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刑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回来多少?

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刑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回来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06 更新时间:2024/1/16 12:59:23

所以在他强力推行法律条令的前提下,整个国家都变得安全了很多。贞观六年,全国上下总共有390名死刑犯。李世民在过年之前,到监狱当中去视察。突然大发慈悲将这390名死刑犯放回家过年,再见亲人最后一面。

但是约定好了,这些犯人过年之后要自己回来。当时有很多大臣都觉得,这是放虎归山。但是没有想到,过年之后390名死刑犯人都回来了,一个不少。这个现象,也是对李世民政绩很大的肯定。

一、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出现,完全是由李世民一手造就的。李世民继承皇位之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唐朝的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安定。

李世民在位期间,广开言路,十分重视那些谏臣他们对国家的看法和建议。忠臣魏征曾经在朝堂上,直接说出了李世民的一些缺点和过失。甚至有的时候,让李世民很下不来台。

但是因为隋朝的隋炀帝,就是因为不听大臣的劝谏,才导致亡国。所以李世民就以此为戒,鼓励大臣们对他进行批评和建议。而且在李世民执政的期间,他特别重视法治。首先李世民安排一些文臣,制定并且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让唐朝的老百姓有法可依。

然后就是法律的施行,李世民在推行法律上十分坚定。不管是平民还是官绅或者是朝廷重臣,只要犯了罪。那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应该受到惩罚。而且为了避免产生冤情,李世民对监狱当中的重罪犯人也十分关心。

有一年临近过年的时候,李世民到监狱当中去看那些死刑犯。而据历史的记载,由于李世民在位期间严于法治。所以国家的犯罪率都降到了很低,贞观四年全国的死刑犯总共才不到30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贞观六年的时候死刑犯人增加到了390人。

李世民到监狱视察,这些犯人也都哭喊着求李世民饶他们一命。本来就临近过年,李世民看到这幅凄惨的景象,也是于心不忍。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如果一旦法外容情,有了第一次特例,那么就会破坏法律的客观性。

但是这个时候,众多死刑犯人当中有一位,开口求李世民放他们回家过年,过完年他们会自己回来服刑。这个犯人一开口之后,其他一些犯人也都附和。希望能回家再看一眼妻儿或者父母,李世民就答应了。那个时候,李世民身边带的几位大臣都表示不同意。

这些大臣觉得,这无异于是放虎归山。一旦把这些犯人放回老家,他们怎么可能自己回来找死。但是李世民却很坚定,这也体现了李世民对自己治理国家的一种自信。结果没想到,最后这390个死刑犯人过完年之后,一个不少的都回来服刑了。

这个结果当然是很令人满意的,但是当时有很多大臣不明白这些死刑犯为什么会老老实实的回来。其实这就体现了李世民很善于揣度人心,因为那些死刑犯人,在社会大众的刻板眼光里,不值得被信任,他们也从来不被信任。

但是李世民突然站出来,表示愿意相信他们。这虽然不是赦免他们的死罪,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李世民为政期间,充分体现了一个皇帝的帝王之术和文韬武略。而他在继位之前,也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他帮助自己的父亲夺下了皇位。

二、助父谋权

早年间李世民还在部队里,是个普通士兵,他的父亲也不过是个小官。李世民人生的第一个转机,出现在了隋炀帝被围困的时候。那个时候李世民所在的部队,刚好要带兵去援救隋炀帝。但是无奈对手很强大,人数很多、兵力很足。

这时候,青年李世民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建议长官运用旗帜和军鼓先把阵仗摆起来,这样一来让敌军觉得是救兵已经大张旗鼓地到来了。长官采用了李世民的计策,果然让突厥人退兵了。李世民的能力得到了认可,而且李世民观察,当时隋朝各个方面都出现了衰败的情况。

于是李世民就建议自己的父亲李渊,起兵谋反。当时李渊在太原任职。所以他们就以太原为大本营,谋大事。在整个过程中,李世民一方面是凭藉着自己傲人的领兵打仗的才能,一步一步的把隋朝的江山都收入囊中。

另一方面,李世民广收门客又对自己的手下很好,和隋朝的暴政完全不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人都自愿投到李世民的阵营当中。这也使得李家的势力迅速壮大,最后逼的隋恭帝禅位给李渊。而且前后,李世民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三、玄武事变

李渊当了皇帝之后,封李世民当了大将军和尚书令。这就使得唐朝的兵权,很大一部分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而同时李世民又在朝廷任职,所以他对政治也有涉足。

而且李世民又在战场上历练了那么久,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所以李世民应该是继承李渊皇位的不二人选。但是李渊却立了李建成当太子,一是因为李建成是嫡长子。按传统文化,就应该如此。第二,李建成虽然不如李世民,但是也不弱。

只不过李世民根本就不是愿意乖乖被人拿捏的人。所以最后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直接杀了太子,把朝政控制在自己手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就不得不把皇位留给了李世民。

