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退位时群臣欢呼,只有一人低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欢呼,只有一人低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18 更新时间:2024/1/20 7:05:05

女皇武则天,从李家人手里抢下江山,势必会被李家人记恨,这也是她最后被诸位大臣逼退位的缘由。然而,在这些大臣当中,有一个大臣虽也参与其中,可事后却低头痛哭,这是为何?

一年之后,那些逼迫武则天退位的大臣都死了,唯独他没死,这又是为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历史吧。

武则天的上位之路

武则天家世显赫,出身不凡,她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女儿,因此能够接触到皇帝是顺理成章之事。

贞观十一年,武则天的美貌被皇帝得知,遂被召进宫,自此成为“武媚娘”,这是武则天第一次接触宫廷,也是她第一次第一次接触皇权。

武则天进宫后,就在一众妃子中脱颖而出,令人意外的是,她的得宠与其他人完全不同,别人得宠大多是因为与皇帝有共同爱好,而她得宠,是因为她有普通女性不具有的志气。

有一次,皇帝在野外驯马,遇到一匹脾气暴躁的野马,肥壮而任性,手下大将都对它无可奈何,武则天见状对李世民表示,自己能够将它驯服,只需要一条铁鞭,一只铁棍,和一把小刀即可。如此“独特”的女子,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或许是李世民年纪太大,武则天对李世民没有好感,反而和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勾搭在一起,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就成了李治之妃,还给李治生了个儿子李弘。随后经过“废王立武”事件,武则天成功上位,成为皇后,也夺得了李治的信任。

显庆五年,李治头疾发作,无法处理朝政,于是授意武则天代理朝政,武则天本就对权力有渴望,如今找到机会哪能错过。因此,她一边糊弄李治,另一边和朝中大臣打好关系,逐渐建立自己的势力,这在武则天面对丞相郝处俊等人的反对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没过多久,李世民驾崩,李显继位。随着李世民的死,武则天在朝堂之上权力越来越大,她甚至通过废掉李显,推立李旦的方式,进一步加强自身权力,朝中文武百官,凡是反对者,皆被暗中除之。

就这样,武则天通过一系列的操作,逐渐把权力集中到手中,达到顶峰后,直接宣布称帝。

当然,她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得皇位名正言顺,还打通了各个渠道替她宣传造势,例如请道士和尚为她写书,证明武则天做皇帝的合法性等等。不论过程如何,最终确实达到了武则天想要的结果,到这里,武则天也实现了从普通妃子到皇帝的上位之路。

群臣激愤,媚娘退位

尽管力排众议称帝,但朝中大臣还是认为,武则天一介女流并不适合做皇帝,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大臣,认为皇位应当属于李家,只是这些人迫于无奈,为求自保只能屈服。但纸终究包不住火,一切的压抑都有可能爆发,它们缺少的只是一个契机。

大臣武三思等人纷纷进言,称自古天子没有以异性当做继承人的。

武则天何其聪明,她终于明白过来,原来人心所向的仍然是李唐而非武皇,自己若是不答应立李显为帝,恐怕会立马失去人心,因此,她不得不派人接李显回宫,并立他为储君。

继承人的问题解决,武则天志得意满,加上年事已高,逐渐退出朝政,开始享乐人生。或许是众人见状加快了小动作,又或许是武则天年老色衰,管理朝政能力下降,总之朝廷内外对李显做皇帝的呼声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了掩不住的程度。

武则天卧病不起,

宰相张柬之

等官员见时机已到,于是发动政变,带领下五百禁卫军冲进皇宫,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看到这些人,内心五味杂陈。

当初她为了稳定局势,将朝中大臣能换的都换了,这些官员都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没想到她们竟然心向李家。

形势比人强,武则天不得不退。李显继位后,将武则天时期全部的文化做了大修改,全面复辟文字、百官、服色等文化,还将神都恢复为东都。晚年的武则天面容憔悴,李显看到后于心不忍,于是武家势力依旧得以如朝为政。

一人低头痛哭

在那些群臣欢呼的官员中,有一个叫做姚崇的人,他虽然也被迫参与,但却在之后掩面痛哭,原因无他,武则天对他有恩。

从一开始的知遇之恩,到后来因担保大臣而获得的赏赐之恩,想到它们,姚崇都会感到悲痛。令姚崇没想到的是,他的哭泣,竟然换回了晚年安康。

武则天虽然退位,但武则天家族仍然在朝廷中有话语权。这些人对于武家失去江山非常愤怒,他们对于当初欢呼的群臣,采用的报复从来没有停息。

李显在位时期不长,一年后到了李隆基时代。当初发起政变的宰相张柬之等人,皆被一一处理,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总之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但姚崇除外。

姚崇是唯一一个在李隆基时期没有被武家报复的人,或许是因为他曾经为武则天失势而哭泣,让武家看到他属于自己阵营才放过他,姚崇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个幸存者。

