,也还是熟悉的结果,战神李世民把王、窦两人都干趴下了,自此,大唐几乎宣告坐稳天下,那李世民的功绩大啊,必须要给赏赐,不然说不过去。

于是设立了一个“天策上将”的职位,这个职位,位于三公之上、王公之上,史无前例,绝无仅有。

在当时,李渊的儿子们都有“王府”,李世民本来也有秦王府,但因为一下子拿下了洛阳,李世民顺势搞出了个“天策府”,这个天策府可厉害了,有着自己的官制,长史、司马悼军曹,一个不落,非常完善。

而且李世民还升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这下子,李世民有了一个基本盘,那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一大片地区,都是听他的了,因为他有着地方最高的行政执政权。

假如不是一家人,这是不是就叫“割据”?

武德四年起,李世民就不是李渊可以随便拿捏的人物了,你说李渊在长安搞风搞雨,今天要立李建成,明天要李元吉,这对李世民的伤害致命吗?

并不致命。

李世民是个很聪明的人,也有野心,在打开洛阳的大门后,他迅速拉拢人心,后来李元吉请求李渊杀李世民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李世民“私有化”洛阳:

李元吉说要杀了李世民,李渊说,你哥哥很有功绩,定四海之功劳,而且他没有犯错,如果杀了,拿什么做借口?

元吉因密请加害太宗,高祖曰:“是有定四海之功,罪迹未见,一旦欲杀,何以为辞?”

李元吉马上就说:

元吉曰:“秦王常违诏敕,初平东都之日,偃蹇顾望,不急还京,分散钱帛,以树私惠。违戾如此,岂非反逆?但须速杀,何患无辞!”

李世民打开东都洛阳之后,并没有立马领兵回京邀功,而是到处“撒钱”,立私惠,为什么这样做?

这很显然李世民已经在做准备了,洛阳被李世民打下那天,就不属于李渊了。

都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爆发于武德七年的“杨文干事件”,但还有一个更早,更危险的矛盾,那就是李世民和李渊的父子矛盾,隐隐爆发于武德四年,这一年起,李渊的心里没有那么自在,你以为他一定就想立李建成,而不是拿李建成当挡箭牌吗?

在李渊的角度来看,让儿子狗咬狗,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办法,这就叫帝王心术。

汉武帝是这样做的,后来的唐玄宗是这样,康熙也是这样,为的,就是让儿子们没有时间对付自己。

因为李渊没那么大能力,他怕,在这个神仙打架的年代,他压不住那么多人,但作为皇帝,他有一个专属的视野,可以让下面的人互相斗殴,大家打得遍体鳞伤,他再出来收拾残局。

而从某个角度来说,假如李渊在武德四年就赶紧除掉李世民,那么就没那么多破事了,李建成是嫡长子,顺理成章即位,天下欢喜,这不对吗?

想法自然是好的,李渊又何曾不是这样想的,可中原一统了,还有北方的突厥呢?李渊也打不过啊,所以李世民不能死,不仅不能死,兵权还需要越来越大,这接下来都是能力战,李渊也好,李建成、李元吉也好,他们没有隔着河就把突厥骂回老家的能耐。

就这样,一直拖到了武德九年。

武德九年,突厥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但是李建成等不及了,他看出来了,李世民已经成了气候,一旦割据河南,李家就要分裂,李世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练兵,然后打进长安。

李世民VS李渊,难不成李渊能赢?

结果很明显,所以李建成要出手了。

而其实玄武门之变,这就是一场跟“兵权”没有任何关系的政变,死的人不多,算是一场规模极小的流血政变,甚至叫做不流血政变,那都是可以的。

在玄武门政变之前,李元吉以抵御突厥为由,调走了李世民身边的人,而且还把兵权给拿走了,严格来讲,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没权的人了。

李渊知道吗?

李渊知道,面对这个局面,他什么都不会去做,他要的,就是看看李世民、李建成,谁死谁活,他自然是希望李建成活着,这不代表李渊就是喜欢李建成当太子,但李建成不强势,好处理。

到了这个境地,李渊已经没有喜欢谁当太子的说法了,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他喜欢的,是对他最有利的局面和结果。

政变当天,李世民带着一众天策府的心腹进行埋伏,这一战,是李世民被逼到没有办法的下策,他没有兵,只能从监狱里“借人”出来撑场面,所幸的是,李渊的很多禁军,都是站在李世民这一边的。

因为李渊的叛徒够多,玄武门之变没有死太多无辜的人,全场就是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建成、李元吉在互相斗法,而很显然,武力值都在李世民这边,咔咔几下,兄弟互相残杀的局面形成,李世民获胜。

这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因为李世民不需要大面积造反,不需要割据,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局面对于李渊来说,并没有比李世民被杀坏多少,李渊要考虑的,是他自己不能被杀。

所以说,皇帝、帝王心术才是最可怕的,皇子们的权斗看似残忍,可那个裁判最残忍。

而关于玄武门之变之后的李渊禅位,其实是朝臣的共同结果。

在这场权力博弈之下,除了李世民有着优越的能力以外,天策府的文武官员,也没有一个弱者,他们对标的,就是以关陇旧贵族、弘农杨氏为首的李渊的老朋友们。

如果文武百官都不向着李世民,即便是李元吉、李建成死了,那么局面还是一样的,李渊要制裁李世民,还是可以制裁,但假如前提是百官都是向着李世民的,那么李世民就只需要把局面推动到一个量变的临界点,那就会产生质变。

