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的燕国,为何只有燕昭王时期十分强盛?

战国时期的燕国,为何只有燕昭王时期十分强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61 更新时间:2023/12/15 6:53:58

燕国是周朝的周族诸侯国之一,战国七雄之一,燕昭王时期燕国盛极一时,他去世后,燕国却迅速衰落,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之间,可以说上演了一幕幕你死我活的争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夏大地涌现出了七个较大的诸侯国,这七个诸侯国,往往也被后世称为“战国七雄”。但是,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便会发现,虽然名为“战国七雄”,可这七个诸侯国的出场频率,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到了战国中晚期的时候,战国的主线更是成为了秦国灭六国的主线。所以,在战国这个大舞台上,并不是每个诸侯国都能做到尽兴表演,诸如战国历史上的燕国。

历史上的燕国,在战国时代的存在感,可以说是十分稀薄。这是因为,回顾燕国在战国时期的历史,除了燕昭王时期,燕国的国势达到了此前未有过的鼎盛外,其相当长的时期里,燕国都是一个存而不强的诸侯国。那么,历史上燕国的强盛,为只维持了燕昭王一世?

燕国历史上的君主燕昭王,完全可以称为是战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为了能够雪此前亡国之恨,燕昭王在位期间,六国大量招揽人才。而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名声,至今仍是一段历史佳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燕国在其统领下,一度走向了强盛。先是联合五国合纵伐齐,再者便是,对自身一直存在的边患问题,选择主动出击。一时间,燕国的边患压力骤减。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燕国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而在燕昭王死后,燕国则又重新回到了过去的老路上面,直到战国时代行将结束,燕国的国力,也没有更明显一些的起色与作。实际上,燕国强盛的国势,仅维持了一世。同燕国自身就带有的缺憾有着很大的原因,而正是在这些原因的共同影响下,使得燕国成为了一个战国时代配角的存在。

首先,燕国所以国势只维持一世,同燕国的底子太薄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燕国的疆域虽然起于燕京地区,东至辽东地区。但疆域的广阔,并不代表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等硬性指标,得以支撑起燕国的大业。因为,燕国当时农业、经济等等的开发程度,相较于中原强国有着很大的差距。战国时期的争霸,表面上看起来打的是战争,可背后比拼的确是各种各样的硬性指标。显然,燕国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距。

当然,燕国大业维持一世的原因,并不能简单的只用国力不济来解释。实际上燕国国势难以维持,同燕国自身的贵族政治,有着很大的原因。不同于,其他诸侯国,燕国属于周天子一脉相承的宗亲。这样的情况下,使得燕国从始至终都是一个极其重视传统的存在。这使得燕国在制度上,明显落后于当时的中原强国。这也是为何在燕昭王之前,燕国经收到列国欺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燕国的发展,同时也受到列国的强力遏制。不论是当时的老牌强国齐国,还是南方的翘楚赵国,硬是活活的将燕国遏制在了当时的东北地区。燕国并非不是力图振作,实在是自身的实力,同这些邻居有太大的差距。这一点,我们在燕国攻赵的大战中,便能看出端倪。当时,长平一战,赵国精锐损失殆尽,燕国则趁此时发兵攻赵。可结果却是,数倍于对方的燕军大败,为此还丢掉了诸多城池。由此可见,燕国的大业所以维持一世,同这些强邻有着很大的关系。

历史上的燕昭王,可以说是战国时期少有的一代明君,在他的励精图治下,燕国最终得以跻身于七雄的行列。只不过燕国的大业,却也只是维持了一世。而在燕昭王死后,没有几十年的时间,秦军的铁蹄最终将燕国彻底踏平。

标签: 燕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人之辩,为何能重于九鼎?还原你不认识的谋士颜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颜率,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今天想在网上查一查《战国策》中出现的第一位谋士,颜率的资料,却被一条名为“评价颜率”的链接引起了兴趣,我点进去看了一眼,大意是说刘向在《战国策》中给了颜率高度评价:“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而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对于颜率提出自己的看法,“此特儿童之见耳。”很明显洪迈对于颜率的看法表示十分的不屑

  • 五虎将的后人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五虎将的后人分别是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羽:长子关平(义子?),二子关兴,三女关银屏(传说人物)在介绍名将关羽的后代之前,我先要跟大家科普一点,关平是关羽的亲儿子,同时也是长子,而所谓义子之说是在演义里才有的事情,纯属编造。名将关羽一生共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关平在刘备入蜀后,随

  • 金国当初能够消灭北宋 金国为何灭不了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金国和南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金国大军几乎天下无敌,灭亡北宋,为何就是没能消灭南宋?中国历史上,很多中原王朝都是十分忌惮位于北方的游牧民族的,自东周时代开始,一直到明代结束,除了个别的例子,其它全都如此。北方的边境问题和国防问题成为了很多政权多年以来的心病,

  • 爪哇人民起义的背景是什么?是在情况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爪哇人民起义,殖民,历史解密

    爪哇是“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岛屿,呈狭长形,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除生产稻谷、玉米、橡胶、甘蔗、椰子外,还盛产著名的金鸡纳霜、咖啡、油棕、可可、各种香料等热带作物。16世纪初,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1602年荷兰三级会议批准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并授予该公司拥有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广大地

  • 古代尚书到底是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兵部尚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古代的“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导言尚书在秦汉时是少府的属官,初名尚书台,三国时代,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的总汇。西魏、北周废尚书省。隋唐后又恢复尚书省,高颎任尚书左仆射,成为最高行政首长,自此尚书省成为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

  • 南北榜案中朱元璋处死了二十多名官员,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科举,历史解密

    虽然历朝历代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和选拔人才的渠道不尽相同,也都对科考进行了创新与改良,但不能否认的是,科考始终是古代文人墨客最主要的出路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的开国皇帝为朱元璋,是一位雄才伟略的人,明朝洪武三年,正式沿用了之前的科举考试。从此规定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优

  • 老来成名的三国将领,此人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老来成名的三国将领,此人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谈及刘备,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不一样的看法,有的人说他很虚伪,靠着眼泪骗了天下,典型的伪君子;有的人说他是真正的枭雄,颠沛流离半生,年过半百的时候,终于开始迎来政治事业的崛起,最终开创了蜀汉政权。当然,我们看待某个人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尤其

  • 川北木偶戏起源于哪里?和现在木偶戏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木偶戏,历史解密

    大家对川北木偶戏有多少了解呢?川北木偶戏,始于汉,兴于唐,到宋时就相当盛行了。南充地区的木偶戏有川北大木偶与京木偶,二者都是杖头木偶,此外还有指戏木偶,即被单戏。京木偶较小,川北大木偶较大,京木偶与流行于其它地区的京木偶相同,而川北大木偶则风格别具,颇有特色。川北大木偶身高四尺有余,且表演不受剧种限

  • 古代书生身边总会跟着一个书童 他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书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书生赶考,为何都要带上一位书童?他们具体有什么作用?从古至今,读书都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古时候有科举考试,如今有高考,两者都是学习生涯所必须经历的环节。古时候的读书人被人们称为“书生”,现在人们称读书人为“学生”。随着社

  • 古代皇帝口谕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对皇帝口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时候如何判断皇上的口谕是真是假?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想必对“皇帝口谕”这种传令方式见怪不怪,一般就是太监或者大臣通过口头转述的方式,把皇帝的命令下达下去。那么就会有朋友问了,口谕既然是口头转述而来的,万一太监或者传谕的大臣记错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