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儿子墓穴中出土一物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彰显包拯美德

包拯儿子墓穴中出土一物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彰显包拯美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25 更新时间:2024/1/16 17:29:37

我们都知道包拯是审案的包青天,其实,包拯也担任过外交官,他按照政府要求,出使过契丹,后来分别在刑部、兵部、工部任职过,做官一直做到了枢密副使。包拯1062年病逝于河南开封,后来被朝政府追封为了吏部尚书。

当时的宋仁宗赐予包拯“孝肃”的谥号,这一谥号也是官方对包拯廉政思想的高度赞扬。

我们今天通过包拯儿子墓穴中出土的一个小物件,来具体看看包拯身上的这一美德。

在安徽博物院的展柜中,有一方歙砚,这方歙砚是我国宋朝的物件,它高两厘米,长宽不超过二十厘米,形状像长方形,色泽灰黑,造型简洁,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别,就是长方形的砚台配了一个椭圆形的水池。

然而,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砚台,它出土于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北宋包拯墓群中包拯次子包绶的墓地,国家物局鉴定专家将这方歙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举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什么一方小小的歙砚,会有如此大的价值呢?因为它的背后见证了包拯的一段美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包拯出任端州知州时“不持一砚归”的清廉美名。

包拯在端州当官三年,端州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出名的贡品“端砚”,前去端州当官的官员,都希望将这种东西当成纪念品,从而留给后世子孙,然而,包拯在端州出任知州期间,却一块端砚都没有带走。

史书上也记载了包拯“不持一砚而归”的事迹,包拯在端州,也就是今天肇庆当知州的时候,端州盛产一种名贵端砚(端砚歙砚同是中国四大名砚之列的),因为这种原因,每年端州的民众都会皇帝进贡这种名贵的贡品。

历任端州的知州也总是在朝廷定额的端砚之外,多增收砚台,然而,包拯在上任之后,下令不再多收贡品端砚。

在端州当了三年官后,包拯离任,当地砚工出于对包拯廉洁精深的钦佩,于是私下给包拯制作了一方端砚,包拯拒绝不接受,砚工师傅就偷偷将端砚藏在了包拯的书箱中。

可是,当包拯行之江中的时候,他发现了书箱中的这块砚台,于是包拯立即将端砚丢尽了江中,包拯坚持不受任贿赂,包拯如此不参杂一丝私心的清廉举动,也成就了包拯为官清正的声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女性是不是超级开放?从一而终从何时开始?萨沙问答第111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唐朝女性是不是超级开放?从一而终从何时开始?萨沙问答第111集答案是比较开放。大家往往有个错误的观念,就是中国古代都很封建,妇女相当保守。其实,中国妇女需要遵从的严格礼教,主要是从宋明开始的。在宋代之前,中国妇女是比较开放的。以唐朝为例,大家记得白居易的《

  • 朱元璋刚刚迁都凤阳,当晚却听到怪声,次日杀掉1千名民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提出这个建议,就遭到了当时两位辅政大臣李善长和刘基的反对。因为凤阳的位置位于平原,并且经济建设十分落后,因此刘基就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凤阳毫无帝王之气,绝对不适合建都。”不过朱元璋可是一个固执的人,于是面对群臣的质疑,朱元璋在早朝的时候对大臣们说:“凤阳在长江和淮河

  • 唐朝最繁华的几座城市,现在依然很繁华,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唐朝时期最繁华的十个城市,大家都知道我国唐朝时候经济空前繁荣,对外往来也很频繁,可以说唐朝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唐朝时候最繁华的城市非长安莫属,长安是唐朝时期的都城。说到长安很多人都会觉得耳熟,要问长安如今是哪个城市相信应该有一部分人是答不出上来的。唐朝的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西

  •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到今,每一个外族在统治汉族的时候,都会颁发许多不公平的政策,优待自己的民族,却极力限制汉族的发展。不只是元朝如此,满清也是如此。讲真,元朝统治的宽仁是两极化的,对于那些贵族来说,他们享受很多特权,这些特权即便是我们现在看来,也是极为残忍的,和“宽仁”无关。下面举几个例子。蒙古人拥有所谓的初夜权,

  • 唐朝诗人36岁结婚,为妻子写了首情诗,为何后来会被女人所不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有名的诗人白居易,他的那一份浪漫也从未消弭,在结婚之际为妻子写下情诗,被誉为“大唐最美情诗”。但是现在对这首《赠内》重新解读后,却被天下女人所不喜,这首诗是怎样的呢?为何处于古代的白居易36岁才结婚呢?晚婚的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被称为“诗魔”和“诗王”,小时候的白居易遇上了战乱,祖父

  • 明朝一个江湖小混混的神奇骗局改变了东亚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00万历二十年(1592年)朝鲜战争正式爆发,日本太阁丰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鲜,总兵力约十五万人,但他的真正目的是要试探明朝的底线。大明为此的对策是,力争以外交手段平息此事,同时为集结兵力争取足够的时间。最后派往朝鲜的是一个叫沈惟敬的特殊人物。这个人的特殊,还不止他不是大明官员。01一鸣惊人朝鲜国王李昖

  • 唐玄宗创造一职业,被明成祖发扬光大,顺治将其废黜,现在很热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到了唐玄宗时期,文艺青年李隆基,热爱音律舞蹈,为了更好的欣赏艺人们的表演,在大明宫内设置了宫廷乐舞机构内教坊和梨园。教坊和梨园的区别在于,教坊侧重培养“舞蹈演员、歌曲演员”,而梨园侧重“曲法的编排”即对固定格式的曲子的编排和表演设计,梨园的设立为也后世世宋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初唐时期,教坊表演最

  • 被粗大明之说,误导的明代良工美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玉器继承了宋代、元代的艺术和工艺特点,造型粗犷,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胎体较厚,镂雕用法广泛,平面雕两层花,俗称“花上压花”。装饰线条刚劲利落,棱角分明,不拘小节。明 龙纹杯明代社会的特点是国家始终处在内乱频频,内忧外患之中。但是承袭两宋特别是南宋以来商业贸易的飞速发展,明代的商业非常发达,民间也

  •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名将,唯独此人排名最蹊跷,勇猛无敌却排在末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是唐朝时任李贺所著的《南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凌烟阁”在当时就是一个传奇的存在,里面画像的每个人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贞观十七年二月,已经是不惑之年的唐太宗想到了当年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这些或高龄或去世。唐太宗命令阎立本

  • 元朝的“四等人制”是否存在,不同等级的人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四等人制”的说法各持己论,一方面认为,“四等人制”概念是由民国学家屠寄提出的,而元朝的历史文献并没有对这四个字的记载,后代学者在研究元朝法律的时候也发现,元朝法律中并没有对“四等人制”有过明确的明文记载和有关法律的实施,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后人对“四等人制”的提出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另一部