结语

综上所述,这位为武则天哭泣的大臣名叫姚崇,他最终没被杀是因为武家认为他心向武家。不过这显然并非核心原因,姚崇能活到老的核心原因,是他的感恩之心。

那些欢呼雀跃的大臣,大多是被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可他们在见到武则天失势后,不是想办法帮助武则天,而是大声叫好。这种痛打落水狗的做法,实在是太过恶心。武则天或许在位时期有诸多问题,但这都不是他们背叛恩德的借口,不懂得感恩的人,招致武家报复实属活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标是怎么病死的?专家:“跟朱元璋杀功臣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毕竟朱标这个太子一直以来都饱受称赞,不管是当时明朝的文武大臣,亦或是朱元璋以及后世的史学家,都觉得朱标的确才华出众,各方各面都很优秀。朱标当年若是不死那么早,也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关于朱标的死,史书上只是记载了他是病死的,但朱标死那会还算是壮年,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得病?他是怎么病死的呢?一些专家在仔细

  • 唐朝盛世安禄山将长安攻占,处于上升时期,为何死在亲儿子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安禄山是营州人,本来是姓康,名轧荦山,他的父亲可能是康姓胡人,母亲阿史德氏是一个突厥族的巫婆,因为他的母亲很多年都没有生出小孩,所以便去祈祷轧荦山,在长安三年正月初一的时候生下一子便取了这个名字。因为安禄山的父亲死得比较早,所以她从小就和母亲一起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安禄山的母亲后来又改嫁给突厥将军安波

  • 从袁崇焕冒籍考试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沸沸扬扬都在说一个话题:放开“异地高考”。也就是说:非本地户籍人员的子女高考制度要改革。高考限定户籍,大家不要以为这是现代人发明的,实际上中国古代社会就存在这个问题,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袁崇焕冒籍”事件。说到袁崇焕大家都不感到陌生,自从电视剧、百家讲坛关于他的节目播出后,袁崇焕的名字就响彻大江南北

  • 唐玄宗强娶儿媳杨玉环,为何李瑁却甘愿戴绿帽,大臣也拱手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讲求礼法,皇帝这么干,明显是违背礼法,悖逆人伦,那为什么没有大臣来阻止呢?大家肯定觉得是因为唐玄宗作为皇帝,前半生还是个明君,拥有极大的权力,所以大臣和李瑁都不敢反对,有这方面的因素不假,但更多的,其实还有两个原因。首先,唐玄宗给了大臣们和李瑁一个台阶下,他学习爷爷李治娶他奶奶武则天的做法,当时

  • 包拯儿子墓穴中出土一物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彰显包拯美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包拯是审案的包青天,其实,包拯也担任过外交官,他按照政府要求,出使过契丹,后来分别在刑部、兵部、工部任职过,做官一直做到了枢密副使。包拯1062年病逝于河南开封,后来被宋朝政府追封为了吏部尚书。当时的宋仁宗赐予包拯“孝肃”的谥号,这一谥号也是官方对包拯廉政思想的高度赞扬。我们今天通过包拯儿

  • 唐朝女性是不是超级开放?从一而终从何时开始?萨沙问答第111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唐朝女性是不是超级开放?从一而终从何时开始?萨沙问答第111集答案是比较开放。大家往往有个错误的观念,就是中国古代都很封建,妇女相当保守。其实,中国妇女需要遵从的严格礼教,主要是从宋明开始的。在宋代之前,中国妇女是比较开放的。以唐朝为例,大家记得白居易的《

  • 朱元璋刚刚迁都凤阳,当晚却听到怪声,次日杀掉1千名民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提出这个建议,就遭到了当时两位辅政大臣李善长和刘基的反对。因为凤阳的位置位于平原,并且经济建设十分落后,因此刘基就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凤阳毫无帝王之气,绝对不适合建都。”不过朱元璋可是一个固执的人,于是面对群臣的质疑,朱元璋在早朝的时候对大臣们说:“凤阳在长江和淮河

  • 唐朝最繁华的几座城市,现在依然很繁华,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唐朝时期最繁华的十个城市,大家都知道我国唐朝时候经济空前繁荣,对外往来也很频繁,可以说唐朝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唐朝时候最繁华的城市非长安莫属,长安是唐朝时期的都城。说到长安很多人都会觉得耳熟,要问长安如今是哪个城市相信应该有一部分人是答不出上来的。唐朝的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西

  •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到今,每一个外族在统治汉族的时候,都会颁发许多不公平的政策,优待自己的民族,却极力限制汉族的发展。不只是元朝如此,满清也是如此。讲真,元朝统治的宽仁是两极化的,对于那些贵族来说,他们享受很多特权,这些特权即便是我们现在看来,也是极为残忍的,和“宽仁”无关。下面举几个例子。蒙古人拥有所谓的初夜权,

  • 唐朝诗人36岁结婚,为妻子写了首情诗,为何后来会被女人所不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有名的诗人白居易,他的那一份浪漫也从未消弭,在结婚之际为妻子写下情诗,被誉为“大唐最美情诗”。但是现在对这首《赠内》重新解读后,却被天下女人所不喜,这首诗是怎样的呢?为何处于古代的白居易36岁才结婚呢?晚婚的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被称为“诗魔”和“诗王”,小时候的白居易遇上了战乱,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