武德朝向贞观朝的权力过渡,也是极其不易的,李渊严防左右,还是防不住李世民绽放野心,把自己赶下了台,可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说,李渊下台,能者居之,这才是最好的结果,所以在贞观前三年,有一个对李世民的“观察期”。

李世民登基后,迅速恢复国内生产,也时刻在想办法瓦解突厥,因为突厥内部太强,两个可汗已经要分裂,在最关键时刻,李世民离间两个可汗,突厥内乱爆发,李靖等人受命轻骑北上,最终灭了突厥,抓回了可汗。

贞观三年,李渊正式让出皇宫,这是他卸下全部权力的时刻,因为突厥之亡,已经是隋唐几代人的执念的完成,李渊不服也得服,他也终于承认,这个二子绝无仅有,是他一生最大的宿敌,也是他的骄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代才女李清照与酒的渊源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她就是宋代词苑中开婉约一派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父亲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这样的家庭环境没有把她局限成大家闺秀,反而让她成了率性洒脱的霸气才女。她的词,自有鲜明的风骨神韵;她的人,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喜欢喝酒,《漱玉词》中就有19杯“酒”。她在黄昏后:”东篱把酒

  • 清朝文化不自信,一改明朝对传教士的宽容政策,把他们全赶到澳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大清宫廷里的西洋人近代西方的入侵使得中国教案频发,社会上也兴起了一阵阵反教热潮,并随着革命活动的开展而达到顶峰。在清朝建立之后到1840年西方入侵之间,清朝历代皇帝一改大明时期的传教士政策,逐渐削弱传教士在华影响,并采取严格的禁教政策。一、明清更迭与政策变迁 清朝时期的中国

  • 李世民: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猪上树时!唐太宗大喜可他至死未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等等,即便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还是出现了短暂的中兴。真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笔者认为“宏伟”再合适不过。抛开这些不言,很多人最好奇的一个点还是大唐的军事实力。说它实力弱,大唐靠军事实力让周边许多小国臣服;说它实力强,安史之乱又动摇了整个大唐的统治。再怎么去辩解,都显得有些

  • 李世民为何敢发动玄武门之变?真相藏在这2处细节中,胜负早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都是李世民的历史大功绩。奈何,对于李世民个人来言,历史功绩是一回事,他的玄武门之变却又是另一回事。李世民虽是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同时也是“失败者”。在李世民晚年时期,他便结结实实地,领教到了这种历史轮回的可怕——太子李承乾,竟然也想给他唱一出“玄武门”。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承乾谋反案后,李世民都

  • 李世民年轻时四处征战,身体非常强壮,但为何年仅51岁便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7年。十几岁的时候,就高举义旗,在洛阳一战的时候,更是直接就征服了各路诸侯,为唐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李世民上位,其开创的贞观之治也是被无数后人所称道。而根据史料记载,李世民早期身体是非常健康的,不然也不至于打仗时敢于冲在最前面,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世民刚刚年过半百就死了。

  • 李世民的亲弟弟贪财好色,为何他的一项绝技被鲁迅称为民族瑰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玄武门事变”的幸存者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李世民集团和太子集团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事变结果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诛,李渊被迫退位,称为“太上皇”。更残忍的是,李世民将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孙和家族成员全部杀害,是为“清除异己”。而李渊的儿子没有收到牵连,反而在李

  • 赵匡胤赐死北宋名将,抄家时看到将领家的仆人,痛哭道:朕杀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有着极为特殊的身份和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在选择掌握权力的同时,不得不将这些情感割舍掉。历代皇族之中很少看到普通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反而手足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屡见不鲜吗,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皇帝大肆屠杀对自己产生威胁的大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众多皇帝当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无论是成为皇帝的

  • 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刑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回来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在他强力推行法律条令的前提下,整个国家都变得安全了很多。贞观六年,全国上下总共有390名死刑犯。李世民在过年之前,到监狱当中去视察。突然大发慈悲将这390名死刑犯放回家过年,再见亲人最后一面。但是约定好了,这些犯人过年之后要自己回来。当时有很多大臣都觉得,这是放虎归山。但是没有想到,过年之后39

  • 20多年前,他花100万买下明代老宅,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997年,山西平遥人耿保国在一次拍卖会上,用自己的半生积蓄、贷款以及向亲戚借来的钱,凑了100万,买下了家乡一座有400年历史的明代老宅。耿保国是一名漆器手艺人,住进老宅后,他一边做漆器,一边修复房子,断断续续修了20年,投入了四、五百万,至今仍然没有完工。房子刚买下来的时候屋顶漏雨、破烂不

  • 李世民放400死囚回家探亲,但秋后要回来问斩,回来了几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唐朝的皇帝中,说起雄才大略治国经世之能,首屈一指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历史上只有一个污点,发动了玄武门兵变,弑杀弟兄登上皇位。这是历史学家唯一能够诟病他的地方。李世民虽然他登上皇位的方式不光彩,但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尤其光彩。历史上各朝各代这么多皇帝之中能称之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寥寥无几,李世民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