四、总结

李世民的前半生,充分阐述了什么叫天之骄子。因为他作为一个管理者,基本上没有什么短板。军事上他能带兵打仗、平定叛乱,又能想到一些少胜多、兵不血刃的策略。

政治上他又能吸取前朝的经验,广开言路,让大臣们指出他的短板和不足,自己再改善。而对于老百姓,他也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爱民如子。虽然李世民到老年之后,也稍有昏聩的表现,但是总体来说他还是天生的帝王之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20多年前,他花100万买下明代老宅,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997年,山西平遥人耿保国在一次拍卖会上,用自己的半生积蓄、贷款以及向亲戚借来的钱,凑了100万,买下了家乡一座有400年历史的明代老宅。耿保国是一名漆器手艺人,住进老宅后,他一边做漆器,一边修复房子,断断续续修了20年,投入了四、五百万,至今仍然没有完工。房子刚买下来的时候屋顶漏雨、破烂不

  • 李世民放400死囚回家探亲,但秋后要回来问斩,回来了几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唐朝的皇帝中,说起雄才大略治国经世之能,首屈一指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历史上只有一个污点,发动了玄武门兵变,弑杀弟兄登上皇位。这是历史学家唯一能够诟病他的地方。李世民虽然他登上皇位的方式不光彩,但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尤其光彩。历史上各朝各代这么多皇帝之中能称之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寥寥无几,李世民恰

  • 岳飞被害后,秦桧是怎么对待岳飞的妻子儿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作为戎马一生的将军,马革裹尸不是战死疆场,而是死于冤狱,震惊朝野, 不免让人唏嘘。纵观中国的封建王朝,宋朝一直是一个文明开化,制度比较人性化的时代,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还立下不得杀士大夫以及上书言者的祖训,一直被宋朝历代皇帝所遵循,所以宋朝是中国文化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也是盛产文人墨客的朝代。在宋

  • 李世民杀了李元吉和他所有的儿子,却又娶她的老婆为妻,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永远都抹不去的污点,尽管历史证明,李世民当皇帝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但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和哥哥,就算是年幼的侄儿也都没有放过,但凡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子嗣都被诛杀,所有侄儿一个不留,李建成的最大的儿子李承道自杀,李元吉最小的儿子义阳王李承度甚至都还不会走路,却也被

  • 好痒,要涨知识啦!一键入秋!那没有秋裤的明朝百姓会穿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入秋之后,大家若是想要继续穿着汉服的话,排在第一位的,自然就是明制汉服了。的确,明制汉服厚度适中,且衣身宽大,里面可以塞下好多衣物,自然是大家秋季穿衣的首选啦。那么,大家知道在五百年前的明朝,人们在秋天都是怎么穿衣的吗?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明朝的穿衣体系,与汉唐相比,是有一定传承的,差别倒

  • 满满的唐风,赵孟頫的源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纸本大小30*186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延历寺第十代住持增命和尚圆寂时,由朝廷赐予“静观”之谥号,同时,增命之师、已故之圆珍(814-891)和尚则被升晋为僧人中地位最高的“法印大和尚位”,并赐予“智证大师”之谥号。时为延长五年(西元927年),也就是圆珍和尚圆寂后第三十六年的事。本卷即是当时用

  • 李世民自信到什么程度?放死刑犯回家探亲,还让他们按时归来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谁来评说,李世民都是一个堪称榜样的好皇帝。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从幕后走上台前的关键历史事件,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之后的唐太宗,没有玄武门之变,自然也就不会有杀兄霸嫂的恶名。李世民一生之中只有玄武门这一个洗刷不掉的污点,然而换一句话说,如果李世民没点胆气和气魄,也压不住初唐这么多的名臣武将,更开创

  • 李世民犯了个错误,武则天抓住机会最终称帝,就连宋庆龄都称赞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李世民死后,大唐帝国经历了曲折激荡的几十年,最终皇权旁落,武则天经过仔细谋划,登上了权力巅峰。在这个过程中,无数李姓子孙和朝廷重臣被杀或流放,下场极其惨烈。而造成这一切的最初原因,都来自李世民的一个错误决定。李世民画像一、李世民的错误决定李世民文治武功,爱民如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位杰出的帝王,但他在

  • 朱元璋侄子朱文正,曾抵挡六十万大军,最后为何会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问题耐人深思,洪都之战,朱文正死扛陈友谅60万大军三个月,可谓功勋显赫。连当时跟随朱文正一起守城的下属邓愈都成为了明朝开国六公之一。身为朱元璋亲侄子的朱文正立下如此大功,怎么都能混上亲王的地位吧,但是朱文正为什么要谋反呢?很简单,因为他没有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在极大的心态失衡之下,选择铤而走险。

  • 赵匡胤武功高强,年轻时自创一套拳法,几乎无敌于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视文治的朝代,统治者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抑制武将的发展,重视文人治天下。但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是马上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